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利财经]:证券内参:消息称央行并不希望监管政策调整致市场恐慌局面持续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证券内参:消息称央行并不希望监管政策调整致市场恐慌局面持续

2017-04-20开利财经立***
证券内参:消息称央行并不希望监管政策调整致市场恐慌局面持续

【特别关注】 消息称央行并不希望监管政策调整致市场恐慌局面持续 【开利综合观察】中国银行业监管步入“郭树清时代”后去杠杆力度空前。行走在去杠杆无法再拖与不能笼统过快之间,重在引导市场预期的货币政策正悄然开启保驾护航模式,以配合这场疾风骤雨式的监管整治行动,合理把握去杠杆进程并守住风险底线。 从近期密集落地的系列剑指层出不穷金融乱象的文件来看,银监会挤泡沫决心坚决,各地银监局也已快速开展现场监管检查。业内专家认为,金融监管力度加强,货币政策作用有所淡化,以提高金融机构融资期限和融资成本的方式进一步收缩来倒逼去杠杆的必要性降低。 “在政策转折的时候,预期调整会导致市场恐慌和超调。”一位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称,和今年春节前后央行上调市场政策利率一样,最近银监会金融监管政策措施不断,市场都做出了比较明显的反应,央行并不希望这种局面持续。 他表示,降杠杆决心毋庸置疑,但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降杠杆,监管层的态度都是逐步温和降杠杆,既要实现政策目标又不能发生系统性流动性风险,因此央行会适时微调货币环境,稳住市场情绪并为金融业降杠杆去产能创造空间。 这从央行近日操作中亦可看出端倪。在连续空窗近三周后,公开市场上周恢复逆回购操作,单周并转为净投放70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辅以投放839亿元PSL(抵押补充贷款)。尽管上周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未续做,央行本周一亦暂停逆回购,但当日意外开展4,955亿元MLF操作,规模超过上周和本周两次MLF到期总和;今日则重启逆回购,单日净投放700亿。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联席主管汪涛最新撰文指出,短期来说,金融监管加强将成为中国货币和信贷条件收紧的主要推手,监管趋紧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加大发生信用事件的风险,带来较大波动。 尽管郭树清上任银监会主席仅月余,银行监管改革可谓管急弦繁。3月初,银监会发文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和银行切实摸清银行显性或者隐性承担的信用风险底数。3月下旬,银监会启动“三违反”(45号文,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三套利”(46号文,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四不当”(53号文,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 进入4月,银监会又陆续下发《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 见》(4号文)、《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5号文)、《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6号文)、《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7号文)。 权衡政策目标与风险 金融去杠杆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一环,实质是要避免资金空转套利、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 一家城商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表示,目前都在配合银监局的现场检查,同业压力都比较大,“以往大多是形式,这次检查比较严格,我们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从和银监局沟通情况来看,全面摸底各项业务情况后会补监管政策漏洞,很多业务未来都做不了了。” 受银行监管加强影响,作为中国股市蓝筹股的银行股等金融股近期走势不佳,成为拖累大盘的主要板块。上证银行股指数周二收跌1.4%至年内收盘新低,沪综指.SSEC亦连三日收挫创逾两个月新低。 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赵建谈到,为实现去杠杆政策目标,央行对流动性波动的容忍度在提高,金融机构喊疼无须多管,挤压的正是金融机构的高杠杆;但同时要兼顾风险底线,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操作。如果出现明显的中小金融机构破产重组风险,以及实体经济喊痛,那么货币政策需要小步调整。 “走一步看一步,现在紧是为了将来的松,现在就松了就没有紧的空间了。”他补充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殷剑锋亦表示,监管趋严会导致流动性迅速消失,现在各个银行压力都很大,这样金融领域过度去杠杆可能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很大影响。现在非金融部门(政府、居民、企业)的资金来源中银行信贷占到60%左右,剩下的40%都是债券、同业等,“如果这个40%压得过狠肯定会伤及实体经济。” 在他看来,央行当前不会进一步收紧流动性但会维持紧平衡状态。3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较2月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从以往历史经验来看,M1名义下降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在六个月后就会掉头向下,“如此算起来差不多二季度后经济就会比较冷,货币政策可能有松的空间。” 中国经济春意盎然,一季度GDP增速6.9%创下六个季度以来最高位,3月工业、投资、消费等指标齐超预期。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长虽实现开门红,但可能会是全年高点,严厉调控下房地产投资增速难以为继,而PPI涨势渐歇也意味着工业增长动能未来会减弱。尽管如此,全年经济增速总仍体持稳,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坚持中性基调。 在监管持续升级背景下,为避免货币政策操作滞后造成流动性供给错位的风险,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有的放矢,虽然MPA(宏观审慎评估)考核等新规使得3月底流动性相对偏紧一些,央行仍坚持按兵不动,由于有季末财政支出的集中下拨作为对冲,流动性没有出现大问题。 进入4月,尽管流动性压力缓解但考虑监管趋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市场谨慎情绪,央行综合运用逆回购和MLF操作对冲到期资金缺口;价格信号亦显示当前流动性基本稳定,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4月以来总体呈小幅下行走势。 兴业证券固收团队报告指出,目前看央行的态度近期偏中性,“而且今天(公开市场)净投放,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但效果如何可能要看积累。不过去杠杆的政策组合看起来越来越明确,即采用央行稳货币,宏观审慎监管和其他部门协调的手段。” 监管连出重拳 银行业委外遭赎回潮 【开利综合观察】两周之内,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令,剑指委外业务,引发委外赎回潮以及债市下跌。 券商中国等多家媒体援引资管业务人士称,近期委外赎回得比较厉害,最近两个交易日债市均有大额卖盘出现,最近半个月明显感受到部分商业银行委外产品到期赎回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股市、债市普跌。10年期国债期货周二早盘收跌0.41%,午后跌幅进一步扩大至近0.8%。投资快报指出,随着监管的收紧,市场担心券商资管类产品的投资主场——债券市场面临的流动冲击以及信用风险或将加大。 近来,银监会密集出台文件加强监管,开创“史上最严银行业监管季”。《经济参考报》此前指出,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大量理财资金通过基金公司子公司、委外定制基金等方式涌入市场,已成为金融系统中的风险点之一。 在防风险、挤泡沫的背景之下,短短两周,银监会火速发布8个文件,要求防控风险,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剑指委外业务。 其中,同业套利、理财套利将面临严格监管,在“三不当”专项治理通知中,首次提及将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融出和融入。“若将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出资金余额,是否超过银行一级资本的50%;若将商业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入资金余额,是否超过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多家银行资管人士表示,监管意在引导理财产品更多投向标准化的金融资产,严格控制嵌套投资,加强银行理财对接资管计划及委外投资的监管,强化穿透管理。 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之下,银行业人士认为,大部分委外业务将“撤退”。中国证券报援引业内人士称,银监会与证监会两大管理部门针对委外投资的监管新政,一方面首次鲜明地确立了收缩委外投资、缩降商业银行投资杠杆的立场;另一方面,加大了通过公募产品对接委外资金的难度。 报道还称,业内人士指出,截至去年底,广义资管类机构资产管理总规模已突破60万亿元、逾33万亿元资金均来自商业银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高杠杆、资金空转遭遇强监管,势必导致大部分委外业务“撤退”。 目前已经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今年到期的委外业务可能不再续作。有大行资管业务人士对券商中国表示,“受计提资本等因素影响,券商、基金子公司的委外费用都在上升,迫于成本压力的管控,对于今年部分到期的委外我们可能就 不再续作了。” 但也有观点认为,大额赎回暂时不会发生。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表示,从一季度震荡走势来看,债券资产回报率并不是很高,如果亏损规模不大,银行还能自己扛下来,但集中赎回,大规模的亏损怎么办?“银行可能还是会硬扛着,在委外规模、同业负债规模中折中选择,将一些有收益的、浮亏小的赎回,仍用同业存单维持着大部分仍有较高浮亏的存量委外。” 银行监管风暴,潮水退去又见票据大案和托盘 【开利综合观察】几件事情串起来,只能用一句话说:潮水褪去,过度投机露出来,谁在裸游立刻见! 银行才是金融之王,银行兴天下兴,银行亡天下亡,其他大类资产的如商品圈的兄弟,抬起头看看吧(看看当下正在发生什么-发生的是债务的坍塌和信用的收紧),别老盯着自家一亩三分地跟提线木偶一样,要明白供给侧改革是那个有缝的蛋,但是信用背后的资金和杠杆才是造成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说大宗商品是过度投机的本质来源;一直提醒当郭主席持剑走马上任银监会的那一刻,你应该马上去想想当年的执政证监会时,郭主席的风格和背负的政治任务,当下郭树清主席带着尚方宝剑上台的结果会导致监管进一步的加强,整个银行系统收紧之后,其他的金融性资产那就只有紧随其后的份;民生的30亿盖不住,不仅仅牵扯到了银行票据,银行理财,银行对于声誉风险是大于信贷风险,民生这件事情选择暴露出来意味着原来一些银行可以用时间去解决的问题,现在不得不会更快的暴露出来,银行的核心现在是合规第一,必然会引起监管的连锁反应导致一个反向加强,信用收紧没有任何的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各大银行自己回去赶紧加班严查票据吧 银行风暴下,很多企业后面很多正常业务也都会受影响的,信用收紧下的金融和债务画面很美 现在银行的盖子(各种嵌套,各种表外,各种套利,各种资金池,各种违规)谁也不知道揭开会是什么样子,现在各家银行惊惊颤颤,希望郭主席揭开一看,我去!吓死了,然后郭主席自己又马上盖回去;但是,记住,郭主席是拿着大宝剑带着虎头轧来的,现在已经没有退路,如果郭主席真的再盖回去的结果,必然会造成更大更疯狂的银行大而不倒的肆意妄为;商品当年的托盘又现了,当然出现的背景一定是整个信用收紧的反馈,价格也只是这个反馈的一部分而已,一些国私企业也真是,前面中铁物总才过去几年啊,又搞托盘,这些人真是记吃不记打;托盘堪称商品界的股票配资加杠杆,市场自我强化自我预期自我实现,结局倒是反应出了经典的那句形容商品投机的话:涨得时候永远缺货,跌得时候都着急抛货,人性贪婪反映在投机炒作上一览无遗;现货市场配资加杠杆助涨助跌,囤积扭曲市场供需,金融投机过度风险当儿戏,烟花之后都是一地鸡毛,每次都一样。 还不反思为什么中国金融体系这几年频繁的爆发这样的情况究竟是源于何么?过度的金融化,已经绑架了,反馈的预期是所有人都不怕,不怕也就没有了 顾虑,资本和老百姓已经滋生了永远要和政策对着干的固化的投机思维,政策效率在博弈下急速的下降;看看一个雄安新政,老百姓第一反应就是去疯狂的炒房,最后甚至是不得不动用大量政府行政资源,封住售楼处,抓了买房的中介,不给过户,不能结婚,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够抑制疯狂,老百姓不能够炒房就开炒车牌。 而那边金融机构疯狂炒作雄安概念,也惹得监管层行政性干预临时停牌,甚至是警告某些机构; 当下的破局需要真正的魄力实行壮士断腕,坚定去杠杆,去金融化吧,看看现在各个层面的反馈机制,没有多少退路了! ( 内 部 传 阅 , 请 勿 外 传 ) 我司非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所有信息产品都是站在第三者立场的行业性中立采编,所有分析判断仅代表一家之言,不作为投资依据,亦不暗示任何投资建议,仅为满足投资者知情权 敬请注册使用“开利财经”网页版 网址:web.huijuzx.com QQ:519033021 邮箱:shshibo168@163.net 微信公众号:kailicaijing 客服微信:kqjhq2 二维码扫一扫关注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电话:021-5666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