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与变革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与变革

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与变革

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与变革 中国移动研究院(中移智库) 2024年4月 I 前 言 从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至今,中国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在这三十年中,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从跟随到领先,现在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第二大的算力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人们的生活,丰富了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了沟通效率,提升了购物、医疗、教育等服务质量;互联网服务产业发展,推动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变革,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互联网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增强了社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促进了跨地区、跨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治理的范围已从早期的接入和应用安全,扩展到涵盖内容、数据、基础设施、产业等多个维度。在这三十年里,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转变。 本研究以技术创新、网络经济和后发优势等理论为指导,借助国际互联网发展的视野,从总体到局部再到总体,对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服务生活、服务产业、支撑政府治理,以及网络安全五个方面开展研究,梳理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特色和脉络,总结中国式“双翼带动”互联网发展模式,提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双翼循环”模式,展望下一代互联网发展趋势,形成互联网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的研究成果。 1 I 目 录 一、 国际互联网发展经验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概览 ....................................... 2 (一)国际互联网发展呈现“技术—基建—商业”三阶段渐次发展的规律 .............. 2 1、 科学技术创新阶段(上世纪60s末-80s末):以技术探索创新为主线,奠定互联网发展方向 ................................................................ 2 2、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上世纪90s-本世纪初):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促进商业化浪潮的启动 ........................................................ 2 3、 商业化应用繁荣阶段(本世纪初-本世纪10s末):以商业价值释放为主线,推动互联网迈向高速发展时代 ..................................................... 3 4、 下一轮的科学技术创新阶段(本世纪20s初-):以创造颠覆性技术为目标,开创互联网发展的新局面 ........................................................ 3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形成“弯道超车”的中国式发展路径 ........ 4 二、 中国互联网三十年的发展和演进 ................................................. 5 (一)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994年-2009年)...................................... 5 (二)商业化应用繁荣阶段(2010年-2019年) .................................... 8 (三)下一代互联网探索起步阶段(2020年至今) ................................ 11 三、 中国互联网三十年高速发展经验总结 ............................................ 14 (一)依托多层次、强协同的顶层规划和政策体系引领发展 ......................... 14 (二)通过法治建设与市场建设,不断优化互联网市场营商环境 ..................... 14 (三)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双翼带动”模式,实现“弯道超车” ................... 15 四、 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思考和展望 .................................................. 16 (一)技术创新驱动“双翼带动”模式升级为“双翼循环”模式 ..................... 16 (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谱写互联网发展新篇章 ................................. 17 附录: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典型事件与关键数据 ......................................... 19 一、国际互联网发展经验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概览 (一)国际互联网发展呈现“技术—基建—商业”三阶段渐次发展的规律 以技术创新、网络经济等理论为指导,回顾国际互联网发展历史,总结发现国际互联网经历了“科学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化应用繁荣”三个阶段渐次发展的过程,正在进入下一轮的科学技术创新探索阶段。 1、科学技术创新阶段(上世纪60s末-80s末):以技术探索创新为主线,奠定互联网发展方向 此阶段属于互联网的萌芽期,是互联网孕育、探索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技术探索为后续的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这一阶段的特点包括:基础技术实现巨大突破。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家纷纷开展网络技术研究,并提出包交换技术、广域网技术、互联网协议等典型技术,为后续互联网发展奠定基础。网络雏形开始展现。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利用相关技术,建设了各类早期网络雏形,如阿帕网(ARPANET)、计算机科学研究网络(CSNET)、加拿大网络(CDNET)等。应用范围与业务类型相对有限。初建的网络多用于军事和学术研究等领域;业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以BBS、E-mail为主。 2、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上世纪90s-本世纪初):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促进商业化浪潮的启动 此阶段属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期,奠定互联网发展基石。互联网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为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商业化浪潮创造先决条件。这一阶段的特点包括:基础设施优先建设成为全球共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优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并影响和带动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中国、新加坡等国家大幅投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发达国家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极大提高了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用户数量。1990-2000年间,美国互联网 用户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从0%增长至近50%。应用范围与业务发展大规模扩张。随着基础设施的铺开、万维网等标准的确立,互联网应用从专业人士广泛惠及至普通大众;网络新闻、在线搜索、即时通信等业务开启了互联网商业化的浪潮。互联网相关技术保持小幅迭代。网络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加密技术持续迭代,进一步促进了业务的创新发展。 3、商业化应用繁荣阶段(本世纪初-本世纪10s末):以商业价值释放为主线,推动互联网迈向高速发展时代 此阶段属于互联网的繁荣期,层出不穷的业务应用与持续扩张的网民规模相互促进、螺旋上升,互联网真正全面开花。这一阶段的特点包括: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先后成为发展主流。随着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PC、智能手机等终端的普及,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先后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流。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到2019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经增长至43.8亿,占全球总人口的近57%。业务创新蓬勃发展。在线视频、在线社交、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等业务应用快速发展;服务对象更加多元,从个人客户拓展到政府和企业客户;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出现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技术持续迭代升级。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持续迭代升级,赋能业务创新,并为下一阶段的技术突破奠定基础。网络安全治理进入全球政治视野。网络空间成为国家间竞争和合作的战略新高地,国际社会对互联网治理的规则制定、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犯罪防范等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4、下一轮的科学技术创新阶段(本世纪20s初-):以创造颠覆性技术为目标,开创互联网发展的新局面 2020年以来,互联网进入稳定发展期,以美国互联网行业为代表,出现收入增速放缓、业务创新放缓、裁员等情况。互联网的发展迫切需要开展下一轮的技术探索。国际上已经开始对6G、量子通信、类脑智能、脑机交互等新技术进行探索,并期待通过 技术突破,引领下一轮的产业变革与经济增长。 图1 国际互联网三阶段渐次发展规律 (二)中国互联网发展符合国际一般规律,形成“弯道超车”的中国式发展路径 中国互联网因起步晚而越过早期科学技术创新阶段,直接迈入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但中国依托强大的基础设施,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利用后发优势和人口红利优势,实现了“弯道超车”快速发展。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已经实现国际领先,发展阶段也已经与国外基本趋同。 结合国际一般规律和中国实际情况,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商业化应用繁荣阶段、下一代互联网探索起步阶段。 阶段一: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994年-2009年),以固网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和接入为标志。我国固网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实现广泛覆盖,网民数量快速增长,PC端互联网业务快速发展。此阶段对应国际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阶段二:商业化应用繁荣阶段(2010年-2019年),以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带动的互联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标志。得益于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 进,移动互联网大幅普及,网民数量高速增长,推动互联网走向繁荣。互联网企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互联网商业化应用创新活跃,互联网商业价值得到空前释放。此阶段对应国际互联网的商业化应用繁荣阶段。但本阶段后期,随着国内市场逐渐饱和,互联网发展放缓。 阶段三:下一代互联网探索起步阶段(2020年至今),以下一轮科学技术的创新突破为目标。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与国际基本并行。一方面,为突破发展瓶颈,我国开展对6G、量子信息等新技术的持续性研究,探索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开启新的发展周期;另一方面,持续规划、建设和迭代5G、数据中心、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为新技术的突破与应用普及提供土壤。 二、中国互联网三十年的发展和演进 (一)基础设施建设阶段(1994年-2009年) 在本阶段,我国较快的完成了大规模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借鉴西方国家发展经验进行业务本土化创新,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向线上迁移,传统企业开始探索网上营销和客户服务,政务网络和政府业务系统逐步建设完成,网络安全治理的重心在传统网络安全范畴。本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为下一阶段奠定了用户基础。 在基础设施方面,充分发挥政府战略引领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推进相结合,通过三个国家五年计划(规划)指引,建成了先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了PC互联网快速发展。建设主体从政府和科研机构主导到电信企业主导。九十年代初,邮电部、教育部、电子部以及中科院等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分别承担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GENET)、中国科技网(CSTNET)四大骨干网络建设,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九十年代末邮电部实施“邮电分营”,电信运营商逐步成为骨干网络建设和运维的主要单位。建设布局先“立柱架梁”后“落地生根”。采用先主干网后接入网的方式, 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构建了总长达8万余千米“八纵八横”光缆骨干网,实现通信网络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全面贯通;进入21世纪,将建设重心转到宽带接入网络的建设,广泛开展接入网的建设。截至2009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技术创新从“跟随”到“突破”。以3G为代表的通信网络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标准被国际接纳,与欧洲的WCDMA和美国的CDMA2000并列成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