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NIFD季报】2020年度特殊资产行业运行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NIFD季报】2020年度特殊资产行业运行

【NIFD季报】2020年度特殊资产行业运行

NIFD季报特殊资产行业运行主编:李扬曾刚栾稀2021 年 2 月 《NIFD季报》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要的集体研究成果之一,旨在定期、系统、全面跟踪全球金融市场、人民币汇率、国内宏观经济、中国宏观金融、国家资产负债表、财政运行、金融监管、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金融、银行业运行、保险业运行、特殊资产行业运行等领域的动态,并对各领域的金融风险状况进行评估。《NIFD季报》由三个季度报告和一个年度报告构成。NIFD季度报告于各季度结束后的第二个月发布,并在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同时推出;NIFD年度报告于下一年度 2 月份发布。 I 供给放量,成交仍未恢复至疫情前 摘 要 2020年四季度,特殊资产交易指数为125.54,连续两个季度回升,但仍较2019年同期大幅下滑13.5%,是近三年四季度的最低水平。其中,司法拍卖指数为116.72,已恢复至2018年四季度同期水平,但金融资产拍卖指数仍低于2018年四季度、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司法拍卖。2020年四季度,司法拍卖总成交额为698.11亿元;司法拍卖成交量为3.91万件;四季度的平均成交价为178.5万元,同比上升16.97%,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平均200万元以上的成交价。分省来看,标的量前三的省份为江苏省、河南省、广西省,成交量前三的省份为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从标的量和成交量上看,横向比较,住宅用房是当前最主要的司法拍卖标的资产,机动车是司法拍卖中成交比例最高的资产类别。纵向比较,住宅用房四季度成交量仅约为2019年四季度的60%,商品用房成交量出现环比大幅下滑。 金融资产拍卖。2020年四季度,金融资产拍卖总成交额为121.45亿元,环比下降20.01%;金融资产拍卖成交量为1153件,环比增长1.32%;平均成交价为1053.34万元,环比下降21.02%。2020年以来,金融资产拍卖平均成交价持续下降,四季度再创新低。分省来看,广东省、安徽省、浙江省占据成交量前三名, 本报告负责人:曾刚 本报告执笔人:  曾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 栾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殊资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NIFD季报】 全球金融市场 人民币汇率 国内宏观经济 中国 宏观金融 宏观杠杆率 中国财政运行 中国金融监管 房地产金融 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 银行业运行 保险业运行 特殊资产行业运行 II 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占据标的量前三名。债权、住宅用房和机动车标的数量均较2020年三季度激增,而商业用房标的数量略有下降。从成交数量上看,四季度主要资产中金融资产拍卖成交量与三季度相差不大,其他资产的成交量依然不高。价格上来看,与上一季度相比,各项金融资产的成交价/估值均出现了上升,债权资产的成交折扣率也略有下降,这说明特殊资产交易市场的资产需求在逐渐恢复,金融资产拍卖的平均成交价下降可能部分源于资产供给的平均体量(评估价)下降、未必完全是因为市场需求不足。 展望2021年,特殊资产行业需求或将有所回升,可能会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从供给端看,在经济周期调整过程中,叠加疫情期间定向流动性支持和信贷延期政策退出、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中性,必然产生并要求去处置大量特殊资产。从需求端来看,近几年,市场对于特殊资产行业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不管是国内的资金还是国外的资金都做好了准备。当前全球其他地区的资产收益率较低,而中国的资产收益率较高,特殊资产的价值挖掘空间亦存在。此外,我们预计,中国将保持中高经济增速至2035年,这意味着当下的大量特殊资产有可能在未来得到价值的提升。所以,特殊资产的价值存在大量提升空间。 目 录 一、特殊资产行业运行环境 ................................. 1 (一)四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 1 (二)特殊资产行业环境与政策 .......................... 3 二、特殊资产在线交易指数 ................................. 5 三、司法拍卖 ............................................. 6 (一)整体成交情况 .................................... 6 (二)各类资产司法拍卖成交情况 ........................ 7 (三)平均折价率(司法拍卖) ......................... 10 四、金融资产交易情况 .................................... 11 (一)整体成交情况 ................................... 11 (二)各类金融资产拍卖成交情况 ....................... 12 (三)平均折价率 ..................................... 15 (四)债权资产成交折扣率 ............................. 16 五、趋势与展望 .......................................... 17 1 一、特殊资产行业运行环境 (一)四季度宏观经济运行 2020年四季度,我国GDP同比初步核算增长6.5%,较上年同期高出0.7个百分点。2020年12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同疫情前的2019年12月持平。从生产端来看,四季度GDP的增长主要源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强劲复苏。从需求端看,出口和投资表现强劲,消费恢复速度较慢。 第二产业复苏势头强劲。四季度,各月的工业增加值均保持较快增长,10、11、12月同比增速分别达到6.9%、7.0%、7.3%,增速不断上升。环比来看,10、11、12月环比增速分别为0.79%、1.03%、1.1%,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制造业增加值12月同比增长7.7%,与11月持平。从行业上看,四季度,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速放缓,而制药业和铁路,造船、航空航天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速加快。 工业产能利用率创有历史数据以来的新高。2020年,一至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3%、74.4%、76.7%、78.0%,呈逐季回升态势,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已提升至2013年以来高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主要行业中,四季度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80.6%,环比、同比分别回升2.0和0.7个百分点,电气机械、汽车、通用设备、运输设备、金属制品产能利用率回升至78.5%—82.0%的较高水平,均超过上年同期。 金融、信息等行业引领服务业复苏。四季度,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15.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已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分行业看,金融、信息软件等行业对第三产业贡献较大,其他行业贡献弱于疫情前,其中住宿餐饮、租赁与商务服务为负贡献,批发零售、交运仓储邮政、其他服务业贡献度仅为2019年四季度的40-60%。1-11月,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7%和15.7%, 2 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9.1和14.1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为9.9%,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总体营业收入增速约8个百分点。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持续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从需求端来看,投资和出口恢复强劲。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2.9%,较11月上升0.3个百分点。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速仍在上升,制造业投资负增收窄。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7%,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41%,两者增速均连续11个月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速依然负增,1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为-2.2%,降幅较2020年2月收窄约29个百分点。在海外疫情恶化的情况下,受益于我国稳定的产业链供给,我国的出口表现仍然强劲。2020年12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以美元计)为18.1%,进口 同比增速(以美元计)为6.5%;贸易顺差781.7亿美元,连续四个月上升。 消费恢复正增长,但恢复依然较慢。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较三季度已经加快3.7个百分点,但增速远低于去年四季度同期,说明消费依然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月度数据更加可以看出消费的恢复势头并不强劲。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降至4.6%,较11月下降0.4个百分点,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5.5%。增速下滑主要来自于城镇消费和商品零售的下滑。12月,城镇消费同比为4.4%,较11月下降约0.5个百分点;商品销售同比为5.2%,较11月下降0.6个百分点;而同期的乡村消费增速和餐饮收入增速均出现了回升,餐饮收入实现了0.4%的正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双十一”和“双十二”促销,网上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速逐月下滑,由10月的21.4%降至11月的13.9%和12月的7.3%。汽车消费增速在年底也出现了大幅下滑,汽车零售额增速从11月的同比11.8%降至12月的同比6.4%。 3 政策方面,考虑到当前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宏观杠杆率大幅提高,核心资产价格大幅上涨,如果不再发生新的外生冲击,需求复苏和低基数效应将使得2021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宏观政策可能暂时将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偏向“防风险”。2021年,财政赤字率较2020年可能会下调,货币政策将回到中性状态。如果2020年二季度以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有明显暴露,货币政策可能会适度宽松,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避免偿债风险暴露和流动性紧张形成恶性循环,防止信用塌方事件发生。但如果经济增长势头良好,企业违约事件发生频率未超过预期水平,央行将维持中性的货币政策。 2021年,央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临时性延期政策的到期,将给予特殊资产行业可以预见的供给机会。根据人民银行目前的安排,中小微企业贷款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将于2021年3月31日截止。根据央行统计,截至2020年9月末,银行已累计对189万家市场主体的贷款本金和91万家市场主体的贷款利息实施了延期,共涉及4.7万亿贷款本息延期。这部分贷款本息在政策到期后能否按期偿付,是值得关注的2021年特殊资产供给来源之一。 (二)特殊资产行业环境与政策 从特殊资产供给来看,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和比例都在持续上升。截至2020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达2.84万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约1000亿元,较12月末增加17.5%,较去年同期增长19.76%。2020年以来,不良贷款生成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9月,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为11.48%,不良贷款增速已经明显高于资产增速。其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同比增速为22.25%,其不良贷款增速已经超过其资产增速10.6%的两倍。 4 图1 主要类型银行不良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 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仍是特殊资产中最主要的部分。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特殊资产的外延已经超出了银行不良资产的范畴。一方面,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机构的债权等资产都有产生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经营过程中出现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的实体企业,也属于特殊资产的范畴。从特殊资产的提供者而言,过往集中在银行层面的不良资产概念,已经不能涵盖整体的机构类型。 展望2021年,特殊资产行业需求或将有所回升,可能会出现供需两旺的局面。从供给端看,在经济周期调整过程中,尤其是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阶段、内外部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积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因素影响下,同时叠加疫情期间定向流动性支持和信贷延期政策退出、货币政策更加稳健中性,必然产生并要求处置大量特殊资产。从需求端来看,近几年,市场对于特殊资产行业的关注度不断上升,不管是国内的资金还

你可能感兴趣

hot

【NIFD季报】2020Q3特殊资产行业运行

金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2020-10-31
hot

【NIFD季报】2020年度中国金融监管

金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2021-02-10
hot

【NIFD季报】2020年度房地产金融

房地产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2021-02-09
hot

【NIFD季报】2020年度债券市场

金融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