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点评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点评报告·半导体 对等关税利好成熟制程&先进制程国产替代,看好自主可控大趋势 增持(维持) 投资要点 中国进口关税的加征利好成熟&先进制程设备国产替代:从海关总署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来自美国的半导体设备(统计口径包含刻蚀、薄膜沉积、离子注入、量检测及部分后道封装设备)进口金额约337亿元,占总进口金额比重约为20%。4月4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 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我们认为此次进口关税的加征利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对于成熟制程而言,成熟制程反倾销有望加速,对原厂地的划定不排除升级至晶圆厂层面,能够推动国产成熟制程芯片的发展,而成熟制程对价格更敏感,考虑到关税34%以及海外进口设备普遍溢价10%+,关键设备的进口成本或增加50%以上,国产设备在价格端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对于先进制程而言,随着国产设备商技术与服务的不断突破与成熟,且进口设备成本增加50%+,设备的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从各环节来看,直接进口自美国的设备主要为离子注入、量检测设备:具体分环节来看,2024年来自美国的量检测设备进口金额最大为122.5亿元,其次为离子注入设备约101.5亿元,其余为热处理、CVD、刻蚀设备、PVD、后道封装的塑封机和引线键合机等;从占比来看,离子注 入机进口自美国的占比最大,约为79%,其次为量检测设备,约为34%。 美国4家设备巨头多在新加坡等地设有生产基地:根据各家披露的2024年中国区营收来看,美国的AMAT、LAM、KLA、泰瑞达四家公司合计约1500亿元,考虑到纯半导体设备收入占比80%左右,则我们估算四家公司在中国的半导体设备收入约1200亿元,与海关总署披露的设备 进口金额存在900亿左右的差额,我们判断主要系美国设备公司在新加 坡、马来西亚等地设有生产基地,根据2024年海关进口数据来看,我 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总金额约为1689亿元,来自美国、日本的进口金额分别为337/392亿元,非美日的进口金额为961亿元,其中新加坡占比最高,约为26%。 投资建议:看好前后道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厂商,重点推荐前道平台化设备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低国产化率环节设备商【芯源微】【中科飞测】【精测电子】,薄膜沉积设备商【拓荆科技】【微导纳米】,后道封装测试设备【华峰测控】【长川科技】【迈为股份】;零部件环节【新莱 应材】【富创精密】【晶盛机电】【英杰电气】【汉钟精机】。 风险提示: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2025年04月07日 证券分析师周尔双 执业证书:S0600515110002 021-60199784 zhouersh@dwzq.com.cn 证券分析师李文意 执业证书:S0600524080005 liwenyi@dwzq.com.cn 行业走势 半导体沪深300 69% 61% 53% 45% 37% 29% 21% 13% 5% -3% -11% 2024/4/82024/8/62024/12/42025/4/3 相关研究 《SEMICON设备商加速平台化布局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2025-03-31 《北方华创收购芯源微加速平台化进程,看好国产半导体设备并购重组浪潮》 2025-03-11 1/5 1.中国进口关税的加征利好成熟&先进制程设备国产替代 从海关总署数据来看,2024年我国来自美国的半导体设备(统计口径包含刻蚀、薄膜沉积、离子注入、量检测及部分后道封装设备)进口金额约337亿元,占总进口金额比重约为20%。4月4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我们认为此次进口关税的加征利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对于成熟制程而言,成熟制程反倾销有望加速,对原厂地的划定不排除升级至晶圆厂层面,能够推动国产成熟制程芯片的发展,而成熟制程对价格更敏感,考虑到关税34%以及海外进口设备普遍溢价10%+,关键设备的进口成本或增加50%以上,国产设备在价格端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对于先进制程而言,随着国产设备商技术与服务的不断突破与成熟,且进口设备成本增加50%+,设备的国产化率有望加速提升。 图1:2024年来自美国的半导体设备进口金额约337亿元,占比约为20%(统计口径为刻蚀、薄膜沉积、离子注入、量检测等) 进口美国主要半导体设备总金额(亿元)进口美国设备占总进口设备金额比例(%,右轴)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2021202220232024 25% 22% 21% 19% 20% 336.6 249.8 265.9 281.7 20% 15% 10% 5% 0%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东吴证券研究所 2.从各环节来看,直接进口自美国的设备主要为离子注入、量检 测设备 具体分环节来看,2024年来自美国的量检测设备进口金额最大为122.5亿元,其次为离子注入设备约101.5亿元,其余为热处理、CVD、刻蚀设备、PVD、后道封装的塑封机和引线键合机等;从占比来看,离子注入机进口自美国的占比最大,约为79%,其次为量检测设备,约为34%。 2/5 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2:2021-2024年各环节设备美国进口金额(单位:亿元) 2021202220232024 122 101.5 42.0 26.5 18.0 25.5 0.5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3:2021-2024年各环节设备美国进口金额占比(单位:%) 100% 75% 氧化扩散/热处理设备占比CVD占比PVD占比 刻蚀设备占比离子注入设备占比后道封装设备占比量检测设备占比 79% 67% 67% 69% 50% 25% 0% 2021202220232024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东吴证券研究所 3.美国4家设备巨头多在新加坡等地设有生产基地 根据各家披露的2024年中国区营收来看,美国的AMAT、LAM、KLA、泰瑞达四家公司合计约1500亿元,考虑到纯半导体设备收入占比80%左右,则我们估算四家公司在中国的半导体设备收入约1200亿元,与海关总署披露的设备进口金额存在900亿左右的差额,我们判断主要系美国设备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设有生产基地,根据2024年海关进口数据来看,我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总金额约为1689亿元,来自美国、日本的进口金额分别为337/392亿元,非美日的进口金额为961亿元,其中新加坡占比最高,约为26%。 3/5 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4:2021-2024年美国的AMAT、LAM、KLA、泰瑞达四家公司合计中国区营收及占比 图5:2021-2024年我国进口的半导体设备主要地区收入(统计口径为刻蚀、薄膜沉积、离子注入、量检测等) 1600 1200 800 400 0 合计中国区营收(亿元)中国区营收占比(%) 38% 31% 29% 26% 1508.4 1088.2 1137.1 1070.6 40% 30% 20% 10% 0% FY2021FY2022FY2023FY2024 亿元其他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美国 42.6 278.9 218.5 96.8 81.2 260.1 90.6 128.5 272.1 120.2 127.7 259.6 397.9 441.1 299.3 256.3 299.3 391.7 265.9 249.8 281.7 336.6 131.0 216.9 100% 75% 50% 25% 0% 2021202220232024 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东吴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东吴证券研究所 4.投资建议 看好前后道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厂商,重点推荐前道平台化设备商【北方华创】【中微公司】,低国产化率环节设备商【芯源微】【中科飞测】【精测电子】,薄膜沉积设备商 【拓荆科技】【微导纳米】,后道封装测试设备【华峰测控】【长川科技】【迈为股份】;零部件环节【新莱应材】【富创精密】【晶盛机电】【英杰电气】【汉钟精机】。 5.风险提示 下游扩产不及预期,技术进展不及预期。 4/5 东吴证券研究所 特定状况,如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等,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 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东吴证券研究所苏州工业园区星阳街5号邮政编码:215021 传真:(0512)62938527 公司网址:http://www.dwzq.com.cn 免责声明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研究报告仅供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及作者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任何后果负任何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东吴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师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文中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经授权刊载、转发本报告或者摘要的,应当注明出处为东吴证券研究所,并注明本报告发布人和发布日期,提示使用本报告的风险,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未经授权或未按要求刊载、转发本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公司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吴证券投资评级标准 投资评级基于分析师对报告发布日后6至12个月内行业或公司回报潜力相对基准表现的预期(A股市场基准为沪深300指数,香港市场基准为恒生指数,美国市场基准为标普500指数,新三板基准指数为三板成指(针对协议转让标的)或三板做市指数(针对做市转 让标的),北交所基准指数为北证50指数),具体如下:公司投资评级: 买入: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上;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15%之间;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5%与5%之间;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介于-15%与-5%之间; 卖出:预期未来6个月个股涨跌幅相对基准在-15%以下。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强于基准5%以上;中性: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基准-5%与5%;减持:预期未来6个月内,行业指数相对弱于基准5%以上。 我们在此提醒您,不同证券研究机构采用不同的评级术语及评级标准。我们采用的是相对评级体系,表示投资的相对比重建议。投资者买入或者卖出证券的决定应当充分考虑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