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远东资信]: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债券市场鼎力支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债券市场鼎力支持

2022-05-13简尚波远东资信变***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债券市场鼎力支持

1/ 1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远东研究·远东评论 2022年5月13日 一、“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出背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下称“会议”)提出,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本次会议强调了全面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释放了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强烈信号,凸显了当前形势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但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本世纪以来,我国基建投资规模高速增长,基建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但我国人均基础设施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2019年9月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到30%。在民生领域区域发展方面,还有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本文认为,鉴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庞大,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发展空间十分宽阔。其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暴露出在医疗卫生等关系人民安全领域还存在基础设施短板,除了传统基建领域有待继续深化建设以外,新基建领域发展空间也是甚为宽阔。 其次,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稳增长明显压力,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投资动力的重要表现。受2020年二至四季度GDP累计增速反弹态势以及疫情因素、大宗商品涨价因素等影响,2021年二至四季度国民经济增速持续放缓。2022年以来,受疫情形势边际性趋于严峻(主要是局部疫情)、俄乌冲突局势等影响,国民经济仍然面临明显的稳增长压力。2022年一季度GDP增长4.8%, 较2021年度GDP增速8.1%显著回落,低于2022全年增长目标(5.5%)达0.7个百分点。 图1:GDP增长动力构成情况变化(单位:%) 资料来源:Wind资讯,远东资信整理 -10-5051015202015-032015-062015-092015-122016-032016-062016-092016-12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累计同比的拉动:货物和服务净出口GDP:不变价:累计同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债券市场鼎力支持 作者:简尚波 邮箱:research@fecr.com.cn 2/ 1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远东研究·远东评论 2022年5月13日 从GDP增长的动力源来看,图1显示,2021年二季度至2022年一季度,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拉动效应以持续趋弱为主,仅2022年一季度投资拉动效应边际取暖,而这受惠于重大项目开工等影响。总体来看,近期消费需求拉动相对较强,投资和净出口拉动较为疲弱,三者拉动呈现放缓趋势。2022年一季度,消费、投资、净出口对GDP的拉动效应分别为3.33%、1.29%、0.18%。 进一步从投资增长构成来看,图2显示,2020年以来受疫情因素、基数因素等影响,制造业、基建、房地产三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共同经历V型、倒V型变化,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从总体上而言明显落后于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增速,从而落后于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增速。提升投资增长的拉动效应,还需基建短板发力。 图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的结构性特点(单位:%) 资料来源:Wind资讯,远东资信整理 二、“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布局及其点评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会议针对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确五大领域: 表1: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构成情况 基建类型 建设要点 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分布式智能电网;油气管网;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 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 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应急设施;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高标准农田;“四好农村路”;城乡冷链物流设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 -40-20020402015-022015-052015-082015-112016-022016-052016-082016-112017-022017-052017-082017-112018-022018-052018-082018-112019-022019-052019-082019-112020-022020-052020-082020-112021-022021-052021-082021-112022-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制造业:累计同比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业:累计同比 3/ 1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远东研究·远东评论 2022年5月13日 基建类型 建设要点 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资料,远东资信整理 一是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涉及: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从实践来看,我国网络型建设大有可为,前景广阔。例如:(1)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是我国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以及连通国际运输的主动脉,是支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主轴线,也是各类运输方式之中,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骨干网络。当前,我国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和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已初步形成。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我国将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强出疆入藏、中西部地区、沿江沿海沿边战略骨干通道建设,增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流通保障能力,畅通国际干线运输通道。(2)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是推进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路径,有利于构建安全、可靠、清洁、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是推动我国电力经济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 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出, 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 二是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显而易见,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其中:信息与科技类基础设施建设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设施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强调了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建设,这些机场是我国机场建设相对薄弱环节,其发展有利于缓解干线机场压力,促进资源集散布局优化,带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但从现实来看,全球航空业仍然深受疫情影响,疫情持续局面下,包括支线机场在内的机场运营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待破解。 三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涉及: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1)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有着极大潜力,即便国内主要城市在此方面也有显著发展空间,例如上海推进高品质滨水空间建设、成都规划建设“天府绿道”探寻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路径等,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与我国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趋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吻合。(2)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近年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持续增长但增速趋缓,尤其轨道交通完成建设投资增速自2017年以来持续放缓。截至2021年底,全国开通城轨交通的城市有50家,城轨交通发展空间潜力比较明显。而据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分析,“十四五”城轨交通已由重建设转变为建设、运营并重阶段, 4/ 10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声明 远东研究·远东评论 2022年5月13日 城轨交通新开通运营线路规模预计在近年达到峰值后有所回落。本文了解到,由于很多城市达不到地铁建设条件而被叫停地铁项目。不过在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精神指引下,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增速大概率有望回弹。 图3:我国境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变化 资料来源: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远东资信整理 四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本文认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致富的重要路径,是我国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组成部分。我国农村人口数量约为5.1余亿,占比36.1%,我国长期以来形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局面(参见图4)明显存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表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来看,其中:(1)高标准农田具有“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特征,2021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下称农田)10.75亿亩,改造提升现有农田1.05亿亩,保障超1.1万亿斤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农田12亿亩,改造提升现有农田2.8亿亩,保障超1.2万亿斤粮食产能。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至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未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还需加大各方面支持,其中包括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本投入等。(2)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具有高度重要性,我国超过1/3人口居住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