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泰证券]:生物类似药专题报告:生物类似药:仿制药中的“创新药”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生物类似药专题报告:生物类似药:仿制药中的“创新药”

医药生物2017-06-01江琦中泰证券能***
生物类似药专题报告:生物类似药:仿制药中的“创新药”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Table_Industry]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2017年06月01日 生物制品 生物类似药:仿制药中的“创新药” ——生物类似药专题报告 [Table_Main] [Table_Title] 评级:增持(维持) 分析师:江琦 执业证书编号:S0740517010002 电话:021-20315150 Email:jiangqi@r.qlzq.com.cn 联系人:赵磊 Email:zhaolei@r.qlzq.com.cn 张天翼 Email:zhangty@r.qlzq.com.cn [Table_Profi ] 基本状况 上市公司数 31 行业总市值(百万元) 530200.59645884 行业流通市值(百万元) 417191.22957551 [Table_QuotePic] 行业-市场走势对比 (3%)1%4%8%12%16%5/31/166/22/167/21/168/11/168/31/169/21/1610/17/1611/3/1611/22/1612/9/161/5/171/24/172/17/173/8/173/27/174/17/175/5/175/24/17医药生物沪深300 公司持有该股票比例 [Table_Report] 相关报告 <<智飞生物(300122.SZ)-公司点评:代理4价HPV疫苗顺利获批,分享国内百亿市场-增持-(中泰证券_江琦_赵磊)-20170523>>2017.05.24 <<复星医药(600196)——控股股东再次增持并再次公布增持计划,公司处于大周期的起点-买入-(中泰证券_江琦、张天翼)20170509>>2017.05.09 <<复星医药(600196)——高管增持彰显对未来的信心,大周期的起点刚刚开始-买入-(中泰证券_江琦、张天翼)20170504>>2017.05.04 [Tabl _Finance] 重点公司基本状况 简称 股价 (元) EPS PE PEG 评级 2016 2017E 2018E 2019E 2016 2017E 2018E 2019E 复星医药 31.68 1.16 1.37 1.60 1.87 27.31 23.12 19.80 16.94 1.17 买入 丽珠集团 61.87 1.84 2.25 2.80 3.55 33.63 27.50 22.10 17.43 0.82 买入 安科生物 15.53 0.36 0.38 0.49 0.62 43.14 40.87 31.69 25.05 1.19 买入 华兰生物 35.40 0.84 1.13 1.46 1.83 42.14 31.33 24.25 19.34 0.96 买入 沃森生物 12.29 0.05 0.09 0.14 NA 245.80 136.56 87.79 NA NA 未覆盖 海正药业 10.72 -0.1 0.27 0.44 NA -122.90 45.52 27.93 NA NA 未覆盖 备注:数据截止到2017.05.31,未覆盖公司盈利预测采用Wind一致预期 [Table_S mmary] 投资要点  核心观点:1、生物类似药市场“空间大、壁垒高、降价少”三大特点,吸引辉瑞、安进、默沙东、诺华巨头们争夺进入全球生物类似药领域。2、2015年开始,中国生物类似药法规明朗,研发壁垒大幅提升,拥有着类创新药的市场吸引力。3、品种研发获批能力+生产工艺和成本,两者带来少数企业弯道超车,其他企业静待进展和变化:重点推荐进度靠前、按照类似药研发的实力型选手复星医药和信达生物,同时关注华海药业、丽珠集团、安科生物、华兰生物、沃森生物、海正药业、智飞生物等的变化和进展。  “市场空间大、重磅产品多、进入壁垒高、降价幅度低”造就生物类似药市场难以抗拒的魅力。据预测2020年生物类似药市场空间350亿美元。2016年,全球排名前10大药品中7个生物药,其中6个单抗,单抗之王修美乐全球销量达160亿美元,罗氏当家品种三大单抗总销售收入206亿美元,占罗氏药品收入53%。生物类似药空间大、重磅多、壁垒高。和化学仿制药相比,生物类似药研发壁垒高(研发投入约2-4亿美元)、降价幅度少(10%-35%),因此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2015-2020年是全球销量领先的生物药专利到期高峰,类似药市场处于巨头争夺之地。  全球获批生物类似药集中在几个过期大品种,巨头的少数玩家游戏。EPO、生长激素、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和英夫利西单抗等几个过期大品种是目前生物类似药研发重点。欧盟2005年开始着手设计类似药有关法规,美国相关法规2009年开始,分别在2014和2015年完善总体指导意见,生物类似药研发门槛高,参与者集中在诺华(山德士)、辉瑞( Hospira)、安进、默沙东/三星等少数巨头。  2015年是中国生物类似药管理转折点,类似药法规明朗,和欧美接轨,直接大大提高研发、生产壁垒,同时也保护了市场。先知先觉者如复宏汉霖、信达生物已经走在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前列,未来国内也将是少数玩家的天下。2015年以前国内已获批和在研单抗药物多数按照新药来申报,和原研药相比,结构不完全类似、临床试验不做头对头,研发费用约3,000-5,000万元。法规的规范直接提高研发费用门槛至2-4亿元,同时研发和质量标准大幅提升。2015年《类似药指导原则》首次明确生物类似药的定义;2016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提出“药物上市申请审评中应当重点关注: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的类似”“不予批准情况:结构不完全相同等情况下时无法证明与原品种比较具有明显优势”,标准大幅提升。  单抗药物的投资,“类似药研发能力、生产工艺、生产成本”三者缺一不可。单抗主流生产工艺已经从原来5,000-10,000L大发酵罐、1g/L表达量,进化成1,000-4,000L一次性发酵技术、4-5g/L表达量,未来还有可能革新。  医保支付规则正在发生变化,未来很有望支付单抗这类虽然贵但是临床疗效确切的药品,放量有望加速。未来国内类似药上市有望享受医保+原研适应症外推双重福利。  重点推荐进度靠前、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实力型选手复星医药和信达生物,同时关注华海药业、丽珠集团、安科生物、华兰生物、沃森生物、海正药业、智飞生物等公司的研发进展和变化。长期看,研发、销售、生产工艺、成本缺一不可。 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的风险,销售低于预期的风险,政策改变的风险。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行业深度研究 写在前面:这是第二次写生物类似药报告,逻辑不变,内容全新 决定再次写一篇生物类似药报告是很让人兴奋的,因为我们对于生物药的研究可以持续下去。上一次写这篇报告是在2011年9月,那时候我才入行一年,在我的师傅周锐老师的指导下写了一篇《生物仿制药:仿制药中的“创新药”》,现在再翻看,逻辑依然是那个逻辑,标的已完全不是当时的标的了。那个时候,Biosimilar还没有统一命名为“生物类似药”;那个时候欧洲、美国的生物类似药法案才刚刚开始,还不健全;那个时候欧美还没有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生物类似药的定义;那个时候单抗还都以新药来申报......。六年以来,行业变化很大,国内外实质性的进展很多,于是决定再写一篇,梳理最新变化,因此这篇报告,题目一样,内容全新。 六年时间过去了,我们很欣喜的看到,不变的是,2016年全球销量前10大药物中依然有7个生物药,其中6个单抗,单抗雄霸销量排行榜的能力真的让人惊叹,罗氏当家的三大品种依然赫然在列,占了罗氏2016年药品收入的53%。变化的是,美国、欧洲开始有单抗生物类药获批了;辉瑞、安进、默沙东、诺华,巨头们纷纷涉足这个市场,看中了这个大蛋糕。2015年中国明确了生物类似药指导意见了,2016年药品制品管理办法关于生物药的管理做了根本的改变,政策明朗了,和国际接轨了。从此单抗在国内有一种申报方式叫生物类似药,做创新申报的不再那么吃香了。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投入也迅速提升,2-4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门槛,和原研药头对头临床试验的要求,把进入壁垒直接抬高。有一些企业弯道超车走到了前面,有一些企业正在改变适应新的变化,市场还是那个市场,玩家已经完全不同。巨大的市场无须怀疑,谁能是最后的赢家值得持续跟踪。一致性?速度?成本?销售?创新?哪方面最重要?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重点,现在产品一致性和研发进度、生产工艺重要,决定了谁先进入市场;未来销售和成本重要,决定了谁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更长远,创新或Biobetter更重要,给企业带来更长久的竞争力。 这篇报告肯定不会完美,因为创新的变化很快,对于创新的研究永无止境。这篇报告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把研究持续、深入下去,给大家在生物药上的投资和研究做一些参考,欢迎讨论、批评、指导。未来,我们也会持续不断的改进。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行业深度研究 内容目录 为什么生物类似药魅力巨大?市场大、重磅多、壁垒高、降价少 ...................... - 6 - 2016年生物药占全球TOP200药品销售量44%,单抗是其中最大的品类 - 6 - 生物药研发壁垒高,类似药上市后降价少 ................................................... - 7 - 医保压力将带来生物类似药快速放量,魅力正在显现 ................................. - 9 - 2016-2020年生物原研药专利集中到期,类似药迎来发展机会 ................ - 10 - 法规逐步明朗带来生物类似药研发可操作性 ............................................. - 11 - 2020年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空间可达350亿美元 .................................... - 11 - 全球获批类似药集中在几个过期大品种,巨头的少数玩家游戏 ........................ - 12 - 全球获批类似药集中在几个已过期的大品种 ............................................. - 12 - 诺华、辉瑞、安进、默沙东等少数巨头瞄准生物类似药市场 .................... - 14 - 2015年中国生物类似药法规明朗,行业进入壁垒大幅提升 ............................. - 17 - 主流单抗药物进入医保谈判目录,类似药获批后有望直接受益支付方式改变 .. - 18 - 国内单抗药研发集中在6大类产品,按照类似药申报的企业弯道超车 ............ - 18 - 利妥昔单抗:专利到期,非规范市场仿制药销量提升,整体销量出现下滑- 19 - 曲妥珠单抗:专利即将到期,国内复宏汉霖、嘉和及安科生物进入临床III期- 20 - 贝伐珠单抗:2019年美国专利到期,国内齐鲁、信达进入临床III期 ....... - 22 - 阿达木单抗:专利到期的全球药物霸主,国内目前销量一般但未来空间大- 23 - 依那西普:TNFα受体融合蛋白,国内仿制较早已有3个上市产品,生产工艺显示出差距 ... - 25 - 英夫利西单抗:专利即将到期,国内百迈博已经报产 ............................... - 26 - 单抗药物的投资,类似药研发、生产工艺、生产成本缺一不可 ........................ - 27 - 生物类似药是这一阶段的重点,类似药研发能力很重要 ........................... - 27 - 当类似药发展到一定程度,下一阶段会进展到创新药物的研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