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毕马威]:2022年香高管人员薪酬展望:就业趋势调查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22年香高管人员薪酬展望:就业趋势调查

2022-04-24毕马威点***
2022年香高管人员薪酬展望:就业趋势调查

2022年香港高管人員薪酬展望就業趨勢調查第六期畢馬威行政人員招聘服務kpmg/cn/en/home/services/tax/people-services2022年4 月 ©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1就業趨勢調查 ©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2就業趨勢調查目錄行業摘要人才市場概覽大灣區的機遇薪酬展望薪酬表參考資料關於畢馬威關於本次調查引言畢馬威出版刊物030607人才管理0812243041495153 ©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就業趨勢調查3引言在過去的一年,經濟和就業市場呈現復甦跡象。自2021年下半年起,隨著社交距離措施進一步放寬,商業活動逐漸好轉。由於經濟出現改善,2021年就業趨勢調查報告中部分行業所表現的樂觀情緒似乎伸延到了香港所有行業。2022年年初進行此次調查時管理級人員的展望普遍樂觀。執筆時,香港第五波疫情來襲,市場展望漸趨悲觀。然而,政府最近公佈的紓緩措施有望恢復此次調查受訪者所表現的樂觀情緒。本年度高管人員薪酬展望收集了794名商界管理級人員的意見,旨在審視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 其他城市就業市場前景和趨勢。大部分受訪者(602 名)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工作或生活,其餘受訪者(192 名) 在中國內地工作或生活。商界領袖佔所有受訪者一半,其中412名擔任首席級或部門主管職位。(參見頁7)2021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6.4%,所有行業的管理級人員預期來年員工人數有機會增長。整體而言,超過三分之一受訪者預期2022年將增加在香港經營業務的員工人數。企業尤其關注從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中復甦的盈利機會。首席級管理層和人力資源專業人士普遍的觀點視收入創收者,例如銷售人員、賺取費用者和客戶服務經理等為增加員工人數的重點領域,其次是營運和資訊技術(IT)。(參見頁11)消費品市場扭轉了12 個月前減少員工人數的預期,今年轉為對員工人數有樂觀預期。專業服務的需求動力持續上升,今年預期淨員工人數將有較大的增幅。在政府對家族投資和研發給予的廣泛支持下,金融服務和創新及科技行業預期員工人數也會有穩步增長。相比之下,2021年對前景最樂觀的地產行業在今年調查中態度轉趨謹慎。(參見頁6的摘要及頁8至10各行業的詳情)施禮信(Murray Sarelius)個人服務主管合夥人畢馬威中國©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3就業趨勢調查 ©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就業趨勢調查4留住和吸引人才是許多僱主關心的大事。人才管理需要與時俱進,因為僱員的偏好不斷變化,在供求緊張的就業市場僱主需要變得更具吸引力才能留住人才。促使僱員尋找新工作的誘因,以及管理級人員所追求的非金錢福利,會因為級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商界領袖在評估新工作機會時普遍較看重公司文化。相反,助理經理或以下級別的僱員關心的主要是事業發展和晉升機會。經理和高級經理則更加重視工作彈性以及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以及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多年來薪酬待遇一直是首要因素,我們在此次調查中也深入探討了僱主提供的各類薪酬福利待遇類型。薪酬和福利專業人員可以考慮使用不同的選擇組合來豐富其僱主提供的薪酬福利。(參見頁18至21)越來越多人注意到大灣區倡議所帶來的機遇,調查顯示更多受訪者願意移居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工作,佔受訪者七成。較佳的事業及行業發展前景和交通便利仍是推動受訪者移居的兩大最主要誘因,而較高薪酬取代了獲得更廣闊的工作視野,成為第三主要的誘因。創新及科技、金融服務和專業服務連續四年成為將在大灣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行業。儘管受訪者期望移居大灣區時獲得較高薪酬或至少維持現有淨收入水準,但只有相對少數的受訪者知道並已申請大灣區個人所得稅財政補貼。(參見頁24至28)就業市場開放的跡象體現在工作轉換和工資增長上。2021年內轉換工作的受訪者多於2020年 ——特別是助理經理或以下級別的僱員。與2020年相比,2021年受訪者轉換工作的實際加薪與他們的預期轉換工作時預期的加薪幅度相符。調查顯示,繼續原職工作的所有行業受訪者2021年的加薪幅度和年度花紅高於2020年,這在金融服務行業尤為明顯。在此背景下,大部分受訪者預期2022年會加薪(63 %) 和增加花紅(38 %)。( 參見頁38至39)©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就業趨勢調查4 ©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5就業趨勢調查©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5就業趨勢調查 ©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就業趨勢調查663%行業摘要樂觀的員工人數預期人才需求領域:收入創收、資訊技術、營運、風險管理員工人數預期增加25%2021年支付的平均花紅2.21個月預期2022年有較佳的薪資調整預期2022年有較佳的花紅38%我們預期供求繼續緊張的就業市場將促使僱主推出與別不同的措施留住和吸引人才,以把握業務發展機會。+21%+21%+26%+30%•在大灣區城市創造工作預期最樂觀的行業•繼金融服務後向員工提供最多元化福利的行業•儘管是薪資上調幅度最高行業第三位元,但仍是2021年離職率最高的行業•穩定的員工增長預期•2021年期間最穩定的薪資水準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地產•在所有行業中預期員工人數增長最高•緊貼金融服務業成為在大灣區城市創造工作的行業第三位•仍預期增加員工人數,但與去年持平,而且被其他行業超越•繼續為員工提供較高的加薪和最多元化的福利•在大灣區城市創造工作的潛在行業第二位•轉為預期員工人數增加•成為轉換工作時加薪幅度最高行業第二位元,雖然去年是轉換工作時減薪比例最高的行業創新及科技公共服務消費品市場1.47個月39% 63%19%2.01個月69%42%3.46個月30% 65%42%27% 1.48個月18% 57%41%1.08個月28% 65%39%與2021年調查結果相比呈上升趨勢+#%與2021年調查結果相比的轉變2.51個月20% 58%36% ©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7就業趨勢調查關於本次調查這是畢馬威公佈的第六期香港高管人員薪酬展望報告。畢馬威委託YouGov進行的網上調查共有794名商界管理級人員參與,其中602 名受訪者在香港工作或居住,其餘192名受訪者則在中國內地工作或居住。網上調查在2022年1 月3 日至16 日期間開展,調查結果尚未完全反映撰寫本報告時香港正在經歷的新一波疫情及政府針對最新疫情採取的社交限制措施。本次調查旨在分享商界管理級人員對於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就業市場和職業發展機遇、最新員工人數預期、薪酬展望以及人才和技能趨勢的專業看法和觀點。受訪者來自各行各業,包括消費品市場、金融服務、創新及科技、專業服務、公共服務和地產。其中,52 %的受訪者擔任領導層職位(24 %為首席級,28%為部門主管或同等級別)(圖0 .1) 。基數: 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所有受訪者來源:畢馬威調查分析圖0.1 受訪者總人數(按級別劃分)24%28%33%15%首席級(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營運官、首席資訊官、首席技術官) 或同等級別部門主管或同等級別經理或高級經理助理經理或以下 ©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就業趨勢調查8人才市場概覽在過去的一年,香港招聘市場已有復甦跡象。在本地經濟持續復甦的帶動下,2021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1按年增長6.4%。扭轉2020年和2021年調查發現的各行業預期減少員工人數的趨勢,今年所有行業的受訪者均表示預期招聘活動有較大機會增長(圖1 .1)。超過三分之一(35%) 受訪者預期在香港經營的業務將增加員工人數。與過去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濟活動收縮的情況相比,對員工人數的整體預期有大幅改善,預期員工人數會增加的受訪者淨比例為21 % (2022年淨增長25%,2021年淨增長4 %) (圖1 .1)。儘管消費品市場是去年唯一對員工人數有淨變動負面預期的行業,但今年該行業的預期轉趨正面,復甦跡象明顯,而且扭轉了過去兩年的負面趨勢。自2021年年中起,香港本地疫情漸趨平穩,而消費券計劃2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21年零售消費品支出增長5.6%3,預計今年消費品市場將復甦,預測扭轉幅度高達31%(2022年預計員工人數增長的受訪者淨比例為18 %,2021年預計下跌的受訪者淨比例為13%4) (圖1 .1)。2022年將發放新一輪10 ,000 港元電子消費券5,預期今年稍後時間將有利於提振消費品市場,支持該行業對增加員工人數的預期。人才市場概覽 © 2022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香港特別行政區合夥制事務所,是與英國私營擔保有限公司— 畢馬威國際有限公司相關聯的獨立成員所全球性組織中的成員。版權所有,不得轉載。在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印刷。9就業趨勢調查金融服務業的增長動力有增無減。增加員工人數的預期從2021年的17%穩步上升至2022年的30% (圖1.1)。從多家香港銀行宣佈有計劃增聘客戶服務人才,特別是財富和資產管理6方面的人才可見樂觀預期並非空穴來風。除此之外,多家金融機構正增加環境、社會與管治(ESG)發展、監管科技轉型、資訊技術方面和財富管理方面的開支並增聘相關專才以支持業務增長7。香港政府在2022-23 年度財政預算案8中表達了對債券市場、金融科技、基建融資證券化產品和家族投資管理實體政策的支持,也成為了進一步刺激金融服務業發展和員工人數增長的強心針。創新及科技行業也成為各種支持舉措下的得益者。政府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95億港元和其他支持舉措在推動該行業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去年的展望相對持平,今年有預期員工人數增加的受訪者淨比例上升20% (圖1.1)。為順應人口老齡化趨勢和把握大灣區倡議帶來的新機遇,持續不斷的投資成為推動生物技術、醫療技術和醫療保健設備等應用生命科學行業發展的助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已預留100 億港元支持生命健康科技的長遠發展和商業化應用9。去年有多家獨角獸企業10在港上市,香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