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3%。CPI呈现“能源拖累、食品分化、服务回暖”特征,能源价格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环比降1.7%,贡献近七成降幅;食品价格因鲜菜季节性供应增加降0.4%,鲜果、水产品受天气及休渔期影响分别上涨3.3%、3.1%;服务消费表现亮眼,宾馆住宿价格同比涨4.6%创同期新高,旅游、交通服务需求回暖带动价格上行。PPI呈现“外压内分、政策托底”特征,国际原油下行拖累石油、化工等行业,煤炭、建材等传统原材料价格因供需宽松承压,但高技术制造业(集成电路、飞机制造价格涨3.6%)、消费与装备制造(工艺美术价格涨12.8%,光伏设备、锂电池降幅收窄)及生活资料价格现积极变化。5月PPI数据凸显三重特征:外部传导压力加大,能源类行业拖累PPI超预期下降;内部分化显著,传统原材料行业承压,但高端装备、智能消费电子等领域需求扩张支撑价格韧性;政策效果初显,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更新政策助力部分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未来外部需持续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尤其是原油)及地缘政治风险,内部需要关注新能源、半导体等高技术产业产能释放对供需平衡的改善作用。通胀当前外部风险主要源自输入性价格,未来需持续关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及地缘政治对能源成本的传到。通胀当期内部风险仍需观察2025年年中、年末“两新”等其他消费刺激政策落地对制造业、服务业价格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