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邦咨询]:每日经济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每日经济

2018-08-12贺军安邦咨询花***
每日经济

总第5729期 2018年08月12日 标题索引 〖分析专栏〗 【世界贸易战里的套路和陷阱】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官方媒体谈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 【形势要点:从历史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 【形势要点: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学界观点:中国更需要与他国分享“中国市场”】 【形势要点:全球贸易正在失去增长势头】 【形势要点:我国结婚率持续下滑将加剧老龄化问题】 【形势要点:美国各行各业普遍对中美贸易关税感到担忧】 【形势要点:中国对孟加拉的投资令印度感到担忧】 【市场:目前国内大豆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 【市场:马士基下调全年盈利预期】 【市场:国内房地产行业可能刷新历史销售纪录?】 【市场:美国房地产市场再现危险信号】 【形势要点:大马制造商从美中贸易争端中受益】 【形势要点:巴基斯坦寻求到伊斯兰开发银行的强力支援】 【形势要点:业内预期汽车价值链将被电动汽车改变】 【形势要点:欧洲将从美国购买更多能源】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世界贸易战里的套路和陷阱】 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中国的A股连续大涨为其庆功,并向胜选的特朗普和败选的希拉里阿姨展示了全球独家、别无分号的道贺方式:名字能扯上关系的上市公司“川大智胜”大涨6%,一度冲击涨停;上市公司“西仪股份”平白无故大跌9%,一度冲击跌停。中国人的这种智障式隔空表白,在对岸眼里只是个笑话。刚开始中国的吃瓜群众们看热闹不嫌事儿大,www.anbound.com .cn 是安邦公司提供给客户浏览信息、订阅研究产品、购买信息服务的虚拟场所,能让您随时随地看到安邦信息。 声 明 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是从事策略分析和风险研究的专业研究机构,简报产品是在研究员研究笔记的基础上形成的信息产品,不能将其视之为规范的研究报告或结论。有鉴于信息科学的基本属性,更不能将其视为等同于媒体的新闻传播。有关问题的来源、讨论或争议,请使用 “电话咨询”: (TELEPHONE CONSULTING) 及“在线咨询”: (ONLINE CONSULTING) 服务,直接向研究员咨询 在线咨询:rese arch@anbound.com.cn 客户就有关问题如果需要更为规范、详细的研究报告,请与研究部联络,电话010 -56763019,研究部主管贺军(高级研究员) 联 系 方 式 经常嘲笑他的蹩脚政策和“推特治国”,没想到特朗普发动贸易战,宛如一记重拳,引爆全国舆论。 打贸易战这种事儿,在中国人看来陌生而新鲜,但在做了一百年全球霸主的美国人而言,就是家常便饭了。事实上,每一个威胁过美国产业结构和贸易收支的国家,都被美国的贸易炮火轰击过,无一例外,五分敌友,其中延续时间最长、交手次数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就是日本。 日美贸易战从60年代一直打到90年代初。90年代中期之后,大型贸易对抗基本偃旗息鼓,背景是日本已经掉入了“失去的二十年”的深渊,美国凭借信息产业再度繁荣。但跟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的是:日本的失败,90%是由日本人自己的战略失误而造成,美国的直接打击只占其中10%。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为了对冲美国贸易战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日本做了一系列错误的战略决策,进而在国内造成了比贸易战惨重10倍的后果,最后错失了人口老龄化之前的战略窗口期和机遇期,跌落进了“失去的二十年”。所以,日本的案例对中国极为重要,尤其是当时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都在人口全面老龄化的前夜,稍微不慎,战略失误就会影响未来的整整几代人。况且1980年代的日本已经是发达国家,“失去的二十年”里日本国民仍然保持非常高的生活水准,这些条件中国不具备,所以中国需要更加谨慎。 实际日美贸易战肇始于1960年代,激化于1970年代,高潮于1980年代,基本上跟日本制造业的重生、崛起、鼎盛三个阶段相契合。从1960年到1990年这三十多年间,日美之间爆发了无数次贸易纠纷,其中行业层面的大型贸易战共有6次,宏观层面的贸易决战有2次。最终解决反感,大都以日本“自愿限制出口”的妥协而告终。 其中最激烈的两次是,一、汽车战1979年到1987年。1980年代,日本汽车接棒家电行业,成为日本赚钱高额贸易顺差的核心产业,对美出口飙升,对美国就业造成大规模影响,进而导致全美范围内的抗议潮。最终以日本汽车厂家赴美投资、自愿限制出口、取消国内关税等妥协手段告终。二、半导体战,1987年到1991年。在半导体行业的早期,日本凭借低价芯片对美国产业造成重大冲击,美国以反倾销、反投资、反并购等手段进行贸易保护,最高时对相关产品加收100%关税。最终以日本对美出口产品进行价格管制等手段结束。 中国目前遭遇的威胁和恐吓,日本人当年全都经历过,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从文字层面,你很难感受到当年日美两国行业之间的剑拔弩张,当时两个美国汽车工会煽动工人砸丰田汽车是常见的事情。1987年7月,甚至有9名美国国会议员抡起大锤砸烂了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一台收音机,以此来抗议日本向前苏联出售军用级电脑制导多轴铣床,后来这段录像被日本各大电视台反复播放,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对华贸易战相比当年的日美贸易战,当前的量级只能算是毛毛雨。那会儿的美国群众也很给力,爱文斗更爱武斗, 研究热线 086-10-56763019 订购热线 086-10-56763018 服务热线 086-10-56763028 公关热线 086-10-56763003 电子邮件 research@anbound .com.cn 研究热线 086-10-56763019 订购热线 086-10-56763018 服务热线 086-10-56763028 公关热线 086-10-56763003 电子邮件 research@anbound .com.cn 除了没用U型锁砸自己同胞之外,基本上能上的手段都上了。 现在有人说美国是想“灭掉”中国,但当年的美国也曾经试图彻底“灭掉”日本。1989年美国发起了全行业级别的贸易决战:启动超级301条款,要求日本开放部分国内市场,并直接强制日本修改国内经济政策和方针,如逼迫日本承诺公共投资开支、修改不利外企的法律、调查商品价格等,最终与日本签订了“美日结构性贸易障碍协议”。这里面实际充满辛酸往事,比如美国要求日本制定公共事业投资计划,大藏省官员本想给口头承诺蒙混过关,但美方强制要求白纸黑字,而且周期要是10年。日本人做了10年400万亿日元的计划送去审阅,被告知要再加30万亿。当时日本副首相说:“不能惹怒美国,美国要这么说了那也没办法,再追加30万亿吧”,屈辱至极。 一系列的行业贸易战,并没有改善美国的贸易逆差,所以美国又将原因归结为美元汇率的高估。1985年,在美国的主导和强制下,美、日、德、法、英等五国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The Plaza Accord(广场协议)”。这个协议后来引发日本政府一连串的政策失误,最终导致一场史无前例的战略惨败。 在欧美的军事界,一直对于日本有这样一种评价:长于战术,短于战略。用中国人的大白话来讲,就是“算小账特别清楚,算大帐总是糊涂”。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导致贸易顺差减少,经济通胀双双下行,为了提振内需对冲贸易战,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造成疯狂的地产泡沫。实际贸易战并没有打击日本的高端产业,也并没有解决美日的逆差问题。但日本人在战略层面的短板,在应对贸易战时显露的淋漓尽致,最终国内政策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之下阵脚自乱,出台了一系列昏头政策。 总结从贸易战到地产泡沫的全过程就是:为了对冲贸易战带来的出口疲软和顺差减少,日本政府贸然用降低利率放松货币的手段来启动内需,造成了比贸易战损失大10倍的惨重失败。讽刺的是,美国发起贸易战的初衷也未能得到解决,只能说:美国贸易战没能解决逆差,但解决了日本。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当年的日本,也曾经着实牛逼过一阵子。傅高义撰写的《日本第一》,石原慎太郎撰写的《日本可以说不》,就是标志。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既没能做第一,也没办法说不,强国逻辑的著作被证明是一堆废纸,一个人口老龄化、储蓄率下降、贸易顺差减少的国家,不可能是第一的国家。真正的问题在于,强国语境的涌现和战狼精神的蔓延,淹没了韬光养晦的稳健派,这是最大的危险。(ACG)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官方媒体谈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 新华网日前发布题为“改革开放天地宽”的署名文章,作者为“宣言”。文章引述习近平谈改革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文章认为,这宣示了当代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决心。正是靠着改革开放,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中国成功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文章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和成功实践,不仅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举稳了,让处在风云变幻之中的世界对社会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让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有了全新选择,将西方现代化模式从所谓“唯一”还原为“之一”。“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文章提出,中国的改革开放,何以能够除旧布新、改天换地?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代中国打开国门,从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到“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再到加入世贸组织、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以谦逊态度和坚强意志拥抱世界、融入世界。文章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有“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现代化时间表”。关于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中国“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社会财富竞相涌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改革开放最本原的初心”。今日中国之改革,以更宽广的视野博采众长,以更从容的姿态兼容并蓄;今日中国之开放,不只是与世界同行的自我发展,更是回击逆流、引领潮流的主动担当。“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LHJ) 【形势要点:从历史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 世界上有多个国家曾经试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大部分国家都失败了。战后可以稳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用一只手可以数过来。虽然从技术层面来讲,共有11个国家(赤道几内亚,希腊,爱尔兰,以色列,日本,毛里求斯,葡萄牙,西班牙,波多黎各,新加坡,韩国)先后进入高等收入经济体行列,但其中大多数国家随后的表现并不稳定,就像资源国家一样忽上忽下,真正稳居高收入国家的只有日本、以色列、新加坡和韩国。其他全球上百个国家经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努力始终都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中等收入和高等收入经济体间的界限是人均12000美元),有一些国家侥幸暂时跨越但很快就跌落“神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其跨越过程中都出现了大量的技术转移和吸收以及随之产生的产业高端化升级。而且,这四个国家无一例外都是美国基于自身利益而进行技术转移的受益国。不过,正如日本在“苦苦哀求”美国豁免钢铝关税无果后所言:“这个世界上并非只有美国对高科技有垄断权”,德国一直以来对技术输出的态度,是在所有掌握高科技国家中最为开放的(日本反而是最保守的)。但如今,德国的“技术之门”却正在慢慢关闭。虽然没有明确见诸于官方文件,但中国实际上也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作为国家发展的目标之

你可能感兴趣

hot

每日经济总第5952期

安邦咨询2019-07-04
hot

每日经济总第6001期

安邦咨询2019-09-11
hot

每日经济

安邦咨询2015-05-05
hot

每日经济

安邦集团2018-09-05
hot

每日经济

安邦咨询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