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移智库]: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3-15-中移智库别***
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国移动研究院2023年3月 I摘要“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县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九成,承载全国一半以上人口,创造近四成国民生产总值,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环节以及绿色转型的重要阵地。作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中国移动服务遍及城镇乡村的9.75亿个人用户以及2320万政企客户(截至2022年),打造了一批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本报告在研究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23个省(区、市)64个县的数智化发展案例梳理,探讨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并结合中国移动的实践经验,总结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模式。研究发现,县域产业发展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既借鉴国际经验,又符合中国国情,呈现出集群化、融合化、绿色化和红利共享化四大趋势;数智化在为企业提供数智工具、促进行业深度协同、催生跨行业模式创新三个层次助力县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针对县域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和趋势,数智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虽有所不同,但都在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当前,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处于数智工具逐步 II普及,并向促进深度协同迈进的阶段,模式创新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还需产学研用一起共同探索。本报告由中国移动研究院主笔,中国移动政企事业部联合编写,相关案例由中国移动广东、云南、浙江以及重庆公司提供。希望报告能引发业界对县域产业数智化更广泛的关注和思考,也期待和业界携手,进一步在县域数字经济领域开展研究,挖掘数智化新方向、新模式、新场景,共同推动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仍有诸多不足,望请各界批评指正。 I目录一、县域产业发展的背景.......................................................................2(一)县域发展的重要意义............................................................2(二)县域产业发展呈现四大趋势................................................31、产业集群化.............................................................................32、产业融合化.............................................................................43、产业发展绿色化.....................................................................54、产业红利共享化.....................................................................6二、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机理......................................7(一)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分析....................................7(二)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发展的机理分析................................9三、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10(一)数智化助力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典型模式..........................10(二)数智化助力产业融合化发展的典型模式..........................11(三)数智化助力产业发展绿色化的典型模式..........................13(四)数智化助力产业红利共享化的典型模式..........................14四、总结和展望.....................................................................................16(一)面临的挑战...........................................................................16(二)未来发展倡议.......................................................................17附录:参考文献.....................................................................................18 2一、县域产业发展的背景(一)县域发展的重要意义“县域”是县一级行政单位管辖范围内区域的统称,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县域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的基本组成单元,是连接城乡市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循环的重点所在,对于国家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截至2021年底,县域占国土面积90%左右,人口占中国大陆的52.5%,经济总量占GDP的38.3%。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主要空间和潜力都集中在县域。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环节。县域是“三农”工作主要区域,农业产业、农村主体、农民生活多在县域;同时县域也是城乡融合主要载体,能发挥联结城市乡村的接点作用,支撑要素畅通流动、统筹城乡发展。三是绿色转型的重要场所。我国近80%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在县域,县域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主要阵地,也是产业绿色发展的着力点。我国已完成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历史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动力,成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在 3中央层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城市特别是县城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地方层面,据统计,2023年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共提及“县域”134次,较去年增长13.6%,11个省(区、市)提及“发展县域经济”。(二)县域产业发展呈现四大趋势产业发展是推动县域发展的关键,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能为县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能促进社会民生稳定。县域产业发展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既吸取国际发展经验,遵循产业发展的共同规律,呈现出集群化、融合化趋势;同时结合人口规模巨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共同富裕等中国特色,呈现出发展绿色化、红利共享化的典型特征。1、产业集群化产业集群化是指某一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在特定地区集中分布,形成相互联系和合作的网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过程。1990年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现象,认为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产业集群是县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县域内的企业通过共同利用资源、技术、市场和信息等,实现研发协同、规模化生产、高效市场推广等,推动整个产 4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县域产业集群化发展主要依托两种模式。一是龙头带动模式,县域龙头企业依托其市场、技术、品牌等优势,带动县域产业整体发展。国外如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玉米深加工龙头企业艾地盟依托企业规模庞大、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等优势,带动形成以其为核心、生产要素高度聚集的加工产业集群;国内如江西武宁绿色光电龙头企业奥普照明带动当地多家配套零部件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二是抱团发展模式,县域企业、合作社、农户等主体,通过联合的方式打通渠道、市场等,实现共享共赢。国外如荷兰南荷兰省利瑟小镇通过集聚与农业相关的各类配套服务企业抱团发展,形成以郁金香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国内如山东寿光的500多家合作社、5万余农户联合抱团发展,形成蔬菜产业集群。2、产业融合化产业融合化是指同一产业不同行业或不同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动态过程,从而促进传统产业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对产业融合的讨论,最早源于尼古拉斯·尼古路庞特对数字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产业之间交叉的研究。产业融合发展是壮大县域产业、提升产业优势的重要途径。县域产业由农业、工业等单一产业发展向多产业融合升级,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主要依托两种模式。一是产业链 5两端延伸模式,延伸县域产业链条,获得更多产业增加值。国外如美国加州的纳帕谷小镇葡萄产业,由以生产种植为主向加工、销售、游览、展会等葡萄酒全产业链延伸拓展;国内如河南新野棉纺织产业,从纺纱、织布向服装加工全产业链延伸,形成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链。二是产业跨界融合模式,县域传统产业与金融、旅游等服务业跨界融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催生新业态。国外如法国普罗旺斯格拉斯小镇,政府推动香水产业与培训、旅游等产业融合,落地“香水实验室”等多种休闲文旅模式;国内如河南兰考的数字普惠金融小镇发展“农业+金融”模式,以金融服务推动产业发展。3、产业发展绿色化产业发展绿色化是指立足低碳发展,转变粗放模式,调优传统产业结构,形成绿色现代产业新格局;拓展产业和生态的多种功能、多元价值,推进生态资源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产业发展绿色化是保护生态资源,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是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推动县域产业发展绿色化主要依托两种模式。一是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通过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如江苏泗阳农业农村局打造绿色水产项目,助力渔业节能减排、保护水资源。二是发展绿色新产业,通过发展县 6域“生态+”产业和绿色能源产业,促进县域资源的价值提升。如在甘肃瓜州,中国华能、大唐集团等28户风电开发企业利用风能资源,发展风电新产业。4、产业红利共享化产业红利共享化是指在产业生态系统中,各方通过合作博弈,实现资源、价值和利益共享,并在共享中催生发展内驱动力,促进经济全面、均衡发展的过程。产业红利共享既注重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又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实践中达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实现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县域产业红利共享化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主要依托两种模式。一是利益联结模式,在资源资产确权的基础上,各类乡村产业主体相互联结,形成共同投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运行方式。如广西龙胜大寨村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梯田景观资源型资产入股旅游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梯田景区旅游项目,获取景区经营收益分红。二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模式,发挥县域“城尾乡头”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农产品、劳动力等要素上行,城市技术、资金等要素下行。如安徽肥东邀请农技专家下乡指导,保障农产品品质;同时打造“肥东有礼”线上平台,推动农产品在市内社区销售。 7二、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机理数智化是指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创造的新增长方式,是在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为驱动的增长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信息技术、数据两大要素,完善形成的新型增长模式,通过对劳动、资本、数据、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实现对传统要素价值的放大、叠加、倍增,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数智化助力县域产业发展需求分析近年来,数智化在县域产业的应用和推广中取得显著成效。课题组参考赛迪、社科院、北京大学、《小康》杂志等发布的相关榜单,对全国24个省(区、市)有代表性的64个县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数智化助力产业发展的实践和需求。选取的研究对象覆盖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在产业规模、发展模式、数智化发展上具有较强代表性。图1调研案例地域分布 8通过对64个县112个重点应用的研究,梳理出39个数智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