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宏观周报:育儿补贴细则出炉,欧美贸易战打响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周报:育儿补贴细则出炉,欧美贸易战打响

2025-03-14叶凡、刘彦宏西南证券S***
宏观周报:育儿补贴细则出炉,欧美贸易战打响

摘要 一周大事记 国内:重启土地储备专项债,呼和浩特育儿补贴细则推出。3月9日,全国人大民生主题记者会明确未来城市更新重点,涵盖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并提出收购存量商品房等举措,以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1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宣布重启土地储备专项债,旨在优化土地市场供需结构,缓解地方政府及房企流动性压力,助力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12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快递暂行条例》修订,有利于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政策细则的进一步落地,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变革将加速推进;13日,呼和浩特市发布育儿补贴政策,对2025年3月1日后出生的子女提供最高10万元补贴,旨在缓解育儿经济压力,提升生育意愿,后续或有更多城市跟进推出生育补贴政策,相关产业如母婴用品、儿童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有望迎来市场机遇。 海外:欧美贸易摩擦升级,美国CPI涨幅放缓。当地时间3月10日,德国1月工业产值环比增长2.0%,超出预期,但出口大幅下降,显示经济复苏仍存不确定性,当地时间12日,美国钢铝关税正式生效,欧盟宣布对美方采取反制措施,涉及价值260亿欧元的商品,欧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当地时间11日,日本内阁府公布,日本2024年第四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环比终值为2.2%,消费疲软和库存下降影响经济复苏,但日本央行将在不久后再次加息的预期仍在;同日,美国和乌克兰在沙特会谈,就临时停火和矿产协议达成共识,俄乌局势或迎来新变化;当地时间12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2月CPI同比增长2.8%,低于预期和前值,“超级核心CPI”的增速降也至3.91%,CPI数据的放缓为市场带来了些许乐观情绪,但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的观望态度,使得未来美国的通胀前景仍不明朗。 高频数据:上游:本周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周环比下降0.13%,铁矿石价格周环比下降0.53%,阴极铜价格周环比上升1.34%;中游:动力煤价格指数周环比上升0.58%,螺纹钢价格周环比下降1.35%,水泥价格周环比上升2.82%; 下游:房地产销售周环比上升14.93%,3月第一周乘用车市场日均零售同比增长14%;物价:蔬菜价格周环比上升0.87%,猪肉价格周环比下降0.23%。 下周重点关注:中国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美国2月零售销售环比(周一);美国2月营建许可初值、新屋开工环比、欧元区3月ZEW经济景气指数(周二);美国3月14日当周EIA原油库存变动、欧元区2月调和CPI同比终值、日本2月进口、出口同比(周三);中国3月一年期、五年期LPR、美国FOMC利率决策、美国3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2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谘商会领先指标环比(周四);日本2月CPI同比、欧元区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周五)。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海外经济超预期波动。 1一周大事记 1.1国内:重启土地储备专项债,呼和浩特育儿补贴细则推出 (1)城市更新与楼市稳定双管齐下,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速落地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介绍了近年来城市更新的成就,并提出未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将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全部纳入改造范围,二是扩大城中村改造规模,三是推进完整社区建设,聚焦“一老一小”群体的居住需求。此外,倪虹强调,将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优化住房供应体系和完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点评:此次住建部的表态,进一步明确了城市更新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方向,既强调了改善民生,也提出了针对楼市的稳健发展战略。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来看,自2019年中央部署实施以来,城市更新已覆盖全国,取得了显著成效,惠及超过1.2亿居民。未来,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完整社区建设将成为重点,尤其是在完善养老、托育、无障碍设施方面,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不仅是提升城市宜居性的举措,同时也将拉动投资,带动建筑、家居、养老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而在房地产市场层面,“稳住楼市”成为政策核心目标,住建部提出将通过四方面发力,包括巩固政策“组合拳”效果,确保房地产市场资金链稳定;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扩大住房供给,并通过优化限购政策释放需求;收购存量商品房,赋予地方政府更大自主权,推动去库存,同时将部分房源用于保障性住房、人才房等用途;推动“好房子”建设,提高住宅品质,以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特别是在收购存量商品房上,政策更加灵活,不限制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意味着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更市场化的操作来优化房地产供需结构,避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综合来看,政府将在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一方面通过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收购存量商品房等方式增加供给,另一方面推动“好房子”建设、改善住房融资环境,激发市场需求。随着政策持续落地,市场信心修复,房地产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2)土地储备专项债重启,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企流动性压力 3月11日,自然资源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土地储备专项债的发债要求、资金使用范围及监管机制。本次重启土地储备专项债,旨在通过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优化土地市场供求关系,缓解地方政府及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压力,助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落地后,预计未来各地将加快专项债发行,以支持地方政府土地储备工作。 点评:土地储备专项债在2019年被暂停后,今年重新启动,体现了政策层面对房地产市场企稳的重视,旨在通过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优化土地供需结构,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从具体内容看:第一,明确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新增土地储备,而是优先收储企业无力或无意愿继续开发、已供应但未动工的房地产用地等,这有助于减少土地供给端的过剩压力,避免新增债务风险;第二,强化专项债审核机制,加强项目筛选和资金监管。“自审自发”地区的决策权限则进一步下放,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第三,允许专项债资金在同一土地储备项目内不同地块之间调剂使用,但仍要求以单个项目为单位确保融资收益平衡,相较于此前“一地一平衡”的模式,这一调整增强了地方政府对资金的调度能力,降低了部分项目因收益不均衡而难以落地的阻碍;第四,明确要求地方政府不得利用专项债资金进行反复回购,防止债券资金空转、虚增财政收入,同时强化对项目真实性、合规性的监督,以确保专项债资金真正用于土地储备,防范财政风险。总体来看,土地储备专项债的重启,一方面释放了政策托底信号,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压力,提振市场信心;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资金监管和收益平衡机制,确保债务可持续性,避免资金滥用。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市场的根本回暖仍然依赖经济基本面改善、居民信心恢复以及更全面的市场调控政策,土地储备专项债虽然为市场提供了短期支持,但长期效果仍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修复情况。 (3)政策加码绿色快递,产业链迎来新机遇 3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围绕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展开专项修改,推动快递行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此次调整强调系统治理、全链条监管,并强化快递企业的主体责任,同时提出要完善综合性支持政策,降低环保包装的运营成本,引导行业绿色转型。随着快递业务量的持续增长,此次修订将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点评:3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聚焦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此次修订旨在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推动快递行业绿色转型。政策的落地不仅将加速行业可持续发展,也将影响快递企业、包装生产商、电商平台等全链条,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或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第一,政策推动绿色快递,行业迎来变革契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5.52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达26.8%。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意味着包装材料的消耗量也在不断攀升。传统快递包装存在过度包装、不可降解材料滥用、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此次《条例》的修订,将促使快递企业优化包装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包装浪费,同时推动环保材料的应用,加快行业绿色化进程。第二,全链条环保责任明确,企业面临短期挑战与长期红利。此次政策调整不仅仅是针对快递企业,而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从包装生产商、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到消费者,每个环节都需承担相应环保责任。快递企业需优化包装使用方式,电商平台可推广“原装直发”模式减少二次包装,消费者则可通过选择环保快递服务支持绿色物流。然而,绿色转型的推进也将带来企业短期成本的上升,如可降解材料成本较高,循环包装涉及额外的回收、清洗、调拨等费用。未来可关注政府是否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以帮助企业降低企业转型压力,更好推动快递行业的绿色化转型。第三,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快递,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行业绿色化不仅依赖政策驱动,科技创新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可借助智能包装算法、循环包装方案等新技术,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提升运营效率。例如,顺丰、圆通等企业已在环保包装方面加大投入,开发可降解包装袋、循环快递箱等创新产品,既能减少资源浪费,又能降低长期成本,提高盈利能力。此外,智能算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快递企业优化仓储与配送流程,提高包装材料使用效率,进一步推动快递行业的绿色转型。总体来看,此次《快递暂行条例》的修订,是快递行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一步,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但长期来看,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快递包装垃圾,缓解环境压力。未来,随着政策细则的进一步落地,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变革将加速推进,助力构建更加环保、可持续的物流新生态。 (4)呼和浩特推出育儿补贴政策:最高可领10万元 3月13日,呼和浩特市发布《育儿补贴实施细则》,对2025年3月1日后出生的孩子给予财政补贴,分别为一孩1万元、二孩5万元(分5年发放)、三孩及以上10万元(分10年发放)。该政策不仅有助于缓解育儿经济压力,提升生育意愿,也进一步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人口增长和家庭支持的重视,推动城市人口结构优化与高质量发展。 点评:近年来,随着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加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激励政策,以期扭转人口增长趋势。呼和浩特市此次推出的育儿补贴政策,无疑是当前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从政策效果来看,该举措将对育龄家庭的经济负担、地方人口流动、财政可持续性及相关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第一,缓解育儿经济压力,提振生育意愿。 高昂的育儿成本是制约生育的核心因素,根据《2024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我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至本科毕业的平均成本高达68万元,远超多数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此外,中国家庭育儿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高达6.3倍,远高于美国(4.11倍)、日本(4.26倍)等发达经济体,几乎是全球最高。在此背景下,呼和浩特市最高10万元的育儿补贴虽无法完全覆盖成本,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压力。同时,补贴按年发放,确保资金的可持续性,有助于刺激母婴、教育、医疗等相关消费,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第二,促进人口流入,增强城市竞争力。近年来,全国多个城市纷纷加入“抢人大战”,通过户籍改革、购房补贴、现金奖励等方式吸引年轻人口流入。呼和浩特市的育儿补贴政策,不仅为生育家庭提供经济支持,同时也设定了“人、房、户一致”的领取条件,要求申请人需在本地长期居住和落户,以此促进人口集聚。同时,呼和浩特市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再结合此次育儿补贴政策,可能吸引部分外地家庭迁入,尤其是对有二孩、三孩生育意愿的群体,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呼和浩特市的人口规模,也有利于增强地方经济活力和城市竞争力。第三,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该政策的实施将对母婴、儿童教育、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