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霞光智库]: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十大趋势洞察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十大趋势洞察

交运设备2024-04-26-霞光智库卢***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十大趋势洞察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十大趋势洞察——逆势出口环境下的“新四化”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驶入快车道,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并推动新能源汽车出海;其中,商务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是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出海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政策,从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优化促进贸易活动、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保障,鼓励并加强我国新能源汽车对外贸易合作。我国着力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海痛难点政策背景:中国利好来源:公开资料,霞光智库&和君联合研究绘制。起步探索阶段(2022年之前)•2019年12月,商务部发布《中国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报告》,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拉动汽车出口的新兴力量。•2020-2022年商务部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加快推进汽车产品贸易。全面发展阶段(2023年至今)•2023年12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支持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从6大方面为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保障,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对外贸易合作。•2024年2月,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二手车出口有关事项的公告》,从3月1日起全面放开二手车出口,促进二手车出口健康有序发展。•2024年起各地政府出台鼓励汽车出海的具体政策。如深圳政府发布《2024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提出24条具体举措抢抓汽车出口发展机遇;武汉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外经贸载体创新提能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支持开展新能源车出口等业务;新疆政府正式启动运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出口汽车产业园。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政策发展历程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18项关键举措鼓励海外研发合作提高海外合规经营能力因地制宜加强与海外相关企业合作加强海外维修等售后能力建设积极培养国际化人才优化运输管理加强运输保障与服务优化信贷支持方式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提升企业汇率避险意识与能力便利人民币跨境结算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商务活动强化公共平台支撑推动标准国际化和合格评定互认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协定效能完善进出口管理政策充分发挥多双边机制作用积极妥善应对国外贸易限制措施提升国际经营能力健全国际物流体系加强金融支持优化促进贸易活动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近年来,欧美国家分别从贸易保护、贸易壁垒、低碳管理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入欧美市场,从而打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海外发展;长期来看,欧美国家电动化转型的大方向不会变,中国若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保持技术及产品领先地位,欧美施压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有限。欧美国家持续出台限制政策政策背景:欧美施压来源:公开资料,霞光智库&和君联合研究绘制。贸易保护欧盟政策《净零工业法案》和《关键原材料法案》反补贴调查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新电池法内容法案规定到2030年至少40%的清洁能源技术要在欧盟内制造,锂、钴、镍以及硅等汽车零部件关键原材料在供应、加工、回收环节本土化至少达到10%、40%、15%。该法案当前尚未落地。调查包括:(1)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并向欧盟出口电动汽车的企业是否获得中国政府的补贴;(2)中国电动汽车是否可能对在欧盟生产电动汽车的生产商的经济健康造成损害。对水泥、电力、化肥、钢铁、铝、氢气六种进口产品的隐含排放量进行征税,其既包括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也包括其消耗电力对应的间接碳排放。法规设定了动力电池最低回收率及材料回收目标、提出了碳足迹和电池护照的要求。影响由于自主品牌正通过东南亚等海外设厂或欧洲直接设厂有效规避法案限制,长期来看影响有限。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三家企业已被首批调查。且欧盟可能在调查未结束前对它们征收临时关税。可能导致源自欧洲以外的电池和电动汽车的成本上升,每车约增加350-750欧元成本。相关企业可能需进行技术升级、环保改造、建立完善的碳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美国政策《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高关税/内容以助力“美国制造”为目标,延长新能源车税收抵免有效期并扩大补贴数量,同时将补贴金额与电池关键原料和电池部件的来源地挂钩。法案补充规定2024年起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矿物材料或其他电池组件若由中国等地区企业生产,美国购车人就无法享受3750美元至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目前美国对华的新能源车关税27.5%(含25%对华进口限制关税),未来关税可能提高至100%以上/影响短期内中国汽车产业链企业加速出海墨西哥,通过迂回进口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长期来看该法案或将对在美国投资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中国企业产生负面影响。直接增加中国汽车在美国市场的成本,可能导致价格上涨和销量下滑。/非关税壁垒低碳管理关税壁垒欧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口的限制政策 ×2023年,泰国、马拉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陆续出台电动化转型相关规划及实施路线图,并配套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激励政策,从扩大内需、完善配套、增大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等方面,吸引以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入驻当地,从而大力发展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短期内,泰、马、印将继续出台利好政策,加快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合作以推动当地电动汽车产业链及市场培育;其他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菲律宾,也准备开展汽车电动化转型,届时或将出台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及相关激励政策。东南亚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背景:东南亚扶持来源:公开资料,霞光智库&和君联合研究绘制。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其他国家到2030年实现生产72.5万辆电动汽车/皮卡车的目标,电动汽车将占总汽车产量的30%。到2050年达到80%的电动汽车采用率,实现90%的本地电动汽车制造率,并且提高内燃机(ICE)燃油效率。到2025年将电动车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0%,并打造电动车电池的生产基地。/①消费税减免:由8%削减至2%②购车补贴: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可享受7-15万泰铢现金补贴③整车关税减免④关键零部件关税减免:进口机械设备和原材料在一定年限内免征关税⑤企业所得税减免:各类电动车供应方可享最高8年的免企业所得税优惠,部分企业可再享受最高3年的企业所得税减半优惠①消费税减免:2025年底前免去本地组装电动车的销售及服务税;2023年底前车主免缴道路税并可申请2500令吉的个人免税②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关税:2025年底前本地组装的电动车免征关税①消费税减免:减免对汽车征收的奢侈品销售税;减免机动车税和机动车所有权转让税;对购车用户在政府确定的区域停车费用的奖励②销售税减免③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关税:在CKD或IKD模式下对电动车及关键零部件免征税;进口机械设备免征税④企业所得税减免:最高可享受20年的免企业所得税优惠新加坡:道路税率将降低40%;取消新能源汽车注册税(约5000新元)菲律宾:对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的零配件进口实施零关税①充电桩建设:计划到2030年建成1.2万个直流充电桩,到2035年建成3.65万个,并对相关企业免征五年关税①充电桩建设:计划到2025年建成1.5万个充电站①充电桩建设:计划到2030年建成3.1万个充电桩;对充电桩相关生产企业进行激励新加坡:2030年在市区公共停车场及私家车位建设6万余充电桩菲律宾:对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及设置电动车充电站投资奖励优惠顶层目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配套产业建设东南亚各国电动化规划及配套激励政策 ×124 108 219 340 522 25.2 22.1 55.1 105.6 176.1 -12.9%102.8%55.3%53.5%-12.3%149.3%113.6%49.6%201920202021202220232007-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及增速中国汽车出口量(万台)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万台)中国汽车出口增速(%)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增速(%)2023年,面对欧美持续施压、全球经济下行、地缘政治风险等多重复杂环境和不利因素,中国汽车仍实现522万台的出口量,且首次超越日本,跃居全球汽车销量第一;2023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为176.1万辆,较2022年增长60.5万辆,增速为49.6%,虽不及2022年113.5%的高增长,但仍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汽车的季度销量首次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电动汽车企业。面对多重复杂环境和不利因素,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仍保持增长态势出口量:逆势增长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霞光智库&和君联合研究绘制。注释:新能源乘用车为纯电、插混、混动三种车型统计之和。欧美持续施压地缘政治紧张全球经济下行危机增长 ×目录Contents差异化服务化本地化合规化01020304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新四化”——十大主流趋势差异化在面向存在诸多差异的区域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需要针对不同市场制定差异化策略。趋势一:“本地建厂+品牌直营”出海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二:中间价格的纯电乘用车为出海主力产品趋势三:欧洲、东南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核心市场本地化受区域政策及企业自身发展需求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加速海外建厂以及本地化经营。趋势四:本地化生产是车企海外立足的必然选择趋势五:零部件企业深度捆绑车企加速出海实现就近配套趋势六:新能源出海企业对国际及本地人才需求快速增长合规化我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正在加强海外合规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趋势十:海外合规风险加剧,产品、数据安全等首当其冲服务化海外汽车消费者正对购车及用车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趋势七:全球充电基础设施缺口较大,市场出现机会拐点趋势八:海外渠道管理向直营和经销的统一管控增强发展趋势九:海外后市场的本土化服务需求逐渐增多 ×差异化趋势一:“本地建厂+品牌直营”出海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二:中间价格的纯电乘用车为出海主力产品趋势三:欧洲、东南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核心市场01 ×整车出口仍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典型模式,此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选择在海外投资建厂,以打通供应链关键环节,并实现基于规模化效应下的降本增效趋势一:“本地建厂+品牌直营”出海模式逐渐成为主流来源:公开资料,霞光智库&和君联合研究绘制。产品出海:整车出口产业链出海:本地建厂模式特征:中国生产制造后,整车直接对外出口•优势:适用于车企出海早期阶段,可快速进入海外市场•劣势:关税较高等贸易壁垒模式特征: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优势:适用于受当地政府及政策支持的国家,以及海外市场份额较大的车企•劣势: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代表企业:绝大多数车企在出海早期阶段多采用此种模式代表企业:比亚迪资本出海:投资收购品牌出海:品牌直营模式特征:投资或收购海外汽车品牌•优势:适用于欧美等成熟市场,以及资金相对充裕的车企•劣势:财务风险相对较高模式特征:以直营为主的“直营+”新零售模式•优势:有利于打造品牌力,新势力车企多采用该模式•劣势:财务负担相对较重代表企业:吉利代表企业: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 ×乘用车仍为新能源汽车出海核心产品,纯电出口量显著大于插混,两种车型出口量均处于上升趋势,但增速均开始下滑,且插混增速跌幅更加明显趋势二:中间价格的纯电乘用车为出海主力产品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结构中,乘用车占比最高,为97.5%;纯电与插混出口量均虽增长,但增速显著下滑,且插混增速下跌幅度更加明显。97.5%1.9%0.6%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同类型出口量占比乘用车货车客车2419.45094.5154.51.22.54.29.413.8-19.2%157.7%89.0%63.5%108.3%68.0%123.8%46.8%201920202021202220232019-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纯电与插混出口量及增速纯电出口量(万台)插混出口量(万台)纯电出口增速(%)插混出口增速(%)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霞光智库&和君联合研究绘制。注释: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