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泰君安证券]:工业自动化行业更新报告:机遇与挑战并存,国产替代和出海共舞 - 发现报告

工业自动化行业更新报告:机遇与挑战并存,国产替代和出海共舞

机械设备2024-06-02庞钧文国泰君安证券车***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工业自动化行业更新报告:机遇与挑战并存,国产替代和出海共舞

股票研 究 行业公司更 新 证券研究报 告 2024.06.03 机遇与挑战并存,国产替代和出海共舞 ——工业自动化行业更新报告 庞钧文(分析师) 021-38674703 pangjunwen@gtjas.com 登记编号S0880517120001 本报告导读: 2024年工控企业需求复苏,凭借产品性价比出海趋势加强,后疫情时代国产替代成为主旋律。 投资要点: 投资要点:我们认为,后疫情时代工控企业开启了第五轮周期行情,其中伴随着国产替代和龙头出海的机会,本地化服务更加符合中国市 场需求,国产替代是后疫情时代的主旋律。短期内看,近月来PMI生产、PMI新订单指数位于年内高位,工控企业订单在2024年4月份开始回暖,目前处于去库存的后周期阶段。我们预计工控行业下半年需求弱复苏,具备国产替代能力和海外布局的工控企业有望进一步提升份额,订单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推荐标的:建议布局具备国产替代能力和海外布局的工控企业,基于 研发平台能够快速匹配新兴市场的公司具备估值溢价。工控企业基于 电力电子平台,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丰富产品系列,在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布局产品。叠加变频器、伺服、PLC等产品国产替代及出海需求强烈,整体来看,工控企业2024年营收同比增速维持在15-40%的高位。推荐标的:麦格米特、卧龙电驱、伟创电气、雷赛智能、儒竞科技。 下游市场中项目型份额占比有望提升,OEM市场受益设备更新政策 从市场份额看,OEM和项目型市场分别占比36%和64%,且项目型 市场占比有扩大趋势。项目型市场已经连续7年处于正增长状态,其中流程性工业如石化、石油等行业表现强劲。到2023年末,OEM市场跌幅收窄,有触底反弹的迹象,新增和存量市场相关的政策行情都很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预计2024年OEM市场中氢能、风电、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新兴领域实现高增长,因设备更新政策带来机床、食品饮料设备等传统领域回暖。 国产替代和出海是主旋律,新兴领域人形机器人带来新机遇。工控国 产化替代从疫情期间开始加速,通用自动化领域国产化率2022年达 到43.7%,然而中高端领域国内企业鲜有涉足,国产替代任重而道远全球市场空间超4800亿美元,2020-2022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的全球占比均不足10%,海外市场是星辰大海,预计2024年工控出海将进一步延续。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根据GGII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80亿元。且工控厂商相关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的驱控、电机、编码器等相关部件存在较强的共通性,有望凭借自身技术实力逐步完善跨界布局,其中国产谐波减速器等产品性能已达国际主流水平。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导致原材料采购及汇率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电力电子设备 评级:增持 上次评级:增持 代码公司名称评级 688698 伟创电气 增持 002851 麦格米特 增持 002979 雷赛智能 增持 301525 儒竞科技 增持 600580 卧龙电驱 增持 相关报告 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持续提升,国产微逆扬帆远航》 2022.12.22 目录 1.机遇与挑战并存,工控市场规模呈L曲线发展4 1.1.伴随出海及国产替代,工控第五轮周期徐徐展开4 1.2.项目型市场份额增加,OEM市场受益设备更新政策6 2.通用自动化存量竞争下,本地化服务企业占优7 2.1.变频器:流程性传统行业增速不减,头部效应明显7 2.2.伺服:国产替代趋势强劲,份额向国内龙头企业集中8 2.3.PLC:中国小型PLC市场规模遇冷,中大型PLC稳中有升10 3.工控行业:把握国产替代、出海、人形机器人机遇12 3.1.国产替代:后疫情时代自动化本土品牌市场份额继续提升12 3.2.出海:海外市场空间大,产品毛利率高14 4.机器人:工控厂商凭借技术延伸跨界布局人形机器人19 4.1.电机:高效率、高动态和高功率密度是其三要点21 4.2.丝杠:行星滚柱丝杠有望逐步取代滚珠丝杠22 4.3.控制器:控制框架一般采用层级控制方法23 4.4.减速器:国产谐波减速器替代明显,已达国际主流水平24 5.投资建议25 6.风险提示27 6.1.原材料采购风险27 6.2.竞争加剧的风险28 表1:本报告覆盖公司估值表 公司名称代码收盘价盈利预测(EPS)PE评级目标价 2023A2024E2025E2023A2024E2025E 伟创电气 688698 2024.05.28 27.58 0.91 1.20 1.55 30.39 22.92 17.84 增持 35.8 麦格米特 002851 2024.05.28 30.8 1.26 1.55 1.89 24.53 19.87 16.29 增持 38.8 雷赛智能 002979 2024.05.28 18.74 0.45 0.71 0.85 41.83 26.35 21.95 增持 29.8 儒竞科技 301525 2024.05.28 59.31 2.29 3.47 4.44 25.85 17.11 13.35 增持 87.3 卧龙电驱 600580 2024.05.28 13.76 0.40 0.98 1.12 34.05 14.06 12.29 增持 21.8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机遇与挑战并存,工控市场规模呈L曲线发展 1.1.伴随出海及国产替代,工控第五轮周期徐徐展开 工控行业已经历四轮周期,均与下游行业周期相关。自2008年以来,我国工业控制行业已经经历了四轮周期,工控设备行业的波动与下游行业周期密切相关。1)第一轮周期(2008-2012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工控行业下行,但随着积极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复苏,整体工控市场保持了较高增速,直至2012年供给侧过剩,经济增长放缓。2)第二轮周期(2012-2015年),随着市场复苏和房地产投资增长,工控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3)第三轮周期 (2015-2019年),在2015年,智能制造和机器人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极大地推动了工业控制行业的发展,但在中美贸易战中受挫。4)第四轮周期(2019-2022年),受疫情影响,海外产能受限,国内提前复工复产带来了国产替代机遇,但后期疫情反复,行业发展受挫。5)第五轮周期(2022-至今)已然来临,在后疫情时代,工控出海成为趋势,并伴随人形机器人及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崛起,工控产品种类的丰富将带动新一轮增长。 图1: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主要经历4个发展阶段,工业自动化指数波动上升 数据来源:Wind,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中国工业自动化行业市场规模长期将呈L曲线缓慢发展状态。从2002年至2022年,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超过了15%,展现出了行业的高景气, 市场规模自2021年超过2900亿元。然而,在“十四五”的前三年(2021-2023),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转而下降0.22%。2023年是中国自动化市场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预计未来两年增速会继续放缓,工控行业市场将呈“L”曲线缓慢发展。预计到2026年,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 图2: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将呈“L”曲线发展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市场整体增速趋缓,但新兴领域增速不减。新能源、半导体以及机器人领域,因其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成为了自动化市场新的增长点。伴随 着设备更新的要求,对于传统行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在一些传统领域也表现出一定增速,如印刷、食品等行业。 图3:市场整体增速趋缓,但新兴领域增速不减 数据来源:工控网,MIR,头豹研究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反馈系统、控制系统及驱动系统市场份额占比约65%。从细分产品份额上看,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系统、驱动系统、运动系统、反馈系统、执行系统以及其他六大类子系统。其中,反馈系统、控制系统和驱动系统市场份额最大,分别占比23.6%、21.6%、20%。 图4:反馈系统、控制系统及驱动系统市场份额占比约65% 数据来源:智研咨询,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1.2.项目型市场份额增加,OEM市场受益设备更新政策 工控行业下游客户分为OEM型和项目型,其中,OEM型市场主要面向批量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装备的客户,项目型市场是指工程整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OEM型市场包括机床、风电、电子制造设备、纺机等;项目型市场包括电力、化工、市政、冶金等领域。 项目型市场份额占比有望增加。2023年,中国OEM市场规模达1052.52亿元,项目型市场规模达1857.57亿元。从市场份额看,OEM和项目型市场分别占比36%和64%,且项目型市场占比有扩大趋势。到2023年末,OEM市场 跌幅收窄,有触底反弹的迹象,新增和存量市场相关的政策行情都很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方向。项目型市场已经连续7年处于正增长状态(2020年受疫情影响除外),但2023年增速放缓,并且预计这种增速可能将继续保持。 图5:中国OEM/项目型市场规模增长趋缓(百万元)图6:项目型市场份额占比有望增加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MIR睿工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预计2024年OEM市场中新兴领域高速增长,因设备更新带来部分传统领域回暖。预计在2024年,OEM市场中,氢能、风电、工业机器人、半导体等行业能以较快速度增长。因新能源、半导体以及3C电子领域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成为了自动化市场新的增长点。此外,国务院发布了鼓励更新国内设备的政策,提出要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传统OEM市场有可能提振,其中包括机床、食品饮料设备等行业。 图7:预计2024OEM行业中电解槽、光伏、半导体等行业将实现快速增长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2.通用自动化存量竞争下,本地化服务企业占优 变频器、伺服、PLC是工控行业的三大细分市场。 2.1.变频器:流程性传统行业增速不减,头部效应明显 变频器整体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变频器下游包括起重机、电梯、纺织、冶金、电力、建筑等应用领域。2017-2023年,中国低压变频市场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到2023市场规模已达304.07亿元。但2021-23年期间,市场规模增速疲软。受疫情以及国际局势紧张、出口需求减少、消费下降的叠加影响,低压变频市场萎靡不振,到2023年出现负增长。 图8:中国低压变频市场规模有望触底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低压变频器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加快提升。低压变频器市场集中度在提升, 国内厂商份额提升加快。2018年至2023年,低压变频器领域三巨头ABB、汇川技术、西门子份额变化明显,汇川份额提升6.1pct,ABB份额提升4.0pct,西门子份额提升2.7pct。除ABB和西门子份额有提升外,其他海外公司份额均在下降,国内企业份额占比提升,如英威腾、伟创电气、众辰电子等。此外,市场集中度也在提升,2018-2023年,低压变频器CR5市场份额由48.7%提升至60.1%(+11.4pct),CR10由67.6%提升至75.5%(+7.9pct), 头部企业的市场集中更加明显。 图9:低压变频器领域国内厂商份额提升显著图10:低压变频器市场集中度在加快提升 数据来源:MIR睿工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数据来源:MIR睿工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低压变频器近3年在传统流程性工业领域的应用持续增加。从下游需求看,低压变频器的应用场景包括电梯、起重、物流、纺织、冶金、石化、电力等行业,分布较为分散。而下游需求中,从2018-2020年及2020-2023年市场份额变化来看,电梯、纺织、起重、机床行业份额下降明显,而物流、冶金、石化、化工、采矿等行业份额有所提升,且冶金、石化、化工、采矿四个行 业在近5年份额持续提升,近3年提升幅度变大。增幅较大的行业均属于流程性工业领域,该行业伴随周期性更新设备带来设备更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