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1)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1)

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1)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投资有望持续快速增长,绿色金融将发挥更大作用。金融科技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将在支持绿色金融更加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在中国,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已做了一些探索实践。在农业、消费、建筑、小微企业等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利用金融科技,可以更高效地识别绿色资产、项目、产品和服务,开展环境效益数据的采集、溯源、处理和分析,支持绿色资产交易平台等;可以为金融机构在低碳资产识别、转型风险量化、碳资产信息披露等方面提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等的工具和方法;可以在绿色金融监管政策工具、企业碳中和、系统性气候风险分析、绿色投融资金融产品和创新服务、绿色金融市场机制建设等细分应用领域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金融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共同发布了题为《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0年)》的报告,介绍了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具体案例,讨论了这些运用所面临的障碍,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金融科技作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将在支持绿色金融更加高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方面发挥关键性作用。” 执行摘要 2021年,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对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应用场景与案例进行了持续跟踪研究,并形成了《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1年)》报告。 本报告共分为五部分: •在回顾过去一年政策支持金融科技助力绿色金融方面的新进展基础上,综述了2020年金融科技公司的整体发展情况。第一部分•跟踪研究了2020年报告中四个典型案例的最新进展。这些案例是: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湖州银行绿色信贷管理系统、人保财险巨灾保险远程定损理赔系统等。第二部分•聚焦中国绿色金融发展重要领域和前瞻性应用场景,深入剖析了两个典型案例。它们是:金融科技促进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可持续投资和金融科技助力企业开展碳排放管理。第三部分•立足金融科技助推绿色金融发展的最新进展研究,从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方面提出当前仍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向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等不同参与主体提出绿色金融科技发展建议。第五部分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技术创新活力,为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中国政府2021年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等重要文件都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把金融支持碳中和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把科技创新作为优先事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0年12月明确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发展绿色金融。未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前景非常大。 从2019年起,课题组开始对中国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年度跟踪调研。2020年,活跃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有59家,包括41家绿色金融科技企业和18家金融机构或金融投资集团下属的科技服务公司。通过对41家以服务绿色金融为主业的金融科技公司进行跟踪调研分析,我们发现: 从绿色金融业务看,金融科技工具的使用主要集中在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能源市场、绿色债券等业务领域。其中,这些工具在绿色信贷和绿色基金业务领域的使用率较高,而在环境权益市场、绿色信托、绿色租赁业务领域则相对欠缺。 从应用场景看,金融科技工具的使用覆盖了ESG投融资、全国碳市场交易、绿色建筑、绿色消费、绿色农业、小微企业等多个领域。 从基础数据与工具看,金融科技在环境数据、ESG数据与评价、环境效益测算及风险监测、信息共享系统和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信息管理系统得到较广泛应用。金融科技在绿色资产识别与溯源、环境气候金融风险量化评估与信用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成为下一步需求。 从应用主体看,绿色金融科技主要服务于政府机构、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用户。从项目个数来看,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占比达50%左右,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个人用户的项目各仅有一例,分别是为中央金融监管部门提供绿色金融监管服务和针对个人的碳足迹和碳积分。 从技术应用看,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仍是目前中国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三大主要技术。区块链和物联网应用相对较少,但可预见在未来实现全流程实时信息采集中将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 从区域分布看,北京、上海两地的绿色金融科技企业聚集效果显著。其中,北京的企业数量为16家,位列全国第一;上海的企业注册资本金居全国第一,超13.4亿元人民币;约80%绿色金融科技从业人员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两地。 从资金流动看,国际资本对中国绿色金融科技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本次调研中,有近四分之一的绿色金融科技公司为外资或合资,其中,六家在境外注册的科技公司在中国开展绿色金融服务业务,包括绿色基金、绿色能源市场和碳金融。 2020年案例跟踪 去年发布的《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2020年)》报告从绿色金融生态参与者的角度介绍了四个具体应用场景及通过金融科技手段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课题组通过对这四个案例过去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金融科技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的运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已经覆盖到绿色金融监管、绿色企业认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管理和运营、环境气候风险分析、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等细分领域,并开始在中国更多地区复制推广。以下为这四个案例的最新进展综述: 案例一:中国人民银行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 自2019年8月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以来,人民银行湖州市中心支行实现了对辖区内所有银行的精准信息统计、全面信息管理和业绩评价。2020年,对已接入系统的所有银行进行了绿色信贷数据报送接口改造升级,确保与中国人民银行绿色贷款统计口径保持一致。目前,浙江省下辖各地市人民银行也开始使用该系统。下阶段将在长三角地区广泛应用推广。 案例二: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自2018年底平台上线以来,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注册中小微企业近3万余家,是2019年的两倍;帮助2万余家绿色小微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超2000亿元,2020年同比增加了25%;为近90个项目和投资机构对接融资86.44亿元,2020年同比增加了30%。2020年,该平台还新增了信用担保和司法保障功能,并对企业ESG评级进行功能升级,并在国内其他地区成功复制推广。 案例三:湖州银行绿色信贷管理系统 2019年3月系统上线以来,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对约4万笔信贷业务进行了绿色智能识别和全流程贴标,推动信贷规模优先支持环境效益表现优良的绿色项目,并至少压缩了三分之二的数据报送时间周期。依靠大数据自动生成预警提示以强化贷后管理,帮助湖州银行有效提升环境风险管理水平。2020年,该系统在绿色识别效率、环境效益测算及ESG评价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升级,并在国内其他中小银行得到了复制推广。 案例四:人保财险巨灾保险远程定损理赔系统 经过近五年的试点推进和持续完善,人保财险打造的巨灾保险远程定损理赔系统在浙江省宁波市得到了广泛推广,覆盖面、数字化水平和数据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为提升服务巨灾风险的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案例研究 除了跟踪研究以上案例的进展之外,本报告选取了两个新的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中的运用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两个新案例分别是嘉实基金运用金融科技构建的ESG评分系统和华电集团建立的支持碳交易的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一:嘉实基金ESG评分系统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且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嘉实基金致力于国内深度ESG数据挖掘与研究,其ESG研究团队与嘉实基金数据化研究中心(Data Lab)联手,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科技手段,自主研发建立了一套既与国际通用的ESG框架和标准接轨,又充分考虑和反映中国市场现状和特点的本土化ESG评分系统。 嘉实基金在国内资管业中率先构建和推出自主研发的适用中国本土的ESG评分系统,并在自身投研和产品策略层面进行了深入验证和实践。该系统大幅提升了ESG基础数据质量、覆盖率、即时性以及投资相关性和有效性。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及行动落实,ESG投资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关注,其内涵将逐步扩展延伸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更广泛的领域,并将进一步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和投资框架接轨。 案例二:中国华电集团碳排放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世界第三大发电集团和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中国华电集团建立了一套基于实时数据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电力企业集团碳排放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管理、国家自愿减排(CCER)项目管理、碳配额履约管理、碳交易管理、智能分析决策和监督考核管理等功能。 该系统大大提升了企业碳排放数据获取速度和可靠性,赋能企业碳交易管理和履约交易策略,不仅符合现存不同试点碳市场规则,而且可满足全国碳市场的注册交易系统要求,为中国华电集团掌握更多主动权,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开展碳排放权履约交易和碳资产管理,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启动,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将逐步被纳入,该系统将为地方电力企业集团及其他行业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全国碳市场提供参考借鉴,通过创新技术赋能企业碳资产管理,利用碳市场的价格信号,促进企业开展绿色投资和低碳转型升级。 绿色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气候环境风险识别、流程管理与整合等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对于信息的规范性、时效性、整合度、精准度等要求越来越高,金融机构对金融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金融科技助推绿色金融发展在政策、市场和技术方面仍然面临很多的挑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 政策角度 缺少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领域的具体政策指引。有关部门对现有成功应用案例还缺乏总结和推广。 缺少为绿色金融科技创新提供监管沙盒。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地都设立了金融科技监管沙盒,但是缺乏对绿色金融的支持,几乎没有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场景设计的产品进入监管沙盒,也没有监管沙盒试点地区明确提出支持绿色金融产品的金融科技服务措施。 支持或用于绿色金融科技的数据不可溯源、数据质量不高。尽管政府部门已经在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中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公共数据存在更新不及时、难以溯源、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导致了绿色金融科技使用数据成本高、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未来,因为数据无法溯源,相关金融科技产品在用于支持央行货币工具和监管问责等方面无法提供很好的支撑。 2. 金融机构角度 金融机构很少提出运用金融科技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明确、具体的战略发展目标。金融机构决策者对于运用、协调金融科技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的认识不足。 金融机构对于绿色金融科技的资源投入不足。在促进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方面,金融机构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设计和人力与财务资源上的投入至关重要。 绿色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缺失,相关培育缺失。发展绿色金融科技的过程中,掌握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双重技能的专业人才缺失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专业人才的缺失会导致对绿色金融科技产品设计、应用和创新等一系列问题,无法保障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绿色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执行效果。同时,也缺少针对绿色金融科技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 3. 金融科技企业 绿色科技企业对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在绿色金融中应用的研发投入相对缺失。课题组观察到的科技公司的主要投入集中在解决运行效率的问题的场景,例如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提