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际事务研究院]:“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科学力的国际化:以意大利为例(英)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科学力的国际化:以意大利为例(英)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科学力的国际化:以意大利为例(英)

“一带一路”与中国科学力量国际化:以意大利为例洛伦佐·马里亚尼抽象的将科学合作纳入 2019 年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谅解备忘录 (MoU) 的要素和影响是什么?与许多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意大利在促进中国作为科技强国的增长方面发挥了作用。大多数科技双边合作为期十年,并且早于谅解备忘录,这表明后者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尽管如此,2019 年 3 月的谅解备忘录加强了科技合作的集中化进程以及公开辩论,该辩论已经发展到包括有关 5G 技术和涉及中国技术的公共采购的事项。中国 |意大利 |科学 |技术 |研发关键词IAI 论文 21 | 40 - 2021 年 9 月ISSN 2610-9603 | ISBN 978-88-9368-219-0© 2021 IAI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科学力量的国际化:以意大利为例“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科学力量的国际化:意大利案例洛伦佐·马里亚尼*介绍2016 年 5 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勾勒出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路线图。习主席承诺,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国家之一,到2030年成为领先的创新者,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成为全球科学强国。1今天,中国已经达到了这些里程碑中的第一个,有望实现其领导人的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强国,其公司在量子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增强/虚拟现实、电信、金融科技产品、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都是全球冠军、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2中国的科学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吸收和吸收外国知识,并极大地受益于其他发达经济体通过吸引外国人才、建立海外研究机构以及推动其公司建立研究和国外的研发中心。现在它的创新系统–即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机构网络,其活动1 新华社,“习近平为中国科技进步设定目标”,中国日报,2016 年 3 月 30 日,https://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6-05/30/content_25540484.htm。2 Reinhilde Veugelers,“中国崛起为科技强国的挑战”,载于Bruegel 政策贡献,第 19 号(2017 年 7 月),https://www.bruegel.org/?p=21154。* Lorenzo Mariani 是 Istituto Affari Internazionali (IAI) 亚洲研究领域的研究员。.在 IAI 项目“当意大利拥抱 BRI”的框架内编写的论文,旨在分析意大利 BRI 协议的发展。2IAI 论文 21 | 40 - 2021 年 9 月ISSN 2610-9603 | ISBN 978-88-9368-219-0© 2021 IAI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科学力量的国际化:以意大利为例和互动发起、进口、修改和传播技术——成熟,中国正在将其技术能力作为其外交政策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关键部门的技术进步不仅用于从经济和军事的角度获得战略优势,而且还用作软实力杠杆。因此,科学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BRI)的支柱,这是中国的互联互通项目,其表面目标是促进东亚和欧洲之间的陆上和海上贸易路线。因此,科技是中国与承诺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合作议程上的重要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意大利,它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正式认可中国项目的七国集团国家。意大利和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几十年来一直是两国双边关系中的一个次要元素——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获得了动力。那时,中国推动其创新体系更加积极地国际化,同时中国对外投资的爆炸式增长恰逢意大利经济长期停滞不前。意大利国家创新体系在金融危机前就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而2011年欧元区危机后出台的紧缩政策更是雪上加霜。生产的逐步减少严重影响了该国私营企业的创新能力。随着意大利政府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来源以振兴经济并为其研发活动提供新动力,它把注意力转向了中国。因此,意大利和中国于 2019 年 3 月签署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谅解备忘录中包含了一个关于科技的部分。意大利从此成为中国科学力量国际化战略的典范案例,因为它是可以观察到这一现象的所有主要组成部分——即私人和公共合作计划。1.中国崛起为全球科学强国中国对科学至上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习近平上任之前。3世纪之交,随着经济日趋成熟,北京开始实施一系列优先发展科技的产业、教育和财政政策。目标是刺激和维持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创新型和资本密集型经济的转变。3 Evan A. Feigenbaum,中国的技术勇士。从核时代到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和战略竞争,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3 年。3IAI 论文 21 | 40 - 2021 年 9 月ISSN 2610-9603 | ISBN 978-88-9368-219-0© 2021 IAI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科学力量的国际化:以意大利为例这种自上而下的科学发展方式——加上保护主义做法、规模经济以及通过收购和合资企业强制转让外国专有技术和技术——使中国能够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创新体系(NIS)它自己的。中国旨在利用其竞争优势提高其公司在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从而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并确保其长期增长。4与科技发展相关的一般指标似乎证实了北京发展战略的成功。5 2019年,中国是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来源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交的申请超过5.8万件,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向国内当局提交的专利数量也令人印象深刻,2020 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CNIPA) 批准了近 360 万件许可。6该国最近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超过了美国,全球 19.9% 的同行评审研究发表在科学期刊上。这种庞大的研究成果并不会自动转化为学术影响或商业价值方面的急剧进步。中国研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影响仍被认为相对较差,质量标准低于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之一。7 中国专利在商业价值方面的得分也很低。美国大学专利的商业化率在40%到50%之间,而中国大学专利的产业化率只有18.3%。8虽然专利和同行评审的研究应该“权衡而不是计算”,但近年来中国的研究产出在质量和商业相关性方面也开始增长。 2017 年,中国研究人员占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自然科学论文的 22%(而美国占 24.7%)。94 Andrew Kennedy,“中国作为科学强国的崛起:快速进步、新兴改革和非自由创新的挑战”,亚洲调查,第 2 卷。 59,第 6 期(2019 年 11 月/12 月),第 6 页。 1022-1043。5 同上。6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2月28日,http://www.stats.gov.cn/english/PressRelease/202102/t20210228_1814177.html。7 Alex He,“中国高专利数量到底意味着什么?”,CIGI 文章,2021 年 4 月 20 日,https://www.cigionline.org/articles/what-do-chinas-high-patent-numbers-really-意思。8 同上。9 Noriaki Koshikawa,“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顶级研究员,展示其研发实力”,日经亚洲,2020 年 8 月 8 日,https://asia.nikkei.com/Business/Science/China-passes-US-as-world -停止-4IAI 论文 21 | 40 - 2021 年 9 月ISSN 2610-9603 | ISBN 978-88-9368-219-0© 2021 IAI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科学力量的国际化:以意大利为例中国创新体系的支柱是在私营和公共部门的研发活动预算分配方面的巨大能力。 2001 年至 2013 年间,政府将研发公共支出翻了一番——从其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1% 增加到 2%——到 2019 年,该国已达到 2006 年战略计划制定的 2.4% 的自我设定目标.10随着中国向附加值链上游迈进,研发对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贡献显着增加,从 2007 年的 46% 上升到 2017 年的 57.5%,成为比劳动力和资本更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1根据最新预测,2020 年该国在研发活动上的投资为 3780 亿美元——约占全球年度研发支出的 23%。尽管中央政府在塑造研究环境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创新努力主要由该县企业部门的贡献支撑,在撰写本文时,企业部门占总支出的近四分之三。12向以知识为基础和以服务为中心的经济转型还包括对人力资本的大量投资,这导致了庞大的人才库的发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2009-19 年),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的新生人数翻了一番,每年有超过 160 万新本科生就读于理学院。13随后对国家科学人力的外溢意义重大。 2018 年,中国有 419 万人从事科技活动,几乎占世界研发人员总数的 25%。141.1中国创新体系的国际组成部分中国的科学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外国知识的互动和吸收。这是通过四种模式实现的:•强迫外国公司转让技术作为换取国内市场准入的筹码;10 菲利普·波音、伊丽莎白·穆勒和菲利普·桑德纳,“中国的研发爆炸——分析所有制类型和时间的生产力影响”,研究政策,卷。 45,第 1 期(2016 年 2 月),第 1 页。 159-176。11 刘建党等,“治理质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经济》,第 2 卷。 6,第 4 期(2018 年 12 月),第 56 条,https://doi.org/10.3390/economics6040056。12 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DRC),创新中国。增长的新动力,华盛顿,世界银行,2019 年,http://hdl.handle.net/10986/32351。13 参见 Statista,2009 年至 2019 年中国公立大学在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生人数,2020 年 10 月,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01469。14 Janni Ekrem,“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历史性崛起引发了批评”,《科学|商业》,2020 年 4 月 6 日,https://sciencebusiness.net/international-news/chinas-historic-rise-science-and-tech-stirs -批评。5IAI 论文 21 | 40 - 2021 年 9 月ISSN 2610-9603 | ISBN 978-88-9368-219-0© 2021 IAI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科学力量的国际化:以意大利为例•在中国建立研发机构的外国产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流失,这种做法通常伴随其他形式的投资,如教育和培训计划、许可协议和设备捐赠;15•通过技术转让收购外国公司或参与为海外早期公司融资的风险交易;和•国际合作、科学流动和外国的吸引力天赋。中国政府从不掩饰外国专业知识和技术在缩小国家技术差距方面的关键作用。举一个例子,2006年至2020年指导中国科学研究的纲领性文件之一——《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要实现“原始创新”的发展。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16这些战略的主要效果是中国对西方创新公司的投资令人印象深刻:2005 年至 2020 年,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对外投资达到 5500 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棕地投资,推动了中国的竞争力。17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和欧洲工业部门的影响也促进了中国投资和收购的扩张。尽管近年来中国资本流量下降——欧洲政府的审查力度加大–2019 年,中国对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 (FDI) 中很大一部分仍以高科技企业为目标。18多年来,中国还设法为有兴趣在中国进行研发的外国公司(主要是计算机和电信跨国公司)创造了更友好的环境。19尽管中国掠夺知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