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上海证券]:2017年12月宏观研究月报:数据平稳出口回升 经济持续向好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2017年12月宏观研究月报:数据平稳出口回升 经济持续向好

2018-01-04陈彦利上海证券听***
2017年12月宏观研究月报:数据平稳出口回升 经济持续向好

  主要观点: 出口强势回升,经济平稳运行 2017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8%,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年均值0.2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明显回升,季节波动影响消除。本月出口增速超预期回升。临近圣诞,海外消费需求大增刺激出口。与此同时近期海外经济稳健复苏,外需向好拉动出口回升。进口下降0.3个百分点,仍显平稳,顺差回升,外贸持续向好。价格双双回落,受有色金属、煤炭等价格涨幅回落的影响PPI降幅较大,价格平稳运行。11月工业、投资稳中略降,消费有所回升。基建反弹托底投资。受销售低迷影响,房地产投资持续回落,拖累投资整体表现。工业利润增速由上升势头逐渐放缓,单月利润水平下降较多主要受到PPI涨幅大幅回落影响,但就全年来看企业效益增长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整体来看,数据表现整体平稳略有波动,外贸表现突出,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货币见底反弹 11月M2同比增长9.1%。中国的M2是拓展了的准货币,流通货币统计范围的扩展,掩盖了实体部门的真实流动性变化。中国M2的下降,并不是央行货币持续收紧的结果,而是楼市和资产泡沫消退的反映。近期M2的下降实际上也是这一趋势的反映。但中国扩展的广义流动性M2下降到10下方,将会为货币当局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创造条件,将引起货币当局对流动性偏紧调控度的放松,使得货币增长呈现见底反弹态势。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2万亿元,较上月增加4568亿元。从结构看,住户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增加4178亿元,环比增加468亿,维持低位运行,表明前期楼市调控政策效果开始逐渐在居民需求端显现出来。当前货币偏紧局面并不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制约,经济前景“稳中偏升”的格局不会改变。 投资有望企稳,经济向好趋势不变 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投资增速呈现了1年的企稳态势;但自2017年下半年起,中国投资增速又进入一轮缓慢下台阶进程。这一轮投资增速的下移,主要受货币环境影响。货币偏紧对当期投资进度产生了制约,使得投资进度变慢。但随着货币偏紧状态的常态化,投资进程将恢复正常,投资增长将企稳,并略有回升。另外的二个影响因素我们先前就有提及:环保升级、库存回升周期结束,但这2个因素仅是短期扰动因素,并不具延续性。我们坚持认为,投资仍然是第一增长动力,在政策已将PPP明确作为投资“抓手”并且不断规范的情况下,PPP 签约率提高带来的基建投资增长,已经开始显现抵消房产投资回落之势。投资稳中趋升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并带动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态势,稳的主基调没有改变。 日期:2018年01月04日 分析师:陈彦利 Tel:021-53686170 E-mail:chenyanli@shzq.com SAC证书编号: S0870517070002 数据平稳出口回升 经济持续向好 ——2017年12月宏观研究月报 证券研究报告/宏观研究/中国经济月报 宏观月报 2 2018年1月4日 一、经济数据分析 供需均衡增长,PMI稳中有升 2017年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8%,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高于年均值0.2个百分点,PMI 仍然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本月PMI有所回升,供需双双加快。受到十一假期影响,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在上月回落后本月继续上升,分别为54.3%和53.6%,高于上月0.9和0.7个百分点,均高于去年同期,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制造业扩张步伐加快。另外环保限产影响仍在持续,本月部分地区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相关企业调整生产进度,减产或错峰生产。需要注意的是,本月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PMI 均位于收缩区间,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表明部分传统行业扩张动力有所减弱,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和全球经济回暖,进出口稳步增长。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 50.8%和 51.0%,均比上月上升 0.7 个百分点,制造业外贸保持稳定回升。价格涨势继续趋缓。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 59.8%和 53.8%,均连续两个月高位回落。从具体行业来看,高端制造业、消费品相关制造业增长仍然突出,其中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 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行业 PMI 均位于53.0%以上的景气区间,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供给侧改革持续显效。原材料库存指数为 48.4%,比上月下降 0.2 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下降。从业人员指数为 48.8%,比上月下降 0.2 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减少。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 49.5%,虽比月回升 0.8 个百分点,但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放缓。在生产和市场需求扩张加快的同时,企业采购意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需要注意的是,价格涨势继续趋缓。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 59.8%和 53.8%,均连续两个月高位回落,或预示着本月PPI表现将有所下降,工业品价格上涨趋势或有所放缓。继9月PMI反弹至52.4%的历史高位回落后,本月 PMI 有所回升,达到今年以来的均值水平上方。摆脱了季节性影响,供需双双加快,尤其是进出口制造业明显回暖。虽然人民币升值效应存在,但原材料价格平稳维持了出口竞争力。各项指数均有一定回升,就全年来看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且积极因素仍在显现,高端制造业、消费品相关制造业增长突出。整体来看,经济运行仍较平稳,偏快增长的回归也属正常,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宏观月报 3 2018年1月4日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 PMI 为 52.9%,比上月微落 0.2 个百分点, 但仍高于年均水平,继续在扩张区间内平稳运行。中型企业 PMI 为 50.5%,比上月上升 0.7 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之上;小型企业 PMI 为 49.8%,比上月回升 0.8 个百分点,抵近临界点,表明中小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大型企业主要涉及能源、基建、房地产的大型项目建设,从 10 月公布的投资数据来看,基建投资企稳并持续高位运行,在 PPP 政策的带动下,基建对大型企业的贡献仍然显著。受益于大型项目滞后影响及利润显著改善,并且作为财政投放和政策引导的主要方向,大型企业 PMI 连续处于扩张区间,走势持续保持平稳向上。中型企业本月 PMI 指数上升 0.7 个百分点,回到临界点以上。小型企业 PMI 比上月回升 0.8 个百分点,但仍处于临界点以下。 CPI、PPI均有所回落 2017 年 11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 0.5%。CPI 同比涨幅回落,环比有所上升。从环比看,11 月份 CPI 涨幅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其中鲜果上涨2.1%,而大部分地区气温温和变化,利于蔬菜生产储运,且市面供给充足,鲜菜价格下降4.8%;鸡蛋由于节后回落,出现一定的回升,上涨2.1%;与此同时,水产品和猪肉价格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 1.3%和 0.8%。从同比看,11 月份 CPI 上涨 1.7%,涨幅比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走势基本平稳。食品价格下降 1.1%,降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 影响 CPI 下降约 0.23 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 9.0%,影响 CPI 下降约 0.25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 2.5%,涨幅比上月扩大 0.1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1.96 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7.0%,居住类价格上涨2.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2.0%。据测算,在11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2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5个百分点。2017 年 11 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5.8%,环比上涨 0.5%,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环比涨幅回落0.2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 涨幅较上月回落 1.1 个百分点,继上月持平后回落。在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 20.3%,比上月扩大 3.8 个百分点。涨幅回落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 23.9%,比上月回落 6.9 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 14.4%,回落 5.6 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上涨 13.8%,回落 1.7 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 8.6%,回落 11.1 个百分点。上述五大行业合计影响 PPI 同比上涨约 3.27 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 56.4%。据测算,在 11 月份 5.8%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 1.7 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 4.1 个百分点。此次CPI 回落主要受食 宏观月报 4 2018年1月4日 品价格影响,其中猪肉价格持续低迷,本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 9%,影响 CPI 下降 0.25 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 2.5%,影响 CPI 上涨约 1.96 个百分点,仍然是 CPI 上涨的主要动力。8月份猪肉价格一反在消费淡季回落的常态,主要是受农产品期货波动影响的结果,只是一种市场波动,并没有在实际供需变化的支撑。受有色金属、煤炭等价格涨幅回落的影响,PPI 涨幅有所回落。整体来看价格整体运行维持平稳。 出口强势回升,外贸持续向好 11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 2.6万亿元,增长 12.6%。其中,出口 1.43 万亿元,增长 10.3%,进口 1.17万亿元,增长 15.6%;贸易顺差 2636 亿元,收窄8.4%。11月份,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数据超预期回升,摆脱10月份的季节性影响。从贸易结构来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持续增长,比重稳定提升,2017年全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 14.18 万亿元,增长 18.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 56.4%,较去年同期提升 1.2 个百分点,贸易顺差 8856.3 亿元。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 7.26 万亿元,上升 10.8%,占我外贸总值的 28.9%,比去年同期回落 1.3 个百分点,贸易顺差 1.98 万亿元。贸易方式结构持续优化。从进出口主要国别来看,对欧盟、美国、日本以及东盟国家进出口均较快增长。前 11 个月,与欧盟贸易总值 3.78 万亿元,增长 16.2%,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 15%。中美贸易总值为 3.58 万亿元,增长 16.5%,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 14.2%。中日贸易总值 1.86 万亿元,增长 13.8%,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 7.4%。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为 3.15万亿元,增长 18.4%,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 12.5%。从进出口企业类型来看,民营企业进出口继续增长,比重持续提升。前 11 个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 9.68 万亿元,增长 16.9%,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38.5%,较去年同期提升 0.4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 6.46 万亿元,增长 13.8%,占出口总值的 46.7%,比重维持第一大出口经营主体的地位;进口 3.22 万亿元,增长 23.6%,占进口总值的 28.5%。从贸易产品类型看,占比较大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维持高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钢材出口金额同比持续下降,机电产品、传统劳动性密集型产品仍为出口主力,且呈增长态势,铁矿砂、原油和天然气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价齐升。 工业投资稳中略降,消费有所回升 2017年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1%(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分三大门类看,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制造业增长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5%。其中,采矿业继续维持负区间,下降速度回升,由于2016年煤炭去产能进 宏观月报 5 2018年1月4日 度加快,以煤炭、有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