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香港分行]:财经述评:近期国际对冲基金进驻香港的原因及影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财经述评:近期国际对冲基金进驻香港的原因及影响

2011-04-01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李***
财经述评:近期国际对冲基金进驻香港的原因及影响

1 近期國際對沖基金進駐香港的原因及影響 經濟硏究員 蘇杰 內容提要 近期,包括SFMHK、GLG Partners及Azentus Capital Management等國際知名對沖基金紛紛進駐香港,對沖基金活動日益活躍。《證監會持牌基金經理/顧問的對沖基金活動調查報告》亦顯示,本港對沖基金資產規模持續增長。究其原因,既有全球對沖基金行業在危機後逐步回暖的大勢所趨,也有歐美經濟復蘇乏力與監管尺度從緊、亞洲整體經濟增長帶動投資熱度增加的背景因素,更與本港金融中心地位日趨穩固、監管環境相對穩定,較有利於該類基金發展有關。對沖基金業的發展,對於本港資產管理中心建設有所幫助,也會為經濟與金融發展帶來新的挑戰。 自去年以來,眾多知名國際對沖基金公司相繼以申請牌照、注資、遷址或增加人手等方式進駐香港,引發業界廣泛關注。據3月出爐的《證監會持牌基金經理/顧問的對沖基金活動調查報告》顯示,截至去年9月30日,對沖基金經理及相關機構在香港管理的資產總值同比增長14%,達到632億美元。國際對沖基金進駐香港的主要情況、背景因素以及帶來的影響值得進一步探討。 國際對沖基金加速駐港的主要情況 由於西方發達經濟體在全球復蘇進程中步履仍顯蹣跚,亞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全球對沖基金行業在後危機時代開始的以亞洲為目標市場的業務重心轉移有加速跡象,香港成為國際對沖基金機構布局的重點地區。主要有以本刊所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 第28號 2011年4月1日 2 下表現形式: 其一,直接申請牌照落戶香港。索羅斯旗下量子基金(SFMHK)去年即在港設立辦事處,並於11月1日獲證監會發出第9類牌照,可向專業投資者提供服務,市場預計其帶來約80至90億美元的資金;全球市值最高的GLG Partners亦於去年11月底獲發第4類牌照,持有21支港股權益,相當部分是金融和電訊類藍籌股;前高盛坐盤交易部門全球主管施家文(Morgan Sze)在香港自立門戶,成立Azentus Capital Management,並於2月21日獲第1類牌照,可在本港投資包括股票、債券、期權及集體投資計劃等,預計最少集資10億美元,規模可達15億美元,成為金融危機後全球最大的新成立對沖基金。另外,Paulson Asia Limited 亦於同日獲發第1類牌照。 其二,通過注資本港公司間接來港。老虎基金創辦人羅拔遜Julian Robertson斥資5,000萬美元注資香港對沖基金根津亞洲(Nezu Asia)旗下兩個投資基金,間接來港投資。根津亞洲是以香港為總部,現時旗下擁有六個主要投資亞洲市場的對沖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約4億美元,該公司於2004年成為經香港證監會授權資產管理基金。此次注資,有望在年底前將管理資產規模增加一倍至8億美元。中國內地最早的基金公司之一的嘉實基金亦於去年11月入股大摩前高管發起的香港基金。 其三,業內專業人才陸續來港。以紐約為基地的德邵公司(D.E. Shaw)將其6位執行委員中最年富力強的Julius Gaudio辦公地址遷至香港,希望加強與區內部分大投資者接觸。該公司亦委任前招商局主席秦曉加入中國顧問委員會。Maverick Capital Ltd 於去年8月將駐港分析師增至4名。倫敦Marshall Wace LLP在將其1/4資產投資亞洲的同時,駐港代表處增至30人。前中投公司對沖基金主管陸飆亦加盟香港Ortus Capital Management。另外,日本核危機也導致多家歐美基金公司轉移原駐日員工,數以百計的金融專才湧港避難。 國際對沖基金加速進駐香港的動向其實是與本港對沖基金活動的表現相一致的。據《證監會持牌基金經理/顧問的對沖基金活動調查報告》,截至去年9月30日,證監會持牌對國際資金注資香港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專業人才陸續來港 本港對沖基金活動持續增長 國際對沖基金來港申請牌照 3 沖基金經理機構總數為302間,其管理的對沖基金總數達538只,相當於2004年近5倍水平。對沖基金的投資者仍主要來自歐美,兩者共占香港對沖基金資產總值的60%以上。另據本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統計,去年第4季受訪的13間金融企業中,有38.5%表示將於今年首季增聘人手,環比上升24.2個百分點,升幅超過1倍。更有獵頭公司表示,近期對沖基金招聘人手數目明顯上升。 對沖基金加速來港的主要原因 近期對沖基金加速來港,既有全球對沖基金行業在危機後逐步回暖的大勢所趨,也有歐美經濟復蘇乏力與監管尺度從緊、亞洲整體經濟增長帶動投資熱度增加的背景因素,更與本港金融中心地位日趨穩固、監管制度相對穩健有關。 其一,全球對沖基金行業持續回暖。據HFR資料,2010年全球對沖基金資產規模為1.917萬億美元,尚未達到金融海嘯前的水平,但新認購量自2007年以來,首次超過贖回量。其中反映行業整體狀況的HFRI指數全年增長10%,幫助全球工業吸引了550億美元的新資金。新加坡對沖基金研究機構Eurekahedge Pte報告亦顯示,去年全球對沖基金業績反彈高達10.9%,其中北美增長13.6%,除去日本之外的亞洲地區增長10.4%,而追蹤1663家上市公司的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全球指數(MSCI)累計漲幅僅為9.6%。全球經濟總體上延續復蘇態勢,是對沖基金行業得以恢復元氣的重要原因。 其二,歐美市場金融監管力度加大。歐美國家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投資信心缺失等現實困難與結構性矛盾此起彼伏,是此次全球復蘇不平衡性的突出表現。與此同時,歐美對現有金融制度的修訂力度相應較大,針對對沖基金提高透明度措施更趨嚴厲。去年10月26日,歐盟正式批准對對沖基金的監管方案,通過注冊登記、公布財務信息(投資戰略與風險披露)以及護照制度,首次將其納入全面法規管理范疇。調查顯示,倫敦43%的受訪金融人士考慮離開當地,25%的金融機構高級經理相信其所屬機構會在未來數年將業務撤離英國。美國在金融改革法案中禁止銀行坐盤交易之後,規定超過15名美國客戶及投資人、管理規模超過2500萬美元的海外對沖基金,必須在今年7月21日前向SEC注全球經濟復蘇,對沖基金行業回暖 歐美針對對沖基金監管更趨嚴厲 4 冊,並提供資產規模及交易記錄變化等資料。近期,美國更對對沖基金內幕交易發起調查。由於亞洲對沖基金業發展狀況遠遜歐美,監管環境總體上較歐美市場寬松,促使眾多大型對沖基金選擇亞洲,特別是香港與新加坡作為規避從緊監管的避風港。 其三,亞洲經濟增長帶動投資東移。亞洲在成功應對金融海嘯之後的持續經濟增長,業已形成財富效應,成為備受青睞的投資區域。根據凱捷(Capgemini)與美銀美林的研究報告,截至2009年年底,亞太區高收入人群約為300萬,較前一年的240萬增長26%,增速與歐洲相若。其財富總值則上漲31%達到9.7萬億美元,超過歐洲的9.5萬億美元。其中,進行對沖基金等另類投資的比例有所上升,預計今年年底之前,將有8%財富投資於另類投資,高於2009年5%的比例。近期富達基金在北京發布了一項調查,受訪56%的亞洲投資機構與58%的歐洲投資機構計劃未來三年通過增持股票、公司債券以及政府債券等方式增加對亞洲的投資,反映出投資者對亞洲增長前景的持續信心。根據新加坡GFIA咨詢公司對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期間668只基金表現的調查,發現總部位於亞洲的基金管理公司折合成年率的平均回報率,高於總部不在亞洲的同行,這無疑增添投資亞洲地區的吸引力。 其四,本港具備地理、文化和制度優勢。由於地理上背靠中國內地,加上內地市場資本並未完全開放,使香港成為國際資本逐鹿中國市場、分享經濟成長帶來的潛在高回報的最佳地區。本港文化層面既有東方社會的傳統根基,又受多年西方制度規范的浸淫,兩者的有機結合使東西融合在香港水到渠成。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經過金融危機後愈加穩固,在最新全球金融中心(GFCI)排名中列在倫敦、紐約之後第三位。其中,資產管理服務持續名列前茅。 具體到對沖基金行業,本港在經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沖擊之後,相關制度保障日益嚴謹與規范:一是明確牌照申請制度。相較於新加坡為吸引對沖基金的主動、革新性監管(目前小規模對沖基金仍無需獲得相關部門牌照),香港則明確要求在本地進行投資管理或顧問活動需向證監會申請牌照。二是年度問卷調查。自2006年起,證監會每年對由其識別出來的屬於對沖基金的持牌法團進行問卷調查,向公眾披投資亞洲漸成趨勢 本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排名中名列前茅 本港對沖基金監管制度較為穩健 5 露相關信息,以提高行業透明度。調查內容除基金數目、資產規模外,還涵蓋投資策略、資產分布、投資者類別、槓桿借貸、風險管理等。三是配合日常監察。證監會對持有第四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和第九類(提供資產管理)牌照的對沖基金進行日常操作監察或主題視察,根據視察結果發出通函。四是補充特別規定。對於歐美市場十分活躍的“黑池”交易,本港自今年2月起,除必須於完成後15分鐘內申報,還要加上ALP(Alternative Liquidity Pool)標記,以便於監管機構辨認。另外,針對對沖基金最普遍使用的長短倉策略,本港擬在年內實施新淡倉申報制度。這些規定雖然對於對沖基金活動進行了一定限制,但也為市場在盡量規避風險的原則下較為穩健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官方機構認為,對沖基金落戶香港的趨勢將會持續,預計未來5年本港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將每年增長10%的水平。 對本港經濟與金融發展的影響 對沖基金對於市場的影響歷來存在爭議,更多國際對沖基金陸續來港,既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帶來一定正面的支持,也會給市場環境增添新的變數,增加金融監管的難度,這是我們必須加以關注的。 其一,對沖基金來港對經濟和金融發展的正面作用。一方面,對沖基金的信息披露工作需要專門的資金托管銀行及專業律師事務所出具相關報告,勢必推動相關服務業的配套增值,有助於提升本港高端服務業綜合素質。而大量國際對沖基金湧港並增聘人手,將為本港就業市場帶來人力資源需求。另一方面,對沖基金,特別是國際知名、規模較大的機構來港,勢必推動大量資金流入,有利於保持本港充裕流動性和活絡的貨幣環境,對於金融產品多元化以及發展資產管理中心目標具有正面作用。這是由對沖基金產品性質所決定的:金融市場運作有賴於充沛的交易量,對沖基金作為買賣方頻繁參與,可增加市場流動性;對沖基金獲利多在於捕捉市場的“效率缺失”,變相促進市場的自我完善(如2000年科網泡沫後,對沖基金的優勢使眾多客戶免於巨額損失);對沖基金通過參與復雜的新金融產品的發展與買賣,推動金融創新;通過多樣化投資、避險、套利、投機等不同交易需求,對沖基金可承受較大風險,從而增加整個體系抗風險能力。如其反向投資策略可力求做到市場理性與非理性的平衡,有對沖基金來港對建設資產管理中心有正面支持 6 利於維持資產價格暴跌時的流通性,有助於金融市場回復穩定。 其二,在密切監察相關活動的全球趨勢下,對沖基金沖擊市場的能力及影響力已有所降低。近期有關對沖基金借日本地震發災難財,在香港打壓股市的報道顯示,對沖基金在制造“搵大錢”機會的同時,也為監管機構敲響了警鐘。眾所周知,對沖基金的高槓桿與隱蔽性始終是影響市場穩定的一個突出因素。高槓桿問題主要是由於該類產品結構設計較為復雜,槓桿成分難以精確計算,極易引發系統性風險。而一旦出現業內大機構倒閉的情況,勢必引發金融混亂,導致市場成交萎縮。隨著世界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全球對沖基金行業槓桿率已經出現普遍下降趨勢,其威脅性有所降低。隱蔽性則主要由於信息不透明。長期以來,為避免阻礙市場自律機制形成以及扼殺創新活力,針對對沖基金活動的直接監管在全球范圍內並未達成共識,間接監管效力則在是次金融危機中備受質疑。因此,歐美近期一系列趨於嚴厲的措施,大多強調對沖基金增強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規避隱蔽性風險。具體到本港,在監管相對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