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宝证券]:宏观大类资产配置专题:非银存款与金融去杠杆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专题:非银存款与金融去杠杆

2017-01-06陈瑞明、蔡梦苑华宝证券小***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专题:非银存款与金融去杠杆

敬请参阅报告结尾处免责声明 华宝证券1/10 [table_page] 宏观策略研究报告 ang [table_research] 分析师 :陈瑞明 执业证书编号:S080511020005 电话:021-20321011 邮箱:chenruiming@cnhbstock.com 研究助理 :蔡梦苑 电话:021-20321004 邮箱:caimengyuan@cnhbstock.com 销售服务电话: 021-20321304 [table_product]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流动性新风向标》——宏观策略专题报告2016/10 [table_main] 华宝基金研究类模板 ◎投资要点: 2016年底债券暴跌、资金紧张,至今尚不能说结束。2017年金融去杠杆背景下,流动性问题将会是全年性话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做了些基础研究,从基本概念、金融业务、会计科目谈起,定量分析多于主观判断。通过回答以下5个问题,希望对大家2017年的“资金供给、金融去杠杆、流动性管理”理解有所帮助。 1. 金融资产的资金供给到底是什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他是基金、保险、券商、理财、信托等机构存在银行的存款,是可以购买股票、债券、存单等金融资产的“自由现金流”。本文谈了10多种常见金融业务对非银存款的影响,最简便可概括为,非银存款来自两大部分:“居民、企业存款搬家”、“银行创造”。最后留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钱”,就构成了金融市场最直接的货币供给。形象的理解,“全社会的资金供给看M2,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看M1,而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就看“非银存款””。 2. 非银存款这么重要,那过去几年发生了什么?2012年后非银存款呈指数式暴增(非银最高增233% VS. M2增79%),对应的宏观背景是“金融脱实向虚”,对应投资逻辑是“美林时钟失效”,三者一脉相承。 3. 非银存款变动对金融资产价格会有何影响?三种情形:1)非银存款趋势性的暴增时,“金融资产泡沫”,典型如14年—15上半年的股债双牛、资金价格下行;2)非银存款在3、6、9、12月容易出现阶段性减少,此时“容易杀某一类金融资产”(这提醒我们,银行通过购买、赎回金融产品行为,创造了、收缩了非银存款,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银行俨然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影子力量”);3)非银存款趋势性暴跌时,所有金融资产熊市(目前尚未出现)。 4. 2017年金融去杠杆,应关注哪个部位?文中提出“资产管理规模杠杆”概念=金融资产管理规模/非银存款。这两年杠杆率从2.1上升至2.5,确实很快。但认为,去杠杆如果是分子端(资产管理规模)缩减,并不可怕,影响只是摩擦性的、短暂的。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分母端(非银存款)缩减,因为他会直接造成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枯竭,影响是拐点性的、长期的。 5. 那么,2017年非银存款会怎么变化,如何跟踪?认为当前评估非银存款变动,最重要的部位就是银行自营的行为,更具体的就是指银行自营申购、赎回基金产品、他行理财产品的行为。据测算,2016年中,全银行体系自营资金购买的基金、他行理财产品合计金额7.8万亿,对应创造了7.8万亿的非银存款。本轮银行创造出来的非银存款特点是:量大(占非银的一半)、波动大(远不如企业存款稳定)、新现象(2012年后脱实向虚创造出来的货币)。这种特点说明非银存款的脆弱性,容易对金融市场冲击,未来值得重视、跟踪。 2017年的投资理解:1)可能出现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拐点,流动性管理将是17全年需要重视的问题;2)关注银行自营行为带来的“季末、年末效应”;3)投资上,以季度为单位,“步步为营”,重视交易淡化趋势判断;4)2017年静候“挖坑后”的绝对价值投资机会,债券、股票均可望出现。 风险提示:本报告所载的任何建议、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 相关研究报告 [table_subject] 2017年1月6日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策略系列报告 非银存款与金融去杠杆 宏观大类资产配置专题(2017/1) 敬请参阅报告结尾处免责声明 华宝证券2/10 [table_page] 宏观策略研究报告 正文目录 1. 金融资产的资金供给是什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 ......................................................................... 3 2. 2012年后非银存款指数式暴增,对应的是金融“脱实向虚”、美林时钟失效 ................................... 5 3. 非银存款对金融资产价格的三种影响情形 ........................................................................................ 6 4. 金融去杠杆,关注哪个部位?资管规模缩减不可怕,非银存款缩减才可怕 ...................................... 7 5. 本轮银行创造了7-8万亿非银存款,“量大、波动大”,需要重视、跟踪 ......................................... 8 6. 2017年的投资理解 ........................................................................................................................... 9 图表目录 图1 M2与M1(企业的钱) ............................................................................................................................................. 5 图2 M2与非银存款(非银机构的钱) ................................................................................................................................. 5 图3 2004—2012年大类资产:美林时钟 ......................................................................................................................... 6 表 1 各种金融业务对非银存款的影响 ............................................................................................................................. 4 表 2 补充解释 ..................................................................................................................................................................... 4 表 3 非银存款的阶段性减少“容易杀某一类金融资产” .................................................................................................. 6 表 4 金融资产管理规模杠杆上升很快 ............................................................................................................................. 7 表 5 补充解释 ..................................................................................................................................................................... 8 表 6 商业银行的基金投资、他行理财产品金额合计 ..................................................................................................... 9 (本报告共有图3张,表6张) 敬请参阅报告结尾处免责声明 华宝证券3/10 [table_page] 宏观策略研究报告 1. 金融资产的资金供给是什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 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是基金、保险、券商、理财、信托等机构存在银行的存款,是可以购买股票、债券、存单等金融资产的“自由现金流”,构成了金融资产最直接的资金供给。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从常见的金融业务出发,理顺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称其他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就能清晰理解非银存款的含义。 企业、居民购买理财产品,则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变为,借:企业存款或个人存款,贷: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理财。表示企业、居民的钱,搬家到理财账户,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由此可动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的“钱”多了。(会计角度称“其他金融机构存款”,业务角度称“非银存款”,两者同一回事)。 企业、居民赎回理财产品,则是上述的逆过程,非银存款又回转企业户、居民户存款,金融市场上可动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的“钱”少了。 理财产品认购某基金产品,则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变为,借: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理财,贷: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基金。“钱”从理财账户转移到基金账户,非银存款保持不变,能动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的“钱”仍是这么多,只是名义上大家的资产管理规模增加了。 基金公司在二级市场买入股票、债券,当交易对手为保险、券商、基金、理财时(交易对手不是银行),则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变为:借: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基金,贷:其他金融机构存款—保险等。由于基金买入股票,基金的钱少了,但是交易对手方保险账户的钱多了,整个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仍保持不变。 基金、保险、券商等如果在一级市场认购股票、债券,则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变为,借:其他金融机构存款—基金、保险等,贷:企业存款。表示非银金融机构的“钱”减少了,流向了实体经济,这就是有时候说IPO抽血的原因。 上述业务是银行自营没有参与,“钱”在企业、居民、非银机构之间的流转。另一大情形是,银行自营参与了交易,也会导致非银存款的变化。 银行自营资金购买他行理财产品,则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变为,借:金融资产,贷: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理财。银行自营资金认购金融产品,相当于创造了货币,非银存款增加,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市场上可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的“钱”多了。 银行自营资金购买基金(货币、债基、打新),道理同上,也是创造了货币,非银存款增加。 银行给非银金融机构贷款(或中标债券),则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为,借:金融资产,贷:非银存款。也是一个“从无到有”创造货币的过程,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钱”。 银行自营资金赎回基金、他行理财产品,则是上述的逆过程,货币收缩,非银存款减少,可动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的“钱”少了。 银行在二级市场买入债券、股票,当交易对手也是银行时,非银存款保持不变。若交易对手为基金、保险、券商等非银机构,则整个银行体系资产负债表变为,借:金融资产,贷:其他金融机构存款。银行卖出债券、股票时,则科目相反。说明银行自营资金的日常买卖行为,也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