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赛迪]:2025年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5年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

机械设备2025-04-14赛迪故***
2025年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

及应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 二O二五年四月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 历史演变:制造业国际化的四个阶段 整体篇 内外双驱: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与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 风险挑战:地缘变局、蝴蝶效应、市场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国际化 关键矿产:竞争愈发激烈 产业篇 动力电池:国际化投资热情高涨 光伏:全球造,全球卖 纺织:全球需求不足影响国际化 日本:先产品后产能、先大企业后 中小企业跟随、先劳动密集型后资本技术密集型 经验篇 德国:以坚实的工业基础与细分制 造领域的持续深耕,推动“德国制造”国际化 韩国: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支持制造业国际化的相关制度 政策篇 增强前瞻性、扩大融合性、提高抗压性、优化系统性 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阶段划分 第三阶段 (20012012年) 第四阶段 (2013年至今) 第二阶段 (20世纪90年代) 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 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分为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均衡扩张期、转型升级期四个阶段 制造业国际化起步期工业制成品快速增长,但一般贸易仍然占据主要位置对外投资方面,逐渐从贸易、航 制造业国际化进入以产品出口为主的快速发展期出口方面,形成了以劳动密集型代工贸易为主的出口模式 制造业国际化进入产品出口与对外投资并行的均衡扩张期工业制品出口增长71倍,制造业对外投资净额增长129倍 2013年,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新起点,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期,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 运、承包工程和 展 餐饮等扩展到制造业领域 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 当前我国制造业国际化的新格局 口贸易的转变 贸易总量看,工业制品出口额突破3万亿美元,工业制品成为我货物贸易出口的绝对担当 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入快速增长,加工贸易增长较慢, 两者差距进一步扩大 产品结构看,高技术产业出口占比继续增长,“新三样”展现新优势 出口目的地看,东盟、“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家和地区占比持续上升 对外投资的转变 投资总量看,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存量进入千亿美元级别 投资类型看,我国绿地投资成为制造业国际化主要选择 投资领域看,从资源能源、纺织服装逐步转向电子、汽车和新能源等领域 投资目的地看,从周边国家为主拓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洲和北美地区,地区日益多元化 投资模式看,新能源汽车、电池等部分领域凭借领先优势实现反向技术国际化、标准国际化 从外部看 大国担当:逆全球化愈演愈烈,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挑战,我国必须成为全球化的支持者与维护者 因势而为: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根据形势动态调整 应对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愈演愈烈,部分企业面临着高关税、供应链溯源等压力 从内部看 产业升级:我国制造业正在向中高端价值链攀升,优势产业有能力走出去,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降低成本:丧失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走出去重塑竞争力 贴近市场:海外市场较大,部分企业加快海外投资布局 地缘变局:大国博弈带来的政治风险 美国对华形成“贸易收紧投资收紧出口管制、经济制裁等间接干扰”的分层次递进式遏制是我国制造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三角贸易: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布局东南亚、墨西哥面临阻碍 市场风险:部分国际化国家和地区的营商环境偏弱、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 蝴蝶效应:俄乌、中东等地军事冲突与风险的持续外溢 军事冲突对东道国的直接影响最为明显,出口和投资全面缩减 地缘冲突影响海上通道通行,全球航运市场备受冲击 俄乌冲突推升全球国际化进入大合规时代,我国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全球经济低速增长趋势下,外需不足增加我纺织、新能源汽车等消费品国际化难度 部分国家和地区营商环境较弱,涉及行政效率、基础设施、腐败、融资等多个方面 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制造业国际化布局步伐 日本 德国 韩国 启示:建立产业国际化布局监测 机制,保障关键环节留在国内;鼓励企业协同国际化,建立信息共享等企业海外投资保障体系;完善企业海外投资融资制度,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 教训: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制造业外迁加重日本对海外市场的依赖 启示:以产业政策精准引导,积极壮大产业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化合作 教训:业务转型缓慢,传统制造业优势渐失;对外部能源过度依赖,产业发展面临掣肘;创新相对不足,新兴产业竞争力偏弱 启示:建立和完善促进制造业国际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不断建立和完善制造业国际化的支援制度 教训:忽视对国际收支的风险管控,降低了企业投资收益;企业盲目投资扩大规模,导致生产经营发生困难 新能源汽车 机遇:全球市场需求有巨大空间,我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时兼具技术优势与品牌优势 风险: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配套不完善阻碍企业国际 化步伐 动力电池 机遇:低碳化转型、技术优势、各国政 光伏策支持给动力电池国际化带来机遇 重要矿产 机遇:资源紧缺、消费市场庞大、行业处于逆周期并购其带动重要矿产国际化 风险:资源民族主义上升、资源国政局不稳定等是矿产国际化主 要风险 机遇:绿色转型加速、技术与产业链优势、“一 带一路”倡议带动基建设施建设支撑光伏产业国 际化 挑战:以技术专利、碳排放等为重点的新型贸易壁垒加大光伏国际化的不确定性,海外配套和金融支持不足也给光伏国际化带来不利影响 挑战:合规审查力度加大、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影响产业国际化 纺织 机遇:“一带一路”国家市场需求空间较大、海外市场对技术资本合作需求、跨境电商平台提升出海效率助力纺织产业国际化 挑战: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纺织服装传统 市场需求不振抑制产业国际化 加强谋篇布局,增强制造业国际化前瞻性 把握市场为主原则推动制造业国际化 积极谋划提前布局,与目的地国家产业发展形成错位的发展格局 构建制造业国际化“负面清单”,预先明确国际化“底线” 0102 扩大制造业国际化的融合性 加快推进政府间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合作共赢 构筑畅通高效、开放包容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体系 积极对接和融入全球标准,以“标准” 国际化带动“产品”国际化 03 构建服务网络,优化服务制造业国际化的 系统性 04依托技术创新,提高制造业国际化抗压性 完善包含金融、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等制造业国际化服务体系,提高制造业国际化的综合效率 发挥电商平台作用,提高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竞争力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共同国际化,加强提高海外园区共建服务水平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升产业国际化 竞争力 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深度挖掘我制 造业产业链供应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