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石化]:中国能源展望报告2060(2024年版)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能源展望报告2060(2024年版)

化石能源2023-12-31中国石化严***
中国能源展望报告2060(2024年版)

《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编写委员会主 任:副 主 任:委 员:主 编:编写组成员:喻宝才戴照明戴宝华罗大清王盼崔宇顾松园刘潇潇刘潇潇程诺罗大清王盼乞孟迪蒋珊李志马莉聂浩宇傅军丁宣升曹勇 气候变化问题正在成为撬动全球能源转型乃至国际秩序调整的重要杠杆,走向绿色低碳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经济社会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深度调整、能源版图深刻改变,国内产业重构加速演进、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2023 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呈现稳步复苏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向好,刺激了能源需求增长,也给能源转型带来一些新的议题。例如,扩大内需、新型工业化等战略的实施,驱动化石能源消费和非化石能源消费双双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会否高位达峰?又如,随着可再生能源超预期高速发展,化石能源该如何重新定位、异质能源系统又该怎样耦合?再如,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双控转变的体制机制基础逐渐完善,考核指挥棒又将对我国能源利用方式与模式的优化升级产生怎样的影响与推动?能源中长期发展预测,是有助于破解能源转型重大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是在桅杆上为产业发展廓清前景、为能源转型明判路径的一盏航向灯。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石化的智库机构,以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智库为愿景,努力当好政府信赖的智囊团、集团倚重的参谋部、市场认可的思想库。我们坚持深耕能源中长期发展预测领域,并于 2022 年底首次公开发布研究成果《中国能源展望 2060》。该书在业界收获广泛好评和热烈反响,这让我们深感荣幸、深受鼓舞。前 言 今年,我们紧密关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趋势变化,不断深化能源转型理念、路径、节奏等研究,进一步完善优化能源中长期发展预测模型,在最新认识和预测成果基础上撰写了《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相比上一版展望,本报告主要有三大值得关注的新变化:在情景设置方面,我们从经济产业、社会人口、政策导向、科技进步等维度重新评估了我国能源平衡三角状态与趋势,认为近期能源三角向安全一极稍倾、远期将逐步回归到协调平衡格局,据此修正了能源转型路径研判和预测情景设置,更新了能源消费预测结论。在方法体系方面,我们对能源中长期发展预测模型进行了扩充完善,一方面从需求侧细化对氢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预测,另一方面从供给侧丰富了对异质能源系统耦合与供应安全的讨论,从而对“先立后破”能源转型路径得出更深入的认知。在呈现形式方面,本书定位为便于阅读、便捷查阅的工具书,增加了图表、精简了文字,将核心预测结论更直接、更鲜明地呈现给读者,并积极尝试回应当前能源产业的热点议题。能源转型正在牵引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发展。真诚希望能源行业同仁,以及其他行业的各位专家和朋友,与我们一起关注能源转型,探讨能源预测,共同推动我国能源产业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国能源展望 2060(2024 年版)》编委会2023 年 12 月 宏观环境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疫后修复阶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加快,能源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能源利用结构更为清洁;我国人口开启负增长阶段,但人口规模对能源消费的托举作用长期存在,城镇化和老龄化助推能源消费电气化、智能化转变;碳排放双控、绿电消纳、油气体制改革等政策出台完善,着力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实现可再生能源增长与替代;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越煤电,CCUS 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技术进入示范发展阶段,科技进步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实支撑。我国能源三角近期更倾向安全一极,即能源转型处在“立”与“破”的交汇阶段,出于能源安全的考量,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呈现双增长;远期,能源三角将回归协调平衡格局,但受国际局势、低碳科技、控排机制等因素影响,能源三角将呈现不同的平衡形态,导向不同的能源转型路径,本书仍将其归纳为协调发展、安全挑战、绿色紧迫三大情景。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随经济产业复苏,2023 年达到 55.9 亿吨标煤,同比增长 3.3%。近中期,太阳能、风能、天然气需求增长驱动我国能源消费规模持续扩张,预计将于 2030~2035 年间达峰,峰值约为 62.6 亿吨标煤,届时非化石能源占比增至 30% 左右。到 2060 年,一次能源消费回落至 57 亿吨标煤,与“十四五”后期相当,非化石能源占比将达到 80%。摘 要 我国煤炭消费进入峰值平台期,2023 年达到 43.5 亿吨,预计 2025 年前后达峰 43.7 亿吨,到 2060 年降至 3.8 亿吨。近中期,煤炭持续发挥能源“压舱石”作用;远期,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扩大,以及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成熟,煤炭将更多发挥能源安全兜底保障作用。我国石油消费在疫后恢复增长,2023年增至7.6亿吨,预计“十五五”中期达峰8亿吨左右,到2060年降至2.8亿吨。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不断突破预期,我国石油消费峰值平台期将缩短至 3~5 年。2030 年前后,石油的化工原料属性将逐步超越交通燃料属性。我国天然气消费稳步增长,2023 年达到 3820 亿立方米,预计 2040 年前后达峰 ,峰值为 6100 亿立方米,占比升至 13%,到 2060 年降至 4000 亿立方米。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的“桥梁”,其需求前景取决于我国能源安全总体考量,以及能源转型进程中的风险挑战。我国非化石能源供给高速增长,2023 年增至 9.9 亿吨标煤,正在成为我国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其中光伏和风电的增长贡献度最大;预计 2045 年前突破 30 亿吨标煤,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 50%以上;随后增速显著放缓,2060 年增至 45.4 亿吨标煤。我国终端能源消费规模稳步增长、结构加速优化,2023 年总量增至 38.5 亿吨标煤,预计“十五五”后期达峰 41.2亿吨标煤,到 2060 年降至 28.6 亿吨标煤。电、氢融合发展加快终端用能绿色低碳转型进程,电力将于“十四五”后期成为终端第一大能源品种,我国终端电氢化率将从当前的 32% 增至 2030 年的 37% 和 2060 年的 69%。碳排放方面,2023 年我国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 100.2 亿吨(剔除原料用能固碳部分)。预计我国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总量将于“十五五”期间达峰,峰值 101 亿吨左右。在碳中和阶段,煤炭消费的压减和工业部门的节能降碳行动至关重要,预计 2060 年我国能源活动仍将产生 17 亿吨左右的碳排放,需要通过 CCUS、生态碳汇等方式予以消纳。 8中国能源展望2060宏观趋势经济产业社会人口科技进步政策导向转型情景一次能源二氧化碳终端能源0305070911151719232527313537目 录第一章 宏观趋势第二章 总体展望第三章 煤炭第四章 石油煤炭需求发电和化工行业用煤钢铁和建材行业用煤石油需求交通用油化工用油 79828597天然气需求工业和发电行业用气天然气供给非化石能源供给新型电力系统氢能供给氢能需求第五章 天然气第六章 非化石能源第七章 氢能第八章 终端部门第九章 探讨与建议第十章 附录能流图碳流图数据表其他说明交通部门工业部门建筑部门6169717575757676能源转型阶段性新特征探索转型的窗口正在收窄未来能源的变与不变科技引领促进能源转型制度服务支撑能源转型41434549515557 1中国能源展望2060宏观趋势宏观趋势第一章 2中国能源展望2060宏观趋势· 经济产业:经济发展在波动中曲折前进,长期向好趋势不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助力能源消费提质稳量,增速逐步走低、转负· 社会人口:总人口开启长期持续负增长模式,城镇化和老龄化助推能源消费电气化、智能化转变· 科技进步:能源转型围绕可再生替代、电气化替代、清洁化利用三方面技术创新展开,技术驱动成本下降、关键矿产资源和CCUS碳汇是重要支撑· 政策导向:政策系统性、协同性、一致性、可持续性不断加强,着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推动可再生能源消费增长· 转型情景:能源三角近期向安全一极倾斜、远期回归到协调平衡格局,能源转型存在协调发展、安全挑战、绿色紧迫三大可能性路径 3中国能源展望2060宏观趋势宏观趋势1经济产业:经济发展在波动中曲折前进,长期向好趋势不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助力能源消费提质稳量,增速逐步走低、转负GDP增速5.7%5.3%4.6%4.0%3.3%2.7%2.3%2.1%2.0%能源消费增速2.8%3.3%1.3%-0.0%-0.2%-0.4%-0.6%-0.4%-0.3%0%20%40%60%80%100%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产业结构我国产业结构演变趋势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1%0%1%2%3%4%5%6%7%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年均增速我国GDP增速与能源消费增速展望GDP增速能源消费增速二产占比39%37%34%31%30%28%26%26%25%三产占比55%56%60%63%65%67%69%70%71%经济产业:经济发展在波动中曲折前进,长期向好趋势不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助力能源消费提质稳量,增速逐步走低、转负 4中国能源展望2060宏观趋势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步入疫后修复阶段,尽管近中期受到海外需求拖累,叠加服务业继续修复的动能趋弱,将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但是长期向好趋势不改。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日益成熟,有望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保障经济稳步增长,并带来能耗强度的降低。经济发展目标下,稳增长仍是近中期主旋律,工业需起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对能源消费具有一定的刚性需求。疫后经济修复难以一蹴而就,尽管今年服务业的亮眼表现对 GDP 贡献突出,但是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压舱石作用不减。在各重点工业行业稳增长方案推动下,石化等行业有望逐步复苏,二产占比在 2030 年前预计保持在 30%以上,对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仍存在一定的刚性需求。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带来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越发明显,有望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保障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总量的稳定扩张使得能源消费总量需求继续增长、供给承压,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转换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近期可以较低增速的能源消费保障中高速经济增长,中远期能源消费增速逐步转负。就供给侧而言,技术进步的要素贡献率将不断上升,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就需求侧而言,高投资高出口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为消费引领和产业升级跃迁引领。低碳绿色集约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有望以合理增长的能源消费量保障经济稳步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加速,现代服务业日趋成熟,支撑近期能耗强度显著降低,远期步入后工业化时代降幅趋缓。工业绿色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要义。产业结构去重化节奏加快,用能结构优化,钢铁、水泥等传统重工业占比将稳步下降,传统高载能行业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叠加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发展,带来单位 GDP 能耗的显著降低及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2035 年我国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高技术制造业占比逐步超越重工业占比,产业结构逐步趋于稳定,单位GDP 能耗下降幅度趋缓。 5中国能源展望2060宏观趋势宏观趋势社会人口:总人口开启长期持续负增长模式,城镇化和老龄化助推能源消费电气化、智能化转变5 6 7 8 9 10 11 12 50%55%60%65%70%75%80%8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城镇人口规模(亿人

你可能感兴趣

hot

中国能源体系2060碳中和

化石能源
壳牌2022-03-30
hot

壳牌能源远景-中国能源体系2060碳中和

化石能源
壳牌能源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