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Table_Main] 证券研究报告 | 宏观专题 2023年5月26日 宏观专题 证券分析师 芦哲 姓名 资格编号:S0120521070001 邮箱:luzhe@tebon.com.cn 资格编号:S11305XXXXXX 港股执业证号:非必填 邮箱:xxxxx@tebon.com.cn 联系人 占烁 资格编号:S0120122070060 邮箱:zhanshuo@tebon.com.cn 相关研究 青年就业:从三因素框架看“疤痕效应”来自何处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核心观点:我们将影响青年失业率的因素拆解为三方面:①青年失业人口,②青年总人口,③劳动参与率,失业率=失业人口/(总人口×劳动参与率)。通过三因素框架,我们发现16-24岁失业人口的增加不能完全解释青年失业率的上升,更重要却被忽视的因素是青年人口和劳动参与率下降,带来16-24岁劳动力减少,从分母端大幅推高青年失业率。假如今年3月分母端的青年劳动力与2020年持平,新增约132万青年失业人口只能将失业率拉升至16.2%,但实际青年失业率却高达19.6%。我们认为,失业人口会随着经济复苏而减少,但青年劳动力的下降可能成为就业“疤痕效应”的长期来源,抬高青年失业率中枢。 青年失业率的三因素框架:(1)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失业人口/(总人口×劳动参与率),据此可将青年失业率拆解为青年失业人口、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三个因素。 (2)失业率上升未必来自失业增加,不要忽略分母,劳动力的下降,也是抬高失业率的重要原因。2010-2020年,青年失业人口只增加4万,青年劳动力却减少1578万,带动16-24岁人口失业率大幅提高3.8个点。 分子端的青年失业人口:(1)从总量来看,当前城镇青年就业人数约为2587万人,失业人数632万人,比去年4月增加约70万,较七普增加约132万。 (2)失业原因方面,近7成青年失业者是主动辞职,被裁员比例只有2.6%,远低于35岁以上群体。 (3)按照受教育程度来看,三分之二的青年失业人员接受过大学教育。 (4)2010-2020年青年就业的结构变化较大,呈现出从制造到服务、知识密集程度由低到高两个特点。2010年农业和工业吸纳了50.3%的青年就业人口,2020年大幅降至25.4%,流出的青年就业主要转向服务业。以受教育年限作为维度,青年就业从知识密集程度较低的行业流向较高行业,但是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青年失业情况比整体失业更严峻。 宏观专题 1 / 1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5)服务业复苏分化或是一季度青年失业人口仍增加的原因。经济复苏的主力是知识密集程度较低的餐饮、零售等服务业,而知识密集程度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复苏较慢,服务业就业复苏结构的分化,带来青年就业和25-59岁就业的分化。 分母端的青年劳动力:(1)青年人口:出生人口与乡村迁入均在减少。2010-2020年青年劳动力对应的出生人口减少4381万,2020-2030年减少1762万。另外,我国农村向城镇的人口转移也在减速,新增城镇人口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的2184万人,减至2022年650万人。 (2)2020-2023年,青年劳动参与率出现超预期下降。2010-2020年青年劳动参与率下降6.7个点,但疫情以来仅仅三年,已经下降7.1个点。近三年青年劳动参与率的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16-24岁在校生大幅增加493万;二是部分群体因就业形势恶化而退出劳动市场;三是就业观念的变化导致初次进入劳动市场时间推迟,降低16-24岁劳动参与率。 结论:(1)失业人口的增加不能完全解释青年失业率的上升。假如当前青年劳动力与2020年相同,在失业人口增加132万至632万人的情况下,对应青年失业率应该从12.8%提高至16.2%,但3月却达到19.6%,如图19。失业人口的增加只能解释当前青年失业率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来自分母端,城镇青年劳动力的减少。 (2)未来青年失业率的变动可能出现以下三种情况:①青年失业人口增加,同时劳动力减少,青年失业率上升;②青年失业人口与劳动力均在减少,但失业人口降幅不及劳动力降幅,青年失业率上升;③青年失业人口与劳动力均在减少,失业人口降幅大于劳动力降幅,青年失业率下降。 (3)我们认为,失业人口会随着疫情后经济复苏而减少,但青年劳动力的下降可能成为就业“疤痕效应”的长期来源,抬高青年失业率的长期中枢。未来失业率的分母端越来越重要。 风险提示: 服务业分化未收窄;青年劳动参与率出现明显下降;外需、房地产等不及预期,经济和就业恢复偏慢。 dYcUcZfXdYcUoPmNaQcM9PsQqQtRpMjMoOsPeRpNqOaQmNnRMYnPvMuOsQtO 宏观专题 2 / 1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内容目录 1. 青年失业率的三因素框架 ............................................................................................... 4 2. 分子端:新增青年失业人员缘于服务业复苏分化 ........................................................... 5 2.1. 青年失业人口:主动辞职居多;三分之二接受过大学教育 .................................. 5 2.2. 行业:从制造到服务,知识密度从低到高 ............................................................ 8 2.3. 服务业复苏分化或是一季度青年失业人口仍增加的原因 .................................... 10 3. 分母端: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均下降,带来劳动力减少 .................................................. 12 3.1. 青年人口:出生人口与乡村迁入均在减少 .......................................................... 12 3.2. 青年劳动参与率:超预期下降 ............................................................................ 13 4. 结论:未来失业率的分母端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 14 5. 附录:概念和数据说明 ................................................................................................. 15 6. 风险提示 ....................................................................................................................... 17 宏观专题 3 / 1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图表目录 图1:劳动力人口自2015年后大致稳定 ............................................................................. 4 图2:2010-2020年青年失业率分子和分母变化 ................................................................. 5 图3:青年失业率与月度新增失业人口 ................................................................................ 6 图4:青年失业率的季节特征 ............................................................................................... 6 图5:各年龄段失业人口的失业原因 .................................................................................... 7 图6:各年龄段城镇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 7 图7:各年龄段城镇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 .............................................................. 8 图8:2020年城镇青年失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 8 图9:2020年城镇青年失业人员的行业分布与就业分布基本一致(%) ............................ 9 图10:城镇青年就业变迁的两个维度 ................................................................................ 10 图11:知识密集型行业的青年失业情况比整体失业更严峻 ............................................... 10 图12:一季度服务业复苏出现分化 ................................................................................... 11 图13:一季度就业复苏也主要是餐饮住宿等服务业 .......................................................... 11 图14:教育行业上市公司雇员仍未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