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利财经]:证券内参: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政策风向标:加强监管仍是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主旋律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证券内参: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政策风向标:加强监管仍是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主旋律

2017-04-28开利财经劣***
证券内参: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政策风向标:加强监管仍是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主旋律

【特别关注】 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政策风向标:加强监管仍是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主旋律 【开利综合观察】习近平25日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重要信号。 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的第四十次集体学习,强调了金融和经济的共生关系、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推进监管中的底线思维。习近平称,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中央对金融,特别是防控金融风险如此重视并高调表态,这在多年来非常罕见。 此外,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还提出,要加快形成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高层会议在两个月内第二次提及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对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表述出现了微妙变化: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加快研究建立”,到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的“加快建立和完善”,再到本次会议的“加快形成”。预计政府将强化房地产的居住属性,抑制投资属性。 这意味着,对于金融和房地产市场而言,加强监管或将成为短期内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新定调:金融活,金融稳 习近平还对金融给出了最新定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对于“底线思维”,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覃汉、肖成哲评论道,强调底线思维并不是保守退缩,稳中求进,稳是前提,“进”是目的。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意味着过去一段时间导致市场风声鹤唳的银行监管风暴整体上可能会有一个“度”,阶段性不会更加严厉。无论如何,加强监管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整个市场的主旋律。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今年以来监管成了金融领域的主线,“一行三会”的监管新政更是频频推出。 高层六大要求 针对维护金融安全,习近平提出六项任务: 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 二是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三是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 四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 六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金融决策科学化水平。金融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负起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 房地产急切任务:“加快形成”长效机制 短短两个月内连续两次提及房地产长效机制,高层急切之心可见一斑。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18日称,目前国家正在抓紧时间,紧锣密鼓研究制定保证房地产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成熟的时候可以付诸实施。 针对投机性炒房等行为,全国多个城市从去年9月底掀起了一轮住房调控潮。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数据显示,4月以来,全国各地约有46个城市发布了楼市调控政策,成都、厦门、杭州等超过18个城市或地区开启“限售”。既然限购限贷大潮至今仍处于严格执行过程中,为何高层仍如此急切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呢? 对此,上海城市经济学会高级经济师顾海波的话称,理由在于,即便热点城市限贷、限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房地产市场存在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高企和三、四线的库存加大的压力仍然较大。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表示,目前房地产调控措施多为短频快去急火,其中一部分手段并不适合长期使用,房地产税、土地供应等中长期平稳楼市的手段依然不能缺位。 “长效机制的建立对稳定房地产市场、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至关重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赵秀池如此表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张大伟认为,从抑制投机投资角度来看,更多的城市会加入到信贷与购买资格收紧的行列中,预计后续大部分二线城市将全面升级调控,且调控措施会升至“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的四限时代。 习近平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六项任务:金融风险防控格局要形成全国一盘棋 【开利综合观察】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下午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由有关负责同志结合各自业务领域和工作实际介绍情况。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加强宏观调控、保障金融安全,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就化解银行体系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资本市场发展与风险管理,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就回归风险保障、强化保险监督、守住维护金融安全底线谈了认识和体会。 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听取了他们的发言,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金融工作和金融安全始终是高度重视的,我国金融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金融成为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反复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把住了发展大势。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和调控体系日益完善,金融机构实力大大增强,我国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 习近平强调,准确判断风险隐患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总体看,我国金融形势是良好的,金融风险是可控的。同时,在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因素综合影响下,我国金融发展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我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 习近平指出,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在全面做好金融工作基础上,着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强金融监管,科学防范风险,强化安全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发展金融业需要学习借鉴外国有益经验,但必须立足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我国金融发展特点和规律,不能照抄照搬。 就维护金融安全,习近平提出了6项任务: 一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 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 二是加强金融监管,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三是采取措施处置风险点,着力控制增量,积极处置存量,打击逃废债行为,控制好杠杆率,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重点针对金融市场和互联网金融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 四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学习金融知识,熟悉金融业务,把握金融规律,既要学会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学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监管意识,提高监管效率。 六是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化建设,完善定期研究金融发展战略、分析金融形势、决定金融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金融决策科学化水平。金融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负起责任。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本地区金融发展和稳定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控格局。 【证券内参】 中国式央行缩表再现 这对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 【开利综合观察】在全球市场因美联储缩表言论而紧张之际,中国央行“提前”缩表,则更令市场关注。 今年以来,前三个月数据显示着央行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的过程,从1月末到3月末短短两个月时间,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1.1万亿,降幅达3%。 不过分析师认为,和美联储缩表不同,中国央行缩表并不是依据货币政策取向,缩表与货币政策松紧以及银行间流动性并无直接关系。 不代表货币紧缩 在这一轮关于中国央行缩表的讨论启动之前,市场人士谈及缩表几乎仅限于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到9000亿美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通过QE不断进行资产购买,如今资产负债表规模已经膨胀到4.5万亿美元。 因而,在美联储这一轮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中,“缩表”也就成了加息之外的另一货币政策工具。不过对于中国央行来说,历史表明情况与美联储截然不同。 据国信证券董德志团队统计,此前中国央行曾经历过两次缩表:第一次是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第二次是2015年3月至12月。 具体来看,第一次缩表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幅度也不大。四个月的时间,央行总资产减少大约2500亿。而第二次缩表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缩表,2015年3月至12月九个月的时间,央行总资产下降超过2.7万亿。 细项来看,第一次缩表主要表现为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减少,而第二次缩表主要对应着国外资产减少,对应的背景是中国外汇占款下降。 和美国缩表对应货币紧缩不同,在上述两次中国央行缩表时期,对应的却都是货币政策宽松。董德志团队称,第一次和第二次缩表时期,均对应了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在第二次期间,央行连续进行了五次降息。 那么在央行加息周期是否伴随着缩表?董德志团队研究发现也并非如此:2006年以来,我国经历过两轮典型的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连续多次上调。具体时间点分别是2007年3月-12月、2010年10月-2011年7月。在这两段时期内,均没有观察到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不管是以绝对量还是以同比增速来衡量。 以总资产绝对量来看,这两次货币政策紧缩期间均是增加,增幅超过3万亿。以总资产绝对增速来看,这两次期间总资产增速均在上行,上升幅度分别为为6%和2.9%。 也即是说,这两轮加息周期反而是对应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快速扩 张。 因而,董德志团队认为,历史上中国式央行缩表称不上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这一点完全不同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收缩,并不是依据货币政策取向而定。 是否会影响超额准备金? 虽然不是依据货币政策取向而定,但是短期内另一个问题也值得关注:中国央行缩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