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NIFD]:探索转型之路-2022年保险业回顾与展望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探索转型之路-2022年保险业回顾与展望

金融2023-02-23NIFD喵***
探索转型之路-2022年保险业回顾与展望

保险业运行NIFD季报主编:李扬 阎建军刘欣琦2023 年 2 月 《NIFD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等领域的动态,并对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NIFD季报》由三个季度报告和一个年度报告构成。NIFD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NIFD年度报告于下一年度 2月份发布。 I 探索转型之路:2022年保险业回顾与展望 摘 要 回顾2022年,中国保险业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一是人身险业在进行深度转型,新业务价值承压,在业务线中,增额终身寿险是当年产品亮点,满足了客户低风险偏好和保本理财需求。二是财产险业保费较快增长,呈现较强复苏态势,其中,车险保费恢复常态增长,农业保险保费高速增长。三是资产总额增长至27.15万亿元,投资收益率下滑。四是偿付能力风险状况总体可控。 展望2023年,人身险业仍处深度转型期,预计承保业务继续承压,近两年热销的增额终身寿险增速可能放缓。财产险业发展受到经济增速上行的拉动,从业务线来看,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疫后恢复性增长,以及政府对汽车消费的支持,预计车险将稳健增长;伴随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以及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预计农业保险仍将快速增长;责任保险在转变政府职能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凸显,业务规模将保持增长。 本报告负责人:阎建军 本报告执笔人:  阎建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保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 刘欣琦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 【NIFD季报】 全球金融市场 人民币汇率 国内宏观经济 宏观杠杆率 中国宏观金融 中国金融监管 中国财政运行 地方区域财政 房地产金融 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银行业运行 保险业运行 目 录 一、2022年回顾 .......................................... 3 (一)人身险业仍处深度转型期,新业务价值(NBV)持续承压 ... 3 (二)财产险业保费较快增长,呈现较强复苏态势 ............ 6 (三)资产总额增长,投资收益率下滑 ...................... 6 (四)偿付能力风险总体可控 .............................. 8 二、展望2023年 .......................................... 9 (一)人身险业仍处深度转型期,承保业务承压 .............. 9 (二)财产险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速 ......................... 11 3 回顾2022年,中国保险业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继续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其中,人身险业在进行深度转型,财产险业保费增速较快。2023年预计保险业总体上保持稳健发展势头。 一、2022年回顾 2022年,保险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3678.6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2.62%。原保费收入(以下简称“保费收入”)46957.18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占比达52.21%,健康险保费收入占比达18.43%,财产险保费收入占比达27.07%。与2021年相比, 财产险保费收入占比提高了1.08个百分点,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在总保费收入的占比都略有下降。 图1 2022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结构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2022年, 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4.58%。在业务结构层面,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4.02%,回到了正增长区间;财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8.92%,增幅较快;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了2.44%,增速放缓。 (一)人身险业仍处深度转型期,新业务价值(NBV)持续承压 我国人身险公司主要经营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业务。新业务价值(NBV)是用于衡量人身险公司在当期经营活动中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从经营结果看,主要上市人身险公司的NBV在近几年持续承压,这一趋势在2022年健康险, 18.43%财产险, 27.07%人身意外伤害险, 2.29%寿险, 52.21% 4 延续,主要受制于人身险业的供需错配导致行业现存的代理人渠道难以满足客户升级的保险需求。表1 上市人身险公司2022年NBV增速延续负增趋势 NBV增速 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2014-2017 复合增速24.0% 45.3% 45.2% 34.9% 15.7% 2018年 -17.6%7.3% 1.5% 1.2% 0.8% 2019年 18.6% 5.1% -9.3%-19.9%7.9% 2020年 -0.6%-34.7%-27.5%-6.1%5.6% 2021年 -23.3%-23.6%-24.8%-34.9%-40.6%2022Q1-Q3 -15.4%-26.6%-37.8%-48.5%-37.0%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季报。NBV下滑主要源自长期重疾险等产品的贡献下降,惠民保等普惠型保险对需求的挤占是主因。惠民保在2021年的参保人数超1.4亿人次,2022年的参保人数超1.58亿人次,惠民保的出现使得客户对健康险的认知提升,惠民保基于地方政府支持,通过提供高保额、低保费的惠民产品快速触达客户,一定程度上成为长期重疾险的替代品。在客户保障需求提升的背景下人身险业的商业模式并未出现显著的改变,导致行业供需错配。在客户对保险产品认知加速提升的背景下,传统代理人渠道基于个人影响力进行销售的效用正在逐渐减弱。传统代理人通常采用人情销售的模式,同时为完成考核通常会购买自保件,对保险公司而言呈现“增员即获客”的态势,但这一销售逻辑的效用当前正明显减弱。这体现为保险公司在传统模式下基于渠道影响力的销售效率不断下降,即“价值投入比”(NBV/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的持续下滑。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各上市险企“价值投入比”总体呈现下行态势,即从边际上看,投入的边际有效性逐渐下降。 5 图2 2018年以来上市险企“价值投入比”持续下行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增额终身寿险是人身险业2022年的产品亮点,在居民风险偏好下降时,满足了客户保本理财需求,受到阶段性热捧。由于长期重疾险需求下滑,人身险公司把握客户财富管理需求大力推动储蓄类产品销售,其中,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保险理财类产品较好满足客户的低风险偏好需求,推动供需阶段性匹配。从需求端看,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波动及银行理财破净等影响下,居民风险偏好明显降低,阶段性偏好高收益确定性的保险理财类产品。从供给端看,保险公司为完成规模考核,阶段性推出针对理财类产品的费用激励政策,推动代理人加大理财类产品销售。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传统型保险具有100%的收益确定性。2022年以来上市险企主推的增额终身寿险预定利率3.5%,长期持有可锁定具有竞争力的收益率。根据测算,当前上市险企主推的增额终身寿产品一旦持有期达到40年基本可以获得3%以上的IRR。 表2 上市险企主力增额终身寿产品持有40年基本可以实现3%的IRR (以10年期交为例) 产品太保长相伴(臻享版)平安盛世金越(尊享版)国寿臻享传家新华鑫荣耀终身寿太平岁悦添富持有10年 1.29% 0.75% 0.07% 0.98% 0.44% 持有20年 2.65% 2.50% 2.22% 2.58% 2.39% 持有30年 2.98% 2.89% 2.71% 2.94% 2.76% 持有40年 3.12% 3.06% 2.93% 3.10% 3.00%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保险师APP。 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20172018201920202021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太平中国人保 6 (二)财产险业保费较快增长,呈现较强复苏态势2022年,在我国财产险公司业务中,机动车辆保险(以下简称“车险”)、短期健康保险、农业保险和责任保险依次居于保费规模的前四位,其它险种的保费规模较小。车险保费恢复常态增长。车险综合改革目标基本达成,车险市场平稳运行,费率走势总体平稳,受当年机动车辆保有量增长的拉动,2022年,车险保费增长了5.63%。 短期健康保险保费快速增长。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健康险业务包括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以及高端医疗保险等。上述险种具有较高的保障杠杆,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2022年,短期健康保险保费增长了14.66%。 农业保险保费高速增长。2022年,财政部门及有关方面继续推动我国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央财政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434.53亿元,同比增长30.3%。全年实现农业保险保费规模1219.35亿元,同比增长24.95%。农业保险支农、惠农、富农、强农作用进一步发挥。制度建设稳步推进,监管部门发布了《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行业协会出台了示范条款,推进农业保险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责任保险保费快速增长。责任险保费收入为1147.5亿元,同比增长12.67%。保险业强化责任保险改善民生和服务实体经济功能,一是加强对新市民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雇主责任险、家政雇佣责任险等;二是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保险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当年的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22%。三是支持绿色转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当年的风险保障金额同比增长17%。 (三)资产总额增长,投资收益率下滑2022年末,我国保险业资产总额达27.15万亿元,同比增长9.08%。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5.05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和债券合计占比达52.24%,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占比达12.71%,其他投资占比达35.05%。 7 图3 2022年保险业资金运用结构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保险业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年末余额占流通A股市值之比达到4.80%,占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之比达3.63%,是A股和港股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 图4 保险业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月末余额占流通A股月末市值之比 数据来源:WIND,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股债市场2022年行情总体低迷,保险业投资端承压,拖累保险公司利润表现。以上市险企为例,2022年权益市场大幅波动以及长端利率持续下行导致上市险企投资收益率承压,投资端的压力直接传导为上市险企的利润压力,预计上市险企2022年净利润整体面临较大幅度负增长。 银行存款和债券, 52.24%其他投资, 35.05%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 12.71%0.00%1.00%2.00%3.00%4.00%5.00%6.00%2013-042013-092014-022014-072014-122015-052015-102016-032016-082017-012017-062017-112018-042018-092019-022019-072019-122020-052020-102021-032021-082022-012022-062022-11 8 图5 上市险企2022 年总投资收益率下行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图6 投资收益承压拖累上市险企2022 年净利润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四)偿付能力风险总体可控2022年4季度末,从已披露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看,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中位数分别为109.40%,241.03%。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中位数分别为162.75%,252.56%。在已披露的保险公司中,最近两期风险综合评级在B级及以上的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占比分别约89.66%,90.28%。监管要求核心偿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