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纪要 2025年07月04日 证券分析师: 刘思佳S0630516080002 liusj@longone.com.cn 证券分析师: 王洋S0630513040002 wangyang@longone.com.cn 联系人: 李嘉豪 lijiah@longone.com.cn 晨会纪要20250704 重点推荐 1.端侧AI创新不断,存储价格涨幅扩大——半导体行业6月份月报 2.卫星化学(002648):美国恢复对华乙烷出口,看好公司稀缺性、成长性——公司简评报告 3.破浪前行——2025年中期宏观经济及资产配置展望 4.兼顾红利与周期属性,平衡“核心+卫星”组合——银行业研究框架暨2025中期投资策略 财经要闻 1.工信部: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2.美国公布月非农就业数据和失业率数据 3.美国取消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出口限制 4.美众议院通过程序性投票推进“大而美”法案 正文目录 1.重点推荐3 1.1.端侧AI创新不断,存储价格涨幅扩大——半导体行业6月份月报3 1.2.卫星化学(002648):美国恢复对华乙烷出口,看好公司稀缺性、成长性——公司简评报告4 1.3.破浪前行——2025年中期宏观经济及资产配置展望5 1.4.兼顾红利与周期属性,平衡“核心+卫星”组合——银行业研究框架暨2025 中期投资策略6 2.财经新闻8 3.A股市场评述9 4.市场数据11 1.重点推荐 1.1.端侧AI创新不断,存储价格涨幅扩大——半导体行业6 月份月报 证券分析师:方霁,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3060001联系人:董经纬,djwei@longone.com.cn 投资要点: 2025年6月总结与7月观点展望:6月份半导体行业持续回暖,价格涨幅扩大,关注AI算力、AIOT、半导体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等结构性机会。6月份全球半导体需求持续改善,手机、平板保持小幅增长,TWS耳机、可穿戴腕式设备、智能家居快速增长,AI服务器与新能源车保持高速增长,需求在7月或将继续复苏;供给端看,尽管短期供给仍相对充裕, 企业库存水位较高,但整体价格仍延续上行态势且涨幅扩大,预计7月供需格局将继续向好。细分赛道看,6月以Meta、小米AI眼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新品密集释出;AI积极信号不断释放,基础建设节奏持续加快,AI芯片、半导体设备材料等相关产业链有望长期收益;中美关税政策有一定程度的缓和,豁免期有所延长,但在部分技术密集型领域(如AI芯片半导体设备关键零部件等)美国政策仍或保持高压,短期内外部政策下,部分依赖美国进口的产业成本高升,长期半导体国产化有望继续加速,建议逢低关注细分板块龙头标的。 6月电子板块涨跌幅为8.86%,半导体板块涨跌幅为5.96%;6月底半导体估值处于历史5年分位数来看,PE为67.90%,PB为48.97%。申万31个行业中,申万电子行业涨跌幅为8.86%,其中半导体涨跌幅为5.96%,同期沪深300涨跌幅为2.50%。当前半导体在历史5年与10年分位数来看,PE分别是67.90%、59.57%,PS分别是56.60%、71.26%,PB分别是48.97%、65.56%。 6月半导体需求持续回暖,整体价格涨幅扩大,7月份需求或将进一步增长。根据WSTS全球半导体4月份销售额同比为22.68%,2025年1-4月累计同比为18.93%,体现出需求端的整体复苏。以存储价格为例,6月存储模组价格整体涨跌幅区间为0%-23.53%;存储芯片DRAM和NANDFLASH的价格涨跌幅区间为2.32%-109.97%,DDR4涨幅尤其明显,主要系在头部厂商逐渐停产DDR4转向DDR5的背景下,买方提前备货等市场需求增加推动价格高升。从全球龙头企业库存与库存周转天数看,2025Q1整体库存依然维持近几年高位,周转天数连续8个季度维持高水平震荡。供给端看,日本半导体设备5月出货额同比增长11.31%,1-5月累计出货额同比增长20.50%,或表示1-2年产能扩展较为积极。2025Q1晶圆价格小幅季节性下降,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但整体相对充裕。 半导体下游需求中TWS耳机、可穿戴腕式设备、AI服务器、新能源车需求复苏较好,2025Q1受益于国补政策,整体需求逐步向好。全球半导体下游需求中手机、PC、平板、汽车、服务器、智能穿戴等占据80%以上,下游电子产品的每日销售均会影响上游半导体的需求变化。2025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为1.53%,中国大陆智能手机4月出货量同比为4.02%,1-4月累计出货量同比为3.52%;2025Q1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为4.98%,全球平板出货量同比为19.48%;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4月份同比为19.08%,2025年1-4月累计同比为25.49%,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5月份同比为36.86%,2025年1-5月累计同比为43.97%,新能源车依然保持高速渗透,对半导体需求带来较大驱动,但由于供给充足,功率、模拟、MCU等产品价格依然保持较低水平。全球智能穿戴2025Q1来看,TWS耳机同比增长18%,可穿戴腕式设备同比增长18%,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半导体需求稳步上升。 以AI眼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新品密集释出,引领端侧AI创新热潮;AI基建节奏加快,ASIC市场有望持续扩容。(1)AI眼镜方面,本月Meta与依视路推出了全新的OakleyMetaHSTN智能眼镜,沿用Ray-Ban眼镜的核心功能,主要面向运动员;小米发布首款AI眼镜搭载骁龙AR1芯片+低功耗处理平台,且出厂搭载超级小爱。此外,对比MetaRay-Ban,小米AI眼镜重量更轻、续航更久、价格也更有优势。根据IDC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1280万台,同比增长26%;其中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为275万台,同比增长107%,建议关注AI催化下的端侧可穿戴硬件设备创新机会。(2)其他消费电子方面,本月华为Pura80系列、小米MIXFlip2、vivoXFold5等密集发布,苹果WWDC推出一系列系统更新,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5、正式启动HarmonyOS6开发者Beta等,有望推动消费电子需求进一步复苏。(3)本月英伟达GTC大会宣布拟打造全球首个工业AI云,并配备1万个GPU在欧洲新建20座AI工厂,计划部署超过3000exaflops的Blackwell架构计算能力,显示AI基础建设节奏仍未放缓;Marvell预测未来AI芯片将从“通用GPU拼装”走向“高度定制的系统级协同”,并将2028年ASIC市场规模预期由750亿美元上调至940亿美元,体现出AI仍是未来半导体行业的主旋律之一。 投资建议:行业需求在缓慢复苏,价格有所回暖;海外压力下自主可控力度依然在不断加大,可逢低缓慢布局。建议关注:(1)受益海内外需求强劲AIOT领域的乐鑫科技、恒玄科技、瑞芯微。(2)AI创新驱动板块,算力芯片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光器件关注源杰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天孚通信。(3)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预期的半导体设备、零组件、材料产业,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富创精密、新莱应材、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安集科技、鼎龙股份、晶瑞电材。(4)汽车电子受益于新能源车高增长与国产化机遇的板块。关注功率板块的新洁能、扬杰科技、斯达半导、宏微科技;MCU市场的国芯科技、兆易创新等;CIS的韦尔股份、思特威、格科微;存储的北京君正、江波龙、佰维存储;模拟芯片的圣邦股份、思瑞浦、纳芯微等。 风险提示:(1)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风险;(2)国产替代进程不及预期风险;(3)产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1.2.卫星化学(002648):美国恢复对华乙烷出口,看好公司稀缺性、成长性——公司简评报告 证券分析师:张季恺,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1110001;证券分析师:谢建斌,执业证书编号:S0630522020001 联系人:花雨欣,hyx@longone.com.cn投资要点 美国恢复乙烷对华出口。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BIS)于2025年6月3日通知能源企业EnergyTransferLP,要求其向中国出口或涉及中国军事最终用户的乙烷产品(海关编码2901.10.1010)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当地时间2025年7月2日,BIS通告EnergyTransferLP和EnterpriseProductsPartnersLP撤销了这一许可要求,且立即生效,标志着美国对我国乙烷出口禁令解除。 卫星化学拥有美国乙烷出口核心资产。美国目前仅有三个乙烷出口码头,分别为MarcusHook、Morgan’sPoint和NederlandTerminal,其中MarcusHook和Morgan’sPoint装货能力均已接近满负荷。NederlandTerminal为卫星化学美国子公司与EnergyTransfer共同出资在美国设立公司ORBIT下所设出口终端,其中还包括一条新建的通向德克萨斯州MontBelvieu的分馏厂和储存设施的管道,用于将乙烷输送到出口码头。当前根据长期协 议,该码头将为卫星化学提供17.5万桶/天(约300万吨/年)的乙烷,并已签署排他性协议,未来或有余量将继续提供给卫星化学。 美国新建乙烷码头可能性较低。目前美国乙烷出口目的地非常集中,2024年47%运输至中国。乙烷出口码头由于需集成VLEC深水港、冷却系统、链接管线等系统,投资额往往达10亿美元以上,需锁定10年以上合同,回本周期较长。同时由于乙烷码头涉及联邦部门 (FERC、能源部)、环保(EPA)、海岸/港口、州/地方审批,其审核难度和LNG项目相当因此乙烷码头只有在长期合约保障、高度可预测市场需求和政策稳定的前提下,才具备经济可行性。目前EnergyTransfer正进行NederlandFlexport项目扩建,计划增量25万桶/天预计2025年Q3上线,出口产能充足。 VELC投资额巨大,公司具备先发优势。VLEC船需专属定制,投资大且周期长。而现市场上乙烷船均有运营业务,如要实现物流运输还需要新建船舶,单艘船的造船周期最短为28个月,投资大、周期长、专业要求高。目前公司共有14艘VLEC船循环运输乙烷,其中 一阶段项目有6艘,二阶段项目有8艘,单船装载量达9.8万立方米(约5.2万吨/次),租 赁期限为15年,到期后公司均拥有优先选择权。公司为满足α-烯烃综合利用高端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原材料的供应保障,与SINOGAS或其关联方洽谈船舶租赁协议,投资257亿元,再建6艘VLEC。预计到2027年,公司总计有20艘专属VLEC提供运输服务,构筑了极高行业壁垒。 公司占据国内乙烯成本最低区间。2020年以来,国内乙烯产能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相较于国际上的老旧产能,国内新增乙烯产能具备多方面优势,包括:更低的操作成本(技术进步、工业4.0)、更低的原料成本(大炼化裂解、重油裂解等)、更新的设备所需较短维护期,使得国内乙烯平均现金成本逐步向成本曲线左端偏移。根据我们的测算,以2024年 乙烯产能在布伦特油价65美元/桶的情形下,国内平均乙烯现金成本约为760美元/吨,而公司凭借原料成本、工艺优势,乙烯成本显著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具备较强竞争力。 投资建议:公司一体化产业链优势+C2乙烷裂解壁垒,下游高端新材料拓展国内领先,随着原料成本回归、市场需求修复,连云港三期有望2026年达产;公司技术特性占据行业成本控制顶端。原料政策性风险边际效应减弱,看好公司股价超跌反弹。我们维持此前预期,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营收分别为588.39/681.97/788.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21/92.46/117.7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14/2.74/3.50元,对应PE分别为8.08/6.31/4.9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反复制裁风险;项目落地不及预期风险;乙烷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1.3.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