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南京银行]:2016年12月通胀数据点评:CPI温和收官,PPI涨幅再超预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16年12月通胀数据点评:CPI温和收官,PPI涨幅再超预期

2017-01-11产品策略部南京银行娇***
2016年12月通胀数据点评:CPI温和收官,PPI涨幅再超预期

金融同业部 CPI温和收官,PPI涨幅再超预期 2016年12月通胀数据点评 2017年1月11日 点评人员:产品策略部 联系方式:025-86775789 联系邮箱:hujing59@126.com 事件:2016年12月份,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1%;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2015年扩大了0.6个百分点。 2016年12月份,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5%;2016年全年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2015年收窄了3.8个百分点。 点评要点: 1、食品价格涨幅回落,CPI温和收官 2、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回升,PPI同比涨幅再超预期 核心观点: CPI方面,12月份CPI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鲜菜价格涨幅由上月的15.8%回落至2.6%,大幅下滑13.2个百分点,对CPI的影响减少了0.30个百分点。 PPI方面,12月份PPI同比大幅上涨至5.5%,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超出预期,续创2011年12月以来最高值。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是本月PPI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12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2%,影响PPI上涨约5.3个百分点。 金融同业部 2017年1月11日 正文: 1、食品价格涨幅回落,CPI温和收官 从同比看,12月份CPI上涨2.1%,涨幅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是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12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涨幅比11月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涨幅由上月的15.8%回落至2.6%,大幅下滑13.2个百分点,对CPI的影响减少了0.30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八大类价格环比六升两降。其中,食品烟酒、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0.3%、0.5%、0.5%、0.2%、0.2%和0.1%;其他用品和服务、衣着价格分别下降0.3%和0.1%。 2、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回升,PPI同比涨幅再超预期 金融同业部 2017年1月11日 从同比看,12月份PPI大幅上涨至5.5%,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显著超出预期,续创2011年12月以来最高值。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是本月PPI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12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2%,影响PPI上涨约5.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5.0%、34.0%、19.7%、17.1%和16.6%,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12.8、5.4、13.5、4.5和7.6个百分点,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2个百分点,约占总涨幅的八成。 从环比看,12月份PPI环比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本月PPI环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受汇率等因素影响,导致黑色金属、石油相关行业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上涨,推升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值得注意的是,生活资料环比上涨0.3%,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二月攀升,预示着生产资料上涨效应可能正在逐渐向生活资料传导。 综合来看,2016年CPI全年同比上涨2.0%,较2015年扩大0.6个百分点,全年呈现先升后降再回升的走势,物价中枢较2015年有所上移,但整体仍然较 金融同业部 2017年1月11日 为温和,尚处合理区间。PPI全年同比下跌1.4%,较2015年回升3.8个百分点,呈现稳步上升的走势。全年PPI-CPI裂口收窄至3.4个百分点,为近年较低水平。 展望后市,基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战略需求、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以及食品等需求端的周期性回落,预计CPI将于1月见顶后转为平稳运行。PPI方面,随着供给侧改革的继续深化,去产能、去库存力度不减,上半年工业品价格仍有继续冲高的动力,同时由于2016年同期基数较低,预计上半年PPI增幅仍会有所扩大。 免责声明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和作者无关。本报告版权仅为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南京银行金融同业部产品策略部,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