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系列二欧洲”不惜一切代价”的转向二战前模式 摘要欧洲“不惜一切代价”的政策抛后,市场解读为利好,这只是从短期经济视角分析,但如果认识了地缘战略转变的本质,并与二战前的政治经济格局对比后就会发现,短期的利好是欧洲未来更大的利空,从欧洲逐步转变的历程可以推演未来的影响 一、欧洲转变的本质是地缘战略转变而非简单财政政策转变 德国提”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国防基建等建设引发市场震动从地缘政治来看这是欧洲这次重大的战略转变,实际上是一场以地缘政治为核心的全面战略转变。 德国以及整个欧洲要彻底摆脱美国,意味着要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建立的军事和金融体系的深度绑定中完全解绑。在这个解绑过程中,一方面美国不会轻易答应;另一方面,欧洲自身要付巨大代价。有人可能认为美国一直在主动逼迫欧洲解绑,但如果仔细理解特朗普及美国政治精英的观点,就会发现美国的核心利益是在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继续控制欧洲,并非放弃欧洲,而是在军事支、经济贸易等方面索要更多利益。同时,美国并没有放弃对欧洲的把控,所以欧洲要实现军事、金融和贸易体系的彻底独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欧洲在挣脱束缚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大的冲击,对长期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大。 二、二战前夕与当下欧洲的政治经济逻辑对比 我们如果仔细对比就会发现,美欧当前的政治经济逻辑与二战前世界体系如此类似只是过去英国是霸主、欧洲主导美国跟随,当前美国是霸主、美国主导欧洲跟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地缘政治压力在经济萎缩时愈发凸显,各种地缘矛盾更加突和频繁。各个国家因长期积累的内部压力和外部矛盾已到临界状态,必然会现右翼势力的强人打破所谓的不公平现状。当时,欧洲就现了希特勒这样的战争发动者。我们逐一对比就会发现许多相似之处: 1经济衰退 历史对照: 1929年大萧条期间,美国GDP下降30,工业产值腰斩,失业率峰值达267。当前美国和欧洲经济同样面临衰退压力。 相似性:债务驱动型增长模式、消费信心崩塌与失业率攀升的恶性循环。 差异点:当前美国经济结构更依赖服务业与科技产业,但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受政策不确定性冲击,而大萧条时期以工业产能过剩为主。 2贸易壁垒升级 历史对照: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引发全球贸易战,世界贸易额缩水66。英国逐渐放弃了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转而采取了英帝国特惠制等贸易保护措施。法国维持较高的关税税率,一度上调至25。德国通过设置关税壁垒以及非关税壁垒来限制进口。 相似性: 美国在特朗普带动下欧洲也将或主动或被动的陷入贸易壁垒升级的阶段当中。 3货币体系动摇甚至瓦解 历史对照:1931年9月21日,英国正式宣布退金本位制。这一决定标志着自1816年确 立的金本位制度彻底终结,英镑与黄金的固定兑换关系终止。美国在1933年放弃金本位后通过美元贬值刺激经济,而英国坚持金本位加速了国际资本流向美国。 相似性:传统的信用货币体系面临同样的信任危机。当前美元美债的信用体系受到质疑,也是各国央行重新开始储备黄金的重要逻辑。 差异性:欧元区尝试构建独立支付系统;数字货币冲击传统结算体系。 4右翼政府逐渐抬头 历史对照: 1930年代德国纳粹、意大利法西斯通过民粹主义上台。当前欧美右翼政党支持率飙升:德国选择党支持率突破20;法国国民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胜;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重塑共和党纲领。 相似性:经济困境催生排外情绪(如反移民政策);民粹领袖利用“体制腐败”叙事获取支持。 5发行债券扩军备战 历史对照: 纳粹德国通过“梅福券”融资扩军,19331939年军费占GDP比重从1升至17。当前欧洲启动8000亿欧元国防计划:德国设立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波兰军费占比突破4。 相似性: 债务货币化支撑军事扩张,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日波动超15个基点,类似二战前“战争债券”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 6股市崩盘引发更大规模衰退 历史对照: 1929年美股崩盘(道指跌幅89)直接触发大萧条。2025年美股三大指数单日跌幅创2024 年以来新高(纳指跌4),37万亿美元市值蒸发。相似性: 股市与实体经济脱钩(AI概念股泡沫化);家庭资产过度集中于股市(当前美国家庭股票资产占比达历史峰值)。 总的来看现在这些矛盾已越来越难以调和。每项因素要素都逐渐与二战前夕靠拢。当前局势与1930年代的核心差异在于全球化程度与核威慑的存在,但多重危机叠加可能引发更复杂的系统性风险。历史总是不断的在重复,对于欧洲来说是以下传导链条:贸易战经济衰退 民粹上台军事对抗。 三、欧洲地缘战略转向的历程及后续影响 地缘变化迫使欧洲战略转向的历程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欧洲的战略地位处于被裹挟对俄参战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战略选择并不符合自身战略利益。一方面,欧洲要承受与俄罗斯断交后,高通胀带来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还要承受对乌克兰支持所带来的财政负担,这两者对欧洲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都造成了巨大冲击。 虽然长期的俄乌冲突并未让欧洲被打垮,但欧洲的政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此前,欧洲按照美国的意愿进行所谓的战略调整,站在美国一边坚决反对俄罗斯阵营,这一过程使欧洲内部受到巨大伤害,尤其是欧洲的底层民众。他们一方面承受着难民潮的冲击,另一方面财政开支由欧洲各国,尤其是以德国为首的国家均摊,同时还要承受高通胀。这种内部冲击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左派坚持政治正确力量的严重反弹。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法国大选、欧洲大选还是欧洲议会大选,都现了向右转的情况。其本质是欧洲希望为自身利益争取最大实惠,而非跟随美国的利益进行战略选择,这将引发欧洲后续更大的改变。 俄乌冲突尾结束反而导致欧洲更加右翼 特朗普上台后明确要求进行俄乌和谈,甚至强迫乌克兰接受其和谈决议,同时也迫使俄罗斯接受该协议。在此过程中,如前文所述,欧洲与美国现了巨大的战略偏差。过去,欧洲在不符合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被裹挟成为美国反俄阵营的一员。而在美国进行战略转向,即特朗普上台明确要结束俄乌冲突后,欧洲反而要坚持到底,将左派的正义立场坚持到乌克兰获胜,但这一选择再次违背了欧洲自身的核心利益,因此对内对外最终都必然失败。 对外,美国裹挟欧洲,在军事、经济和金融等方面都已驾轻就熟,所有战略技巧和手段都非常成熟。在当前体制下,欧洲无法摆脱美国的控制,最终只能按照美国的意志行事。对内,欧洲的民意再次被无视。打击俄罗斯没有一点符合欧洲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底层民众的利益。高通胀、难民问题以及累积的巨额债务,已让欧洲甚至像德国和法国这样的核心国家的民众越来越不堪重负,尽早结束俄乌冲突才是主流民意,而此时左派政府仍在奋力坚持,要站在道义立场上战斗到底。 最后我们看到,法德大选以及欧洲议会大选之后,右倾倾向更加强烈,这将导致左派政府最终被彻底推翻,从而形成右派完全主导的格局。 欧洲摆脱美国过程反而导致更加利空欧洲资产 美国强迫俄乌进行战略谈判,实际上埋下了巨大的战略隐患。在强迫下达成的和平只能获得短时期的和平,既无法保证乌克兰的战略安全,也不能长期满足俄罗斯的战略利益。最终,这种变化就如同英法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后,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德国的扩张野心。后续战争的扩大其实是必然的。 这就引发了连锁反应,欧洲在无法依靠美国的情况下,面临着更大的战略安全风险,尤其是国防安全。现在可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结局:未来德国新首相将进一步扩大德国的防卫范围,不惜一切代价增加德国的财政支用于国防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本质目的是摆脱对美国国防安全的依赖,摆脱美国的战略束缚,但后续结果可能会进一步加深,甚至最终催生整个欧盟的分裂乃至解体,这对欧洲来说并非利好,而是利空。 第一,为什么看似利好的财政扩张其实是未来欧元的利空?市场目前短期解读为财政刺激会带来更多财政支,进而推动欧洲经济增长。但从德债收益率可以看,市场真正担心的是后期大量债券供应没有足够资金接盘。关键问题在于,发行更多债务谁来买单?要知道,欧债并非美债,不是全球的避险资产。自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欧洲债务的信誉大幅下降, 从欧债危机到2020年疫情危机,再到2022年俄乌危机,累积的大量债务尚未解决,全球 市场不会为欧债买单。最终结果必然是欧洲央行进行债务宽松,稀释债务,也就是直接让欧元放水来解决问题。所以,这对欧洲和欧元来说,都是利空。在此之前,可能会先现整体 债务扩张却无人买单的情况,最终欧洲只能通过欧洲央行释放货币的方式来解决,这对欧元来说是长期利空,对美元则是长期利多。这就是从地缘政治大战略角度长期看多美元的核心逻辑。 第二,为什么债务问题会导致欧盟分裂?从欧洲的政治体制格局来看,欧洲货币体系统一由欧洲央行管理,但欧洲各国的财政部门并不统一,这使得整个欧洲实际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在这种体制下,一旦进行统一的债务分配,就会引发最大的矛盾。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在统一援助乌克兰的过程中,法国和德国承担了过多债务,内部已经纷争不断。此后,面对俄罗斯后续的军事威胁,法国、德国以及俄罗斯北部边境的国家,如波兰等,因面临俄罗斯较大的军事威胁,一定会要求整个欧盟大规模提供国防安全支。 但是,由于地缘安全分歧,地中海国家以及欧洲南部国家面临俄罗斯的压力小得多,在各自财政独立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必然会对分担债务产生抵触。因为各个国家仍是主权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各自国家内部的立法机制一票否决债务支。而一旦国防体系内的债务支不统一,最终将导致欧盟内部的分裂。有人可能认为现在只是德国内部进行国防开支,但欧盟,尤其是以法德为首的欧盟,要建立的是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整体防务战略,这一战略不可能仅靠德国一家支撑,必然需要整个欧洲国家共同协防。所以后来现了波兰寻求核保护伞时,法国提供核武器、德国提供资金的组合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其他国家也必然要钱力,而一旦涉及到地缘安全风险较低地区的国家钱力,内部纷争就会开始,矛盾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蛋糕逐渐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矛盾会更加突,最终导致欧盟大规模分裂。 作者简介柳瑾 中粮期货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交易咨询资格证号:Z0012424 风险揭示 1中粮期货有限公司拥有本报告的版权和其他相关的知识产权。未经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本报告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如引用、转载、刊发需要注明处为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违反前述要求的,本公司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 2本策略观点系研究员依据掌握的资料做,因条件所限实际结果可能有很大不同。请投资者务必独立进行交易决策。公司不对交易结果做任何保证。 3市场具有不确定性,过往策略观点的吻合并不保证当前策略观点的正确。公司及其他研究员可能发表与本策略观点不同的意见。 4在法律范围内,公司或关联机构可能会就涉及的品种进行交易,或可能为其他公司交易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