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回暖迹象渐显的中国宏观经济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回暖迹象渐显的中国宏观经济

2023-09-15王晋斌中国宏观经济论坛u***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回暖迹象渐显的中国宏观经济

回暖迹象渐显的中国宏观经济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第67期)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报告人:王晋斌2023年9月17日 目 录一、回暖迹象渐显的经济指标 二、经济回暖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三、相关思考与政策建议 指标1:物价边际回暖一、回暖迹象渐显的经济指标 2023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1.7%,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下降0.7%,服务价格上涨1.3%。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5%。 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连续2个月环比正增长。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0.5%,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4%,服务价格上涨0.1%。8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5%,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14个百分点。食品中畜肉类价格下降10.5%,影响CPI下降约0.36个百分点。考虑到基数较高和畜肉类价格下降对CPI的负面影响,CPI回暖。 从环比来看,8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上涨0.4%,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四涨一平两降(7月份六涨一降;6月份两涨五降)。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价格分别上涨1.0%和0.2%,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上涨0.1%;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衣着价格分别下降0.3%和0.1%。 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0%,降幅收窄,环比上涨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6%,降幅收窄,环比上涨0.2%。1-8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6%。8月份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均出现了3月份以来首次环比上涨。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33亿元,同比增长4.6%,环比增长3.2% (7月份36761亿元)。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3820亿元,增长5.1%。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281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71888亿元,增长7.2%。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974亿元,同比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959亿元,增长6.3%。1-8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2426亿元,同比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855亿元,增长7.6%。指标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边际回暖 分类项的销售反映出:整体上居民基本生活消费表现良好,居民消费行为正常,不存在消费不足的依据。销售总量够,但存在结构性分化。与房地产有关的消费疲软,建筑装潢、家电类和家具等,与前期的政策调控及高房价相关,也属于正常。耐用品在国内的消费略显疲态。汽车、通讯器材等1-8月份同比增速在5%以下。尤其是8月份汽车销售同比只有1.1%。 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0%。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 分行业看,8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与7月份持平。今年上半年,41个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1-8月份增加值同比上涨,但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的行业数量下降,说明工业修复是不平衡修复。 相比上半年,8月份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由增长0.2%变为下降2.9%,通用设备制造业由增长3.6%变为下降0.8%,专用设备制造业由增长5.5%变为下降0.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由增长0.4%变为下降1.6%。 同时,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都出现了比较快的增长。指标3:工业增加值边际回暖 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进一步改善。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0.8%、49.6%和47.7%,比上月上升0.5、0.6和0.3个百分点。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近5个月以来首次高于临界点。指标4:制造业PMI边际回暖 指标5:进口数量指数边际仍在回暖区域 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1%。按美元计价,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9万亿美元,下降6.5%。 8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3.59万亿元,同比仍下降了2.5%,环比则增长了3.9%。其中,出口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2%,出口环比增长1.2%;进口1.55万亿元,同比下降1.6%,进口环比增长7.6%。 按美元计价,8月份我国进出口5013.8亿美元,下降8.2%。其中,出口2848.7亿美元,下降8.8%;进口2165.1亿美元,下降7.3%。115.396.0113.194.590.095.0100.0105.0110.0115.012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020年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1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2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3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数量指数价格指数(右轴)104.190.9110.3102.4808590951001051101151201251302020年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1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2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2023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价格指数 数量指数从今年进出口情况看,进出口下降中价格效应的作用更大。进口数量指数从今年2月份以来一直在100以上;而出口数量指数从5月份以来低于100,外部需求减弱。出口价格和数量进口价格和数量 指标6:社会融资规模回暖 今年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44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5.2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420亿元。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6.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 8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比多增86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92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0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48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40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44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47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58亿元。 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6316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少增102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01亿元,同比少减625亿元;委托贷款增加97亿元,同比少增165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221亿元,同比少减25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129亿元,同比少增235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698亿元,同比多1186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18万亿元,同比多871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036亿元,同比少215亿元。专项债发行显著放量,带动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增加,增加了社融规模,政策效应显现。 二、经济回暖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指标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弱,恢复不平衡 (1)今年以来投资同比增速持续下降。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7042亿元,同比增长3.2%(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9%,增速比1-7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26%。(2)民间投资意愿不强。1-8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69479亿元(占比51.8%),同比下降0.7%。(3)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缓。固定资产投资217593亿元(占比66.5%),增长0.9%。(4)区域不平衡。一升三降: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6%,中部地区投资下降1.6%,西部地区投资下降0.6%,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1%。(5)房地产投资继续呈现下滑趋势(占比23.5%)。1-8月份下降8.8%。国家统计局: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27.1%,2013-2021年均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主要靠:第二产业投资102520亿元(占比31.3%),增长8.8%。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6.5%。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4%。区域上投资增长完全靠东部地区。 指标2:房地产的市场出清功能尚未完全形成 1-8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739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5.5%。商品房销售额78158亿元,下降3.2%,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5%。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47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2%。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19.9%。 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064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67792万平方米,下降7.3%。房屋新开工面积63891万平方米,下降24.4%。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6636万平方米,下降24.7%。房屋竣工面积43726万平方米,增长19.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1775万平方米,增长19.5%。“保交楼”政策效果明显。1-8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7116亿元,同比下降12.9%。其中,国内贷款10671亿元,下降12.8%;利用外资35亿元,下降41.6%;自筹资金27195亿元,下降22.9%;定金及预收款30185亿元,下降7.3%;个人按揭贷款15453亿元,下降4.3%。 指标2:房地产的市场出清功能尚未完全形成 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面积下降1.7%,销售额下降8.5%,市场出清机制开始发挥作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市场出清功能尚未展开。目前房地产政策侧重于居民端购房便利和降低成本,在商品房待销售面积近6.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8.2%);住宅待销售面积超3.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9.9%)的背景下,除了一线城市和热门城市(程度)以外,大部分地区需要通过降价来逐步市场出清。从目前情况看,市场出清应该更可能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形成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8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3.56,再创新低。 指标2:房地产的市场出清功能尚未完全形成 8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17个和3个,比上月均减少3个。8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2%。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从二手住宅价格来看,8月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2%、0.5%和0.4%。近期出台一系列重磅利好政策提振市场,房地产市场是否已见底不能匆忙下结论。这要取决于居民购房意愿、房地产企业财务承压能力以及政策放松和激励的力度。 指标3: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幅度收窄,仍处于负增长区间 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9439.8亿元,同比下降15.5%,降幅比1-6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