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

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腾讯金融研究院2021年9月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引用信息资源类别:报告报告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 腾讯金融研究院报告标题:《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发布地区:北京发布时间:2021年9月发布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 腾讯金融研究院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与腾讯金融研究院课题组成员根据当前认为可靠的信息撰写,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与腾讯金融研究院不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来源及观点出处绝对准确和完整,也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材料而引起的损失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报告所载信息、意见、推算及预测仅反映课题组成员于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并不一定反映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与腾讯金融研究院或其合作伙伴的观点。如有变更,恕不另行通知。本报告版权为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与腾讯金融研究院所有,未经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与腾讯金融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分发本报告的材料、内容或其复印本给任何其他人。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与腾讯金融研究院对本免责声明具有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版权保护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课题组成员课题组负责人 贝多广 莫秀根 杜晓宇 刘 建 课题组成员 廖 翔 巴洁如 邓 辛 欧阳静淼 杨 望 魏志恒课题组参与人员 梁明佳 宣宁军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I摘 要“普惠金融”最早可追溯至2005年,出现在联合国所宣传的“国际小额信贷年”中,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该概念随后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确立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出台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普惠金融需要金融科技的支撑,作为普惠金融科技的典型代表,数字支付凭借其便捷性、安全性、高效性等特点,在推动乡村振兴、绿色金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社会公众对数字支付的接受度显著提高,支付总额不断提升,其背后是数字支付生态不断创新。多项数据表明,数字支付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城乡差距,让金融覆盖率不断增大,主要体现在数字支付可以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助力消除绝对贫困、提升金融业服务效率等方面。数字支付可以夯实普惠金融基础,让更多的群体和更多的场景可以使用低成本、快捷的非现金支付方式,也推动了个人和小微企业征信、融资范围的拓展和金融消费者在理财、保险方面享受服务的深化,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金融提供者“嫌贫爱富”的局限性。在本报告中,课题组系统梳理了数字支付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融资等案例,并从数字支付使用、基础设施水平、传统金融发展水平等维度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实证分析,分析表明数字支付使用指数的分数越高,县域总体经济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都显著提升,补充了普惠金融中的县域短板。回望过去,《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为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II数字支付(非银)搭建发展框架,规范了数字支付秩序;《条码支付移动客户端软件监测规范》等补齐数字支付(非银)市场短板,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展望未来,数字支付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数字支付和普惠金融的更好融合上,我们建议:一是支付机构发展农村移动支付在做好风控的同时,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主进行业务拓展,相关业务产品必须贴近农村支付需求;二是重视数字支付对绿色金融的重要作用,配合金融机构发挥引导作用;三是依法审慎创新,推出创新业务,应全面遵循监管规定,评估其带来的潜在影响。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I目 录第一章 中国数字支付体系发展概况⋯⋯⋯⋯⋯⋯⋯⋯⋯⋯⋯⋯⋯⋯⋯1(一)数字支付及相关概念...................................................1(二)中国数字支付的发展历程.............................................3(三)中国数字支付的发展现状.............................................61.中国数字支付市场份额全球领先....................................62.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步伐加快....................................113.中国移动支付的海外发展不断向好.................................14第二章 数字支付促进普惠金融发展⋯⋯⋯⋯⋯⋯⋯⋯⋯⋯⋯⋯⋯⋯17(一)何为普惠金融............................................................17(二)数字支付如何推动金融普惠..........................................181.数字支付的优势.........................................................182.数字支付推动普惠金融的路径.......................................26(三)数字支付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作用.................................341.夯实普惠金融基础......................................................342.普惠金融业务重要一环................................................36第三章 数字支付回顾与展望⋯⋯⋯⋯⋯⋯⋯⋯⋯⋯⋯⋯⋯⋯⋯⋯⋯38(一)数字支付政策回顾......................................................381.搭建发展框架,规范数字支付秩序.................................382.优化市场环境,鼓励数字支付创新.................................393.补齐市场短板,防范未知金融风险.................................40(二)数字支付与普惠金融发展趋势.......................................41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II1. 数字支付持续推动乡村振兴..........................................412. 数字支付加速助力绿色金融..........................................42(三)数字支付与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建议..............................431. 开拓农村市场,注重风险防控.......................................432. 创新业务产品,贴近用户需求.......................................443. 重视科技赋能,推动绿色支付.......................................444. 遵循政策监管,行业良性发展.......................................44参考文献⋯⋯⋯⋯⋯⋯⋯⋯⋯⋯⋯⋯⋯⋯⋯⋯⋯⋯⋯⋯⋯⋯⋯⋯⋯⋯45图目录图1 四种支付概念对比...............................................................3图2 历年中国银行移动支付市场交易金额(万亿元)...........................4图3 历年中国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金额(万亿元).........4图4 数字支付应用场景...............................................................5图5 2020年全球电商销售额(十亿美元)排名前十的国家..................9表目录表1 电子支付与网络支付涵盖支付方式对比.................................2表2 中国数字支付领域法律法规一览..........................................7表3 全球各国智能手机用户移动支付使用率排名...........................10表4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进展................................................12表5 数字支付与县域产业发展关系.............................................32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1第一章 中国数字支付体系发展概况【摘要】自2020年初开始,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复兴疫情下的全球经济成为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数字支付以其无接触、便捷性的特点逐步成为全球缓和疫情压力以及促进金融普惠的重要抓手。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范围内均加快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发以及项目落地,我国数字人民币(e-CNY)也在稳步推进。此外,受消费互联网浪潮影响,我国已形成了“硬件设备-技术手段-场景应用”的数字支付产业链,数字支付(非银)走在全球前列,市场规模不断增大,它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一)数字支付及相关概念借助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和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样的条件成为了培育基于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终端的新兴支付工具的肥沃土壤。在过去十年间,随着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上了智能手机,众多金融科技公司所开拓的数字支付领域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壮大,使得数字支付成为我们现如今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这一领域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很多领域内的专业术语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定义,在报告伊始,我们首先初步整理了涉及到的、与该领域相关的术语;同时,通过收集各个方面的资料,对电子支付、网络支付、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与数字支付这五个概念进行了区分和辨析,理清了其中的关联与不同。从定义上来看,五个概念有所交叉,也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其中,电子支付与网络支付的概念外延最大,两者所包含的支付方式多有重叠。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 数字支付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电子支付包括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ATM 业务、POS 业务和其他电子支付等六种业务类型。此外,根据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43号),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涵盖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类型。据此,我们归纳出如下表格来进行对比:表1 电子支付与网络支付涵盖支付方式对比电子支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ATM业务POS 业务网络支付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都是具体的支付方式,区别主要在于交易发起的载体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