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财经述评:内地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香港“走出去"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财经述评:内地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香港“走出去"

2011-03-10王春新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北***
财经述评:内地企业如何更好地利用香港“走出去"

1 內地企業如何更好地利用香港“走出去" 高級經濟研究員 王春新 內容提要 當前內地企業“走出去"正進入一個新階段,『十二五』時期將逐漸進入佳境。但未來最迫切的需要,是能夠得到相對成熟和國際化的知識型服務的支援,這一點正是香港的一大獨特優勢,包括國際水準的金融服務、商業支援服務、資訊和人才服務以及專業中介服務等等。政治風險已成為內地企業赴海外投資的最大風險,香港則是內地企業借船出海、淡化政治因素的理想之地。 一. 內企“走出去"進入新階段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加速擴張及其帶來的對國際資源和技術需求的不斷上升,加上國家實現內外經濟再平衡的需要以及從政策方面積極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擴大對外投資,中國企業“走出去"已從傳統的商品出口到海外上市和海外建廠,再到大規模的海外併購,進入到主動積極地進行全球戰略佈局、全方位展開國際合作的新階段。國家商務部發佈的最新數字顯示,2010 年中國境內投資者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 590 億美元,涉及到 129 個國家和地區的3125 家企業;這一創紀錄的數字,相當於 2002-2007 年中國累計對外直接投資的總和,可見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且已步入加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全國人大正在審議的『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今後五年中國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按照市場導向和企業自主決策原則,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到境外投資合作,包括深化國際資源能源互利合作、擴大國際農業合作、發展海外工程承包和有利於改善當地民生的項目,逐步發展大型跨國公司和跨國金融機構,並將推出更積極有效本刊所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第18號 2011年3月9日 2 的政策措施加以推動。也就是說,當前國家推動企業“走出去",已不是象八、九十年代那樣簡單的推動出口或招商引資,而是要全面拓展海外市場及充份利用海外資源,打造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這一戰略的實施,將使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潛力進一步得到釋放,預計到 2015 年中國對外投資總額有機會增加到 1200 億美元左右,比 2010 年增長一倍以上,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的總量也將有機會取得基本平衡。由此觀之,好戲還在後頭,未來五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將逐漸進入佳境。 未來五年中國企業“走出去"從利用外資為主轉向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並重,不僅有利於本國內外源經濟的平衡,而且到東道主去投資創辦企業或併購企業,也有利於促地當地經濟發展及提供就業機會,因而總體上受到全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歡迎。但也要看到,中國企業“走出去"仍存在不少困難和障礙,尤其是透過海外併購方式“走出去",雖然對比設立分支機構的效率更高,見效更快,但風險也相對較高。香港是全球公認的多功能的國際投資中心,在海外投資、尤其是海外併購方面具有便利的地位和豐富的經驗,特別是擁有日趨成熟的知識型服務和方便快捷的投資中介地位,可以在內地企業走出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協助內地企業更好地開發海外資源和拓展海外市場,實現兩地共同發展的目標。 二. 以知識型服務協助內企“走出去" 當前內地企業“走出去"最迫切的需要,是能夠得到基於完善的制度規則、相對成熟及與國際接軌的各種專業服務的支援,包括便捷規範的融資服務、充份準確的投資信息、高增值的商業和專業服務以及具國際經驗的專業人才等等,這一點正是香港獨特優勢。本文通過一些具體事例來說明香港在這方面的主要功能以及未來可以進一步發揮的空間。 (一)金融服務 內地企業“走出去"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在民營企業層面,主要是要解決資金不足的難題。雖然目前以投資額計國企佔八成以上,但若以宗數計,則是以民企佔統治地位。因為到2009 年末,中國對外投資主體當中,有限責任公司個數佔 58%,國企僅佔 12%;除了少數大項目外,其餘項目投資規模都不大,絶大多數屬於中小企業,有些項目投資額甚至只有數十萬美元。也就是說,民 3 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不同,在對外投資方面常常要面對資金不足的難題。未來會有更多的民營企業希望“走出去",利用海外資源、技術和市場發展自己,但短期內融資難題並不容易克服。香港貿發局曾對內地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問題進行調查,發現雖然有三分之二的民企把拓展海外市場作為其發展策略,但最大的發展制約是資金不足,而香港可以提供較好的協助。如 2004 年聯想收購 IBM 個人電腦,大部份資金是透過香港市場籌集的,包括從 16 家國際和中資銀行取得 6億美元銀團貸款以及向 IBM 轉讓其香港上市公司 4.5 億美元的股權,僅這兩項就佔收購資金總缺口的 75%;2006 年被內地傳媒機構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跨國企業---海爾集團雖然早在上海股市挂牌,但由於境外投資者不能自由買賣內地上市的股票,海爾要加快“走出去",就需要在有國際投資者參與股權投資的香港股票市場上市,為此,海爾通過“內外合資-互換股權-借壳上市"三個步驟,於2005年初順利成為香港上市公司,隨後立即提出收購美國第三大家電製造商-美泰集團,涉及資金額約 13億美元,並得到美國著名股權投資公司的合作。TCL 集團及其屬下公司也是通過在香港上市或銀行融資,得到了海外投資者的認可,企業品牌在國際上建立了知名度,從而快速方便地解決海外併購的資金問題。 二是在國有企業層面,需要提供更加便捷、規範和專業的金融服務。就對外投資金額而言,目前國有企業乃是主力,佔對外投資總額的八成以上。這類企業財力雄厚,又有國家和銀行成為後盾,收購資金大多不成問題。如掌控全國八成以上電力市場、註冊資金高達兩千億元、年營業收入一萬多億元的國家電網公司,近年來展開一系列的對外併購活動,包括 2007 年與菲律賓兩家公司共同出資 39.5 億美元收購菲律賓國家輸電網 25 年的特許經營權、2010 年以 9.9 億美元收購巴西七家輸電公司 30 年的特許經營權,其內部就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併購項目;然而,去年中石化以 71 億美元收購西班牙雷普索爾40%股權,中海油以 31 億美元收購阿根廷 Bridas Corporation50%股權,中國工商銀行 2006 年收購印尼 Halim 銀行九成股權、2007 年收購澳門誠興銀行八成股權和非洲最大商業銀行---南非標準銀行兩成股權,均是與這三家央企作為香港大型上市公司的身份有關,因為這些大型國企在香港掛牌上市,最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提升公司管治水平和經營透明度,增進海外投資者對企業的認可,同時還可獲得國際市場再融資管道和海外市場經驗以及充份利用香港的人才優勢,從而有助於提升海外併購能力和成功率,降低併購成本和潛在風險。 4 (二)商業支援服務 商業支援服務包括供應鏈管理、研究開發、創意設計、品牌發展、廣告營銷以及電子軟件和資料處理等高增值的服務,是香港全球商貿中心的重要支撐。香港正在發展成為亞太區的供應鏈管理和營銷中心,把產品的研發、生產、運輸、分銷和其他相關服務作為一個系統來安排,在各個環節為物流增值。近年來隨著貿易轉型的加快,香港的離岸貿易規模已超過轉口貿易,這是香港供應鏈管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結果,也為內地企業借“港"出海提供了更加廣濶的空間。 實際上,內地企業來香港發展,大多數與市場分銷有關,據有關調查,已經或計劃在香港設立辦事處/代理的內地企業,超過三分之二期望在香港建立海外市場銷售網絡。目前就有大量以拓展國際市場為目標的內地企業,包括數百家以香港作為區域總部和辦事處的中資企業,大都通過香港與海外客戶接洽,跟進訂單和營銷,同時儲存、管理和配送貨物到世界各地。如 1997 年在香港上市的江西銅業,幾年前在香港設立一家公司,一方面協助母公司從海外採購原材料,另一方面把母公司的產品銷往世界各地;2001 年在香港上市的金蝶軟件,2005 年就在香港建立了亞太區總部,負責業務推廣和在亞太區建立合作網絡,借此發展成為亞太區管理軟件的龍頭企業;內地著名傳統中藥製造商北京同仁堂,以香港作為海外市場基地,負責整個海外市場的規劃、佈局、管理和具體的業務運作、投資及人員派遣等,使同仁堂邁向國際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香港也正在發展成為內地企業在海外的研發中心和創意設計基地,並且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如北京同仁堂 2006 年在香港科技園興建了唯一一間中國大陸境外的生產研發基地,充分利用香港的科技、金融、地域、知識產權保護及資訊優勢,通過國際規範化的模式進行技術、製造、經營等運作,全面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開發製造出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中藥新產品、新劑型,藉以提高同仁堂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又如聯想於 2009 成立創新設計中心香港分中心,支援位於北京的聯想創新設計中心,參與設計聯想現有的產品系列、開發消費電腦新產品概念,以及針對設計及消費者的趨勢進行研究,進一步提升聯想在創新設計方面的競爭能力;聯想認為香港不僅有著成熟的消費客戶群,更擁有世界級的設計專才,是進行創新設計的理想地點。再如有一家來自寧波的小型服裝廠也通過在香港設立研發中心,緊貼國際流行趨勢和設計理念,成功利用香港開拓海外市場,使自已迅速發展壯大,成為同行中的姣姣者,說明香港可以同時滿足不同規模的內地企業的研發和設計需要。 5 內地企業要成功“走出去",需要有自已的品牌,但在這方面的差距仍較大。根據“2010 亞洲品牌 500 強排行榜",前 10 名中有 6家是日本品牌,中國內地僅中國移動上榜,名列三甲的分別是韓國三星、日本豐田和滙豐銀行;在前 100 強中,中國內地也只佔到 23家,大大少於日本的 57 家。因此,發展品牌乃是當務之急,而香港在協助內地企發展品牌方面可擔當重要角色:一方面,香港許多企業擁有廣泛的國際銷售網絡和敏銳的市場觸角,可以協助內地企業和產品改善形象,加上香港每年都要舉辦超過三百個各類展覽會,為包括內地企業在內的全球客商提供一系列參展、洽談和宣傳的好機會,這對內地企業推廣品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另一方面,香港擁有國際認同的知識產品保護制度和嚴謹高效的執法隊伍,可為品牌發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近年來就有不少內地企業使用香港的優勢建立品牌,並為自已產品增值,借助香港打開國際市場。 (三)資訊和人才服務 近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以海外併購為主,去年更佔到中國非金融類對外投資的四成以上,中國工商聯等機構舉辦的 2010 年中國十大併購評選中,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就佔到六宗。但由於許多對外投資的企業仍缺少應有的資訊和人才,特別是對海外政治、經濟和法律環境瞭解不足,也缺少國際化的人才隊伍和適應境外投資發展需要的內部管理制度和文化,以至在併購時無法精準地把握市場脈摶和企業真正價值,在併購後又遇到企業文化不同難以磨合的問題。在最近舉行『2011 年亞洲金融論壇』上,幾位中國大型企業的負責人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表示,中國公司向海外擴張時,人才的缺乏、文化的差距甚至政治理念的不同是最大的障礙。2004 年 TCL 收購法國湯姆遜旗下的電視和 DVD 影碟機業務,但在兩年之後又壯士斷臂選擇退出,就是因為對法國的社會文化制度瞭解不夠,使其在併購之後的整合(主要是裁員)遇到難以克服的障礙,從而造成製造成本居高不下,虧損嚴重且扭虧無望。 香港是一個國際資訊中心,也是一個東西方文化薈萃之地,造就了許多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近幾年內地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都十分注意發揮香港資訊和人才優勢。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就表示,香港具有資訊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優勢,但最重要的是人才優勢,可以彌補內地人才之不足;中國移動在拓展海外業務時,也依賴香港資訊和人才的作用,如委派香港員工做海外新項目的盡職調查,到巴基斯坦等地提供咨詢等等;最近中國移動又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中 6 國移動國際公司,希望利用香港的資源、特別是人才資源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 (四)專業中介服務 內地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的過程中,經常需要解決法律、會計、管理、工程技術、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