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农产品方面,从美国进口品种占国内消费较大的品种依次为:高粱、大豆、棉花、牛肉和玉米;其他品种如猪肉、鸡肉、小麦、乳制品占比均不大。 看好饲料白马海大集团与猪禽养殖龙头,超额盈利优势有望在关税背景下进一步凸显。国内饲料粮预计有望迎来涨价,其中,豆粕最为利好,其次是玉米。在饲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一方面,对于饲料白马海大集团这种管理优秀的企业,将凭借更强的原料管控优势,拥有相较行业更好的单位超额盈利。其次,利好生猪和禽养殖龙头标的,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比例较大,而养殖成本抬升有望加速周期的迭代,同时也利好养殖龙头企业的超额收益的表现。 看好种业与种植板块,或迎粮价周期与转基因变革共振。从周期角度,种子具有粮价后周期的特性,玉米价格去年底以来已在收储提振下开启温和上涨趋势,后续基本面端亦有望供需逐步收缩,对美关税加征进一步抬升玉米进口成本,后续玉米价格有望维持上涨,将从周期景气上提振种业。从种业基本面来看,此前种业库存压力较大,已处于周期底部。其次,种业也是自主可控的重要一环,振兴种业也是国家重要战略,2025年中央一号文对种业重视程度亦升温。另外,具备土地资源的种植类上市公司也将受益粮价上涨。 利好肉牛大周期,国内供给去化加进口收缩共振。一方面,国内肉牛行业产能出清,看好基本面反转;另一方面,美国牛肉进口量预计减少,2025年中央一号文已经重视牛羊产业纾困,未来海外牛肉总进口量预计也将迎来大幅度收缩。此外,相关肉牛标的公司估值都在底部位置,当前肉牛处于基本面反转加上市场情绪关注的启动阶段,对美进口牛肉加关税则进一步催化板块,看好未来肉牛产业链标的表现。 投资建议:推荐肉牛及猪禽养殖、饲料、种业。1)生猪养殖:牧原股份、华统股份、温氏股份、神农集团、新五丰、巨星农牧、唐人神、天康生物等 2)禽养殖:立华股份、益生股份、圣农发展等;3)饲料:海大集团等;4)种业:看好荃银高科、隆平高科、丰乐种业、登海种业、大北农等。 风险提示:1、恶劣天气等自然灾害波动影响;2、贸易政策波动风险。 以史为鉴:我国对美关税反制将利多国内农产品涨价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时间线回顾:2018年7月6日正式打响 复盘上一轮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时间线,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酝酿期:2018年3月1日,美国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材征25%与10%关税;3月22日,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拟对中国约5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25%关税;4月2日,中国对美7类128项商品中止关税减让。2)正式打响:北京时间2018年7月6日12时,美国对约34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收25%关税,贸易战打响,中国随即反制,对美545种商品征25%关税,合计价值340亿美元。3)升级期:2018年8月23日,美国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中国反制;9月24日,美国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10%关税,中国对600亿美元美商品征税回应;12月1日,双方在G20峰会达成90天休战协议;2019年5月10日,美国将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关税提至25%,贸易战再度升级;4)缓和期:2019年12月15日,经过多轮紧张谈判,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美国取消原计划对中国部分商品的关税上调,并同意将部分现有关税减半。作为交换,中国同意在未来两年内增加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2020年1月16日中美双方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2020年2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部分对华关税从15%降至7.5%,以兑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承诺。 表1: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时间线回顾 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现状:2025年4月4日我国关税反制举措类似于2018年7月6日 2025年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公告内容具体如下: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2025年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二、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三、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图1:2025年4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对农业板块行情影响复盘:农业行情整体实现正涨幅,养殖链表现尤其突出 我们对2018年7月6号中国对美国采取关税反制措施时的农业子版块行情进行复盘,总结得出:在2018年中国对美关税反制落地后农业行情整体表现较好,尤其养殖链行情表现突出。从2018年7月6号起1周内,农业SW二级细分板块的SW种植业/SW饲料/SW养殖/SW农产品加工涨跌幅分别为2.2%/4.7%/6.7%/0.3%; 农业SW三级细分板块中SW种子/SW其他种植业/SW水产养殖/SW畜禽饲料/SW果蔬加工/SW粮油加工/SW其他农产品加工/SW生猪养殖/SW肉鸡养殖/SW动物保健涨跌幅分别为0.7%/1.6%/2.3%/3.7%/1.4%/3.0%/-0.2%/6.9%/13.3%/5.9%。 图2:养殖链板块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阶段复盘 图3:种植链板块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阶段复盘 表2:农业SW二级细分板块在2018年中国对美关税反制落地后的涨跌幅表现 表3:农业SW三级细分板块在2018年中国对美关税反制落地后的涨跌幅表现 本轮中国对美关税反制对农产品的影响预估:核心看好豆粕、玉米、牛肉涨价 国内饲料粮有望迎来涨价,核心关注豆粕与玉米,另外肉类产品中牛肉最为受益。 我们对202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种类进行分析,目前从美国进口品种占国内消费较大的农产品品种依次为:高粱、大豆、棉花、牛肉和玉米,2024年占国内消费比例依次约为50%、18%、11%、1.3%、0.7%;其他品种如猪肉、鸡肉、小麦、乳制品占比均不大。 表4:我国从美国进口主要农产品情况 饲料粮:豆粕、玉米景气中枢上行 豆粕:短期进口成本抬升催化,中长期供求支撑强劲 中国是全球大豆第一大进口国,贸易流从南北美洲出口至亚欧洲。根据USDA数据,2024/2025年度全球大豆进口量约为1.78亿吨,进口量前3大国家及地区分别为:中国61%、欧盟+英国合计8%、墨西哥4%。三大主产区巴西、美国、阿根廷合计占全球大豆产量的80%:根据USDA预测,2024/202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约为4.27亿吨,产量前5大国家及其占比分别为:巴西40%、美国28%、阿根廷12%、中国5%、印度3%。 图4:全球大豆24/25年度出口结构 图5:全球大豆24/25年度进口结构 2025年上半年全球大豆维持丰产。USDA3月供需报告将24/25产季全球大豆产量较2月预估维持,全球大豆压榨量较2月预估调增0.84%至295万吨,全球大豆24/25产季期末库存较2月预估调减2.36%至1.2141亿吨,期末库销比较2月预估调减0.94pcts至29.67%。其中,对阿根廷24/25年大豆压榨预估上调100万吨、对中国24/25年度大豆压榨预估上调200万吨。 表5: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 表6: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分国家) 短期,中国对美关税反制将催化大豆进口成本抬升。参考2018年贸易摩擦经验,2018年7月6日中国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实施加征25%关税的反制政策,国内DCE豆粕期货合约价格开启震荡上涨,至2018年10月最高累计上涨幅度达11%,而CBOT大豆期货合约相应承压。我们预期未来在本轮2025年的关税反制政策下,国内将更多转向巴西或其他国家的进口,或推升其他主产区大豆的议价及相关进口成本,国内大豆总体进口成本提升。 图6: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催化DCE豆粕合约上涨 中长期看,美豆新一季产量或迎种植面积调减驱动。自2024年12月中旬起至今,美豆与玉米比价已跌破2.3,预估新一年度美国农户种植倾向玉米的概率提升,对应2025年9月的美国秋季大豆供应或将边际收紧。2025年3月31日,美国农业部发布首份基于农户调查的播种意向报告,其中给出了今年度美豆种植面积和供需数据的初次预期,基于农户调查的数据显示,2025年美国农户计划播种8349.5万英亩大豆,同比降低4%;29个州中有23个州的种植面积下降或保持不变。我们认为CBOT大豆价格已跌破美豆种植成本中枢,且逼近历史单位亏损最大幅度,目前大豆价格接近四年低点,看好豆类大周期的底部布局。 图7:美豆最低价跌破成本线,逼近历史最大单位亏损位置 图8:最新美国大豆与玉米比价已跌破2.3 图9:全球大豆主产国的种植与收获时间分布图 玉米:国内供需预计收缩,中长期价格中枢向上 国内玉米供需宽松顶部已现,近期国内玉米价格呈现稳步上涨趋势。截至2025年4月3日国内玉米现货价2244元/吨,较年初累计上涨7.2%。目前国内玉米价格已处于历史周期底部位置,种植端已面临深度亏损,中储粮自2024年12月起多次扩大收储,对国内玉米市场起到提振作用,后续预计价格底部支撑较强。从中长期来看,国内新季玉米种植面积预估较上一年度增加1.2%,但单产仍存在天气等不确定性因素干扰的可能,叠加进口利润大幅收窄驱动进口量下调、养殖存栏恢复带动玉米饲用需求提升,我们认为国内玉米供需宽松顶部或已出现,价格中枢有望逐步修复。 从海外市场看,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预计收缩,USDA3月供需报告预计2024/25年度期末库存较上一年度调减2.44%至23.32%。贸易方面,自2025年3月10日起,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玉米加征15%进口关税,本次2025年4月中国对美实行关税反制将进一步抬升国内玉米进口成本,未来预计国内玉米进口将进一步收缩。 图10:国内玉米现货价(元/吨)近期企稳反弹 图11:国际玉米期货收盘价近期震荡 图12:国内玉米种植利润亏损(元/吨) 图13:2024年底以来玉米进口利润大幅收窄 图14:国内玉米进口量2024年12月同比下降93% 图15:全球玉米主产区种植日历 表7:全球玉米供需平衡表 表8:中国玉米供需平衡表 牛肉:价格淡季不淡,看好2025年牛周期反转上行 国内基本面:截至2月末牛肉价格连续下跌近20个月,中尾部养殖主体由于深度亏损产能去化 供给方面,受前期产能扩张影响,2024年国内肉牛出栏量创历史新高至5099万头,同比增加约120万头,叠加部分淘汰奶牛转肉用,最终导致国内牛肉短期供应充裕。据USDA估计,2024年我国牛肉产量约为780万吨,同比+3.59%。与此同时,低价进口牛肉近年同样在冲击国内市场,据USDA估计2024年我国牛肉进口量约为378万吨,同比+5.54%。需求方面,受短期餐饮需求承压、猪肉供给恢复影响,国内牛肉消费短期承压。 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