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稳固企稳条件的中国宏观经济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稳固企稳条件的中国宏观经济

2023-08-15于泽中国宏观经济论坛u***
CMF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稳固企稳条件的中国宏观经济

稳固企稳条件的中国宏观经济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第66期)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承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报告人:于泽2023年8月17日 主要讨论问题如何在复苏进程中定位7月份数据变化?此轮宏观经济复苏企稳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巩固相关企稳条件?宏观政策如何进一步发力? 主要观点从本轮经济复苏的总体阶段上看,虽然部分数据走弱,7月份还是处在经济复苏的轨道上。7月份主要呈现暑期旅游等带动的复苏,依然主要由秩序修复推动,但长期处在此阶段,边际修复力量不断下降,面对新的冲击,总需求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本轮经济复苏企稳首先需要理清下行力量成因,在周期性因素以外更要关注结构性问题;其次,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加快推进全社会资产负债表修复;再次,加快政策调整,着力稳住房地产和外贸;最后,推进政策落地,提振民营企业信心。 主要观点针对经济企稳条件,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结构性问题并不意味着需要全力扩大结构性政策,更要加大总量政策力度,给市场更多自由调整的空间。加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支撑力度,推动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化债进程。货币政策主要发力点集中在修复全社会资产负债表,并助力解决房地产等问题。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降低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提供低成本长期资金。加快房地产政策调整,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政策细则落地,以标志性事件充分回应民营企业关注。 目录经济复苏持续下动能放缓本轮经济复苏企稳条件宏观政策定位与建议 一、经济复苏持续下动能放缓 本轮复苏:总需求不足•实际GDP增速与价格增速不断背离。2022年GDP同比增长3%,平减指数累计同比下滑到2.24%,2023年一季度累计同比下降到了0.45%,二季度下滑到了-0.59%,反映总需求偏弱带来价格紧缩效应。 本轮复苏:总需求不足•2022年至今,建筑业取代工业成为了稳增长支柱之一。基建推动作用明显。 总需求不足:成因当前中国经济突出矛盾是总需求不足,并带来各市场主体信心不足。这既是疫情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超预期冲击的直接后果,更是疫情损害了居民、企业和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市场内生的扩张能力和意愿不足。总需求不足背后更是结构性问题的体现。房地产深度调整在周期性因素以外,反映了城镇化模式转型后,房地产行业供需模式转型受到的挑战。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发达国家经济循环模式转型中,对美欧出口下行。消费疲弱是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底色。消费问题从2019年以来就产生了,在疫情期间进一步放大,主要是结构性动力缺失。 •此轮疫情后的经济核心词是回归与放大。在2020年5月份宏观应急政策逐渐走向常态化之后,经济更多开始回归2019年发展趋势。疫情将总需求原本“温水煮青蛙”缓慢下行的情况,变为了“大火爆炒”快速放缓的态势。总需求:周期性转折 经济复苏状态•如何判断经济恢复状态:周期法(库存周期等)、潜在增速法、经济复苏阶段法(本轮复苏的三阶段)•恢复性复苏期•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服务业产出增速快于工业、餐饮快于商品消费、食品烟酒消费相对较好、集团消费快于居民消费、房地产链条后端好于前端、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收入下降、工业利润下降、价格增速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内生性扩张期 工业生产持续恢复•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保持持平。•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比6月份下行0.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01%,大幅转弱。•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1%。 工业动能•库存周期改善,增速持续回落。7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升至97.8%,比上月提高2.1个百分点,为2022年以来各月最高,累计增速转正。分行业看,电子、建材、化工等行业产销率分别为98.3%、97.3%、97.0%,比上月提高4.1、2.8、1.9个百分点。•高温带动能源等行业。7月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稳定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于规上工业0.9个百分点。•新能源行业带动效应强。随着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突破13亿千瓦,7月份,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等绿色能源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7%、65.1%。“绿色”材料需求不断增加,相关产品快速增长,其中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93.4%、83.4%、52.3%。充电桩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6.6%,新能源汽车增长24.9%。•原材料行业有所改善。在光伏、汽车等产业需求释放带动下,7月份,原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比6月份加快2.0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和石油加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4.8%,比上月加快7.8和8.0个百分点。• 出口交货值累计负增长幅度小幅加大,内需对工业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服务业呈现快速复苏,拉动经济增长•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7%,下降1.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0.0%、11.2%、7.6%、7.3%。•1-7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3%,小幅下降0.4个百分点,显著快于工业。•1-6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5%,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8.7%,其中,航空运输、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餐饮等服务支出推动消费复苏•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下降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6%。•7月份,由于汽车消费拖累,商品零售同比增长1%,进一步下降0.7个百分点,成为消费的主要拖累因素;餐饮收入增长15.8%,下降0.3个百分点。•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饮料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5.5%、3.7%、3.1%、3.0%。•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下降0.9个百分点。•1-7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 基建和制造业推动投资保持稳定• 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4%,比1-6月份下降0.4个百分点;7月份环比下降0.02%。•1-7月份,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8%,放缓0.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5.7%,下降0.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5%,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负增长0.5%,进一步下降0.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11.6%。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44.9%、23.8%,创新力量增强。 对外贸易动力下降•7月份,以人民币计价,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下降9.2%;进口下降6.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757亿元。•按美元计价,7月份进出口下降13.6%。其中,出口下降14.5%;进口下降12.4%;贸易顺差收窄19.4%。•1-7月份,以人民币计价,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4%。其中,出口增长1.5%;进口下降1.1%。 就业形势基本保持稳定•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本地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3%;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5.2%,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8.7小时。 价格增速放缓中呈现积极变化•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1.0个百分点,为全年首次;环比下降0.2%。全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6.1%,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1-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2%和3.5%。•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2%,为今年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之后的首次上涨。•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5%,猪肉价格下降26.0%,影响CPI下降0.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1.5%,粮食价格上涨0.3%,鲜果价格上涨5.0%。•从服务价格来看,7月份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等价格分别上涨11.9%、13.2%、13.1%,出行服务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带动作用明显。•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来看,7月份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 辩证看待当前经济•还在经济复苏的轨道上•从数据特点看,处在本轮的复苏逻辑之中,经济还是恢复性增长•接触型服务业在暑期继续恢复,保持了较强的动力•部分数据的同比环比下降与疫情期间季节性波动比较一致,还是呈现了季节性修复特征•价格等部分数据已经呈现底部特征,逐渐成为“黎明前的黑暗”•修复动能有所下降•基数因素影响总体不大,动能有实在的下降•出口、房地产投资和商品消费的拖累作用依然明显,部分有加大的倾向•高温、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对建筑业等主要推动力量产生了不利影响,7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2%,较上月下降4.5个百分点,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为46.3%,较上月下降2.4个百分点•宏观政策的短暂空窗期•最主要的当前还处在秩序修复,特别是暑期旅游秩序修复之下的经济复苏阶段,新增动能不足,导致环比增速不断放缓 二、本轮经济复苏企稳条件 条件1:明确总需求不足成因疫情冲击疫情扰乱生产生活秩序带来的供给不畅、接触型服务业和集团消费下行,房地产相关的后周期消费等。居民、企业和政府资产负债表受到了严重影响,内生性的扩张能力和意愿不足总需求不足背后更是结构性问题的体现房地产深度调整在周期性因素以外,反映了城镇化模式转型后,房地产行业供需模式转型受到的挑战。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和发达国家经济循环模式转型中,对美欧出口下行。消费疲弱是目前中国经济的核心底色。消费问题从2019年以来就产生了,在疫情期间进一步放大,主要是结构性动力缺失。 房地产•红利见顶:人口红利、经济增长红利、货币红利、住房制度改革红利等•欧美发达国家,甚至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依然在正增长•深层影响因素:经济增长从高速度到高质量,以地谋发展时代结束,当地产政策体系需要调整•高速增长时期城镇化:人口流动(40%)、城市范围扩大(40%)、城镇人口自然增长(20%)•高质量发展时期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东部地区接近70%,人口和资源要素进一步聚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二手房交易比例上升•需求端:购房结构•存量人口下首套置业人群减少,需要进一步放开一二线城市改善型等人群•供给端:房地产行业发展模式•高速增长时期:行业以大开发为主,企业经营以下沉、高杠杆、高周转为特征•高质量发展时期:行业走向开发与城市更新并重,企业经营逐渐回归核心城市制造业模式•调整难点•土地是不动产,流动性会快速消失 消费•假日经济、网络流量红利等逐渐见顶,排浪式消费之后新增长点难以接续等结构性问题凸显•低收入群体面对收入增速放缓•中高收入群体,在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等问题之外,更要关注消费的“社会机制” 对外贸易•7月全球制造业PMI保持在48.7的低位,周期性因素影响扩大,但是更要关注结构性变化•国际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对美国和欧洲的出口下滑趋势明显•由于美欧出口是相对高附加值产品,不是简单能够通过其他贸易伙伴进行替代,对外贸易的量和质都会受到冲击 条件2:加快债务化解债务约束了主体的行动能力2022年,国际清算银行数据表示,中国私人非金融部门偿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达到20.6%。在经济动能放缓和债务压力上升作用下,7月社会融资同比少增,达到了2017年以来的最低点,表内信贷成为了主要拖累,贷款意愿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