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三季度 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 INDUSTRYRESEARCHANDANALYSIS 发布机构:伽马数据(CNG) 引言2024年第三季度人工智能行业研究报告 01 报告背景与目的 自2022年ChatGPT发布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和大语言模型(LLM)取得了重大突破,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AI热潮;同时,中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战略规划,大量企业纷纷入局,AI迅速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行业之一。 02 行业概述与研究范围 短短一年多,人工智能(AI)行业,产业层面上,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全方位爆发,在场景上,AI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制造、自动驾驶等行业,飞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会,同时也伴随着各种不确定。 在上面背景下,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2024年第三季度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数据变化,提供全面的行业洞察和前瞻性的市场分析。 本报告研究范围:我们从宏观环境、行业数据、应用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2 Part.01 宏观环境 3 趋势一: 政策关注点从基础设施延伸到应用场景 •7月重点是推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支持超级计算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化。 •8月政策中开始关注AI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如青岛市的科技创新计划和河南省的数据要素行动。 •9月的政策加倾向于应用层面的突破,例如松江区的“高算力+强算法+大模型”战略,强调了AI在产业中的应用生态构建。 趋势二: 区域政策差异显著 •一二线城市凭借经济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人工智能政策更侧重前沿技术及全链条布局。上海市通过“高算力+强算法+大模型”构建区域AI生态,深圳市支持AI与下一代通信技术融合,推动脑科学与仿生智能等未来技术突破。三四线城市则聚焦特定产业链和人才引进。郑州支持中原AI计算中心建设,厦门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应用,四川针对构建科学规范培训体系等。 趋势三: 政策工具多样化 趋势四:从产业扶持到监管升级双规并行,监管逐步加码 •各地政策工具多样,涵盖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产业引导基金等,如多个地区设立专项资金和补贴措施。 •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呈现出‘扶持与监管双规并行’的趋势,如7月发布《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9月推出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征求意见稿)》。 日期 文件标题 政策详情(节选) 7月1日 济南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到2026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达到500家,累计培育300个以上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实施1000个以上人工智能示范项目,人工智能算力规模(FP16)突破3500PFlops,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 7月2日 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 到2026年,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水平持续提升,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50项以上,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快形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标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加凸显。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以上,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全球化发展。 7月2日 天津市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依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推动超算、智算与未来智能领域深度融合,加快与量子计算等技术融合发展,提供多层次算力服务,打造各类创新平台协同创新算力载体。 7月3日 2024年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支持郑州市构建郑庆哈城市算力网大通道,提高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使用率,积极推动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郑州城市算力网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河南省算力规模突破5EFLOPS。 7月3日 深圳市龙岗区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24—2025年) 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坚持“当下有为、未来可期”,在供给侧推动AI产业化,在需求侧推动产业AI化,做强做优计算、模型、应用三大产业核心,构建“算力普♝、数据开放、场景丰富、人才友好、空间充足”的优势产业生态,基本实现全域全时智慧场景“优享区”,力争到2025年,落地100个全域全时场景标杆项目,集聚300家人工智能企业,带动人工智能产业达到1000亿元规模,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建设初显成效。面向2030年,立足智能场景的前沿关键技术与前瞻发展趋势,将龙岗打造成为计算产业全球“制高点”、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性应用“首发地”,全力创建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示范区。 7月8日 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率先突破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 到2026年,四川省高新区协同构建技术互济、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人工智能产业联合体,产业联合体规模达到1400亿元以上,有效支撑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升位进阶,技术创新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在部分领域占据引领性地位。同时,聚焦大模型、人工智能算法及软件产品、人工智能芯片、无人机、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座舱等12个人工智能产业关键领域。以“人工智能+企业(AI+B)”“人工智能+消费(AI+C)”“人工智能+政府(AI+G)”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消费升级、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升。 7月8日 北京市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项目管理办法(2024-2026年) 支持开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研究、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视听大模型训练、提高大模型对视听领域业务适配能力的项目按照单个项目不超过总投资的30%的比例进行奖励,奖励项目分为三个等次,其中一类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300万元/个,二类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200万元/个,三类项目支持金额不超过100万元/个。 7月10日 山西省促进先进算力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 支持算力高质量发展;支持提高算力应用水平;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加强能源人才土地供给支持智算中心建设。支持各市试点开展智算中心建设,优先纳入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积极支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对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00PFlops(半精度FP16)以上的新建项目,按平台软件和硬件设备实际投资的15%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对获得项目贷款的,给予贷款企业最高2%的贴息补助,补贴期不超过2年。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省市可采用“一事一议”方式支持。支持云服务发展;支持边缘算力建设;支持算力资源高效绿色发展;支持算力调度和监测平台建设;支持自主可控数据中心建设 7月18日 天津市算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 到2026年,天津市智能算力规模达到10EFLOPS以上,超级算力应用率达到70%以上。算力中心国产算力芯片使用占比超过60%,建成5个以上赋能成效显著的大规模智算中心,算力赋能标杆应用场景超过30个,加快形成特色突出、协同发展的算力产业布局。 7月18日 支持人工智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从算力设施建设、模型开放生态、赋能实体经济、全产业链发展、人才队伍支撑等五个方面提出14项具体举措。支持算力技术攻关;加大融资贴息支持;扩容算力券发放;对获得中央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备案的企业,依据其模型评测等相关费用,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模型下载量靠前、模型性能排名持续领先、社区贡献度高的开发企业,按照贡献模型、算子等不同类别,择优选择不超过10家给予每家20万元-100万元分档奖励。 7月20日 济南市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 2024年年底,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000PFlops,占比达到全市总算力的60%;2025年年底,智能算力规模达到5000PFlops,占比达到全市总算力的70%。接入全国头部云服务厂商5家以上,服务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通用及行业大模型企业20家以上,形成“智算+云服务+AI”的算力服务生态。 7月27日 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 2025年底,通过实施5个对标全球领先水平的标杆型应用工程、组织10个引领全国的示范性应用项目、推广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商业化应用成果,力争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和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推动本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应用高地。围绕科研探索、政务服务、工业智能、金融管理、空间计算、数字营销、司法服务、广电传媒、电力保障、内容安全等10个行业细分领域,支持市级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区、行业应用企业与大模型企业联动结对,突破场景落地共性难点,探索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模型行业应用落地路径。 7月30日 盐城市加快推进算力发展及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预计到2026年,盐城市智能算力规模将突破10000PFLOPS,占比达到总算力的90%以上,培育打造“算力+”产业应用示范场景30个。在算力产业生态方面,发展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和专用模型,开展算法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到2026年,在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落地10个应用模型。每年培育算力产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在全栈创新方面,推进深圳开放智算中心建设,2024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算力规模达4000PFLOPS,调度规模达30000PFLOPS。支持面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发放算力券,降低使用智能算力的成本。在场 7月30日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方案景应用方面,实打造“城市+AI”应用场景高地,推动40个以上场景落地。实施人工智能软件示范应用项目扶持计划,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30%、最高1000万元资助。在智能驾驶方面,支持多传感器融合感知、人工智能大模型全景视觉、高动态智能执行等智驾方案技术攻关。 7月30日 贵州省“千兆黔省、万兆筑城”行动计划 (2024—2025年) 推进华为云智算中心、电信智算中心等建设。持续推进贵安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到2025年,算力基础设施算力规模达200EFLOPS以上,算力基础设施存力规模达25EB,在西部地区算力枢纽中排名前列。围绕白酒、煤矿、化工、旅游、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开放应用场景,开展行业数据归集和治理,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行业智慧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大模型应用高地。 日期 文件标题 政策详情(节选) 8月1日 青岛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市行动计划(2024—2028年) 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和1000万元支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引导领军企业开展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全方位推进行业赋能应用。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要素汇聚的专业园区,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 8月2日 河南省“数据要素×”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 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行动各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打造示范作用明显的典型应用案例30个以上、数据要素产业园10个左右,争创国家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 8月8日 上海市教育领域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专项行动计划 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材料、能源等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支持高校强化人工智能研究,积极探索AI赋能改造传统学科,推动算力平台、机器人等领域建设发展。 8月9日 南通市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实施意见 积极布局算力产业,支持南通创新区等加快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算力产业生态体系。构建高质量多模态中文数据集,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支持大模型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聚焦智能经济、智能社会等行业创新场景,研发垂直领域大模型,布局支撑多任务复杂场景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 8月9日 四川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 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