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资信评估]:云南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 发现报告

云南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2024-12-12陆奕璇新世纪资信评估Z***
云南省及下辖各州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4)

公共融资部陆奕璇 经济实力: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及多民族省份,区位及资源要素优势突出,被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战略定位。烟草、电力、有色、旅游等为云南省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以绿色硅和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但新兴产业仍待培育壮大,传统产业亦面临提质压力。近年来,云南省持续推动产业强省建设,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协同发展,产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为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蓄积力量。2023年云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万亿元,仍位列全国第18位,受需求不足、风险增多、预期转弱、能源供需紧张和极端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增速为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增速在全国各省市排序由上年的第6位降至第25位;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在新动能拉动下保持平稳增长,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但固定资产投资仍受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影响,延续收缩态势,外贸亦下行,全省经济承压增长,经济回升向好基础需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当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万亿元,同比增长3.0%,增速低于全国水平1.8个百分点。 云南省各州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不均衡,基本呈现以昆明为中心,向周围梯度递减的圈层经济格局,首位经济圈实力较强。2020年《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强化了以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州全境及红河州北部7个县组成的滇中城市群集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2022年《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强调了“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2024年10月《云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构建“昆明都市圈-滇中城市群-滇西城镇群(西翼)和滇东北城镇群(东北翼)-沿边城镇带”的城镇空间格局。 从经济总量看,2023年云南省各州市经济规模排位延续上年格局,省会城市昆明依旧保持了经济领先地位,202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64.76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6.2%,但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工业支撑不足等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低于全省水平;曲靖及楚雄在产业带动下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曲靖与第三名的红河拉开差距,楚雄对大理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经济规模位居全省第五位。2024年前三季度,除曲靖外,其他州市经济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差异较大。其中,文山、红河、丽江和怒江分别以6.3%、5.1%、4.5%和4.4%的经济增速分列前四位;而曲靖和保山主要因工业经济低位运行、迪庆主要因投资乏力,当期经济增速分别为-1.2%、0%和0.1%,分列省内后三名。 财政实力: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云南省主体税种收入增长空间有限,区域土地及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政府性基金收入亦承压,全省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有所加大,但大规模的上级补助收入及债务收入较好地满足了重点领域支出需求。2023年主要因增值税留抵退税影响减弱,全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9.44亿元,较上年增长10.3%;土地成交情况仍相对低迷,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653.07亿元,较上年增长5.2%;债务收入增量对地方可支配财力的拉动作用相对更显著。2024年前三季度,云南省主体税种承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增长带动下保持增长,当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4.2亿元,增长0.9%;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0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0.3亿元,增长5.2%。 2023年云南省各州市税收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除红河外,其余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基本与税收收入同势增长,但怒江、普洱和保山非税拉动作用更大,而红河则受非税大幅减收影响,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有下降。2023年,云南省共有6个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其中昆明、曲靖、红河和玉溪分列前四位,与其经济规模排序一致,昭通和大理超越楚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超百亿元。目前各州市税收比率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一般公共预算财政平衡普遍对上级补助收入依赖较大。2024年前三季度,大部分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保持增长,其中昭通、德宏和丽江增速相对较高;怒江、保山、曲靖、昆明和西双版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其中怒江或与上年一次性非税收入影响有关,而保山、曲靖和昆明税收及非税收入均出现下滑,但主要受非税减收影响。支出端,楚雄、昭通、玉溪和大理当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以上,而怒江和西双版纳当期支出降幅相对较大。 2023年云南省各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增速分化较为明显,以西双版纳、文山和大理为首的10个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实现增长,而玉溪、迪庆、楚雄和德宏降幅相对较大。昆明规模上仍居各州市首位,其余州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均未突破百亿,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普遍较低。2024年前三季度,大部分州市土地市场处于下行通道,仅昭通、普洱和丽江当期土地出让金同比有所增长,时序进度亦在省内排名前三位;红河、保山、迪庆、德宏、楚雄和怒江土地出让金同比降幅在40%以上;昆明同比下降33.0%,成交规模不及上年全年一半。 债务状况:因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2023年云南省政府债务增长较快,年末全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4440.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42.3亿元;但债务期限结构有所拉长,5年以上债务占比较上年上升6.0个百分点至49.2%,到期分布结构较合理,且近年来再融资债券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偿付压力, 收费公路、公立医院、农林水利等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债券的偿债资金来源多样化。整体看,云南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受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影响,除省本级外,2023年末16个州市的政府债务均大幅扩张,特别是一般债务,其中迪庆、德宏、文山、保山和丽江政府债务增幅相对较大。受此影响,一般债务压力有所上升,省本级,以及迪庆、怒江、昭通、文山、德宏、保山、临沧、普洱和丽江超半数的州市近三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无法对其2023年末政府一般债务余额形成覆盖;土地出让持续缩量下,各州市专项债务压力明显上升,其中大理、丽江、昭通、迪庆、临沧和普洱专项债务压力相对较大。 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云南省城投债发行、存量城投债及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仍主要集中在昆明。与自身财力状况相比,除昆明外,其余州市2024年9月末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均小于其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存量城投债负担相对较轻;昆明、红河、玉溪、普洱、临沧和楚雄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无法覆盖当年末城投企业带息债务余额,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负担相对较重。考虑到云南省城投企业发债数量相对较少,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可能被低估。 一、云南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云南省经济实力分析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及多民族省份,区位及资源要素优势突出,被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战略定位。烟草、电力、有色、旅游等为云南省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以绿色硅和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但新兴产业仍待培育壮大,传统产业亦面临提质压力。近年来,云南省持续推动产业强省建设,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协同发展,产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为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蓄积力量。2023年全省经济总量仍位列全国第18位,但经济发展受到需求不足、风险增多、预期转弱、能源供需紧张和极端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在新动能拉动下保持平稳增长,消费市场规模扩大,但固定资产投资仍受基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影响,延续收缩态势,外贸亦下行,全省经济承压增长,经济增速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需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及多民族省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接壤,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和长江经济带的覆盖省份,地理战略地位突出,且境内清洁能源、矿产及生物资源富集,自然生态及民族文化优势突出。凭借区位及资源要素优势,云南省被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个战略定位。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4673万人,较2022年末减少20万人;全省城镇化率为52.92%,较2022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 云南省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2023年省内经济发展受到需求不足、风险增多、预期转弱、能源供需紧张和极端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增长承压。2023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万亿元,同比增速为4.4%,较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横向比较,2023年云南省经济规模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18位,排序与上年一致;经济增速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排序由上年的第6位降至第2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1万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1.74%。 从产业结构看,云南省总体呈现“三二一”的经济发展格局,但全省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与全国水平相比,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第二、第三产业仍有一定提升空间。2023年全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42万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3万亿元,同比增长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6万亿元,同比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从2022年的13.8:36.2:50.0调整为14.0:34.2:51.8。从经济增长动能看,2023年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3.6%、18.2%和68.2%,工业以及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工业经济方面,云南省近年来着力重塑优化“一烟二电三有色”的传统产业格局,推动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业发展由传统行业拉动向传统行业、新兴产业共同支撑转变。目前,全省支柱行业包括烟草、电力、有色、电子、化工5个。其中,烟草制品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相对突出;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和以磷化工、有色金属为主的有色及化工产业也是全省传统工业支柱产业;以绿色硅 和新能源电池为代表的电子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2023年全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202.83亿元,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4%。重点行业中,烟草(烟草制品业)、电力(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有色(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子(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1%、2.6%、6.1%和27.7%,其中烟草、电力、有色行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较2022年提高1.1、0.4和0.2个百分点,电子产业连续两年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当年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保持在9.3%,上述四大支柱行业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贡献率合计达88.6%,持续发挥工业稳定器作用。此外,新兴产业也实现快速发展,工业“新三样”规模快速扩大,2023年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绿色铝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5.9%、36.7%和19.1%,其中硅光伏和绿色铝产业产值分别在2022年和2023年突破千亿元。 服务业方面,受益于疫情防控转段后的消费回暖,2023年云南省传统优势行业-旅游业及其带动的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产业加速恢复,全省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贡献率合计为22.7%,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187.60亿元,同比增长18.9%。重点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贡献相对突出,2023年全省货物运输周转量2026.7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周转量573.79亿人公里,分别同比增长4.0%和83.4%,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6%;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回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3.4%和17.1%;信息技术相关服务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