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京大学]:进出口点评报告:基数效应影响,进、出口额增速双收缩 - 发现报告

进出口点评报告:基数效应影响,进、出口额增速双收缩

2025-03-10北京大学D***
进出口点评报告:基数效应影响,进、出口额增速双收缩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口韧性复工复产步伐加快,进口增速回暖 基数效应影响,进、口额增速双收缩 蔡含篇 进口点评报告 A030620250310 2025年02 月 上年同期值 上期值 官方值 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预测 值 Wind市场预测均值 出口同比 71 107 23 43 51 进口同比 35 10 84 27 13 贸易差额 (亿美元) 12516 10484 17052 1331 1207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 学术指导:刘伟组长:苏剑 课题组成员: 蔡含篇陈丽娜 联系人:蔡含篇联系方式:gmjjyjpkueducn 扫描二维码或发邮件订阅第一时间阅读本中心报告 要点 高基数效应,出口额增速下降 基数效应叠加结构调整,进口额增速继续下行 未来展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外贸增速震荡前行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 2025年12月,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额90937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 出口总额53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3;进口总额36943亿美元,同比增长84;贸易顺差17052亿美元。总体来看,12月出、进口额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出口方面,2025年12月,出口总额53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3,较2024年下降 36个百分点。高基数效应是拉低本月出口额增速的主要因素。另外,12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增速继续低位前行,与此同时,箱包、鞋靴等传统优势商品出口额继续大幅下滑。进口方面,2025年12月,进口总额36943亿美元,同比增长84,较2024年下降 95个百分点,进口额增速下滑明显。高基数效应是拉低进口额增速的主要因素。同时,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依旧,对铁矿石等传统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叠加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使得本月进口额增速下滑明显。 200 150 100 50 0 50 中国出口金额当月同比中国进口金额当月同比 2000 1500 1000 500 0 500 中国贸易差额当月值 202002 202006 202010 202102 202106 202110 202202 202206 202210 202302 202306 202310 202402 202406 202410 202502 202002 202006 202010 202102 202106 202110 202202 202206 202210 202302 202306 202310 202402 202406 202410 202502 1001000 图1进出口额增速:当月同比()图2中国贸易差额:当月值(亿美元)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正文 高基数效应,出口额增速下降 2025年12月,出口总额53994亿美元,同比增长23,较2024年下降36个百分点。高基数效应影响,出口额增速下滑。2024年12月出口额同比增长71,较2023年上涨 118个百分点,形成高基数效应,是拉低本月出口额增速的主要因素。12月汽车(包括底盘)出口额增速继续低位前行,与此同时,箱包、鞋靴等传统优势商品出口额继续大幅下滑。外部需求方面,1月、2月主要出口国中,美国经济走势平稳上涨,欧盟经济下行压力 不减。1月、2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终值分别为512、527,均位于荣枯线以上,且失业率分别为40、41,相对不高,反映出12月美国经济依然相对平稳;日本制造业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PMI为487、490,高于2024年同期;欧元区制造业PMI为466、476,位于荣枯线以下,欧元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美国Markit制造业PMI季调欧元区制造业PMI 日本制造业PMI 70 60 50 40 30 20 10 202002 202006 202010 202102 202106 202110 202202 202206 202210 202302 202306 202310 202402 202406 202410 202502 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50 202001 202005 202009 202101 202105 202109 202201 202205 202209 202301 202305 202309 202401 202405 202409 202501 100 出口金额美国当月同比出口金额欧盟当月同比出口金额日本当月同比出口金额东盟当月同比 出口金额俄罗斯当月同比 图3全球制造业PMI()图4中国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从12月的国别出口来看,中国对美国、欧盟、东盟出口额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3、06、57,分别较2024年下降26、24、63个百分点,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增速呈不同程度下降,这主要受高基数效应影响。2023年受全球经济下滑影响,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额呈同比负增长,至2024年初,出口额增速有负转正,对本月及2025年全年形成了高基数效应。 300 200 出口金额箱包及类似容器当月值同比 出口金额机电产品当月同比 出口金额高新技术产品当月同比60 出口金额集成电路当月同比 出口金额鞋靴当月值同比50 出口金额汽车包括底盘当月同比 40 30 制造业PMI制造业PMI进口 10020 010 202001 202005 202009 202101 202105 202109 202201 202205 202209 202301 202305 202309 202401 202405 202409 202501 202002 202006 202010 202102 202106 202110 202202 202206 202210 202302 202306 202310 202402 202406 202410 202502 1000 图5中国主要出口商品出口同比增速()图6中国主要PMI指数()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从12月的具体商品出口来看,传统优势产业出口额继续下滑,高技术产业则继续稳步上行。箱包及类似容器、鞋靴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202、183,较2024年下滑170、 134个百分点,其中鞋靴出口额已连续两年同比负增长。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99107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600,仍在中国出口中占主导地位,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集成电路25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19,较2024年下跌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131891亿美元,同比增长54,较前期上涨06个百分点;汽车出口16143亿美元,同比增长25,较前期下降130个百分点。 基数效应叠加结构调整,进口额增速继续下行 2025年12月,进口总额36943亿美元,同比增长84,较2024年下降95个百分点, 进口额增速下滑明显。2024年12月进口额同比增长37,较2023年上涨92个百分点,对本月形成了明显的高基数效应。中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依旧,对铁矿石等传统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叠加外部环境愈发复杂,使得本月进口额增速下滑明显。 从12月的国别进口来看,中国从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进口的同比增速分别为27、 56、49和13,分别较2024年上涨28、12、23、33个百分点。其中,中国从欧盟、日本、东盟的进口额增速降幅明显,从美国进口额增速小幅上行。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202002 202006 202010 202102 202106 202110 202202 202206 202210 202302 202306 202310 202402 202406 202410 202502 60 进口金额美国当月同比进口金额欧盟当月同比进口金额东盟当月同比进口金额日本当月同比 150 100 50 0 50 100 进口数量铁矿砂及其精矿累计同比进口数量粮食累计同比 进口数量原油累计同比进口数量钢材累计同比进口数量天然气累计同比 进口数量煤及褐煤累计同比 202002 202006 202010 202102 202106 202110 202202 202206 202210 202302 202306 202310 202402 202406 202410 202502 图7中国对主要经济体进口同比增速()图8中国主要商品进口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从12月的具体商品进口来看,大宗商品方面,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煤及褐煤、天 然气、钢材的进口量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84、50、21、77和72,与2024年相比,出钢材降幅收窄外,其他大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降幅扩张明显。农产品方面,粮食进口累计同比增速为352,较前期下降329个百分点,肉类数量进口累计同比增速为02,降幅较2024年收窄95个百分点。 未来展望: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外贸增速震荡前行 出口方面:2025年外部环境或进一步复杂,风险与机遇并存,预计2025年出口增速或震荡前行。一方面,欧美政权更迭增加了对外贸易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全球环境复杂的当下,西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大选年加剧了贸易政策多变的风险;另一方面,RCEP协议持续释放外贸红利,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未来与东亚贸易或将对出口增速形成支撑。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进口方面:预计2025年进口增速或将延续复苏态势。一方面,国内稳经济政策将持续发力,有助于拉动中国内需恢复逐步回暖,保障经济基本面企稳回升,进口增速有望逐渐得到改善;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仍在底部运行,抑制钢铁等大宗商品的进口,叠加全球贸易壁垒高筑,产业链被迫断裂,供货商更替,势必影响原有的国际贸易往来,利空中国进口。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挂靠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依托北京大学,重点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经济学理论、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转轨经济理论和实践前沿课题、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等。同时,本中心密切跟踪宏观经济与政策的重大变化,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纳入一个综合性的理论研究框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去解读,把握宏观趋势、剖析数据变化、理解政策初衷、预判政策效果。 中心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1)推动了中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中心主任苏剑教授从2006年开始就呼吁中国应该立即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并转而鼓励生育。(2)关于宏观调控体系的研究:中心提出了包括市场化改革、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政策的三维宏观调控体系。(3)关于宏观调控力度的研究:2017年7月,本中心指出中国的宏观调控应该严防用力过猛,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批示,也与三个月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宏观调控有度”的观点完全一致。(4)关于中国经济目标增速的成果。2013年,刘伟、苏剑经过缜密分析和测算,认为中国每年只要有65的经济增速就可以确保就业。此后不久,这一增速就成为中国政府经济增长速度的基准目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这一测算结果的精确性。(5)供给侧研究。刘伟和苏剑教授是国内最早研究供给侧的学者,他们在2007年就开始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关于供给管理的学术论文。(6)新常态研究。刘伟和苏剑合作的论文“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经济科学》2014年第4期)是研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苏剑和林卫斌还研究了发达国家的新常态。(7)刘伟和苏剑主编的《寻求突破的中国经济》被译成英文、韩文、俄文、日文、印地文5种文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