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红塔证券]:2022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2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

2023-01-31卢婉琪、杨欣红塔证券在***
2022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

[Table_ReportDate] 2023年01月31日 [Table_ReportName] 证券研究报告 —策略深度报告 相关研究 [Table_ReportList] 1月PMI明显修复 2023.01.31 2022年经济怎么看 2023.01.17 2022年12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2023.01.13 2022年12月物价数据点评 2023.01.12 企业债发行低迷拖累了社融 2023.01.10 独立性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正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风险提示 消费回暖速度过慢,企业库存去化过快,地缘冲突加剧。 [Table_ReportAuthors] 宏观总量组 分析师:杨欣(分析师) 联系方式:0871-63577091 邮箱地址:yangxin@hongtastock.com 资格证书:S1200522090001 分析师:卢婉琪(研究助理) 邮箱地址:luwanqi@hongtastock.com 资格证书:S1200121070009 [Table_Title] 2022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点评 报告摘要 整年来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是在逐渐下滑的,从7月开始步入负增长区间,12月末的累计同比增速-4.0%,也是2022年的最低点。 驱动因素方面,营业收入利润率拖累影响最大,其次是数量,影响最小的是价格。数量方面,随着内外需双降,量的支撑作用逐渐减弱,再叠加疫情等外部因素对工业生产产生多次干扰,部分月份的工增大幅回落。价格方面,上半年价格对利润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当月PPI同比在10月份才开始转负,对当月利润形成拖累。 价格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工业企业的利润分配格局。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下,上游采矿业利润增速高企是工业利润数据中的一大特征,全年累计利润增速高达48.6%,利润占比也相较上年大幅提高6.6个百分点至18.53%。下半年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缓和,以及保供稳价等政策效果显现,能源等生产资料价格开始高位下滑,叠加工业生产和建筑业需求偏弱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有所回落,下游行业成本压力逐步缓和,中下游制造业全年利润占比由1-2月的47.56%回升至52.66%,相比2021年也提升了1.2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方面,年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较上年提升了0.3 pct,其中制造业从54.9%提升到了55.6%。在经济下行期企业加杠杆对应的是宽信用与稳增长发力。 微观主体方面,国有控股企业全年利润同比增长3%,而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全年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7%和7.2%,数据分化的背后反应的是疫情对于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冲击更大。 就12月单月而言,量依旧是拖累项,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增长1.3%。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感染人数大幅增加,叠加春节临近工人提前返乡,劳动力供给受到冲击;居民或居家休养或主动减少外出,需求下滑,供需双弱下企业生产减少。价格方面,12月PPI同比降低0.7%,价格的拖累程度较上月有所缓解。整体来看12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滑0.7%,较前值收窄0.2pct。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较上月下滑1.2pct,这主要是由于年末企业费用季节性增加所致。 库存方面,12月末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9.9%,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12月工业企业仍然处在主动去库存阶段,这主要也是由于需求偏弱的时候,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不强。 往后来看,2023年的工业企业利润我们可以持一个比较乐观的态度。2023年经济预计呈现外需弱,内需强的局面。尽管外需疲软带来的出口下滑会拖累中游制造业和下游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利润增长,但我们认为疫情防控优化后国内消费的回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这一负面影响,量会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2 [Table_PageHeader] 2023.01.31 正文目录 未找到目录项。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3 [Table_PageHeader] 2023.01.31 图目录 未找到目录项。 表目录 未找到目录项。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4 [Table_PageHeader] 2023.01.31 整年来看,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是在逐渐下滑的,从7月开始步入负增长区间,12月末的累计同比增速-4.0%,也是2022年的最低点。 驱动因素方面,营业收入利润率拖累影响最大,其次是数量,影响最小的是价格。PPI累计同比由2021年的8.1%下降至2022年的4.1%,对利润下滑的拖累度是12.3%;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同比由9.6%下降至3.6%,对利润下滑的拖累度是18.4%;营业收入利润率累计同比由12.0%下滑至-10.6%,对利润下滑的拖累度达到了69.3%。不过,利润率的下滑主要也是源于收入的下滑和成本的提升,简而言之也还是因为量价的双降。 2022年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为6.09%,比上年下滑0.64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92.4元,较上年减少2.9元;每百元营收中的成本为84.72元,较上年增加0.91元,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更是回到了2017年的高度,为85.4元。不过,在助企纾困、减税降费等政策的支持下,企业每百元营收中费用减少了0.42元至8.2元。 数量方面,随着内外需双降,量的支撑作用逐渐减弱,再叠加疫情等外部因素对工业生产产生多次干扰,部分月份的工增大幅回落。 价格方面,上半年价格对利润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当月PPI同比在10月份才开始转负,对当月利润形成拖累。 价格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工业企业的利润分配格局。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下,上游采矿业利润增速高企是工业利润数据中的一大特征,全年累计利润增速高达48.6%,利润占比也相较上年大幅提高6.6个百分点至18.53%。下半年随着地缘政治形势缓和,以及保供稳价等政策效果显现,能源等生产资料价格开始高位下滑,叠加工业生产和建筑业需求偏弱的影响,生产资料价格有所回落,下游行业成本压力逐步缓和,中下游制造业全年利润占比由1-2月的47.56%回升至52.66%,相比2021年也提升了1.2个百分点。 不过,部分行业的表现仍然较好。一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行业利润增速稳定,酒饮料茶和食品制造行业利润较上年增长17.5%和7.6%。二是受产业优势、绿色转型的推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产业相关需求维持韧性,使得电气机械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利润增长最多的制造业行业,全年利润同比增速达到31.2%,这也推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利润占比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了34.3%。 资产负债率方面,年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较上年提升了0.3 pct,其中制造业从54.9%提升到了55.6%。在经济下行期企业加杠杆对应的是宽信用与稳增长发力,2022年10月央行推出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近几个月政策也一直在强调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5 [Table_PageHeader] 2023.01.31 微观主体方面,国有控股企业全年利润同比增长3%,而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全年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7%和7.2%,数据分化的背后反应的是疫情对于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冲击更大。 就12月单月而言,量依旧是拖累项,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仅增长1.3%。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感染人数大幅增加,叠加春节临近工人提前返乡,劳动力供给受到冲击;居民或居家休养或主动减少外出,需求下滑,供需双弱下企业生产减少。价格方面,12月PPI同比降低0.7%,价格的拖累程度较上月有所缓解。整体来看12月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滑0.7%,较前值收窄0.2pct。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9%,较上月下滑1.2pct,这主要是由于年末企业费用季节性增加所致。 生产资料价格的持续下降带动利润结构继续改善,行业利润由上游向中下游富集。上游利润空间持续收窄,1-12月采矿业利润增速较上月收窄2.8个百分点,利润占比也较上月减小1.1个百分点。中下游行业成本压力继续缓解,利润空间扩大,中下游制造业累计利润占比较上月提高了1.6个百分点。另外,由于12月天气变冷及疫情扩散下居民居家时间变长,导致取暖需求增加,再加同期低基数等因素,2022年1-12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利润增速为41.8%,较上月增加15.7个百分点。 库存方面,12月末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9.9%,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12月工业企业仍然处在主动去库存阶段,这主要也是由于需求偏弱的时候,企业生产的积极性也不强。 往后来看,2023年的工业企业利润我们可以持一个比较乐观的态度。 2023年经济预计呈现外需弱,内需强的局面。尽管外需疲软带来的出口下滑会拖累中游制造业和下游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利润增长,但我们认为疫情防控优化后国内消费的回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这一负面影响,量会成为利润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来看各地已陆续度过了感染峰值,居民生活半径逐渐恢复,1月高频数据显示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消费、汽车、黄金等商品消费在逐步修复,PMI也重回至扩张区间,经济景气度明显提升。同时,近期地产行业的支持政策频出,春节后各地基建项目也在密集开工,地产的修复和基建的发力会带动经济增长,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需求。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6 [Table_PageHeader] 2023.01.31 研究团队首席分析师 [Table_TeamList] 宏观总量组 消费组 生物医药组 智能制造组 高新技术组 李奇霖 021-61634272 黄瑞云 010-66220148 代新宇 0871-63577083 王雪萌 0871-63577003 肖立戎 0871-63577083 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 质控风控 合规 唐贵云 0871-63577091 宋辛南 0871-63577091 李雯婧 0871-63577003 周明 0871-63577083 公司声明: 本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许可。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注册为证券分析师。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客户。 本报告的作者是基于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制作本研究报告。本报告的信息来源合法合规,本公司力求但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中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 本公司已采取信息隔离墙措施控制存在利益冲突的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以尽量防范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承销保荐、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视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中的观点、结论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报告也没有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投资者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投资者不应以本报告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报告做出决策。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应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承担的责任外,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