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发改委]:十三五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十三五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信息技术2019-04-02发改委最***
十三五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国土资源部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1 一、“十二五”国土资源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1 二、把握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 6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发展目标 10 第三章 向地球深部进军 14 一、大力推进地球深部探测 14 (一)强化地壳深部探测与观测研究 14 (二)组织立体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 15 (三)加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攻关 15 (四)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攻关 16 (五)深化基础地质研究与学科建设 16 二、开展深部能源快速高效勘查评价 18 (一)加强陆域能源调查重大地质问题研究 18 (二)拓展非常规油气理论与勘查技术研究 19 (三)推进页岩油气勘查评价科技攻关 20 (四)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利用科技攻关 21 (五)组织新型能源资源勘查科技攻关 21 三、推进重要矿产资源勘查与高效利用 22 (一)加强重要成矿带地质矿产综合研究 22 (二)强化地质专题填图与找矿方向研究 22 (三)推进资源评价方法与勘查技术研究 23 (四)开展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23 四、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24 (一)拓展重要地区地质资源环境综合研究 24 (二)加强地下水调查评价监测技术研究 25 (三)推进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研究 25 (四)强化矿产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监测研究 26 第四章 向深海空间拓展 27 一、推进深海矿产资源勘查 27 (一)发展深海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 27 (二)加强海域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勘查 27 (三)组织深海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 28 二、开展海洋基础地质调查评价 28 (一)加强海洋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 28 (二)开展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研究 29 三、强化海洋环境与极地观测研究 29 (一)发展海洋环境监测预警技术 29 (二)开展极地环境观测和科学研究 29 第五章 推进深空对地观测 31 一、构建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关键技术 31 (一)研发测绘卫星精细化对地观测技术 31 (二)拓展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31 二、推进国土资源卫星观测与应用体系建设 31 (一)推进国土资源卫星观测体系建设 31 (二)加强国土资源卫星应用系统建设 32 三、发展国土资源卫星遥感应用关键技术 33 (一)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大数据集成技术 33 (二)发展国土资源全要素遥感提取技术 33 (三)健全综合遥感调查监测技术与标准 34 第六章 大力发展土地科技 35 一、推进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空间优化开发 35 (一)拓展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 35 (二)深化农用地质量调查评价技术 35 (三)提升国土优化开发理论技术 36 二、发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与耕地保护技术 36 (一)发展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 36 (二)创新耕地质量提升理论与技术 37 (三)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 37 (四)拓展土地综合整治与复垦技术 38 三、加强土地科学与工程基础研究 39 (一)强化土地科学与工程理论研究 39 (二)加强土壤污染修复理论技术研究 39 第七章 提升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水平 41 一、优化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与管理 41 (一)深化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研究 41 (二)强化土地资源资产调查核算研究 41 (三)拓展矿产资源资产调查核算研究 42 (四)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监测研究 42 二、构建国土资源大数据与智慧国土 42 (一)深化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应用 42 (二)强化国土资源监管平台建设 42 (三)发展智慧国土工程关键技术 43 (四)组织智慧地质调查系统研发 43 三、健全标准化与质量检测技术 44 (一)完善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 44 (二)强化国土资源质量检测技术 44 第八章 构筑高水平创新平台与基地 46 一、强化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46 (一)推进优势领域建设国家级平台 46 (二)促进科研仪器设施开放共享 47 二、优化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47 (一)建优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47 (二)建强部级科学普及基地 47 三、深化国际合作平台与基地建设 48 (一)加强国土资源国际科技合作 48 (二)推进国际合作平台基地建设 49 第九章 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51 一、大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51 (一)着力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51 (二)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51 (三)加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发现和培养力度 52 二、完善人才流动与激励制度 52 (一)鼓励科技创新人才竞争流动 52 (二)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激励制度 53 (三)加大国际人才合作交流力度 53 第十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55 一、加强科技创新组织领导 55 二、建立规划评估监督制度 55 三、支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 56 四、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56 五、探索多元投入机制 56 1 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国土资源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十二五”国土资源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做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土资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全面实施《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国地质科学院1000人进入国家非营利创新研究队伍,2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个团队入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土资源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工程顺利实施。争取国家科研经费近19亿元,牵头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38项,组织实施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27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建立60个部重点实验室和84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认定49个监督检测中心。基础研究取得突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自然科学奖2项、国际科技合作奖3项,“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古生物学系列重大成果丰富了地球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理论,地层学研究成果共获得9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极地与探月研究不断深入,南极普利兹湾-北查尔斯王子山基础地质 2 研究编制了第一幅南极板块高精度三维地壳和岩石圈结构图,冰下地质研究形成东南极冰下山脉属泛非期碰撞缝合带的新认识,月球陨石定年研究自主开发了月球微型钻机,月球重力场研究编制了首幅1:250万月球地质图(虹湾幅)。科技成果推广取得新进展,推荐土地、地质矿产、水工环、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成果777项,发布4批210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突破了低渗透油、页岩气、钒钛磁铁矿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建成138个科普基地,举办重大科普活动2000多场,受众1000多万人次。标准化建设成果丰硕,现行有效标准达564项,其中国家标准164项、行业标准400项,研制国家标准物质614项,发布实施《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监测监管提供了有效支撑。 土地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与规划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应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施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程,开发了“天空地”一体化土地调查监测车载系统,发展了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技术,创新了“多规合一”编制方法。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围绕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开展科技攻关,北京土地管理公共服务、黑龙江商品粮基地建设、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用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用地、重庆内陆开发区用地、海南土地生态文明建设等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加快发展,研发土地整治新技术和新装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工程,山东滨海盐碱地暗管改碱排盐、江苏徐州矿区土地生态修复、陕西南泥湾拦蓄排结合治沟造地、云南低丘缓坡地生态开发、广东“三旧”改造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拓展了资源利用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技术研究持续推进,有效支撑了土地管理制度和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3 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 地质勘查技术实现突破。地质矿产勘查理论创新取得重大成果,青藏高原地质和成矿理论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区域成矿规律,新发现驱龙、甲玛等7个超大型和冲江、朱诺等25个大型矿床,确定了重要巨型金属成矿带;建立勘查区“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整装勘查区、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富铁矿成矿新理论和铜矿成矿规律新格架,形成富铁矿和铜矿成矿新认识;“煤铀兼探”在大营铀矿得到成功实践,初步建立起北方陆相盆地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基础地质和勘查理论研究,南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实现重大突破;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建立罗布泊钾盐聚集模型,提出滇西南成钾时代新认识;页岩气勘查加快推进,形成涪陵、长宁、威远、昭通4个页岩气田,安页1井通过理论创新、技术攻关,在南方复杂构造区海相古生界等新区、新层系的常规油气和页岩油气勘查取得突破。深部勘查与探测技术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系统和2000米地质岩心钻探关键技术装备并投入找矿一线;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投入大洋资源调查应用;相继实施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项目,带动了深部探测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成功实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形成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尺度、不同精度深部地质问题探测技术方法体系;自主研发了多套深部探测仪器设备,首台万米科学钻机已在松辽盆地科学钻探中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项矿情调查评价成果显著,完成煤炭、铀、铁、铝土矿等25个矿种资源潜力预测和评价,开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层气、铀、铁、锰、铬、铜等28个矿种(类)资源调查、核查和综合研究,建成全国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 4 和动态监督管理支持系统;落实标准先行,系统建立我国矿产地质测量基准,首次构建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的技术框架,建立健全矿政管理数据库。实施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全面掌握了我国油气资源潜力最新变化。 地质环境保护成效明显。环境地质调查与评价取得突破性成果,农业地质、地热资源、城市地质环境等调查评价成果有力支撑了土地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脆弱岩溶生态系统研究、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储存技术研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技术储备,现代地下水勘查技术体系基本建立,对大型平原盆地地下水循环机制、生态效应和科学调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地下找水为870万缺水群众解决了饮用水源。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汶川地震灾区、舟曲特大型泥石流区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重大滑坡灾害减灾防灾技术体系;地裂缝监测和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取得原创性成果;地面沉降防治技术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带动了全国地面沉降监测站网建设和防控模式创新;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成果丰富,开发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信息系统,建成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研制了矿山地质环境相关技标准,为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综合治理区划提供了重要支撑。 遥感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国土资源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一号02C卫星成功发射,国土资源部门成为高分一号、二号和三号卫星牵头主用户,加上资源三号01星、02星,已有6颗国产卫星稳定运行,获取的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变更调查、矿山开发现状监测、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境外矿产资源调查等方面发挥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