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邦咨询]:每日金融总第5165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每日金融总第5165期

2019-01-06贺军安邦咨询港***
每日金融总第5165期

总第5165期 2019年01月06日 标题索引 〖分析专栏〗 【以基准利率构建市场调控之“锚”】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国央行全面降准符合市场预期】 【形势要点:外资称中国央行事实上已放弃稳健货币政策】 【形势要点:中国债券渐渐开始回温】 【形势要点:国内地方政府“老套路”吸引金融企业落户】 【形势要点:中国90后借贷度日情况严重】 【形势要点:上市公司商誉剧增放大减值风险】 【形势要点:中国元旦假期信用卡消费创新高】 【市场:2018年资金已开始大幅流出亚洲市场】 【市场:机构预计2019年A股融资规模仍将有所收缩】 【市场:美联储政策松动导致欧美市场上涨】 【形势要点:美国债务规模持续增长接近22万亿美元】 【形势要点:韩国决定严控外企并购本国高科技产业】 【形势要点:美公债供需面临失衡带来隐忧】 【形势要点:通胀持续萎靡可能影响欧元区货币正常化】 【形势要点:华尔街怎么看今年美国政经情势】 【形势要点:美联储主席暗示将放缓加息节奏】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以基准利率构建市场调控之“锚”】 1月4日,中国央行宣布了2019年的首个重大货币宽松政策——全面降准。中国央行将把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2018年,中国央行因中美贸易争端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4.5%,较小金融机构为12.5%。与过去定向降准政策不同,此次中国央行推出全面降准,预计将给银行系统额外注入1.5万亿元流动性。 www.anbound.com .cn 是安邦公司提供给客户浏览信息、订阅研究产品、购买信息服务的虚拟场所,能让您随时随地看到安邦信息。 声 明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是从事策略分析和风险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简报产品是在研究员研究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产品,不能将其视之为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结论。有鉴于信息科学的基本属性,更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关问题的来源、讨论或争议,请使用 “电话咨询”: (TELEPHONE CONSULTING) 及“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ING) 服务,直接向研究员咨询 电话咨询: 010-59001350 在线咨询:research@anbound.com.cn 客户就有关问题如果需要更为规范、详细的研究报告,请与研究部联络,电话010-59001350,研究部主管 中国央行宣布这一放松货币政策,被认为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努力的一部分,显示中国政府愿意进一步放宽政策,以阻止中国经济进一步减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团队注意到,市场也开始出现担心:央行开始放松货币政策后,释放出的流动性会不会流到企业?会不会又流到房地产领域?如果资金到不了企业层面,进入不了市场体系,则有可能刺激起另一轮资产泡沫。 对于这种担心,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的看法是,央行降准后,要使得钱留在企业,而且不成为负债,这就对市场活力提出了要求。而市场活力的要求,要与政策配套,要求金融措施(包括降息、降准之类的操作),必须大规模地有效果的开发计划配套,如果配合得好,那么市场就会形成,钱就能留在企业中,社会财富就会增加。不过陈功认为,目前来看,国内的政策配套还到不了这个程度,还处于“金融漫步”式的操作阶段。条块分割依然限制了政策有效性,没有明确并且成功的规划导向和系统政策导向,“大放水”的负面作用将大于正面作用。 对于房地产再度兴起的可能性,陈功表示,客观来看,启动房地产目前在中国是必须的,却未必是良性的,中国经济要尽快好起来,就需要房地产在消费端拉动经济。但房地产已经造成了很多的问题,今后还会造成更大的问题,怎么办?陈功认为,其实现在的确不是一个“怎么看”的问题,而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陈功建议,对于房地产应该采用的是压价格、放市场、控规模的操作,也就是通过要松绑但不允许“放飞”的办法,逐渐达到调控目标。从政策操作来看,要有一个路线图的政策操作,让市场、资产持有者都心知肚明,知道政策意图、可能的节奏和市场趋势,这样才会有比较清晰的政策效果。 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很大,与金融和利率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很多城市的困局也源于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债务负担。为此,陈功建议,地方政府对于各自的房地产市场,心里要有一个基本底线。可以参考世界各国的经验,以基准利率为基础来构建增长前景幅度,这远比拍脑袋决定房地产市场要强的多,对债务增长、对资产价格、对市场交易,对于债务规模,基准利率都是一个明确参考标准。比如,可以确定房地产价格上涨10%为最大限度的增长空间,相对当前4.35%的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及一年以内),10%的增幅就相当于比当前基准利率高出1.3倍了。在这个限度之内,足以搞活经济,但又不至于失控。今后按照利率的导向信号,正向或者负向调整倍数关系就可与利率挂钩。政府可以在路线图中讲清楚,到了某个程度就会严格限制、调控;如果房价增幅超过基准利率1倍的时候,就要开始限制;而在这一增幅以下就认为是正常。这实际上是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给了市场一个价格调控的指引,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从投资到交易,到资产持有,大家都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 陈功进一步解释,立足基准利率来构建市场增长前景,是从“大金融”角度提出的思路。所谓“大金融”视角,可以理解为一种涉及金融政策的分析与决策框架。政策应该尽可能的具有透明度,这就要求与可操作的政策工具挂钩。利率只是一种工具,还有其他的工具或者指数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关键是房贺军(高级研究员) 联 系 方 式 研究部 086-10-59001350 信息部 086-10-59001200 订购热线 086-10-59001366 服务热线 086-10-59001377 电子邮件 research@anbound .com.cn 上海分公司 086-21-62488666 电子邮件 shanghai@anbound .com.cn 深圳分公司 086-755-82903344/45 电子邮件 shenzhen@anbound .com.cn 杭州分公司 086-571-87222210 电子邮件 anbound-hz@anbound .com.cn 地产政策的调控取向要建立在可操作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宏观部门的“感觉”之上。所谓“大金融”实际不是金融问题,而是金融造成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所以“大金融”实际就是“政治金融”。所以在中国研究金融问题,真正要关心应该是中国的社会发展现实,而不是数据或者定式。 以“大金融”来看基准利率,实际上是把某个市场的增长前景或者宏观经济的增长前景,与作为重要金融市场标杆的基础利率建立了某种“锚”的关系。在我们看来,这种关联有如下意义:(1)从信用创生的角度,为经济发展中的信用扩张建立了一种接近量化的指标,有助于央行优化市场调控的效果;(2)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目标,作为他们市场行动的参照,使得市场参与者对市场行为的影响有所预期;(3)对经济和市场体系的宏观风险提供了一种相对市场化的约束机制,这一机制与“宏观审慎管理”的原则是一致的,能够相互促进。 基准利率调整本身并不是新概念、新工具,但将基准利率与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建立关联,选择一种切入的时机和角度,则是新的政策思路。更多地参考基准利率来制订政策目标,给市场指引,有助于政策部门形成政策路线图。有了这种机制,就不用整天看领导人的“注意力”来决定货币政策了,也不用向市场解释,为什么过去宏观调控一会儿踩油门、一会儿踩刹车了。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挂钩,因为利率与债务的关系密切,设计一种与利率挂钩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既能控制债务,也能增加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这样债务与房地产的关系就清楚了,为控制债务创造了条件。此外,建立基准利率机制,还有助于在现有体制下,增强央行实质上的“独立性”,让货币政策产生更大功效。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如果建立起真正的利率标准,将有助于增强经济调控的效果,有助于增强市场的理性。利率并不是新的工具,但过去一直没有成为政策的主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内外形势复杂,这一背景提供了一次政策机会、一个战略上的窗口期,值得国内政策部门认真研究和推出这一机制。(NHJ)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国央行全面降准符合市场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1月4日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人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这次降准是中国央行自2018年初以来的5次降准中幅度最大的一次,这5次降准中的其中几次只针对为小微企业提供大量贷款的银行。受访专家认为,人行此时降准符合市场预期,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将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在 人行宣布降准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连考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运用定向降准等多种工具,适时预调微调,尤其是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强监管、防风险取得阶段性成效,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注重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适时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李克强此次提出全面降准,市场认为较为罕见。FOST谘询首席研究员冯建林表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当局确实应该考虑全面降准的可能。近两年,央行在放松政策时,主要采取结构性放松,不推出全面降准,主要顾虑:一是担心资金流向楼市;二是担心资金流向地方融资平台;三是担心会影响汇率稳定。(RYZX) 【形势要点:外资称中国央行事实上已放弃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1月4日调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约1.5万亿元人民币资金。花旗集团认为,中国此次降准释放的流动性相当可观,属于定向宽松,而非一般的降准,表明稳健的货币政策立场可能已被放弃。花旗估计,中国2018年第四季度GDP增长可能多年来首次跌穿6.5%,此次超出市场预期的降准举动,反映有关部门相当担心经济放缓。花旗相信,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的货币政策会进一步放松;虽然目前下调存贷款利率不在央行的日程上,但如果美联储在今年暂停或放慢加息步伐,减息的可能性会愈来愈大。另外,野村国际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报告中表示,内地仅开闸放水,不足以阻止经济增长继续下滑,降准虽然对经济有帮助,但难以扭转乾坤。陆挺认为,中国需要鼓励地方政府、国企、私营部门及居民将钱花在有意义的领域,以促进总需求,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楼市。他估计,中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会大幅恶化,政府推出的刺激措施会愈发激进;一、二线城市楼市松绑的关键措施,估计要等到第二季甚至更晚才会推出,届时增长才有机会企稳或轻微反弹。陆挺估计,中国央行今年总共还会降准150点子;另外会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或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提供更多流动性,但减息的可能性很小。(BHJ) 【形势要点:中国债券渐渐开始回温】 在全球债券市场中,人民币债券成为投资者另外一个不错的选择。根据《Caixin Global》本月5号的报道,中国债券的吸引力渐渐在升温。引用中证登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

你可能感兴趣

hot

每日金融总第5268期

安邦咨询2019-06-05
hot

每日金融总第5282期

安邦咨询2019-06-26
hot

每日金融总第5281期

安邦咨询2019-06-25
hot

每日金融总第4619期

安邦咨询2016-10-31
hot

每日金融总第5069期

安邦咨询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