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盛证券]:首次覆盖报告:云母龙头守正创新,收购KGG布局机器人丝杆 - 发现报告

首次覆盖报告:云母龙头守正创新,收购KGG布局机器人丝杆

2025-05-16丁逸朦、刘晓恬国盛证券D***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首次覆盖报告:云母龙头守正创新,收购KGG布局机器人丝杆

全球云母绝缘材料龙头,新能源车绝缘件带动业绩高增。公司2003年成立,二十余年深耕耐高温绝缘云母制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家电、电缆领域,为全球云母绝缘材料龙头,2022年全球市占率4.4%。2016年产品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绑定特斯拉、大众等头部车企,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云母制品中市占率达27%,行业领先。受新能源汽车行业拉动,近年来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0-2024年营收/归母净利复合增速分别为33%/63%。同时,盈利能力维持高位,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5%/20.3%。 技术及客户壁垒共筑护城河,新产品、新领域巩固竞争优势。云母市场需求空间广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车云母耐火绝缘材料市场规模预计104亿元,23-27年CAGR为38%。公司2016年便切入新能源汽车云母材料领域,成功抢占市场先机,具备技术优势,产品性能行业领先。同时,深度绑定特斯拉、大众、宝马、沃尔沃等全球TOP车企及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龙头。技术优势及客户资源共筑公司护城河,其在新能源领域头部地位稳固。此外,产品逐步拓展至新型轻量化安全结构件,获北美大客户定点,且云母制品正拓展储能、商用车等应用领域,进一步巩固公司竞争优势。 收购狄兹精密布局丝杆,机器人赛道大有可为。特斯拉、figure、宇树、智元等,还有多家车企加入人形机器人赛道,部分已在有序推进商业化落地。 马斯克预计到2025年底,将有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中投入使用。丝杆作为重要零部件,在机器人执行器及灵巧手均有运用。2025年2月公司公告拟收购上海狄兹精密51%的股权,目标公司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在微型滚珠丝杆、直线滑台模组及电缸等多项产品上,不仅技术国内领先,而且质量可靠,目前已掌握直径3mm及以下的滚珠丝杆的 C1 级精密加工工艺,并实现标准化量产。根据业绩承诺,狄兹精密在2025年到2027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7000万元。本次收购有助于公司快速卡位人形机器人领域,增强公司的盈利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盈利预测:公司为全球云母绝缘材料龙头,持续拓展新产品新领域,我们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7/4.65/6.37亿元 , 同增42%/42%/37%,对应PE为53/37/27x。考虑到轻量化结构件新产品处于上量阶段,海外市场加速布局,布局机器人领域打开成长边界,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财务指标 财务报表和主要财务比率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1、浙江荣泰:云母市场领导者,新能源业务打开新空间 1.1、深耕云母材料二十载坐稳龙头,布局机器人新赛道 深耕云母制品二十载,前瞻布局机器人领域。公司2003年成立,2023年上交所上市,二十余年深耕耐高温绝缘云母制品,并逐步布局机器人赛道。创立初期产品主要应用于传统小家电、电信电缆、工业应用领域,2016年产品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最终与特斯拉达成合作,目前公司客户包括特斯拉、大众、宝马、奔驰、沃尔沃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2018年设立子公司湖南荣泰,除新能源汽车防火安全件外,也负责采购云母矿石,并生产云母纸,加速一体化布局。2025年收购狄兹精密,布局机器人赛道。 图表1:公司历史沿革 以云母材料为核心,产品逐步拓宽下游应用领域。公司主营各类耐高温绝缘云母制品。 其中,新能源汽车热失控防护绝缘件、小家电阻燃绝缘件和电缆阻燃绝缘带三类产品是公司收入主要来源,2024H1分别占比76%/13%/5%;云母纸主要作为生产耐高温绝缘云母制品和其他绝缘材料产品的基础材料使用,占比仅1.2%。 图表2:公司主营业务及产品一览 1.2、放权职业经理人,充分发挥股权激励优势 股权结构稳定,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高管。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葛泰荣、曹梅盛夫妇,截至2025年3月,二人直接持股37%。公司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总经理郑敏敏2021年起担任总经理,其家族通过股权激励累计持股4.88%。2020年起公司实施三轮股权激励,并于2024年回购101万股用于员工激励,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管理层促进公司发展。 图表3: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5年3月) 管理层产业经验丰富,具备深厚技术积累。董事长曹梅盛兼任首席技术官,主导新能源绝缘材料研发,为公司核心创始人之一,拥有逾40年产业经验,早期任职嘉兴绝缘材料厂技术员、嘉兴凤桥机械厂厂长。董事兼总经理郑敏敏为绝缘材料领域专家,兼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绝缘材料专委会委员、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1委员,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目前负责技术研发与企业管理,同时兼任浙江荣泰汽车零部件、新加坡荣泰等职务,推动公司全球化布局。其余高管多为高级工程师、高校化工副教授,均为公司技术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图表4:公司董事会成员工作经历 1.3、公司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维持高位 受新能源汽车行业拉动,近年来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0-2024年营收从3.7亿增至11.3亿元,复合增速33%,其中汽车安全零部件占比由31%提升至79%;归母净利0.3亿元增至2.3亿元,复合增速63%。2025Q1营收2.7亿元,同增24%,归母净利0.6亿元,同增27%。 图表5:浙江荣泰收入及同比增速 图表6:浙江荣泰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图表7:公司收入结构 产品结构变化提升综合毛利率,公司盈利保持高位。2020-2024年汽车安全零部件毛利率保持40%以上,随着其业务占比不断提升,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提升,综合毛利率从32%提升至35%。2025Q1毛利率36%,同比下降1.2pct,环比增长2.3pct。公司净利率较稳定,2021年以来维持在20%左右,2025Q1净利率22.4%,同比增0.6pct,环比增2.8pct。 图表8:浙江荣泰毛利率和净利率 图表9:浙江荣泰分业务毛利率 期间费用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费用管控良好。2020年以来公司期间费用率逐年下降,2024年费用率10.1%,较2023年下降2.6pct,主要为管理费用率下降原因。研发端,公司重视研发投入,2024研发费用6131万元,同比增长36%,研发费用率为5.4%,主要研究及应用领域包括新能源乘用车、储能、新能源商用车、低空飞行器及机器人等。 图表10:浙江荣泰费用率 图表11:浙江荣泰研发投入 2、云母市场需求空间广阔,行业竞争格局稳定 2.1、云母:绝缘耐高温特性突出,应用领域广泛 云母:具备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等特征,应用领域广泛。云母为一种层状硅酸盐矿物,属于天然非金属矿石。由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十分稳定的晶格,以及较强的抗剪切强度和良好的柔韧性。云母制品拥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等特征。此外,云母材料还具备无毒、无烟、无石棉,符合欧盟REACH、RoHS等标准,避免传统石棉材料的致癌风险。基于其优异的耐高温性能与绝缘性能,云母材料在绝缘材料领域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在电工电子、绝缘材料、化妆品、涂料、新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图表12:云母材料优势 图表13:市场云母材料应用领域 云母储量丰富且广泛,供给充分且原料价格稳定。行业上游为云母矿采掘与初步加工、玻璃纤维加工制造行业,下游为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电线电缆及其他工业应用等行业。全球云母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国内云母资源丰富,约占世界产量的10%。由于云母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因此云母供给较为充分,原材料价格较为稳定。 图表14:云母产业链 2.2、新能源领域催生材料需求,云母市场空间广阔 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安全隐患成为挑战。云母制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主要作为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材料使用。近年来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也不断提升,电池能量密度逐步提升成为总体趋势。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电池热失控引发起火爆炸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新能源汽车厂商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挑战。 热失控演化复杂,国家标准致力保证安全。电池热失控始于内部短路引发的局部过热,SEI膜分解进一步加剧能量失衡。当电芯温度突破200℃临界点时,导热系数骤降导致热量聚集,触发CO₂、H₂等可燃气体爆燃风险。2021年1月,开始执行《GB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图表15:云母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 目前新能源汽车厂商用于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护材料主要有气凝胶毡、阻燃泡棉、云母材料、陶瓷化硅橡胶等: (1)隔热泡棉:隔热泡棉是一种高分子弹性体,具有低硬度高回弹特性,但其不耐高温,在120℃左右就会发生软化或较大形变,部分材料燃烧时会释放有毒气体。 目前泡棉主要用于模组间和电芯之间,以及电池包密封。 (2)云母材料:云母材料一般加工为云母板使用,具有优异的耐高温绝缘性能,在500℃-1000℃的使用环境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云母板具有良好的抗弯强度和硬度,耐酸碱、耐老化,可加工成各种形状,在高温下不产生有毒气体。 目前主要用于模组与模组间及模组与电池盖之间,随着无模组化趋势的发展,云母材料将应用在电芯与电池盖间进行热失控防护。 (3)气凝胶:气凝胶是由胶体粒子相互聚结形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固态材料,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密度低,目前主要用于电芯之间。以新能源客车为代表的部分车型还设置有防火毯,该材料也以气凝胶毡复合材料为主。 (4)陶瓷化硅橡胶:以硅橡胶为基体,加入成瓷填料、助熔剂、补强剂等无机填料,经过硫化制成的硅橡胶基防火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热性,在600℃-1000℃高温中可长时间保持结构完整性。陶瓷化硅橡胶材质柔软需要和补强材料复合后使用,陶瓷化硅橡胶复合材料可以用于模组与模组间及模组与电池上盖板间的热失控防护。 图表16:不同防护材料性能对比 新能源动力电池隔热材料使用中,云母材料占主导地位。根据GGII,2022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上盖板及电池模组间阻燃隔热材料使用面积分别为675万平米和671万平米,云母材料分别占到83%和30%,并预测2025年电池包上盖板及电池模组间阻燃隔热材料使用面积分别为1499万平米和1170万平米,云母材料将分别占到其盖板/模组间隔热材料使用比例80%/45%。 图表17:动力电池上盖板阻燃隔热材料使用比例 图表18:动力电池模组间阻燃隔热材料使用比例 特斯拉引领云母材料热失控防护技术发展:2011年Model S量产即采用NCA三元电芯+云母防护体系,其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对标NCM811,奠定行业技术标杆。同期国内处于磷酸铁锂向三元转型期,专注电芯膨胀控制与隔热技术积累。2016年后政策驱动下国内电芯直接从NCM523跃升至811,特斯拉Model 3沿用云母方案的同时,欧洲i-Pace、美国Bolt EV等NCM622电芯车型亦全面导入云母防护,推动国内企业加速技术跟进。 国内车企加速热失控防护布局推动云母材料规模化应用:2019年,宁德时代NCM811电芯首装宝马X1 PHEV,后因安全问题倒逼行业转向NCM523并强化热防护体系,叠加2020年强制国标实施,云母材料快速成为热失控防护标配。随着比亚迪刀片电池及CTP/CTB技术突破,磷酸铁锂电池集成度提升催生热电耦合新挑战,带动云母材料在铁锂体系渗透率攀升且应用形态持续升级。 图表19:代表车型的热失控防护方案 下游应用领域广阔,云母材料市场规模可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2年全球云母耐火绝缘材料市场规模145亿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55.64亿元。其中,新能源车为主要应用领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云母材料市场规模为17.30亿元,2017~2022年CAGR为86.40%,预测2023年到20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