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移动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

1中国移动研究院(中移智库)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 2目录1.前言...........................................................................32.京津冀协同十年高质量发展.............................................62.1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强...........................62.2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实...........................92.3数字经济驱动经济结构优化的创新足........................103.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关联深化.......................................123.1数字经济规模扩张显著..........................................123.2数字经济产业关联深化显著....................................143.3数字经济溢出效应扩大显著....................................194.数字经济结构优化助力降碳.............................................224.1数字经济部门直接碳排放显著下降...........................234.2数字经济部门碳排放占比显著下降...........................274.3数字经济部门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295.研究结论与展望............................................................33附录..............................................................................35参考文献........................................................................50 31.前言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十年间,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提升,雾霾天气显著减少。2021年首次达标以来,北京PM2.5年均浓度连续三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2023年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约60%,重污染天数均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同时,数字经济牵引经济结构优化,赋能产业数字化,也是助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共进。为了进一步明晰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对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本报告借助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京津冀数字经济发展及与碳排放的关系展开分析与研究1。分析发现:(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十年间,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1具体测算方法及口径请见附录。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根据区域投入产出表来进行的估算,与根据国民经济统计进行的估算有所不同。可以简化理解为,本报告指向的是工业领域碳排放。 4关联不断增强。数字经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牵引部门,从数字经济增加值来看,2017年区域数字经济增加值为17647.64亿元,比2012年增长了88%;从占比来看,数字经济部门增加值占比大幅提升,从16.24%提高到21.90%,而且,北京更具规模优势,且扩散效应有所放大,天津河北两地数字经济增加值及占比迅速拉升。从数字经济部门的产业关联来看,京津两地数字经济部门的产业关联有所强化,而河北主要表现为对京津两地数字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2)京津冀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降碳效应。进一步分析和估算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数据显示,2017年区域数字经济直接碳排放为816万吨,相当于从2012年的1584万吨削减了近一半(48.5%),数字经济增加值的碳排放强度从2012年的0.1693吨/万元下降到2017年的0.0462吨/万元,这是京津冀三地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的重要基础。京津冀数字经济的降碳效应显著可以归因于其数字服务业的结构占比大,呈现为数字经济赋能本地和全国产业数字化的强大新动能,以及产业数字化的巨大降碳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积极利用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北京成功打造了全球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不仅实现了产业的有效转移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推动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一体化和联动升级。这一协同发展不仅促进了生态环境质 5量的显著提升,还有效破解了“大城市病”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京津冀地区走出了一条大都市圈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之路,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经济、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高品质生活”的“三高”协同共进。这一新的发展路径不仅为京津冀地区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宝贵经验。不容忽视的是,能源消费目前仍是驱动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需求还显现出扩张的态势。还应该认识到,虽然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对于维护高水平生态环境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经济结构的优化,特别是要发挥数字经济对经济结构的引领作用。只有当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引领经济向高质量方向迈进,这种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增量才能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因此,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应重点关注并全力发展数字经济,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62.京津冀协同十年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意义非同一般。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中央十年来的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三地经济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进一步强调“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在这十年间,数字经济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1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强近些年,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其中以北京的数字经济发展最为典型,从近些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的走势来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数字经济增加值与工业增加值的走向分化越分明显(图2-1),“数字强、数字大步超越工业”,正在大步迈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7可比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8766.7亿元、工业增加值5008亿元,两者相差从2019年的近880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700亿元。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图2-1北京数字经济的引领从数字经济规模来看(表2-1),京津冀三地数字经济占GDP的比例也在不断提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经济形态,其中,北京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7330亿元,天津则超过8700亿元,占比达到53.3%。 8表2-1京津冀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亿元)全国北京天津河北GDP数字经济占比GDP数字经济占比GDP数字经济占比GDP数字经济占比2012519470-17801--12885.18-26575--2013568845-19500.6--14370.16-28443--201463591016100021330.8--15722.47-29421.1--201568905218600022968.6--16538.19-26398.4--201674358522600027.50%24899.38132.432.70%17885.39-28474.1--201782712227200027.20%28000.49085.632.40%18595.38-30640.8-25.50%201891928131300031.30%3032010057.433.20%18809.64-32494.61045229.00%201999086535800035.80%35371.312765.836.10%14104.28-34878.6--2020101598639200039.20%36102.61365437.80%14083.731489.0210.57%36013.81210033.40%2021114923745500045.50%40269.616251.940.40%15695.05-40397.11390034.40%2022121020750200050.20%41610.917330.241.60%16311.34870053.33%42370.41510035.60%资料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公报 92.2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实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空气质量的改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大率先突破重点领域之一。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达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优良天数显著增加。表2-2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北京天津河北20132023变化20132023变化20132023变化PM2.589.532-64.2%9641-57.3%10838.6-64.3%重污染天数588-50-37-69优良天数97192+95+87+121资料来源:环境统计公报十年间,京津冀生态联防联控联治力度不断加大,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从PM2.5年平均浓度来看(表2-3),2015年京津冀三地都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到2022年北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天津、河北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表2-3京津冀三地的PM2.5年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北京天津河北全国201389.596108201485.98395201580.67077552016736970472017586265432018515256392019425150.2402020384844.8332021333938.8302022303736.829资料来源:公开信息 10京津冀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推动力是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主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上,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建设和消费占比,以及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煤改电、煤改气、散煤治理和清洁化),其中,北京燃煤消费总量从2012年的2270万吨压减至2021年的131万吨,下降超过94%;天津市2020年比2015年减少煤炭消费794万吨,煤炭消费占比下降6.7%个百分点;河北省煤炭消费量从2014年的3.15亿吨下降至2020年的2.82亿吨。产业结构调整上,2014年以来北京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2013以来环首都地区钢铁企业整体退出进展顺利,河北全省累计压减退出炼钢产能9625万吨、煤炭6823万吨、水泥7704万吨、平板玻璃8643万重量箱,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去产能任务。2.3数字经济驱动经济结构优化的创新足当前京津冀地区发展仍没有完全摆脱对能源消费的依赖,京津冀地区发展在较长时期内仍会刺激能源消费需求(表2-4)。现有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