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普华永道]:2023年度中国首次公开招股洞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3年度中国首次公开招股洞察

金融2024-05-17-普华永道陈***
2023年度中国首次公开招股洞察

2023年度中国首次公开招股洞察《中国首次公开招股洞察》涵盖中国证券交易市场行情,并将其与全球主要证券交易市场进行比较。 本期《中国首次公开招股洞察》概述了中国主要证券交易市场首次公开招股和上市活动,包括中国内地(上海、深圳、 北京)、香港地区与台湾地区。相关分析涵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上述市场上市的公司。为方便比较,所有数字已按各年年终结算汇率换算为美元。在本报告中,“首次公开招股”指首次将股份于证券交易市场上市的所有上市项目。本报告由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服务组编订。 五大股票市场简介香港证券市场由主板和GEM两大板块组成。主板为符合香港上市规则中有关营业记录期内最低盈利、收入、营运现金流及/或市值要求的公司,以及生物科技和采矿等目标行业内尚未取得收入的公司提供融资渠道。GEM则专注于未能符合主板有关盈利/营业记录要求, 但具有增长潜力且满足最低营运现金流要求的企业。在中国内地成立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称为“H股公司”。由中国内地公民或企业所拥有、并通过香港或海外成立的控股公司并在香港上市的一般称为“红筹公司”。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均设有A股和B股上市平台,供中国内地成立的公司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设有主板和创业板,为中小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提供募集资金的渠道。2019年6月, 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促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企业上市,设立了科创板。上海和深圳A股,以及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的股票,仅限中国内地公民和企业以及海外投资者通过指定渠道进行买卖,而B股则只允许海外投资者参与交易。北京证券交易所于2021年11月开市,专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为符合特定资本要求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为全国中小企业提供股份转让和融资服务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并未包括在本洞察中。台湾证券交易所为符合最低盈利水平和资本要求的公司(包括台湾地区和海外公司)提供融资渠道。缺乏业务记录的高科技公司若满足最低实收资本和预计净值要求,同样可通过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大部分台湾公司须先将股份进行最少半年的场外交易,即作为兴柜股票于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进行买卖,才能在台湾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本招股洞察未包含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的数据。 05前言06中国主要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招股市场概述07各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招股情况08首次公开招股与其他股权融资方式的比较09首次公开招股按市盈率分析11首次公开招股按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分析13首次公开招股按行业分析14股票成交金额与市值15中国前十大首次公开招股项目(2021-2023)16全球历史上前十大首次公开招股项目17全球前十大首次公开招股项目(2023)18对比美国资本市场19对比欧洲资本市场20对比亚洲其他主要资本市场4目录 普华永道全球首次公开招股中心(PwC Global IPO Centre)发布的最新《全球首次公开招股洞察》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首次公开招股活动连续第二年下滑,发行规模从2022年的1,730亿美元降至1,210亿美元,降幅高达30%。全球主要市场的首次公开招股规模均大幅下滑。中国首次公开招股活动在招股数量和融资金额方面均有所下降,共414家公司首发上市,募集资金571亿美元,降幅分别为23%和43%。尽管如此,中国市场仍在首次公开招股数量和融资规模方面领跑全球。虽然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市场的首次公开招股数量和融资规模均同比下降,但其融资金额仍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共有236家公司上市,融资金额达480亿美元。香港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金额为59亿美元,同比下降56%。2023年,共有73家公司赴港上市,同比下降19%。其中,13家公司融资超10亿港币(1.28亿美元),2家公司主板介绍上市,3家公司GEM转主板上市未募资。普华永道预计,由于下行因素减少,企业融资需求巨大,资本市场将企稳。此外,随着加息周期走向尾声,有望迎来降息,预计资本将回流亚洲市场,改善流动性和估值。香港上市规则新增第18C章以及GEM上市改革的新政,将有助于打通高科技公司和国际资金之间的壁垒,为中小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我们预计,香港在2024年的融资规模将触底反弹。全面注册制稳步推进,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将越发活跃。 2024年是实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等系列政策的关键之年。普华永道预计,A股市场的首次公开招股数量和融资规模将逐步向暖,中国内地A股市场将继续稳居全球第一。随着宏观经济持续改善,我们对首次公开招股市场的复苏持谨慎乐观态度。然而,由于全球多个国家均面临大选,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资本市场的窗口期或将持续收窄。投资者将持续关注发行人的股权历史沿革、盈利能力、现金产生能力和企业估值。因此,各公司需对其所选战略保持信心,上市申请人需为筹备上市做好准备,以充分利用短暂的首次公开招股窗口期。蔡明仁普华永道中国资本市场及会计咨询服务部主管合伙人5前言 2019年至2023年首次公开招股数目首次公开招股数目年份20192020202120222023亿美元2019年至2023年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亿美元)年份201920202021202220232023年,中国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金额从2022年的995亿美元降至571亿美元,降幅达43%;首次公开招股数量从2022年的538家下降至414家。中国交易所在首次公开招股数量方面继续领跑全球,平均首次公开招股规模较2022年变化不大。中国主要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招股市场概述67791,2051,300995571404561611538414 总体来看,2023年中国市场的融资额同比下降43%。香港主板2023年首次公开招股数量为73家,融资金额为59亿美元,而2022年首次公开招股数量为90家,融资金额为134亿美元。由于市场对改革持观望态度,香港GEM市场持续低迷,与2022年一样,2023年亦无新上市项目。 赴沪市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的减少使上海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金额下降48%,2023年共67家上市公司登陆,募集资金202亿美元(2022年:123家上市公司登陆,募集资金达到366亿美元)。上海主板2022年首次公开招股数量为31家,融资金额为155亿美元,2023年首次公开招股数量为36家,融资金额为70亿美元,较2022年大幅下降。2023年深圳市场首次公开招股数量下降29%,融资金额下降32%,募集资金208亿美元。北京证券交易所于2021年开市,2023年迎来77家公司首发上市,募集资金21亿美元,融资金额和招股数量双双下探。台湾证券交易所2023年首次公开招股数量为28家,融资金额为11亿美元,而2022年首次公开招股数量为24家,融资金额为9亿美元。金额:亿美元香港主板香港GEM上海主板上海科创板深圳主板深圳创业板北京交易所台湾总数# 包括以介绍形式上市及GEM转主板并未有融资的公司:2019年-22家; 2020年-10家; 2021年-2家; 2022年-10家; 2023年-5家^ 包括以换股形式上市并未有融资的公司:2020年: 上海主板–1家2019首次公开招股数目169#1553702652-19404百分比41.8%3.7%13.1%17.3%6.5%12.9%-4.7%100.0%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40611531185043-8779百分比52.1%0.1%19.7%15.2%6.4%5.5%-1.0%100.0%2020首次公开招股数目146#889^14554107-12561百分比26.0%1.4%15.9%25.9%9.6%19.1%-2.1%100.0%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515117732355131-31,205百分比42.7%0.1%14.7%26.8%4.6%10.9%-0.2%100.0%2021首次公开招股数目98#187162341991119611百分比16.0%0.2%14.2%26.5%5.6%32.6%1.8%3.1%100.0%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4280.0726632537232391,300百分比32.9%0.0%20.5%25.0%2.8%17.9%0.2%0.7%100.0%2022首次公开招股数目90#-31123391488324538百分比16.7%-5.8%22.9%7.2%27.5%15.4%4.5%100.0%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134-15536646260259995百分比13.5%-15.6%36.8%4.6%26.1%2.5%0.9%100.0%2023首次公开招股数目73#-3667231107728414百分比17.6%-8.7%16.2%5.5%26.6%18.6%6.8%100.0%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59-70202361722111571百分比10.3%-12.3%35.4%6.3%30.1%3.7%1.9%100.0%7各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招股情况 中国首次公开招股融资占权益类融资总额的相对比例由2022年的40%降至2023年的32%。香港、上海、深圳首次公开招股融资占权益类融资总额的相对比例由2022年的53%、41%、35%分别降至2023年的31%、31%、34%,台湾则由2022年的13%增至2023年的20%。首次公开招股与其他股权融资方式的比较201920202021202220232019年至2023年总融资额(亿美元)亿美元年份其它股份类融资额(亿美元)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亿美元)金额:亿美元香港融资额%上海融资额%深圳融资额%北京融资额%台湾融资额%合计融资额%注: * 包括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2021年: 上海有6家融资31亿美元; 深圳有5家融资26亿美元2022年: 上海有9家融资50亿美元; 深圳有4家融资11亿美元2023年: 上海有5家融资24亿美元2019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40769%27136%9313%--815%77937%其它股份类融资额*17931%47464%63887%--4585%1,33663%总融资额586100%745100%731100%--53100%2,115100%2020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51654%50037%18622%--38%1,20537%其它股份类融资额*44646%86863%66978%--3692%2,01963%总融资额962100%1,368100%855100%--39100%3,224100%2021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42843%59143%26922%3100%912%1,30035%其它股份类融资额*56757%76857%98078%--6888%2,38365%总融资额995100%1,359100%1,249100%3100%77100%3,683100%2022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13453%52141%30635%25100%913%99540%其它股份类融资额*12047%75759%57965%--5987%1,51560%总融资额254100%1,278100%885100%25100%68100%2,510100%2023首次公开招股融资额5931%27231%20834%21100%1120%57132%其它股份类融资额*13469%60669%40466%--4380%1,18768%总融资额193100%878100%612100%21100%54100%1,758100%87791,2051,3009955711,3362,0192,3831,5151,187 2023年,中国首次公开招股项目的市盈率较2022年总体有所降低。2023年市盈率超过30倍的首次公开招股项目与2022年保持一致,仍为45%。香港市场有所下降,市盈率超过30倍的首次公开招股项目比例从2022年的16%降至2023年的11%。上海市场有所上升,市盈率超过30倍的首次公开招股项目比例由2022年的62%增至2023年的64%。深圳市场有所上升,市盈率超过30倍的首次公开招股项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