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CMYCMMYCYCMYK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y.pdf 1 2020/11/16 8:57:33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书书书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2020年6月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引用信息资源类别:报告报告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文献标题:《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发布地区:北京发布时间:2020年6月发布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课题组名单(按姓氏拼音排列)课题负责人贝多广 莫秀根课题组成员贝多广 刘 琰 莫秀根王 硕 张晓峰 张亦辰编 辑黄媚媚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摘 要本报告回顾了数字普惠金融领域一年来的主要政策事件和十几年来的发展趋势,认为2019年可能是数字普惠金融转型发展的关键时点。经过起步、缓慢发展、爆发式增长、转型整顿等几个发展阶段以后,数字普惠将进入新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国家在严监管的同时采用了结构性放松的政策,数字普惠金融将以新的模式逐步进入下一个快速增长周期。为了探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转型背后的动因,报告从满足消费者需求、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等几个维度,以国际视野对十几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下一个发展周期提供参考。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前 言/01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03 一、网络支付势头迅猛,数字货币呼之欲出/03 (一)非银行机构/041.非银行支付机构交易数量保持领先/042.银行网络支付交易金额居于主导地位/053.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移动支付差距缩小/064.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06 (二)农村地区银行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各有优势/07 (三)网络清算平台和数字货币试点并举/081.网联成立将使得支付服务更加透明/082.数字货币试点将产生重大影响/08 二、数字理财经历快速增长后回归平缓/09 (一)用户数迅速增长,固定收益产品受青睐/091.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持续增长/092.投向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10 (二)互联网货币基金理财增速回归平缓/10 (三)银行理财子公司可能导致互联网理财的结构变化/11 三、互联网融资进入规范整顿期/12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快速增长/12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犻犻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二)银行是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主要提供机构/131.持牌非银行机构的贷款规模占比仍然较小/132.P2P平台的融资规模大幅下降/143.银行仍然是主要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提供机构/15 (三)互联网消费金融整顿/161.P2P平台清退或转型/162.互联网小贷公司监管趋于统一/163.持牌消金公司不断增资和提高科技含量/174.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成为趋势/17 四、互联网保险蓄势待发/17 (一)保险机构跃跃欲试/17 (二)互联网保险公司崭露头角/18 (三)保险启蒙产品/19 五、统一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正在推进/20第二章 部分需求得到满足/21 一、需要满足的需求/21 (一)需求有大多?/21 (二)哪些需求得到了满足?/23 (三)哪些人还没有得到金融服务?/25 二、需求没有被满足的原因/26 三、复杂的需求是如何得到满足的/28 四、仍然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31第三章 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32 一、支付系统基础设施建设/32 (一)多元化的支付市场格局/331.银行业金融机构/332.非银行支付机构/343.基础设施运营机构/354.收单外包服务机构/365.金融科技公司/36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目录犻犻犻 (二)零售支付业务类型和模式不断创新/36 (三)打通农村地区支付“最后一公里”/38 (四)清算市场逐步对外开放/39 二、数字信用体系/40 (一)征信体系发展现状/41 (二)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431.构建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442.数据库建设和信用信息整合/443.开展信用评价和信用培育/444.合理利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44 (三)农村信用体系/45第四章 稳定的监管环境/47 一、中国金融监管经历了什么/47 (一)统一监管和服务时期/47 (二)监管和服务剥离时期/48 (三)分业监管时期/48 二、监管与普惠金融发展/50 (一)解决中低收入人群金融问题的政策尝试/501.农村信用合作/502.“三农”金融服务/52 (二)小微金融/53 (三)扶贫贷款/54 三、数字普惠金融监管/55 (一)鼓励数字金融创新/55 (二)风险专项整治/56 (三)监管的结构性放松/58 四、金融监管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60第五章 金融科技的应用/61 一、基础技术的发展/61 (一)云计算与大数据/61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犻狏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 (二)人工智能/62 (三)区块链技术/63 二、技术方案的业务应用/64 (一)数字支付服务/64 (二)大数据征信服务/65 (三)互联网理财服务/66 (四)融资服务/66 (五)互联网保险服务/67 三、金融科技的作用/68 (一)降低金融服务成本/68 (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68 (三)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69第六章 商业模式创新/70 一、生活场景化模式/70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73 三、助贷业务模式/79第七章 主要经验与展望/81 一、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有利因素/81 二、数字普惠金融亟待解决的问题/82 三、数字普惠金融展望/84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书书书前 言近十几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似乎印证了中国传统阴阳轮回的哲学思想。开始是从无到有,经过一个缓慢增长期,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时期,接着进入一个增长停顿期。对数字普惠金融涨落周期进行经验总结,特别是在国家已经明确以“乡村振兴”作为下一发展阶段的重要战略方针的情况下,我们在全面总结数字普惠金融经验时,重点分析上一个周期内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分析结果将对下一个发展周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报告试图通过回顾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条件例如需求、基础设施、监管环境、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等,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增长和停顿背后的真正原因,从其背后的动因来总结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一是与中国小微企业和个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长期受到压抑,因此蕴藏了大规模的潜在的小额分散的金融需求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那部分能够支付相对比较高利率的用户,因为政策监管对利率限制的原因,没有找到相应的产品,转而和那些利息支付能力弱的客户争夺低利息产品。由此压制了市场的发育,阻碍了金融供给方的商业可持续性,造成局部供给短缺。二是中国长期重视基础设施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卫生、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的覆盖率比较高,有利于金融基础设施例如金融基础服务网点的覆盖率的提高,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三是中国政府监管部门长期追求金融服务的普及和为重大经济活动提供支持的双重绩效目标。虽然在经济改革开放以后金融服务对象主要以大型经济活动为主,但是仍有很多政策文件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02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四是为了解决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金融服务问题,监管部门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对数字金融的创新和发展采取鼓励的态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数字普惠金融因此获得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监管环境。2016年以后,部分经营不善的数字金融平台出现了风险暴露,监管部门觉察此部分风险可能会威胁到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采取了严格的整顿措施。五是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了数字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改善客户体验,释放了本来被压抑的需求。六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催生了大量的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分析也发现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社会目标和商业目标的矛盾、风险的有效监管、不恰当的商业模式、数据安全和数字鸿沟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监管部门对普惠金融发展所持理念密切相关。在风险可控的时候,监管部门往往采取鼓励和宽容的政策,在风险爆发的时候,会采取比较严格的监管政策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从中国政府监管部门一贯重视“三农”金融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路看,监管部门在风险释放后会回归到鼓励的政策。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鼓励政策已经开始出现,主要表现在鼓励传统大银行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释放出结构性放松的信号。未来很可能出现传统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驾齐驱的局面。希望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经验的总结,能对中国未来的普惠金融发展、特别是对乡村振兴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我们也希望它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指导意义,毕竟农村和农业依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环境和依靠。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第一章 数字普惠金融新动向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不同领域的拓展,正使得数字经济不断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金融业方面,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数字支付的出现并不断延伸至数字融资、数字理财、数字保险、数字信用评分等增值金融服务,使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市场格局,促进了金融业务创新与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不断快速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合规的行为,随着政策与监管的不断完善,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正在进入深化与规范治理阶段。!"#$%&'()*+,-./0123在中国数字支付终端有电脑、智能手机、电视、电话、POS机、ATM机等,其中,电脑和智能手机渐渐成为主流支付终端。为了比较分析,通常将通过电脑和银行的APP进行支付的方式称为网上支付,而将通过非银行支付机构(第三方)的手机APP支付称为移动支付。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合称网络支付。数字支付尤其是网络支付使得市场交易活动更为便捷、高效、安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支付成本,从而使得数字支付覆盖率持续提高,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10月中国互联网宽带接入户数已经达到45207万户,移动手机用户总数159900万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INIC)的数据表明,如图1.1①所示,中国网民中的网络支付使用率在2019年6月已达到74.1%,①数据来源:CNNIC,这里的覆盖率指的是在网民中的覆盖率。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04 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经验比去年末增长2个百分点;移动支付的使用率已达73.4%,比去年末增长1.6个百分点。图11 中国网络支付的使用率随着中国经济和金融活动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中国的支付体系也随着电子支付尤其是网络支付的发展而不断升级,各类支付方式都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其他类型的电子支付方式①无论是业务笔数还是交易金额都比较小,可以说,网络支付代表了中国数字支付的发展方向。(一)非银行机构②的交易数量仍然占主导地位1非银行支付机构交易数量保持领先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③业务笔数情况如图1.2④所示。由图1.2可看到,从网络支付交易笔数来看,非银行支付机构占据了主导地位。银行和支付机构的交易笔数分别从2013年底的253亿笔和153亿笔增加到2018年的1175亿笔和5306亿笔,年均增速分别为36%和103%。非银行支付机构的交易笔数在2014年超过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并不断扩大领先优势。二者交易笔数的比值由2013年的0.6左右增加到了2018年底的4.5。①②③④如数字电视支付、电话支付、ATM支付等。指的是取得了央行支付牌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此处的网络支付笔数指的是网上支付与移动支付之和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普惠金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