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JLL]:金色中环:创新引领 而立浦东再出发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金色中环:创新引领 而立浦东再出发

2021-09-22JLL简***
金色中环:创新引领 而立浦东再出发

研究报告中国 | 2021年8月金色中环: 创新引领 而立浦东再出发 目录“金色中环”介绍4九大视角下的“金色中环”5视角1: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6视角2:持续昂扬的产业集群10视角3:全面提升的办公格局13视角4:踔厉开拓的企业足迹15视角5:创新复合的人才集聚19视角6:协同并驱的交通基建20视角7:国际活力的文化公建22视角8:改革引领的政策利好24视角9:长效高质的未来发展26展望28附录292 | 金色中环金色中环 | 3引言在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进程中,浦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今年七月,刚过“而立”之年的浦东被赋予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任务。这既是国家立足时代特征,综合研判国内国际新形势新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上海实现发展新跃升、构建全球城市的关键抓手。值此起转之际,“金色中环”蓄势待发。金色中环发展带将潜力发展空间统筹成片,按照高水平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率运营的要求,充分总结浦东30多年开发建设的经验成果,吸收借鉴最新的全球城市发展理念和案例,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将引领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的构建,成为浦东新一轮发展的动脉和核心增长极。新的发展背景下,仲量联行希望通过更广的空间维度、更长的时间轴线全面洞察“金色中环”的发展蓄力和未来趋势。为此我们从全球城市、产业发展、办公格局、企业足迹、创新人才、交通基建、文化公建、政策利好、未来发展九大视角出发,追溯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发展,旨在对“金色中环”的研究提供客观、动态与系统的剖析,探讨“金色中环”之于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意义。 4 | 金色中环金色中环 | 5“金色中环”介绍中环浦东段约占上海中环全线的 41%,“金色中环”从北往南再往西形成一个半圆形,先后串联金桥城市副中心、张江城市副中心和前滩中央活动区三个中心区,以及沪东船厂、张江集电港、御桥区域、新杨思地块(高青区域)和三林筠溪小镇五个潜力地区。“3+5”重点地区可开发用地总计约 4.5 平方公里,可开发建筑量超 1,200 万平方米;全域可新增建设用地约 10 平方公里,可开发建筑面积约 2,300 万平方米(含地下),将成为浦东乃至上海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和新引擎。九大视角下的“金色中环”真如漕河泾大宁五角场沪东船厂金桥副中心3大市级中心5大潜力中心新杨思地块(高青区域)前滩中央活动区筠溪小镇(三林区域)御桥区域张江副中心张江集电港123第一阶段:加快建成一批 •前滩中央活动区、张江集电港、金鼎天地、浦东足球场等区域的核心功能集聚 •“十四五”期间,落实百万产业空间新载体,打造立体互联商务中心新典范第二阶段:加快建设一批 •加快推进张江、金桥副中心建设。以配套齐全、交通便捷、宜居宜业、活力开放为目标,全力打造代表上海 “卓越全球城市”水准的城市副中心 •“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推进标志性建筑物建设,勾勒产业创新特色活力新形象第三阶段:加快启动一批 •有序启动御桥区域、新杨思地块(高青区域)、筠溪小镇(三林区域)、沪东船厂等重点区域建设,聚焦民生功能完善,形成新的区域发展亮点 •“十四五”期间,将完善区域公服配套,提升土地开发效益,打造产城融合、生态宜居、商旅繁荣的特色区域全球城市办公格局交通基建创新人才政策利好企业足迹产业发展文化公建未来发展 6 | 金色中环金色中环 | 7视角1:全球城市从全球城市发展进程和发展理念回溯,城市发展将进一步聚焦创新经济驱动和创新人才吸引我们追溯了主要全球领军城市的发展历程。自 21 世纪初期,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开始引导城市的主导功能向创新经济倾斜,全球领军城市对创新经济的推动与创新人才的吸引也进入到了更有针对性的“精细化”部署阶段。主要全球领军城市发展历程工业革命时期20世纪初194019601980199020002010至今 1979 2003 20102005年浦东新区成为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成立《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策略》确定伦敦经济将以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商业咨询为主的商务服务业,代替制造业的重要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建立以美元和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战后东京,百废待兴,东京致力于快速恢复,政府对重工业带动经济崛起加倍重视《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关于开发浦东的指示》 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上海推进科创中心建设, 明确下一轮城市发展目标南汇并入浦东,“两区合并”《金融体制改革规划方案》 标志着日本“金融大爆炸”制度改革的开始,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化《东京都产业振兴基本战略(2011-2020)》 确立东京都作为首都圈核心的产业创新地位、引领产业升级;尤其是激活地方具有优秀技术的中小企业参与到产业创新中《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将国际竞争、赢得全球市场作为目标,通过鼓励和促进美国金融业增强国际竞争力《多元化城市:纽约经济多样化项目》 提出把纽约打造成新一代的科技创新之都《一个新的纽约市:2014 -2025》 再次明确“全球创新之都”的城市发展定位工业革命为伦敦带来制造业的聚集,同时人口爆发式涌入,城市急速扩张,城市经济大力发展工业时期先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轻工业为主, 后在二战期间轻工业由低端向高端升级钢铁、化工、机械等重工业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制度改革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金融业和信息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向东京集中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 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在政府支持下东京产业重点向创新经济倾斜1986年撒切尔改革,英国金融放松管制、加速自由化, 以混业经营、金融为主;金融逐渐成为伦敦主导产业经济发展重心偏向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伴随都市圈的初步形成, 纽约与周围城市合理分工、产业链协作,在金融和贸易上发展迅速全球范围内伦敦率先提出发展创意产业作为文化、 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支撑“创意之都”下一轮发展将经济基础扩展到以生物科技、时尚、媒体技术为重点的不同行业中,逐步摆脱金融业主导地位城市到郊区:重工业向后工业转型期间,伦敦着手展开新城运动,疏散产业及人口,解救备受压力的中心城区;以伦敦为中心分为四个圈层,共建成 28 个新城镇纽约港:前工业化时代纽约为连接欧美的普通港口城市;工业革命后成为美国最大贸易口岸华尔街:美国金融分业经营模式走向终结,华尔街成为金融民主化的重要场所硅巷、邓波区、康奈尔科技校区 科技创新聚集区塑造纽约城市新空间品川:日本政府引导下,以吸引研发中心、 创新总部为核心目标的城市新增长极陆家嘴、南京西路等为代表的中央商务区是上海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中国样本的重要承载区丸之内:亚洲金融核心;日本金融、经济中心;总部集聚金融城:政策改革下,此前极为封闭的金融城成为伦敦第一个 CBD,走向全球市场东伦敦科技城:将东伦敦改造为高科技产业中心,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成长最快科技枢纽《伦敦创新战略与行动计划(2003-2006)》 伦敦提出建成“世界领先的知识经济”《科技城计划》 改变英国缺乏本土企业、龙头企业现状,试图培育本土创新企业,将伦敦打造成世界科技中心之一工业先导,英国完成初始资本积累与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先导、制造业兴起、轻工业升级重型制造业引领金融转型,东京迈向亚太“金融龙头”加速走完工业化中期经历产业转型作为制造业基地,重型化程度高,在发展和资源约束中转型,从重化工业向后工业阶段过渡金融与专业服务业并举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东京聚焦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伦敦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扩展,金融业崛起成为纽约支柱产业伦敦进入创新驱动型经济时代纽约进入多元经济战略时代 1944 1999 2009 2015 1945 1997 2012 1984 1990 2009 2015全球城市升级窗口期不断缩短 制造业主导期 服务业 / 金融业主导期 多元产业发展期1970领军全球城市均步入了“聚焦对创新经济动能的挖掘与培育”的第三次转型期 金色中环 | 98 | 金色中环纽约: 从“金融服务业单核驱动”到“更多元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扭转,纽约依托创新生态培育赋能强势产业再发展,打造“创新人才引擎”东京:聚焦政府强主导下的创新经济体系塑造,形成“工业(集群)+研发(基地)+政府(立法)”的创新经济模式伦敦: 以卓越复合的城市建成环境重塑动态的科技创新生态,吸纳与培育创新企业与高质素人才一直以来,纽约以国际金融中心闻名于世。进入21 世纪后,纽约开始瞄准创新经济转型以巩固其在技术流动和创新驱动下的全球经济地位,并向“新一代科创之都”的定位迈进。纽约通过“应用科学”计划打造世界顶级理工院校和科技园区,大量集聚优秀创新人才,从根本上做强纽约的创新生态系统。随着数字时代的崛起,纽约的传统强势行业(例如金融、广告、媒体)与科技创新领域之间的行业交叉日趋频繁,非科技产业的创新需求成为纽约经济在新一轮发展保持活力的独特动能。叠加纽约背靠庞大消费市场、资本支持易得性强的天然优势,创新企业巨头与新贵争相进场,合力组成纽约新就业源泉,进一步锚定对创新人才的持续吸引,形成良性循环。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提供城市核心创造创新的原动力。英国政府在全球范围内最早提出发展创意产业,以伦敦 SOHO、西区剧院、考文特花园为代表的产业聚集区为孕育创意人群、高科技及高知识密度从业者提供必要条件。2010 年,为了使伦敦创新产业集群更具规模,伦敦政府颁布《科技城计划》,支持东伦敦“迷你硅谷”建造为集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群聚的中心。如今该区域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成长最快创新枢纽。其吸引企业的原因除了策略性区位,更有尖端数字与创意设施,以及充满蓬勃朝气的文化。经过多年转型和升级,东京逐渐从战后的传统工业城市转变为现代化的创新型城市,其创新经济的发展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模式。20 世纪末,伴随《科学技术基本法》的横空出世,“科技创新立国”成为日本基本国策,2012 年推出的《东京都产业振兴基本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东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枢纽的发展目标,并为进一步优化东京投资环境、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激发创新活力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集群模式与国际枢纽模式的融合为东京创新系统的良性发展提供了结构保障。高效的人才战略、优惠的创新企业财税政策、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科学的产学官合作政策构建了东京良好的政策环境,使东京具有充沛的创新资源、强大的研发能力、良好的创新经济环境和高端的创新服务,众多创新机构应运而生,大批科创成果涌现,东京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创新中心。纽约创新经济的主要空间承载示意东京创新经济的主要空间承载示意伦敦创新经济的主要空间承载示意 哈德逊城市广场 硅巷 邓波区 苏荷区 康奈尔科技城 丸之内 涩谷 新宿 品川 伦敦西区 东伦敦科技城 国王十字车站街区 伦敦桥城市综合体 伦敦金融城边缘区 (克拉肯威尔、肖尔迪奇、阿尔德盖特)上海启示在构建卓越全球城市的“中国样本”的目标下,在全球聚焦“精细化”创新经济塑造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窗口期,上海亟需强化对创新生态的针对性部署及对人才吸纳的持续性发力。“金色中环”产业基底优势明显、空间发展潜力巨大、创新人才集聚、发展要素齐备,叠加资本的关注和政策的加持,是难能可贵的创新发展承载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金色中环”有望进一步加大对于全球一流创新人才的吸引和集聚,从而形成更具持续发展动能的创新生态和发展引擎。 10 | 金色中环金色中环 | 11视角2:产业发展产业是“金色中环”的核心发展内涵。金桥和张江伴随浦东开发开放设立至今,经历了持续向上升级的发展历程,产业集群不断向高端化、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厚积薄发的前沿方向持续昂扬的产业集群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基于深厚的产业积累,不断融合新兴技术,在各个细分前沿领域迸发创新动能,成为上海打造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的核心力量。“金色中环”产业基础• 张江集成电路产销规模突破 1800 亿元、占全国1/5;• 张江人工智能企业 2400 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