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银行]:经济金融热点快评:新货币政策框架难以缓解日本央行困境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经济金融热点快评:新货币政策框架难以缓解日本央行困境

2016-09-21中国银行李***
经济金融热点快评:新货币政策框架难以缓解日本央行困境

1 新货币政策框架难以缓解日本央行困境 2016年9月21日,日本央行决议出台,维持利率在-0.1%和货币基础年增幅为80万亿日元不变,引入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即附加收益率曲线控制的量化质化宽松。消息公布后,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上一交易日的-0.06%回升至0,为三个月来首次;日元汇率大幅波动,决议出台后1小时内日元贬值0.9%至1美元兑102.64日元,但随后又大幅升值,截至16:00,美元兑日元报101.78;日经225指数收盘涨1.91%,报16807.62点。 第一,收益率曲线控制成为货币政策新框架的核心。负利率政策压低了长期利率,对金融机构利润造成巨大影响,但有利于降低企业和消费者借贷成本。为了降低对银行部门的冲击,日本央行希望降低短端利率,同时保持长端利率在一定水平。因此,负利率只能作为今后扩大宽松的一个备选,而收益率曲线控制将作为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为此,央行将继续购买日本国债以保持10年期国债券收益率维持在0的水平,同时,取消所持日本国债的平均期限目标(2016年1月宣布引入负利率政策时,日本央行曾将购买国债的平均剩余年限从7-10年延长至7-12年)。为了实现收益率曲线控制,日本央行将推出两项新的工具,一是以固定利率直接购买日本国债,二是提供期限最高至10年的固定利率资金供给(此前期限最高至1年)。通过这一政策,日本央行可以维持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从而缓解金融机构的担忧情绪。 第二,通胀超调承诺并无新意。日本央行在此次决议中还引入了通胀超调承诺,即承诺扩大基础货币水平直至CPI超越2%的目标,并且稳定在2%的上方。为此,央行保留进一步扩大QQE购买规模的可能性。日本央行此举的目的是提振当前市场对于日本长期通胀的预期,但真实效果有待检验。7月,日本核心通胀率为-0.5%,连续五个月陷入负增长。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受消费税上调影响,日本通胀率 伦敦经济月刊(2013年1月) 2013年1月18日 2016年9月21日 2016年第129期(总第129期) 国际金融研究所 经济金融热点快评 2 2016年第129期(总第129期) 审稿:王家强 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联系方式:010 – 6659 2331 联系人:马曼 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联系方式:010 – 6659 2498 一度高于2%,但按照日本央行的测算,如果扣除消费税上涨因素影响,2014年核心CPI涨幅最高时也只有1.5%左右,仍未达到2%的政策目标。日本QQE政策对通胀率的提升效果并不显著,此次推出的通胀超调承诺恐怕也只能起到维持通胀预期的作用。 第三,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余地达到极限。此次日本央行决议揭示了一个事实,即继续扩大负利率政策存在较大阻力,而国债购买的空间越来越小,货币政策选择余地非常有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在减弱。 当前,“安倍经济学”实施的最大障碍在于家庭收入无法提高。日本家庭消费占经济总量的60%左右。如果家庭的购买力无法增加,就难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而家庭消费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实际工资增长。然而,安倍上台以来,日本企业的实际工资增长率连续几年均为负值,使得百姓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其结果必将影响家庭消费的扩大。日本经济的症结源于其结构性矛盾,未来如果下调公司税、增加女性就业、促进民间投资等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日本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这就需要“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共同发挥作用,仅靠货币政策是无法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 (点评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廖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