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招商银行]: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三重压力,三重应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三重压力,三重应对

2021-12-12谭卓、黄翰庭、牛梦琦、王欣恬、田地招商银行李***
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三重压力,三重应对

1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12月12日)三重压力,三重应对——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总体上看,面对需求、供给和预期同时趋弱的“三重压力”,中央提出了“扩需求”“调供给”“稳预期”的三重应对举措。一、形势判断与政策基调:“三重压力”之下“以稳为主”2022年是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启之年,是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之年。在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稳”将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会议通稿全文“稳”字共出现25次,将“稳字当头”置于“稳中求进”之前统领政策基调,并将“稳经济”作为“稳社会”和“稳政治”的前提,凸显出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对于总体形势,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求方面,明年外需和房地产投资增长承压,消费处于弱复苏状态,制造业投资动能边际衰减。供给方面,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受到疫情、供应链堵塞、“双碳”“双控”等多重因素制约,增速或显著放缓。预期方面,逐渐加大的经济增长压力导致市场主体预期转弱,房企拿地减少、居民消费不振、企业投资谨慎。同时,市场主体对于不断落地的重大改革措施认识不充分,理解不统一,预期分化对经济的扰动加大。面对上述压力,明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心将进一步倾向“稳增长”,会议要求“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稳增长”的操作目标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综合考量,我们认为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设定为“5%以上”。一方面,“十四五”规划说明中提出的“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量化目标,隐含了2021-2035年4.7%的GDP年均增速。考虑到GDP增速的下行趋势,在十五年远景目标的开端,5%的GDP增速可视为经济增 2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12月12日)长目标的下限。今年三季度GDP增速跌至4.9%,四季度政策旋即宣告“稳增长”。但另一方面,增长目标需要与当前经济形势和潜在增长率相适应,过于激进的目标可能导致政策“大水漫灌”,进而造成市场主体的行为扭曲。因此,5.0%可能作为GDP增速的底线目标,指导明年的经济工作。二、政策举措:“扩需求”“调供给”会议围绕“扩需求”“调供给”两条主线对明年经济工作做出具体部署,通过宏观政策“扩需求”,通过微观、结构、科技和改革开放政策“调供给”,通过区域和社会政策实现平衡发展和共同富裕。(一)宏观政策:逆周期扩需求会议对明年宏观政策定调总体更为积极,目的在于扩大内需、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通稿强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表明政策在兼顾中长期目标的同时,将更加注重即期逆周期调节的效益。1.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可持续、前置发力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姿态,强调“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首先,“稳增长”需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精准”发力,同时“保证财政支出强度”。会议明确了其中的关键所在。一是通过新的减税降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特别是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二是通过“适度超前”开展基建提升财政乘数作用托底经济,重点领域包括“十四五”重大工程、保障性住房、绿色经济等方面。三是通过兜底民生提高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推动财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其次,“可持续”构成了对财政政策积极程度的上限约束。一方面,明年目标赤字率或将回归3%的常态化积极水平,政府新增债务限额或将稳定在3.5万亿左右。另一方面,明年财政仍将强调财政纪律,需兼顾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再次,从节奏上看,明年财政将前置发力,与今年后置的财政形成衔接。政 3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12月12日)府债券发行在上半年将延续高位水平,财政支出将高于往年水平,在上半年形成实物工作量,对经济形成支撑。但考虑到近期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加剧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扩张性作用或受到一定制约。2.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合理充裕从立场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总体更偏宽松。会议通稿对货币政策的表述由去年的“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调整为“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删去了“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以及“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也未提及“防风险”。货币政策操作方面,结合会议表述,存在明年上半年降准降息的可能。一方面,今年三季度4.9%的经济增速已低于央行测算的5.1-5.7%的潜在增速,客观上需要货币政策总量上的响应。另一方面,今年三季度我国宏观杠杆率为264.8%,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创下过去27年的最大降幅,环比二季度也下行了0.6个百分点,这为明年货币政策“宽信用”保留了空间。央行已于11月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12月全面降准,若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未见明显缓解,央行可能于明年上半年进一步降准、降息,以在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之前加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持。除总量工具外,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特征也将进一步强化,以实现对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明年央行将继续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政策保障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流动性方面,明年以资金面为代表的狭义流动性大概率将稳中偏松,保持合理充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联动意味着货币政策将配合明年政府债券的前置发行。以社融、M2为代表的广义流动性有望边际好转,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二)供给侧:约束缓解明年在多方面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供给侧面临的多重约束有望得到缓解。一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降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二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点夯实产业基础,鼓励“专精特新”企业 4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12月12日)发展,建立安全高效物流网络,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调节,促进电力充足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三是加强政策统筹协调,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降低政策对经济运行的扰动。从长期看,会议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畅通国内大循环,从三个方面提高生产率。一是建立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会议要求推进公平竞争、公正监管和反垄断政策,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发展和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二是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政策,会议要求“科技政策扎实落地”,一方面继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三是改善要素配置效率,一方面促进资本市场化流通,对国内企业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对外资企业落实国民待遇,另一方面,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此外,会议首次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指向地方事权和改革积极性有望上升。(三)房地产:探索新发展模式“房住不炒”尽管在政治局会议通稿中缺席,但仍如期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表明房地产政策基调不改,行业运行逻辑面临颠覆性变革。会议因此首次提出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我们认为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政策将更注重保障房地产合理的资金需求,加强预期引导,“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在部分房企信用风险暴露的背景下,政策在坚持长期转型的同时将注重短期托底,稳定居民、房企和地方政府的预期,重点满足首套房、改善性住房按揭需求,合理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并购贷款,稳定房地产销售和建安投资,并进一步提振土地交易热度。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一是“租购并举”,租房者的权益将得到更多保障。政府将继续推进教育医疗体制改革,并逐步落实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抑制投资性需求,优化住房需求结构。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性显著提升,对商品房形成部分替代。根据北上广深等热点城市的“十 5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12月12日)四五”规划,2021-2025年保障房将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0-45%,有望对房地产投资形成实质性支撑。(四)区域和社会:平衡发展会议还对区域协调、民生和就业保障做出指示。一是作为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会议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及重点城市群建设将进一步实质性推进。二是会议强调稳定就业和居民收入,一方面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另一方面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会议还立足长远,布署“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三、统一思想:“稳预期”会议对“共同富裕”“资本监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五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帮助市场主体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内涵,对当前存在的政策误读进行纠偏,以起到“稳预期”的作用。(一)共同富裕:“做蛋糕”和“分蛋糕”共同富裕被置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首,足见其对未来我国发展路径的指引作用和统领意义。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需兼顾效率和公平,平衡好“做蛋糕”和“分蛋糕”,会议指出“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公开信息,未来10-15年,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是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翻倍,总数达到8-9亿,占总人口的60%左右。首先,会议指出做大做好“蛋糕”是共同富裕的基石。“十四五”规划所隐含的2021-2035年年均4.7%的GDP增速是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未来我国仍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其次,通过“三次分配”切好分好“蛋糕”实现共同富裕,总体上将沿着“重劳动、轻资本”的方向改革。在一次分配中强调就业优先导向,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资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将下降;在二次分配中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的 6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12月12日)调节力度;在三次分配中支持鼓励“先富”群体积极参与慈善事业。最后,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抓手,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二)资本:经济发展的“双刃剑”会议提出资本在经济发展中有两面性,要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同时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一方面,会议肯定了各种形态的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合理性,并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会议强调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指向无序扩张的资本将面对“红灯”,特别是进入公共领域野蛮生长,形成垄断力量的私人资本。在“共同富裕”框架下,资本监管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作用,未来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仍将是经济工作中的重点。(三)经济安全: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和“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这既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初级产品主要指农产品和资源品,是经济运行的基础物质保障。一方面,我国部分初级产品外部依赖度较高,在“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风险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因此,会议要求“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守住能源和粮食安全底线,同时“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降低消耗、提升效率。(四)防风险:压实主体责任会议在“防风险”问题上特别强调了压实企业自救的主体责任。今年下半年以来,房企信用风险事件持续发酵,成为明年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主要风险点。会议特别强调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要各司其职,特别是“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在此原则下,个别问题企业不会“大而不倒”,将为过去的激进扩张买单。另一方面,在“稳定大局”的要求下,监管也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防 7快评号外第385期(2021年12月12日)范风险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