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广发期货]:《2025年度分红预测及对股指期货的影响分析20250314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5年度分红预测及对股指期货的影响分析20250314

2025-03-14广发期货B***
《2025年度分红预测及对股指期货的影响分析20250314

研究通讯 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 研究通讯 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监许可【2011】1292号 2025年度指数分红预测及影响分析 联系信息 叶倩宁投资咨询资格:Z0016628电话:02088818051邮箱:yeqianninggfcomcn 沪深300指数 广发期货研究所电话:02088830760EMail:zhaolianggfcomcn摘要:我国资本市场分红政策持续强化,推动上市公司分红规模与参与度显著提升。本报告结合政策导向与市场数据,分析2025年分红趋势及其对股指期货的影响: 一、政策驱动与市场特征 2025年涉及分红新监管标准的实施(如主板三年累计分红低于净利润30且金额不足5000万元实施ST风险警示)将促使低分红企业提升分红意识,并鼓励年中分红。近年政策引导下,2023年沪深300成分股分红比例达90,现金分红总额超16万亿元。行业层面,金融、能源股息率领先(能源超5),科技类企业分红比例低但支付率逐年提升。四大股指中,上证50股息率最高(317),中证1000分红公司数量首破800家,中小盘指数分红参与度快速上升。二、分红预测与期指基差修正 从各指数成分股的分红月份的历史分布情况来看,分红对5月至9 月合约的影响最大。因为在4月30日前,上市公司将陆续披露上年年报及分红预案。上市公司分红主要集中在5月到8月,基本于9月之前完成90,此外,若存在中期分红情况,则集中于1012月,对9月之前的合约不存在影响。因此,截止3月13日数据,我们预测,2025年分红对股指期货的影响集中于59月合约,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及中证1000的累计分红影响点数分别为9995、8930、7940和6925点。剔除分红后,IF与IH远月合约(如IF2509、IH2509)基差由贴水转为升水,IC与IM合约贴水收窄,显示分红对远月基差影响显著。 三、展望与策略建议 分红季节性导致6月、9月合约贴水扩大,建议34月布局“多近月、空远月”跨期正套(如IF季月与近月价差历史波动明显),套保空头可提前移仓至6月合约以降低成本。 目录 一、我国上市公司分红回报竞争力日益增强1 二、四大指数的分红特性及行业对比2 (一)行业分红情况对比:上游资源品及金融、消费领先2 (二)四大股指分红情况:分红参与度提升,蓝筹指数突出4 三、2025年度股指期货分红预测7 (一)预测模型建立:从成分股的分红方案到对指数的影响7 (二)股指期货合约剔除分红影响点数的基差纠正7 四、基于分红预测的季节性跨期套利及移仓8 免责声明9 一、我国上市公司分红回报竞争力日益增强 上市公司分红一直以来是股票投资者回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稳定的分红也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地中长期发展。近年以来,我国监管部门出台了各项文件以鼓励、监督、指引有条件的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这些文件包含了2024年4月12日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 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2024年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的《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 在这些指引和监督条款中提出,我国将逐步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此外,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中更是包括6项发行上市审核类规则、1项发行承销 类规则以及2项持续监管类规则。本次规则修订引入现金分红不达标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措施, 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主板方面,对符合分红基本条件,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低于年均净利润的30,且累计分红金额低于5000万元的公司,实施ST。创业板、科创板方面,考虑到不同板块特点和公司差异情况,将分红金额绝对值标准调整为3000万,而若该上市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15以上或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3亿元以上的公司,可豁免实施ST。回购注销金额纳入现金分红金额计算。 图1:A股市场20132023年分红情况一览 数据来源:Wind广发期货研究所 分析近5年以来(20192024)全球股票指数的分红指标变化情况可见,多数发达经济体的股息率基本保持在3以上,并且英国富时100、香港恒生指数、澳大利亚标普200指数在近3年股息率平均上升也超过了疫情前水平。对比而言,我国沪深300指数的股息率在20222024年亦有显著上升超过27,处于中等水平。创新型和科技股含量较多的中证500指数虽然股息率不及2,但依然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从股息率水平能够展现全球资本市场在投资者回报率上的竞争力,尤其是对比固定收益类产品,股息率3及以上的年收益将具有显著优势。 表1:全球股票指数近5年股息率() 数据来源:彭博广发期货研究所 二、四大指数的分红特性及行业对比 与分红相关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企业的营收、净利润、股息率、股息支付率以及现金分红总额,这些指标在预测分红的影响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股息率也称红利发放率,是上市公司每年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占股票价格的百分比,即股息率每股股利每股股价,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 (一)行业分红情况对比:上游资源品及金融、消费领先 从行业层面分析,各个行业的股息率、股息支付率以及现金分红总额由于行业的经营发展模式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分红理念。整体规律体现为科技密集型行业由于更新换代及研发投入高,进行现金分红的比例和数额最低,典型行业为信息技术、医疗保健;而传统周期型行业由于更多受益经济上行周期和稳定盈利模式,更倾向于进行现金分红,股息率处于高水平,这其中就包含金融、能源、消费。 时间线上,分析2015年至今近十年的股息率变化,多数行业均有较大的上升(高于1),少数行业维持基本不变,仅房地产行业近五年显著下降。在统计时期内,能源行业维持最高股息率水平,由3升至5以上,金融行业次之,在350450的较高区间内波动。公用事业和信息技术行业股息率相对没有太大变化,近十年的股息率水平分别在2左右、1以下。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的股票高估值和回报多来源于未来盈利增长兑现带来的资本利得,而不是现金分红,因此其股息率基本保持稳定偏低水平。 图2:分行业股息率对比(2024) 数据来源:Wind广发期货研究所 从股息支付率情况分析,不少行业在20132023的十一年间显著提升了将利润用于现金分红的比例,其中能源行业在2017年的股息支付率波动较大,达到了10285,可选消费、电信服务和日常消费十年内各自把股息支付率从3040左右升到了6070,医疗保健及信息技术行业也将股息支付率由30左右增加到了50以上。截止2023年(图3),股息支付率最高的行业为日常消费、电信服务、可选消费、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偏低的则为材料、工业、金融。 图3:各行业股息支付率对比(2023) 数据来源:Wind广发期货研究所 从现金分红总额的绝对值情况来看,20132023有近一半行业平均现金分红总额超过千亿金融,能源,工业,可选消费,材料。且金融的年均分红总额达到了574896亿,大幅领先于能源160365亿和工业155301亿。分红金额较低的为电信服务行业,近十年分红总额的均值仅25335亿,2021年前每年分红均只有20亿元及以下。 图4:分行业现金分红金额(亿元) 数据来源:Wind广发期货研究所 总体来说,各指数无论从股息率、股息支付率、还是分红家数与现金分红金额来看,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随着政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加入现金分红的行列,并且愿意拿出更多的利润用于分红,与投资者共享成长红利。2024年现金分红金额有望继续实现正增长。 (二)四大股指分红情况:分红参与度提升,蓝筹指数突出 近年以来,在分红政策日益完善和监管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标准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四大指数的成分股分红参与度随之增长,这主要体现在:分红个股增加、分红频率增加(1年2次)、股息支付率提升、现金分红回报率(股息率)上涨。 首先,从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四大指数的成分股中每年进行现金分红的比例在逐年递增,特别是中小盘指数。多数年份沪深300和上证50指数中分红公司比例较为稳定,中证500指数包含分红公司的家数逐年增长,中证1000的分红家数保持在700家以上。2023财年,沪深300指数中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有283家,比例高达90,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中49家企业实施了分红,中证500指数有442只成分股进行现金分红,指数分红率超过83,中证1000分红的成分股首次突破800家,比例升至803。而在进行分红的个股中,除了年末分红,增设年中分红方案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在近两年上升,从图5可见,沪深300、上证5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在2023四个季度的财报中分红2次的个股数量均超过了2022财年。 图5:四大指数成分股年度分红2次个股数量增加 数据来源:Wind广发期货研究所 股息支付率方面,大概10年内沪深300和上证50的股息支付率变动不大,稳定在3040的区间。中证500指数基本呈现小幅稳步增长趋势,中证1000的股息支付率则波动较大:中证1000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连续3年的股息支付率均值超过了45,分别为5732、4918和4517,但在2021年又回落到35左右,2023年再回升到563。总的来说,四大指数股息支付意愿近3年整体提升,但由于不同规模上市公司在行业地位、盈利稳定性以及研发成长方面的区别,中小盘指数的支付比例波动在不同年份间波动较大。 图7:四大指数的股息支付率() 数据来源:Wind广发期货研究所 基于股息支付率、现金分红频率和分红个股比例等三者的提升,四大指数成分股现金分红金额也同步增长。20212023财年,四大指数除中证500在2022财年小幅下降7以外,其他年份都在连续正增长,截止2023财年,分红总额最大的是沪深300指数,合计分红1697396亿元,其次为上证50分红810342亿元,中证500和中证1000分别于2023财年分红240881、167234亿元。分红总额增速最快的是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 图8:各指数现金分红金额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广发期货研究所 从历史较长周期来看,四大股指的股息总体呈增长的趋势,由于2008与2018年股价波动较大,导致股息率表现的较为异常。总体而言,股息率从高到低排名,上证50指数的股息率要高于沪深300指数,中证500及中证1000指数的股息率则处于四者中较低水平。20152024年间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与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的平均股息率分别为243、317、132和091。这与指数的结构存在较大的关系,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由沪市A股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组成,反映上海证券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一批龙头公司的股票价格表现,整体股息率较高且稳定。沪深300指数则是由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市值大、流动性好的300只股票组成,综合反映中国A股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整体表现,整体股息的表现亦较为优异。而中证500和中证1000则代表的是最具成长型风格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表现,股息分配与前两者存在一定差距,会更倾向于留存收益用于企业研发、投资、扩产。 图6:各指数的股息率变化() 数据来源:Wind广发期货研究所 权益类资产无论是股票指数还是个股对于投资者而言其投资回报均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价格波动带来的资本利得,二是稳定偿付的现金股息。而对比货币基金、债券等资产,波动率更大的权益产品风险也更大,股息率高的指数或个股能带来的股息作为一种补偿收益,有时会被交易者作为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替代效用,因此而选择配置高股息股票。通过上文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保险、消费及能源类板块的个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