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联合资信]:关税博弈狂飙!底层逻辑及行业影响分析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关税博弈狂飙!底层逻辑及行业影响分析

2025-04-10王妍、王信鑫、吴玥联合资信G***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关税博弈狂飙!底层逻辑及行业影响分析

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1 关税博弈狂飙!底层逻辑及行业影响分析 联合资信研究中心王妍王信鑫吴玥 摘要 2025年4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对进口自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针对中国征收34的进口关税,并取消小额关税豁免。对 此,中国迅速采取包括报复性关税、出口管制等在内的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 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4月8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在34的基础之上再次对中国加征50的关税。4月9日特朗普表示将对中国关税征收提升至125。 从特朗普政府综合博弈的政策特点来看,结合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势,后续通过中美通过谈判缓和关税摩擦的可能性较高。 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本质是经济民族主义与地缘战略的混合产物,征收逻辑的本质是以关税为筹码,试探各国底线,寻求对自身最有利的谈判结果。同时差异化豁免与选择性施压策略引发全球产业链“重新站队”,将贸易问题与地缘政治绑定。中国的应对策略既坚守多边主义底线,又通过市场多元化和国际协调构建战略韧 性。当前在冲突持续升级与动态博弈格局不断变化的基础上,90天的关税延迟期或 将成为缓冲窗口,既为各方保留了核心谈判筹码的存续效力,又构建了战略决策的过渡空间。 对于经济而言,2019年以来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越趋明显,成为GDP 增长的重要支撑,2024年拉动GDP增长152个百分点。若特朗普关税持续升级并落地,直接贸易及转口贸易将进一步承压,净出口或由拉动项转为拖累项。对债市而言,“对等关税”的实施将通过“避险情绪经济放缓”逻辑支撑债市行情,但货币政策的外溢约束(如汇率、资本流动)可能限制收益率下行空间。对企业信用基本面而言, 鉴于中美关税博弈尚处于对峙期初,且呈升级演绎态势,对美出口依存度高的行业或面临出口持续受阻,供过于求格局可能加剧,如轻工制造及纺织服饰业、低值耗材及部分原料药等医药生物业、通信设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及家电等行业信用水平阶段性承压,并沿着产业链向关联影响行业传导。上述行业内,企业溢价能力弱且盈利空间窄的企业,亦将面临较大债务压力。 一、“对等关税”政策梳理 北京时间2025年4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相关政策并签署总统行政令:4月5日起对进口自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4月9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等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其中对中国产品的“对等关税”税率为34,并签署额外行政令取消小额关税豁免;4月8日,特朗普政府宣布 在34的基础之上再次对中国加征50的关税;4月9日特朗普表示将对中国关税征收提升至125。 整体来看,“对等关税”框架下采用了全面“地毯式”加征关税与“一国一税率”的国别式关税叠加。 (一)“对等关税”公布后各方反应 1“对等关税”的具体内容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等关税”主要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即对贸易国 家征求相等税率,例如A国对美国的进口商品实行100的进口税率,那么也将对该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二是商品层面。即对贸易国家的同等商品征收对等相同的税率。例如A国对来自美国的汽车征收100关税,那么美国也将对来自A国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三是非关税壁垒层面。这一层主要涉及增值税等非关税内容。 其实4月3日以来宣布的“对等关税”并非此次特朗普第二次上任以来的首次关 税政策,自2月以来,特朗普政府已多次在国家层面和商品层面上挥舞“关税大棒”,试图以此减少美国贸易逆差,并重构以美为中心的贸易秩序。 类型 国家商品 主要内容 生效时间 国家层面 中国 1)2月1日宣布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10关税2)3月3日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提高至203)4月3日宣布对中国加征34的关税4)4月8日宣布对中国再次加征50的额外关税5)4月9日宣布对中国关税征收上调至125 已生效 加拿大、墨西哥 1)2月1日宣布自2月4日期起,对所有商品加征25(其中能源和钾肥征收10)。后延缓至3月4日2)3月5日和6日宣布对符合USMCA的商品实施0关税,不符合USMCA加征25(其中能源和钾肥征收10) 已生效 全部贸易国 1)4月3日宣布,对进口自所有国家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对部分国家征收“对等关税”2)4月9日宣布,对没有以任何形式对美国进行报复的国家实行90天暂停关税计划,在此期间关税将至10 已生效 商品层面 钢铁、铝 2月10日,宣布对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 已生效 汽车和汽车零部件 3月26日,宣布对进口美国市场的汽车加征25 已生效 铜 2月25日,宣布对铜启动232调查 待生效 表11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实行的关税措施 类型 国家商品 主要内容 生效时间 木材、木料及其衍生品 3月1日,宣布启动232调查 待生效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根据新闻整理 2各国的反应 针对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多个国家纷纷表明立场,表示将对美国关税进行回应。 表12各国对美国的“对等关税”的反应 国家 态度 对关税的反应 欧盟 反制 4月9日欧盟成员投票通过对部分美国产品征收25关税,以对3月12日的关税政策进行反制,该反制措施涉及的商品价值约为210欧元,首批将于4月15日生效 加拿大 反制 尽管美国没有将加拿大列为征收“对等关税”的国家,但仍对加拿大的钢铝、汽车、半导体、木材等征收关税,对此加拿大宣布对美国汽车对等征收25关税,关税措施将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生效 日本 协商 4月5日,日方表示强烈敦促美国重新考虑;4月9日日方表示不会以美元国债作为对抗美国关税的措施 新加坡 协商 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表示,美国正在抛弃自己创建的贸易体系,“对等关税”新做法完全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全球爆发全面贸易战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这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打击,极为依赖贸易的新加坡所受打击会更沉重。新加坡副总理兼贸工部长颜金勇也对美国征税决定“深感失望” 马来西亚 协商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4月4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已与印尼、菲律宾、文莱和新加坡领导人通话,就美国“对等关税”进行讨论和征求意见,协调联合应对措施。 泰国 协商 4月3日,泰国总统佩通坦表示,泰国已经做好一项强有力的计划以应对美国不断加强的关税,并表示希望通过谈判来达到减少关税的目的 韩国 协商 4月8日,特朗普表示与韩国代理总统进行了通话,并透露双方讨论了关税、造船、韩国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以及支付美国为韩国提供的重大军事保护费用等内容,韩国承诺不会进行反制 越南 妥协 4月4日,越南表示“愿意与美国谈判,将越南对美国进口的关税将至0,并要求美国对越南进口商品同样征收0关税” 以色列 妥协 当地时间4月1日晚,以色列政府发布声明称将取消迄今为止对所有自美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但美国政府仍宣布对以色列输美商品征收17的关税。以色列总理在与特朗普会谈后表示,以色列将尽快消除对美贸易赤字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根据新闻整理 (二)中国的政策应对 自美国4月3日加征“对等关税”后,中国在4月4日起推出了包括报复性关 税、出口管制、立案调查等在内的全面应对措施。 表13自2月以来中国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 美国关税政策 中国的反制措施 2月1日,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10 1)对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2)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3)对钨、确、铋、钼和钢等稀有金属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4)将美国PVH集团和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 3月3日,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提至 20 1)对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2)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3)决定将莱多斯公司等15东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4)决定将特科姆公司等10家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5)暂停进口美国原木6)暂停美国CHSInc等3家企业大豆输华资质 4月3日,对中国产品实行34的“对等关税” 1)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 税2)对钐、钆、铽、镇、、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3)将16东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禁止对其出口两用物项4)决定将斯凯迪奥公司等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5)暂停美国2家禽肉企业产品输华 6)暂停美国CDUSAINC企业高粱和AmericanProteinsinc等3家企业禽肉骨粉输华资质 7)对进口医用CT球管发超产业竞争力立案调查8)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4月8日,对中国再次加征50的额外关税 1)4月9日,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12时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再加征50关税,加征后对美商品加征关税由34上升至84 2)将护盾人工智能公司等6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3)将美国光子公司等12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 4月9日,对中国关 税征收提升至125 截至发文时,暂未回应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根据新闻整理 (三)回顾上一次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2020年) 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以后对中国实行的关税政策,对比2018年特朗普对中国实施 的政策来看,本次“关税大棒”在强度与广度上均远超2018年。 短期内,不排除双方关税政策会进一步升级。但从特朗普政府综合博弈的政策特点来看,结合上一轮中美贸易摩擦的走势,后续中美通过谈判缓和关税摩擦的可能性较高,但关税影响并不会消失,或将长期对中国外贸企业产生影响。 表14上一轮贸易战中中国对美国关税的主要反制措施 时间 美国的关税政策 中国的反制措施 201831 宣布计划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全面课征25和10的关税 2018322 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 201842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 201876 对从中国进口的约340亿美元商品征收25的关税 对原产于美国的545种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价值340亿美元 2018823 对价值16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再征收25的关税 对价值16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再征收25的关税 2018924 对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 对6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关税作为回应 2018121 中美在G20峰会上达成90天贸易休战协议,暂停加征关税 2019510 将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关税从10提高到25 201961 对原产于美国的价值600亿美元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对2493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25的关税;对1078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20的关税;对974个税目商品实施加征10的关税;对595个税目商品仍实施加征5的关税 2020115 中美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数据来源:联合资信根据新闻整理 二、具体细节及事件演绎方向 (一)“对等关税”的逻辑本质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对等关税”政策在国别和产品的征收逻辑上,主要基于贸易逆差规模、战略产业保护、谈判施压需求等原则,同时结合政治与经济盟友关系进行调整。 在国别选择上,美国关税政策对不同国家的具体征收标准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主要以贸易逆差为导向,通过差异化豁免与选择性施压策略分化盟友。 美国以贸易逆差为导向,对中国、越南等长期顺差经济体实施高关税,其中中国因占美国货物贸易逆差近30成为重点打击对象,在以芬太尼为由先后两次对中国 加征合计20关税的基础上,又加征34的“对等关税”并进一步加征50关税。同时,政策通过差异化豁免与选择性施压策略分化盟友:北美邻国加拿大、墨西 哥因《美墨加协定》获得部分供应链绑定豁免,但保留“若顺差扩大则加税”的灵活条款;韩国、以色列等可通过承诺减少顺差或扩大在美投资换取豁免;对欧盟则采取“分而治之”,对欧盟汽车加税的同时豁免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的钢铁产品,削弱欧盟内部凝聚力。 在产品选择上,美国关税政策对特定产品类别的影响尤为显著,主要体现了战略 优先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