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民生证券]:资本新秩序系列(三):产业浪潮与逃不开的周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资本新秩序系列(三):产业浪潮与逃不开的周期

2023-07-27牟一凌、吴晓明民生证券自***
资本新秩序系列(三):产业浪潮与逃不开的周期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1 资本新秩序系列(三): 产业浪潮与逃不开的周期 2023年07月27日 ➢ 经济周期与产业革命:宏观环境为产业革命创造条件,同时也形成制约;而产业革命则在旧周期结束后形成带动新周期的力量。一方面,颠覆性产业的出现,往往需要一场经济衰退带来生产要素成本的彻底重塑,为底层技术创新的渗透提供空间。从历史上看,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创新涌现的高点均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的衰退周期;而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产业革命浪潮中三次关键的产业节点,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的问世,到90年代初的互联网的诞生,以及2009年后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的兴起,同样发生在传统周期发展陷入瓶颈或是“崩溃”之际。另一方面,技术的创新与更迭可以在旧周期混沌的末尾,然而此时其力量对旧世界的托举是微不足道的,大规模应用与扩散通常需要一个宏观经济上的复苏周期,即率先部署新的颠覆性底层技术的行业与公司崛起,引发其他行业与公司纷纷布局,带来创新的大幅渗透与各类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并最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成为新的带动经济向上的力量。以信息技术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信息产业的投资增速在衰退后期率先得到改善,并随着经济复苏,企业投资信心修复后,其相对整体增速进一步上行,而此时以PC、互联网为代表性的创新应用才开始真正地快速向外渗透。 ➢ 旧经济部分仍然在出清期,当下应该区分“革命”与“革新”。当前中美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各自债务周期的掣肘,然而距离旧世界的终结又似乎仍有一些距离:美国政府债务上限空间的打开使得美国政府去杠杆的进程大幅拉长的同时,传统世界变得韧性十足,美联储的高利率打压通胀的努力变得事倍功半,反而抑制了创新的活力。而对于中国而言,产业的发展往往与地方政府协同,需要企业与居民提供最终购买力,在向上弹性不足而下行有底的漫长季节里,一定程度上也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约束。值得思考的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投入所带来的产业红利仍在持续,从周期视角来看行业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在2010年达到历史高点后不断回落,截至2021年依然处于本轮周期低点(即使这两年来的反弹也大量来自于产业链的重塑),而信息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比却已经位于7%的历史高位。当下现实的资本开支与投入仍然集中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创造的巨头手中,尤其人工智能产业的投入与创新似乎是头部企业间的彼此“内卷”,当前更似一场巨头企业的产品革新运动,而并非“屠龙少年”的产业革命行动。 ➢ 秩序决定分工:大国周期与科技发展。某种意义上而言,大国间的竞争确实是前沿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助推剂,这点无论是在美苏冷战抑或是美日贸易纠纷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我们似乎很难找到仅仅依靠着科技优势便可实现大国地位反超的例子,反倒是国际地位会制约科技产业的发展。以苏联为例,卷入美国“星球大战”的竞争后,最终因实力和产业结构不支持,科技和军事的竞争对经济发展形成了拖累;而日本尽管在市场化发展中培育了更好的产业与科技力量,但是政治、军事实力的不济最终让其将优势拱手相让。而从美国二战后成为科技中心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科技创新赋能国家竞争力,但科技优势并非是国际地位的决定因素,反而是一种结果。 ➢ 逃不开的旧周期中,寻找未来产业定价的锚。参考IDC预测2026年全球与AI相关投资将超3000亿美元,四年复合增速高达27%,无论是抬升斜率抑或是绝对值体量,这一假设已然不逊色于历史上几次信息产业革命浪潮期间的投资强度,这反映了市场定价的某种一致预期:如果我们乐观地认为资本开支的投入能够换来等比例的收入增长,那么从市值变化/营收变化看,在对收入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新产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这一比值与历史平均一致,不存在明显低估和高估。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我们认为在预期抢跑完成后,基本面的兑现情况将成为未来问题的关键。 ➢ 风险提示:AI商业化场景落地速度超预期。政策支持力度超预期。 [Table_Author] 分析师 牟一凌 执业证书: S0100521120002 邮箱: mouyiling@mszq.com 研究助理 吴晓明 执业证书: S0100121120023 邮箱: wuxiaoming@mszq.com 相关研究 1.行业信息跟踪(2023.7.17-2023.7.23):汽车去库显著,光伏装机延续高增-2023/07/25 2.策略点评:不要犹豫,跟上指数-2023/07/25 3.策略专题研究:资金跟踪系列之八十一:“交易”扰动仍存-2023/07/24 4.A股策略周报20230723:隐藏的右侧行情-2023/07/23 5.2023Q2基金持仓深度分析:切换艰难,等待主线-2023/07/22 策略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2 目录 1 经济周期VS产业周期:互相约束,顺势而为 ........................................................................................................... 3 1.1 旧世界崩溃后的混沌期是孕育创新的最佳土壤 ........................................................................................................................... 5 1.2 而宏观经济的复苏期才是产业浪潮商业化真正到来的时刻 ..................................................................................................... 13 2 当下更为重要的事:区分“革命”与“革新” ............................................................................................................... 17 2.1 中美债务周期的尾声,历史的巧合或难再续 .............................................................................................................................. 17 2.2 AI产业周期的定位:区分“革命“与”革新“ ................................................................................................................................... 19 3 秩序决定分工:大国关系与科技发展 ..................................................................................................................... 25 4 当前市场定价的位置——历史行情演绎的映射 ........................................................................................................ 31 5 风险提示 .............................................................................................................................................................. 34 插图目录 .................................................................................................................................................................. 35 1ZBYtRpNpOpOnOwOpPvMoM7NcM7NtRoOsQnOeRpPoRjMpNoRaQoMoNNZmPxOuOqRqO策略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3 2023年行程过半,回望这半年来的资本市场,无论中美,AI相关的主题投资表现亮眼:我们也自从春季策略《料峭春风》中对人工智能相关纳入我们的推荐组合后以来,一直给予这一领域很多的关注和研究。当下,人类世界能否通过人工智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走出康波萧条期成为一种讨论,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产业浪潮带来的冲击。作为策略分析师,我们需要在宏观经济运行和产业变化的协同中进行回答,殊不知,无论是“创新周期理论”还是“康波周期理论”本身已经给出了答案。当然,我们本篇报告并不在于讨论上述理论,而是从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浪潮中探寻真相。 1 经济周期VS产业周期:互相约束,顺势而为 事实上,在回答如何看待经济周期与产业周期的问题上,人们很容易从对历史上的历轮产业革命的复盘中得到“底层技术创新带来的产业周期是驱动经济周期继续向上的动能”的结论,然而这样的判断所忽视的巨大节奏差,极易让人产生“产业周期独立于经济周期”的错觉;事实上,产业周期在成为宏观经济的主导力量以前,从概念兴起,技术突破的萌芽期,到产品渗透的快速成长期,无一不受到宏观环境或者说传统周期的影响。 事实上,在大多数时候情况下,产业周期并不能改变经济周期的走向,而是存在着以下某种被制约与顺势而为的影响机制: 一方面,在衰退期发生的底层技术层面的创新确实容易激发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也能有美好的增长期待。然而在普通的衰退周期内,传统势力经过多年发展构建起来的经济秩序与排他性壁垒并未崩坏,技术创新的涌现往往是优先对传统周期进行修缮。从这意义上而言,产业周期的发展如果想要快速成为颠覆性的力量,除了自身具备破坏性创新的特性外,同样也需要一场“危机式”的衰退,带来生产要素成本的全面重塑的同时,也削弱了对新技术的壁垒与排斥性。从长周期的视角来看,德国经济学家门施(G.Mensch)在《技术的僵局》一书中,利用现代统计方法,通过对112项重要的技术创新考察发现,在1800年至1960年期间重大基础性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因而认为经济萧条是激励创新高潮的重要推动力,技术创新又将是经济发展新高潮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在经济深度衰退,技术创新涌现的高点过后,往往迎来资本主义世界人均GDP的显著抬升。 策略专题研究 本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请务必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 4 图1:重大基础性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 资料来源:《Stalemate in Technology, 1925-1935: The Interplay of Stagnation and Innovation》,民生证券研究院 图2: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技术创新涌现的高点过后往往迎来经济发展新高潮(绝对值:不变价,以2011年美元为基准;增速:%) 资料来源:Maddison Project Database (MPD) 2020,民生证券研究院 备注:红色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绿色框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表中标黄的年代则为经济深度衰退后的十年。 而在1960年后至今,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再次带来新的创新与经济增长动能,半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