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2025(发布版) 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 2025年3月 研制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智能信息分析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低空经济和太空经济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 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郑新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专家委员会成员(按姓氏顺序排列) 安璐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 戴国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长研究员 樊一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亚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纲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卢小宾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智能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主任 梅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钱明辉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教授魏楚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徐硕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周庆山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 研究团队 课题组负责人: 杨冠灿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案例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智能信息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 黄阳华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课题组成员: 张滋荷、韩楚琦、张周文韬、张乔伊、兰小蝶、严奕聪、行佳鑫、任安兴、晏靖、叶语嫣、张莹莹、陈玲、鲁国轩、张玉新、陈家榆 目录 摘要1 1研究背景2 11低空经济概述2 12低空经济产业链3 13低空经济的国家战略价值4 14城市发展指数的现实意义5 2研究方法6 21指标体系与权重设计6 211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指标来源6 212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指标权重6 22数据来源与测算方法8 221低空经济数据收集与整理8 222低空经济数据处理与测算9 3研究结论10 31城市低空经济发展综合测评10 311低空经济技术创新活力测评分析11 312低空经济市场开拓潜力测评分析12 313低空经济生态协同能力测评分析13 314低空经济政策赋能效力测评分析15 32低空经济城市发展的特征15 321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态势明显15 322标准建设正在加速,但国际参与不足17 323制度创新与产业集群协同驱动生态能力跃升18 324基础设施超前布局与产业短板存在结构性矛盾18 325政策制度引领与全链覆盖驱动产业生态构建19 326应用场景驱动低空经济制度创新20 33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案例20 331深圳市“政策全链覆盖型”20 332北京市“聚合生态协同型”21 333成都市“链合试点型”22 334杭州市“需求反哺型”23 335重庆市“基建应急型”23 336海口市“制度引领型”24 337张家界市“场景驱动型”25 4政策启示27 41产业链全链条支持与协同发展的政策启示27 42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的双轮驱动机制政策启示28 43基础设施网络化与智能化升级的政策启示28 44技术基建安全底座与制度保障的政策启示29 摘要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党中央在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写入中央文件,凸显其国家战略价值。《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低空经济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关键地位。发展低空经济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更是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话语权、保障国家空域安全、服务民生需求的战略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最新发布的《2025低空经济城市发展指数(LCDI)研究报告》构建了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对我国58个城市的低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评估。该研究创新性地从技术创新活力、市场开拓潜力、生态协同能力和政策赋能效力四个维度出发,设置了包含36项三级指标的LCDI评价体系,全面刻画了各城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 评估结果显示,深圳市以900分的综合得分拔得头筹,其在政策赋能(953分)和生态协同(923分)两个维度表现尤为突出;北京市(858分)和成都市 (855分)分列二、三位。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团队提炼出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多项典型特征:首先,产学研协同创新效应显著;其次,标准体系建设虽加速推进但国际参与度不足;再次,基础设施超前布局与产业配套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以及政策创新与场景应用呈现出良性互动的促进关系等。报告特别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包括:北京市的创新主导型模式、杭州市的需求反哺型模式以及成都市的链合试点型模式等。这些典型案例展现了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多元路径,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基于研究成果,报告提出四大政策建议:首先,实施全产业链支持策略,政府牵引完善市场化支持,全面提升产业协同生态效能;其次,建立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双轮驱动机制,通过应用场景反哺研发创新;再次,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与智能化升级,构建核心枢纽基层站点的立体化服务网络;最后,健全政策法规保障低空经济技术基建的安全底座,以人民群众的安全需求为中心优化空域动态管理机制。这些建议将为各级政府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将有力推动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1研究背景 11低空经济概述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依托低空空域和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涵盖了从飞行器设计制造到飞行服务、数据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环节,还广泛涉及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直升机等多种航空产品的应用。这些产品与技术在农业、物流、交通、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展现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并催生了全新的经济模式。 低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产业链条长,涵盖了航空器研发、制造、运营、维护等环节,每一环节的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都会直接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极为复杂,从无人机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到eVTOL在城市空中出行领域的探索,再到直升机在紧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都显示了低空经济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与此同时,低空经济的使用主体多元化,涉及国家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各方的协作和互动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低空经济的广泛应用正在各个行业中带来深远的变革,特别是在农业、物流、交通、应急救援、文化旅游和安全监控等领域。无人机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农药喷洒、植保监测和精准农业的效率,推动了农业智能化发展。在物流领域,低空物流(如无人机物流和空中货运)通过降低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尤其在城市和乡村的配送中,解决了地面交通压力,为未来的城市物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交通领域,eVTOL等新型空中出行工具的出现,为城市提供了更高效的交通选择,缓解了地面交通的拥堵。在应急救援方面,低空飞行器可以快速进入灾区,提高救援效率,拓展了救援的时效性和覆盖范围。此外,低空飞行器在文化旅游中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观光体验,也在城市安全管理中,助力交通监控和边境防控等工作,提升了社会安全保障能力。总体来看,低空经济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各行业的创新和效率提升,还推动了城市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12低空经济产业链 图11低空经济产业链整体框架 研究工作组在对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参考相关通行产业链划分标准,对低空经济产业链进行了划分,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涵盖了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完整链条(见图11)。上游主要聚焦核心零部件及支持系统,涉及航空发动机、飞行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涵盖了3376家企事业单位。中游则集中在装备制造与配套服务,涉及无人机系统、 总装制造、地面保障等环节,是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核心支撑,参与单位多达18348家。下游则围绕低空物流、应急救援、旅游观光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展开,涵盖116家企事业单位,推动低空经济的应用落地并拓展市场。整体来看,低空经济 产业链汇聚了21372家企事业单位,形成了以中游制造为枢纽、上游技术为基石、下游应用为延伸的协同发展格局。 13低空经济的国家战略价值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在国家规划和政策文件中多次被提及,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 (20242030年)》以及相关文件中得到了明确的支持,尤其是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这也是中共中央历次全会的决定中,首次写入“低空经济”。低空经济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技术创新驱动和跨行业融合特性,逐渐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体现出多方面的战略价值。 首先,低空经济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在通过整合无人机、通用航空、智慧物流等多元化产业形态,逐步催生出万亿级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居全球首位,而通用航空产业 预计到2025年规模将突破万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低空经济正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生态,带动了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空中物流、智慧农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将低空经济定位为“新质生产力”,意在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能够为国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经济结构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其次,低空经济对于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端制造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支持,尤其是在无人机和eVTOL等飞行器的研发需求上,推动了航空材料、精密制造、 飞行控制、动力系统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革新。以无人机为例,其精密的飞行控制技术和高效的能源管理系统要求制造商在材料科学、动力学、导航系统等方面不断创新,倒逼相关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同时,低空经济还促进了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技术的应用,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激发了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跨界融合,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第三,低空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竞争力。低空经济不仅是国内技术创新的关键领域,也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新赛道。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领先优势,特别是在无人机和eVTOL等新型飞行器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以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为例,这一自主研发 的飞行器标志着我国在低空交通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技术实力,并在全球低空 经济中占据了先发优势。此外,低空经济还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航空制造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提升。 最后,低空经济在社会效益和国家安全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低空经济为应急救援、城市交通、农业植保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在应急救援领域,无人机可迅速进入灾区,尤其是在交通中断的区域,可以快速获取灾害信息并提供紧急物资投送,从而显著提升了应急响应的效率和范围。低空飞行器在 农业植保中的应用,能够大幅提高农药喷洒的精确度和效率,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此外,低空经济的安全管控体系建设也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无人机、eVTOL等新型飞行器的广泛应用,如何确保低空空域的安全,避免飞行器与其他飞行器或建筑物发生碰撞,已经成为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国家对低空经济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已经被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之中,以确保低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4城市发展指数的现实意义 城市作为低空经济落地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指数的评价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通过建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可以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城市发展指数有助于识别区域发展潜力与短板。通过对城市的企业数量、政策支持、基础设施适配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准确定位城市在低空经济中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