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证券报]:金牛理财周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金牛理财周刊

2017-01-21中国证券报张***
金牛理财周刊

证监会修订完善发行审核履职回避制度□本报记者刘国锋中国证监会20日消息,证监会近日修订完善发行审核履职回避制度,正式发布《关于加强发行审核工作人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2017年修订)》和《关于加强发审委委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2017年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介绍,2015年11月,为在发行审核工作中有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工作要求,约束发行审核权力运行,加强制度建设,证监会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的若干意见》,作为具体措施之一,同时发布《关于加强发行审核工作人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和《关于加强发审委委员履职回避管理的规定》。两个规定实施一年来,对于防范审核人员和发审委委员在审核工作中的利益冲突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廉政风险起到了积极的预防作用。张晓军表示,2015年底发布的两个履职回避规定,本着与发行业务的相关性和影响发行业务的重要性原则,对需回避的情形进行了明确和界定。从实际情况看,可能影响发行审核工作的独立性、存在利益冲突的情形复杂多样,为了实现制度的广覆盖、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进一步扎紧制度的笼子,证监会及时对两个规定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两个规定从严并细化了涉及亲属的回避事项,做到制度上不留死角。一是回避范围更加严格,涉及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等在监管对象或者相关中介机构任职的,无论其职务高低,均应回避。对于其他相关亲属在监管对象或者相关中介机构,担任中层以上职务的,无论其从事业务是否与发行业务直接相关,均应回避。对于再融资申请企业,增加亲属为持股5%以上的股东,审核工作人员应回避。二是增加本人主动回避条款,认为可能存在利益冲突情形的,可申请并经组织批准后回避。张晓军强调,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加强对发行审核履职回避的严格管理,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发行审核权力运行的若干意见》的各项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强化自我约束,防范廉政风险,同时欢迎社会各界对发行审核工作进行监督,共同促进发行审核工作的公平、公正。中国保监会指定披露保险信息中国证监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中国银监会指定披露信托信息新华网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新华通讯社主管中国证券报微信号xhszzb中证公告快递AppA叠/理财32版B叠/信息披露420版本期452版总第6822期2017年1月21日星期六中国证券报微博http://t.qq.com/zgzqbs金牛理财网微信号jinniulicai可信赖的投资顾问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主办CHINASECURITIESJOURNAL更多即时资讯请登录中证网www.cs.com.cn更多理财信息请登录金牛理财网www.jnlc.com周末特稿漫画/张骊浔A02去年个人购房贷款增长35%中国人民银行20日发布《2016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去年12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96万亿元,同比多增2.31万亿元。A05“金饭碗”褪色定增一招鲜难吃遍天新年伊始,定增融资连同IPO加速又站在舆论风口浪尖。一家公募机构定增产品负责人说,一招鲜难以吃遍天,定增基金眼下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市场震荡走弱、监管紧盯定增“猫腻”、资金蜂拥而至,定增市场正在发生变化。02财经要闻证监会对4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证监会近日依法对4宗案件作出行政处罚,包括1宗内幕交易案、1宗内幕交易及短线交易案、1宗中介机构违法违规案、1宗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03私募看市中小创估值走低节前持股宜谨慎市场急跌后打开反弹窗口。私募人士认为要谨慎对待,不宜盲目跟风,节前大概率将震荡整理。节后应关注盈利状况持续向好的真正价值股以及具有安全边际的成长股。休刊启事根据国家有关2017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和沪深交易所春节期间休市的规定,《金牛理财周刊》1月28日休刊一次。本刊编辑部瞭望塔责任编辑:李若愚版式总监:毕莉雅图片编辑:韩景丰美编:尹建本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97号邮编:100031电子邮件:zzb@zzb.com.cn发行部电话:63070324传真:63070321本报监督电话:63072288专用邮箱:ycjg@xinhua.cn国内统一刊号:CN11-0207(周六刊)国内邮发代号:1-175单独征订:国内统一刊号CN11-0114(周一刊)国内邮发代号:81-175国外代号:D1228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海口成都沈阳西安南京长春福州长沙重庆深圳济南杭州郑州昆明合肥乌鲁木齐南昌石家庄哈尔滨太原无锡同时印刷“看短做短”存量博弈本周五,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进行5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6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至此,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11300亿元,创最大单周净投放记录,而上周累计净投放仅1000亿元。尽管央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但资金面偏紧的状况仍在持续,A股流动性非但没有宽松,反而有所趋紧。本周四,全部A股成交额仅为2976.83亿元,跌破3000亿元平台,刷新了2016年1月7日A股“熔断”以来的新低。量能降至这样的低位,说明市场情绪极度低迷。当前市场再度进入存量博弈状态。由于没有真正能够吸引资金入场的长期主线,短线资金操作更多是一种“看短做短”模式:跌得多了,会有部分资金入场抄底;稍有反弹,便有投资者兑现收益。究其根源,当下尚未出现明显的投资主线,市场缺乏领涨龙头。一方面,新股供给量快速增加,最近两个月发放的IPO批文由此前的每月一批、两周一批过渡到每周一批。当前创业板的规模已非当初的“创业300”,股票数量接近600只,创业板股票稀缺性逐渐降低,小盘股估值也在不断走低。这意味着,部分小盘股在严重超跌后可能出现反弹,但缺乏继续走强的支撑。另一方面,以混合所有制改革“龙头”中国联通为代表的国企改革主题在1月遭遇重创,概念股集体休整。虽然各地正在陆续出台国企改革政策,但存量资金的参与热情明显下降,国企改革主题短线仍有震荡整固需求。在经历周一的大调整后,市场进入震荡修复阶段,必须强调防守重于进攻,操作时应控制仓位,降低预期,进行个股的交易性波段操作。建议投资者等待年后新的领涨龙头出现、增量资金入场,届时再进行右侧交易。近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急剧膨胀,部分上市公司将大笔闲置募集资金投向银行理财产品。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再融资收紧是大势所趋,政策将朝着引导上市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理性再融资的方向演化。周末特稿漫画徐伟平本报记者证监会: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遏制“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本报记者刘国锋近来,市场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大股东减持、并购重组等问题关注比较多。对此,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0日表示,证监会已注意到相关媒体报道,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张晓军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大股东减持、并购重组是涉及市场体制机制规制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关系到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也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还关系到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证监会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的前提下深化改革,立足中国国情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相关制度;深入推进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维护市场“三公”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上市公司再融资是促进社会资本形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募集资金使用随意性大、效益不高等。2016年以来,证监会加强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严格审核并严格规范募集资金投向,多家上市公司知难而退,撤回再融资申请,调减再融资金额。下一步,证监会还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现行再融资制度从2006年开始实施,至今已逾10年,有必要对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予以优化调整。总体考虑是严格再融资审核标准和条件,解决非公开发行与其他融资方式失衡的结构性问题,发展可转债和优先股品种,抑制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张晓军表示,股份转让是上市公司股东的基本权利,但权利的行使必须依法合规,在不影响市场秩序的前提下进行。证监会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将切实履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责。大股东在减持股份时应当诚实守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并遵守承诺,不得滥用控制地位和信息优势侵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对于减持过程中涉嫌信息披露虚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将坚决查处,严格追责。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但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存在投机“炒壳”的痼疾顽疾,以及“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的问题。去年9月,证监会修订发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有力遏制了投机“炒壳”和关联人减持套利。同时,对并购配套融资进行严格限制,严厉打击并购重组伴生的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下一步,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强并购重组监管,持续完善相关制度规则,重点遏制“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有利于产业整合升级的并购重组,趋利避害,更好发挥并购重组的积极作用。再融资撑胀钱包上市公司理财成风□本报记者任明杰常言道,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不过,某上市公司董事长刘森(化名)不久前为手里的几亿元闲钱发愁。“这是两年前公司募集资金的一部分。原计划的募投项目推进不下去了,剩下的募集资金原本想拿去做其他投资,但好项目实在难找,只好用这笔闲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收益率不是很高,但钱闲着也是闲着。”与刘森所在的公司一样,由于募投项目搁浅等原因,部分上市公司将大笔闲置募集资金投向银行理财产品。闲钱沉淀的大背景是近年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急剧膨胀,而部分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大量募集资金体外循环,甚至存在脱实向虚的隐忧。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20日表示,证监会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业内人士指出,再融资收紧是大势所趋,政策将朝着引导上市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理性再融资的方向演化。大手笔买理财产品“我们的募投项目是两年前规划的,但募集资金使用一半之后,市场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品从供不应求变成严重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跌,所以募投项目只能终止。这其实是很多上市公司出现募集资金闲置的主要原因,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刘森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使用多达数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年收益率百分之几的理财产品,对于刘森来说有些无奈。他表示:“募投项目终止后,我们一开始的想法是改变募集资金投向,设立专门的投资公司,围绕产业链寻找上下游的投资机会,但好项目实在难找,资金长时间趴在账上,不如投向理财市场,虽然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只有2%到5%。”刘森的情况并非个案。回顾历史,上市公司大规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是在2012年之后。2012年12月21日,证监会发布相关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放松对上市公司运用闲置募集资金的限制,允许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包括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此后,越来越多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特别是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合计发布约2.8万条与购买理财产品相关的公告,多家上市公司投入资金超过百亿元。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大多来自上市公司的闲置募集资金。接近监管层的人士王刚(化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为“闲着也是闲着”。不过,如果上市公司过度热衷理财,大笔募集资金处于体外循环状态,则存在“脱实向虚”的风险,也不符合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的初衷。资本市场的建立是为了实现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大笔募集资金流向理财市场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再融资急剧膨胀上市公

你可能感兴趣

hot

金牛理财周刊

中国证券报2016-12-10
hot

金牛理财周刊

中国证券报2017-02-04
hot

金牛理财周刊

中国证券报2016-12-03
hot

金牛理财周刊

中国证券报2016-12-17
hot

金牛理财周刊

中国证券报2017-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