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开证券]:2月外贸数据简评:外需欠稳定 内需稍强劲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月外贸数据简评:外需欠稳定 内需稍强劲

2017-03-09杜征征国开证券足***
2月外贸数据简评:外需欠稳定 内需稍强劲

宏 观 研 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宏 观 点 评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 外需欠稳定 内需稍强劲 — 2月外贸数据简评 分析师: 杜征征 执业证书编号:S1380511090001 联系电话:010-51789189 邮箱:duzhengzheng@gkzq.com.cn 进出口 外贸出口先导指数 相关报告 1.《温和通胀效应下的经济无需悲观—近期宏观数据回顾与 2017 年展望》 2.《内外需同步改善 看淡宏观多看中微观—2月PMI数据点评》 2017年3月9日 内容提要: 海关总署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5.8%。其中,出口下降1.3%,进口增长38.1%。单从数据本身看,出口增速大幅低于预期,进口则大幅好于预期。总体而言,虽然出口数据表面上低于预期,但短期内外需同步改善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需持续关注黑天鹅事件与外贸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经济及外贸的影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 出口增速大幅低于预期,春节错峰或是重要原因。节前企业加速出货,而节后开工需要进口相应原材料。如果从1-2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4%看,明显好于去年同期-21.1%的增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今年2月比去年同期多1天工作日且去年同期低基数的情况下,-1.3%的增速的确偏弱。不过,进出口数据自身波动性本来就较大,且大多数情况下季节性特征明显,但不排除阶段性数据波动加大的可能性,需要持续性观察。初步预计3月出口同比增长2.6%;4月起贸易逆差或转为贸易顺差。 进口方面,国内经济短周期复苏是影响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也是推动进口超预期的重要原因。综合来看,短期进口增速仍能维持在20%左右的较高水平,但下半年或将回落至个位数。初步预计3月进口同比增长29.2%。 ‐30‐101030502011‐022011‐082012‐022012‐082013‐022013‐082014‐022014‐082015‐022015‐082016‐022016‐082017‐02%出口金额:当月同比进口金额:当月同比30323436384042442014‐022014‐052014‐082014‐112015‐022015‐052015‐082015‐112016‐022016‐052016‐082016‐112017‐02外贸出口先导指数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2 of 7 海关总署3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以美元计价,下同)同比增长15.8%。其中,出口下降1.3%,进口增长38.1%,贸易逆差91.5亿美元。 根据Wind一致性预期调查结果,市场预计2月出口同比增长12.9%,进口同比增长 20.3%;我们此前对两者的预估分别是增长 6.7%和 16.5%。单从数据本身看,出口增速大幅低于预期,进口则大幅好于预期。总体而言,虽然出口数据表面上低于预期,但短期内外需同步改善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未来需持续关注黑天鹅事件与外贸保护主义抬头对全球经济及外贸的影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 一、出口稍弱,外需仍在改善,短期干扰因素较多,逆差或维持2个月 出口增速大幅低于预期,春节错峰或是重要原因。节前企业加速出货,而节后开工需要进口相应原材料。从数据上看,2 月进料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速从1月的6.7%升至21.3%。如果从1-2月出口累计同比增长4%看,明显好于去年同期(都是38个工作日,闰年效应被抵消)-21.1%的增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今年2月比去年同期多1天工作日且去年同期低基数的情况下,-1.3%的增速的确偏弱。不过,进出口数据自身波动性本来就较大,且大多数情况下季节性特征明显,但不排除阶段性数据波动加大的可能性,需要持续性观察。此外,出口价格指数提升速度可能放缓,或是市场预期高于实际数据的原因之一。就数据而言,截至2016 年 12 月,出口价格指数已经连续 5 个月低于进口价格指数,且缺口持续扩大,预计1-2月上述情况或将延续。综上,初步预计3月出口同比增长2.6%;4月起贸易逆差或转为贸易顺差。 外需恢复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近期公布的PMI数据看,表现尚好。其中,2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至50.8%,为47个月以来最高(持平于2014年7月);近期全球经济弱复苏的情况延续,JP摩根全球制造业PMI连续上涨3个月,今年1月升至52.7%,较去年9月提升1.7个百分点,为近35个月来最高。但需要注意的是,2 月密歇根大学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位回落,欧元区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5个月的上升势头在2月终结,未来需要观测其究竟是季节性回落短暂调整还是阶段性高位持续调整。 此外,2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环比上升1.2至40.2,连续4个月增长;出口经理人指数环比上升0.1至41.6,表明出口商的信心仍在恢复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3 of 7 之中。 从国别看,2月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均出现同比负增长。其中,1-2月对美国、欧盟、日本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4.4%、1.9%与2.4%,较1月分别回落4.8、4.0与7.5个百分点;对东盟国家出口同比增长7.5%,相比1月回升 1.6 个百分点。此外,2 月中国对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保持较高增速,其中对巴西、中国台湾、韩国出口分别同比增长7.5%、18.0%与11.2%。上述情况与全球近期PMI分类数据走势形成一定反差。 从出口商品类别看,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增速有所回升,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累计增速出现放缓。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2月累计同比增长9.1%,比1月提升3.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玩具、服装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6.7%、25.5%与-10.5%,较1月分别回落2.1、17.2与12.3个百分点。 2、进口超预期与国内经济短周期复苏一致,需要关注其持续性 进口方面,国内经济短周期复苏是影响进口增长的主要原因。进口增速与国内投资高度相关,目前虽然1-2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是无论从工程机械销售情况,还是从各地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公布以及PPP 项目落地率加速的情况来看,投资增速有所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此外,企业开工情况也比往年提前,开工率有所上升。2 月制造业 PMI 生产指数环比上升 0.6 个百分点至 53.7%,高于去年同期 3.5 个百分点,也是近31个月以来的次高,显示出生产领域的良好态势。从进口数量来看,2 月钢材同比增长 17.2%,持平于 1 月;铁矿砂及其精矿同比增长13.4%,较 1 月提高 1.5 个百分点;原油进口虽然同比回落 0.1%,主要缘于今年 1 月份同比 27.5%的高增长以及去年 2 月基数的大幅提升;金属加工机床进口数量同比大幅增长34.1%(1-2月累计增长3.8%, 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同时,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是推动进口增速改善的重要原因。2016年2月进口绝对额为当年最低,也是2010年2月以来的最低。 此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是推动进口超预期的重要原因。今年2月CRB指数、LME基本金属指数、Brent原油价格以及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CIOPI)均值分别较去年同期上涨19.6%、29.9%、67.0%与82.2%。由此,原油、钢材、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 70.1%、18.0%与 94.6%。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4 of 7 值得注意的是,从目前下游需求恢复的情况来看,并不如PMI新订单指数反映出来的强势。短期,在温和通胀效应的推动下,制造业投资复苏有望持续,但是仍需下游需求恢复的积极配合。比如,从港口铁矿石库存来看,2月末的数据已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34.5%,当前所处水平已经是历史高位,未来很难再有如前期大幅增加的可能。如果需求复苏低于预期,进口难以长时间保持较高增速。 展望未来,考虑到2016年上半年基数不高,国内投资增速保持平稳,短期进口增速仍能维持在 20%左右的较高水平;但下半年经济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叠加大宗商品价格或将进入震荡调整期,进口增速将回落至个位数。综上,初步预计3月进口同比增长29.2%。 图1:进口与出口数据冰火两重天 图2:内外需同步改善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IMF,国开证券研究部 图3:对主要发达国家出口增速回落 图4:近期全球PMI总体良好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30‐20‐10010203040502011‐022011‐082012‐022012‐082013‐022013‐082014‐022014‐082015‐022015‐082016‐022016‐082017‐02%出口金额:当月同比进口金额:当月同比40455055602010‐022010‐082011‐022011‐082012‐022012‐082013‐022013‐082014‐022014‐082015‐022015‐082016‐022016‐082017‐02%PMI:新订单PMI:新出口订单‐30‐20‐10010203040502011‐082012‐022012‐082013‐022013‐082014‐022014‐082015‐022015‐082016‐022016‐082017‐02%对美国出口:累计同比对欧盟出口:累计同比对日本出口:累计同比对东盟出口:累计同比45474951535557592010‐022010‐082011‐022011‐082012‐022012‐082013‐022013‐082014‐022014‐082015‐022015‐082016‐022016‐082017‐02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摩根大通全球服务业PMI 宏观点评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5 of 7 图5: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回落 图6:外贸出口先导指数持续回升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图7:关注出口相关领先指标 图8:原油与钢材进口增速仍高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图9:机床进口低位回升 图10: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国开证券研究部 ‐20‐100102030405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